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1734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1.1菌种

面包酵母(来自边老师提供)

1.2培养基

1.2.1PAD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g,切成小块,加1000mL水,煮沸1h,用双层纱布滤,取出滤液,加葡萄糖20g使其完全溶解,加水定容到1L,pH自然。

若为固体培养基,则加琼脂20g/L。

1.2.2发酵培养基

经过2.2优化步骤选出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在文章中会介绍到。

1.3试剂

琼脂;

葡萄糖;

酵母膏;

蛋白胨;

(NH4)2SO4;

自来水

1.4器材及用具

分析天平、普通光学显微镜、高压灭菌锅、震荡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发酵罐、蒸汽发生器、空气压缩机等;

锥形瓶、枪头(蓝、黄)、移液器、涂布棒、试管、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器、酒精灯等。

1.5发酵罐

发酵罐的结构包括罐体、挡板、搅拌、空气分布系统、热交换系统、蒸汽系统等。

不同的系统作用不同,且为稳定发酵条件起到重要的作用。

2.试验方法

本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流程。

2.1诱变选育菌种

采用物理因子紫外线诱变面包酵母,DNA能够强烈吸收紫外线,尤其是碱基中的胸腺嘧啶,从而形成二聚体,改变DNA结构,引起基因突变。

再筛选有利突变菌株进行培养。

常用的是15瓦的低功率紫外灯,其波长集中在253.7nm,距离常用34cm,时间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

2.1.1培养基配制及无菌物品准备

配制PAD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准备培养皿、试管、9ml无菌水试管、涂布棒、枪头等包好,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1℃,20min灭菌。

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灭菌30min。

2.1.2制备菌悬液

在超净内,取1ml菌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计数。

顺序依次进行10-1~10-8稀释。

2.1.3涂布法接种

选取上述稀释好的浓度为×

10-6和×

10-7的菌悬液,各吸取0.5ml涂布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涂15板,保证每个固体平板培养后菌落数在30~80个,以便菌落计数和菌落形态观察。

做好标记。

2.1.4紫外诱变

本实验设计了0s、30s、60s、90s、12s五个诱变剂量,将上述培养基分组置于超净工作台内,每个稀释度作3个平行。

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差,因此要打开平皿盖,按照五个诱变剂量进行紫外照射诱变。

标记。

在培养箱中28℃倒置培养1~2天。

诱变时间

稀释度

0s

30s

60s

90s

120s

×

10-6

1

2

3

10-7

2.1.5突变菌株的筛选

将培养好的培养皿进行菌落计数和形态观察,找出菌落生长状态最好的平板,记下稀释度和诱变剂量。

在无菌条件下挑单菌落,接液体培养基,28℃震荡培养3天,挑选生长好的菌液,4℃冰箱保存,备用。

2.2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experimental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本实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即L9(34)来筛选最优培养基配方。

2.2.1根据问题和实际要求确定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影响因子

影响水平

酵母膏

蛋白胨

葡萄糖

pH

0.5%

2.0%

5

1.5%

4.0%

6

3.0%

6.0%

7

2.2.2根据因子水平表设计正交表。

No.

4

8

9

对照

1%

2%

6.4

2.2.3根据正交实验设计表进行试验。

2.2.3.1培养基配制及无菌物品准备

配方基础为:

酵母膏(1%);

蛋白胨(1%);

(NH4)2SO4(0.5%);

葡萄糖(2%);

pH=6.4。

将上述基础药品配制成10倍母液,每种培养基配30ml,按比例加入母液。

最后调pH。

另按配方基础配一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

将培养基和所需用具包好,进行湿热灭菌,121℃,20min。

2.2.3.2接种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无菌条件下,每管培养基接种1ml菌悬液。

28℃摇培17h。

2.2.3.3计数及级差分析

将上述培养好的10种培养基的菌液稀释到合适浓度后进行计数和级差分析,筛选出最适面包酵母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作为优化培养基,用以进行发酵。

2.3分批发酵

2.3.1熟识发酵罐结构

2.3.2发酵前准备

按照最优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

酵母膏20g、蛋白胨10g、葡萄糖40g、(NH4)2SO45g、pH=6.4。

把配好的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定容至12L。

2.3.3分批灭菌

2.3.3.1盖好罐盖,对成拧紧螺丝,温度控制改为手动控制;

