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1905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注:

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

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

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

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

解答该题时,要抓住狐与鼠之间的捕食关系这一关键点。

狐是鼠的天敌,当狐数量减少时,鼠大量繁殖;

当狐数量增多时,鼠的数目又急剧减少。

答案 C

3.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结构。

解题时,要弄清楚纵横坐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甲、乙、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

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

4.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蜘蛛与害虫之间可能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因此在b~c期间,蜘蛛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

而螳螂与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 B

5.(2011·

广州六校联考)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

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故A错误。

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

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故B、C错误。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增加,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故D正确。

6.(2012·

金考突破卷)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

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解析 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线a)增多,但个体数(曲线b)减少。

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改变。

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

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规律总结 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

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

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

(4)生活史:

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

(5)物质循环:

开放转变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7.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自我调节能力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解析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8.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使得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的作用下发生的⑤→①的动态变化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演替都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 次生演替的方向使得生物种类多样化,所以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人们的生产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的分析,应该同时具备。

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对群落演替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 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10.(2012·

南京二模)下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

D.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下降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条件,难度较小。

解析 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弱;

由于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更加明显,所以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下降。

答案 AD

11.(2011·

东城区检测)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增多,净光合产量增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12.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积)

灌草丛

针阔叶

混交林

常绿阔

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

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

的量(t/hm2)

6.65

377.52

398.57

184.7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解析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

这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

植被干物质的量不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植被水分代谢、矿质代谢以及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

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

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

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 样方法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③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

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2012·

北京海淀区)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6.61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极群落。

答案 

(1)次生 逐渐增加 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 

(2)如图所示

(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自我调节 (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14.(22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非生物因素

3

5

9

风速

蕨类

7

8

距地面1.5m的光强

灌木

18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

>

300

≈100

<

9.4

4.5

2.4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

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_______现象。

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演替将向________方向发展,直至达到________为止。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_______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_______。

(5)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

解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地点A的生物种类多,因此物种丰富度最大。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由于还残留植物的种子或根系,因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总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至达到顶极群落为止。

由于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因此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

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为主动运输。

由于地点C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或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维持高大树木的生长,因此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

答案 

(1)A 垂直分层 消费者、分解者 

(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顶极群落(稳态) (3)A 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

(4)微生物的分解 主动运输 (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或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的生长

得分要诀 解答表格试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相关信息,如物种丰富度的大小就是所处地物种种类数的总和,并以此推断其与植物群落利用太阳能的关系;

二是根据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物含量、土壤深度、土壤含氮量推断适合落叶树生长的条件。

总之根据表格数据信息,提取与解答试题有关的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