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193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9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

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鼓励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指导下组织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本册教学目标

1、会写120个生字。

2、能在独立学习中,借助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3、继续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等思想教育。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并有所感悟,并能领悟和学习作者表达情意的方法。

6、能默读课文,而不是流于形式。

7、能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能背诵部分课文。

8、加强课外阅读的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9、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能将自己观点向别人表达清楚,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10、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实和写想象作文,两项作文能力。

11、能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能对同伴的作文提出想法。

四、阅读学年目标

(一)理解涵义

1.能在语言环境中辨析词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选用恰当的方法理解生词

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语句写法——两步法,体会语句含义——分层法)

3.对文章中蕴含的情和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4.初步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结合背景知识积累,来把握诗文大意,想象

诗文情境,体会作品情感。

(二)提炼内容

1.能概括或归纳全篇内容和主旨。

2.能正确提炼小标题。

3.能简单描述叙事类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场景、细节。

(三)文字表达

1.学习省略号、破折号的特殊用法。

2.初步掌握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句式互换。

3.初步掌握课文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景物描写方法。

4.初步掌握课文中举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5.学习课文中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

(四)谋篇布局

1.学习插叙、倒叙。

2.初步掌握课文中前后呼应、有详有略、点面结合的布局方式。

(五)想象与质疑

1.阅读中能立足文本,运用自己的积累,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创造性想象,

并较生动而有序地描述。

2.初步学会对课文中的观点、意趣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读法与积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的诗歌语感。

2.默读一般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批注出自己的意见。

3.初步学会浏览。

(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60万字。

五、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

2、能初步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习惯。

3、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段的理解,分段、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

4、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需老师加以引导、训练。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备注

1

了解本册教材大概内容和学习目标;

1、山中访友

2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3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一单元考试

4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5

8*、中华少年;

十一

6

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二单元考试

7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8

12*、用心灵去倾听;

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9

第三单元考试13、只有一个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10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习作四

11

回顾拓展四;

第四单元考试;

17、少年闰土

12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20*、有的人

13

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五单元考试;

14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

15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16

21、老人与海鸥;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17

24*、金色的脚印;

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七单元考试;

18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19

28*、我的舞台;

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20

第八单元考试;

复习迎考

21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析

各课学习要点:

《山中访友》: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通过拟人、比喻、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山雨》:

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重点是体会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是对上一课的巩固。

《草虫的村落》: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片爱恋,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也是教学的重点。

《索溪峪的“野”》:

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

重点是在感受美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教材单元专题:

感受大自然

单元训练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句,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各自的语言。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学习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写作。

1.山中访友

教学目的: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对比导入

1.创设情境:

用几句话口头描述一处熟悉的景物。

2.导入:

以往所学,多抓住景物的形、色、声、味来真实、细致地描写,属于写实;

而这一单元课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写景。

下面就让我们自读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体会一下哪里不同。

(二)初步感知写法特点

1.自主浸习:

自由读全文,体会本文与你之前所学写实手法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后小结:

通篇运用了拟人手法,大量运用了想象手法,属想象类作品。

(三)理解新词内涵

1.温习方法:

结合上下文,运用近反义词,拆词法,查工具书。

2.练习自主解词。

3.交流新词的理解(德高望重、知己、津津乐道、满怀)。

(四)整体把握内容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组内合作:

填出板书中的空。

3.全班交流,完成板书内容。

(五)访古桥

1.自主浸习:

第三节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写出了什么?

2.组内合作。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展开了丰富想象,写出了古桥历经岁月的漫长,为大众服务的奉献精神。

(六)小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访树

第4节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写出了什么?

2.组内合作。

3.全班交流:

运用了拟人、想象和第三人称,写出了作者与鸟儿、露珠亲密无间,与树融为一体,陶醉在大自然中。

三、自主浸习:

跟随作者脚步,访问其他朋友(5、6节),作批注:

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写出了什么?

四、全班交流自学收获。

五、全班探究:

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中体会出作者什么情感?

六、学生自主质疑,全班探究所剩疑难。

七、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八、练习巩固:

1.填写修饰词语

()的老人()的山泉()的溪流()的山泉

()的悬崖()的峡谷()的身躯()的额头

()的白云()的回声()的仪式()的好心情

2.书面品读好句(p4—3)。

九、课后作业:

1.《基训》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古桥——德高望重的老人

树——知己

13.山中访友山泉溪流瀑布热爱自然

悬崖白云云雀陶醉忘我

落叶石头

用什么方法写的:

拟人(第一、第二人称)、想象、比喻、排比

写出了什么:

……

教学反思:

2、山雨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

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

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

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启发谈话: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自主浸习,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

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2)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

课件:

A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B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C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练习巩固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1)组内合作学生收集的材料。

  

(2)集体欣赏

3.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3、草虫的村落

   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两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课文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郭枫的文章《草虫的村落》。

二、出示新词,指名朗读。

  (要求字正腔圆,发音清晰准确。

重点指导“演奏”“行色匆匆”的读音,指导“谧”和“巷”的字形。

三、自主浸习,整体感知。

  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提出疑问,全班探究。

为什么这些我们常见的草丛和虫子会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座奇妙而且快乐的村落呢?

五、小结提升,交流感受。

  1.小结示范: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2.引导提示:

这个音乐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听演奏会有怎样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

3.总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正是因为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感受地表达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

请你回家后观察一种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二、修改评讲学生的短文。

  1.学生出声朗读自改短文。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师生一起修改点评(注意结合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并总结升华。

3.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短文。

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创设情境:

  1.背诵《桂林山水》中写山写水的语段。

(本课在内容情感上和表达形式上与之相仿相近。

  2.诵读《迷人的张家界》。

(索溪峪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景点。

二、按照阅读提示分小组自学:

  1.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品读语言

四、探究表达方法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山的那种野性的美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索溪峪的山与桂林、庐山、泰山作比较谈体会,概括出写法上的特点是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

  3.从水野、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五、练习巩固

  1.自己练习朗读。

  2.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大家进行评议。

 六、布置作业:

  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下读后感。

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

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

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

拓展一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析

《詹天佑》: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怀念母亲》: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彩色的翅膀》: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中华少年》:

让学生朗诵诗歌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