2.3.3.2开排气阀门402,开阀门403排夹套冷却水,关闭其他阀门;

2.3.3.3开启搅拌;

2.3.3.4开蒸汽阀门202,夹套进汽,待排水出口有蒸汽排出时,关小阀门403,进行培养基预热;

2.3.3.5当培养基温度达到98℃时,停搅拌,开蒸汽阀门201,微开阀门401,关小阀门402;

2.3.3.6调节蒸汽阀门201、202,使罐温稳定在120~124℃。

开始计时;

2.3.3.7取样阀灭菌,开蒸汽阀门203,半开阀门405,缓慢旋开取样阀;

2.3.3.8旋松接种口盖,有少量蒸汽冒出即可。

灭菌维持20~30min;

2.3.3.9灭菌结束。

旋紧取样阀门,关闭阀门405、203,开402、关闭401;

2.3.3.10关闭蒸汽阀门202、403;

2.3.3.11关闭201,当罐压接近0.05Mpa时,开空气流量计针阀,开阀门102,空气进入罐内,调节排气阀门402,控制罐压;

2.3.3.12开进水阀门302、404,该温度控制为自动控制,开始冷却。

冷却到设定温度,备用。

2.3.4发酵罐接种

接种前,用75%酒精棉球对接种口消毒,然后火焰环放置在接种口处,按10%接种量将种子液迅速倒入发酵罐内。

2.3.5发酵过程监控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30min,记录发酵液的pH值和溶氧(Do)值,并每隔1h用试管在取样口处取样,对菌液进行计数。

2.3.6结束发酵

停止发酵后,对发酵液和冷却水进行放罐,仔细清洗发酵罐和电极,重新安装备用。

3.结果与讨论

3.1诱变育种结果

由下表可以看出,经过诱变后,酵母菌的死亡率非常高,部分平板的结果甚至是100%。

可能是由于计数时出现失误,经稀释后菌的浓度过低,大剂量的诱变对菌体伤害作用很大,导致死亡。

只有在×

10-6浓度、30s诱变剂量下出现了符合要求的突变菌株。

诱变时间

46

39

17

19

13

死亡率(%)

97.7

98.9

100

3.2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结果

3.2.1正交结果(级差分析法)

级差R的大小代表影响因素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水平大小,级差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菌体繁殖的影响越大,即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级差R的大小确定主次因素的次序,可知四因子对菌体生长繁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酵母膏>

蛋白胨>

pH>

葡萄糖。

据K值的大小确定最适宜的配比,最大的K值对应最好的水平。

对照组最终的菌液浓度为6.87×

108个/ml,3、4、6、7、8、9组的菌液浓度均大于对照组。

因此,本组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组成为:

酵母膏3%、蛋白胨3%、葡萄糖4%、pH=5(如下表所示)。

菌液浓度(×

108个/ml)

6.57

7.5

6.25

8.75

8.2

12

K1

6.08

6.67

6.98

6.75

K2

7.67

6.61

7.77

K3

9.42

7.25

7.9

级差R

2.98

2.75

0.78

1.15

3.2.2各影响因子的影响趋势

3.2.2.1酵母膏

根据K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酵母膏含量越大,k值越大,即菌体生长越旺盛。

且K值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说明还可以增大培养基中酵母膏的含量。

3.2.2.2蛋白胨

由K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蛋白胨含量在0.5%~1.5%范围内时,菌体繁殖速率缓慢;

在1.5%~3%范围内,随着蛋白胨含量的增加,菌的生长水平也越来也好。

按照该趋势,还可以继续增加蛋白胨的含量。

3.2.2.3葡萄糖

根据K值大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葡萄糖含量在2%~4%范围内,随着葡萄糖含量的增多,酵母菌生长越旺盛;

而在4%~6%范围内,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则随着葡萄糖含量的增多而下降。

说明4%是葡萄糖的最好水平。

3.2.2.4pH

由图可以看出,K值随着pH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6~7范围内趋势变缓。

即酵母菌的生长随pH的增大而越来越旺盛。

该结果与实际酵母菌在其生长最适pH范围的生长趋势不符,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中糖含量高造成的。

3.3分批发酵结果

周期

菌数(个/ml)

Do(%)

0h

4.825×

106

6.09

0.5h

5.5×

6.01

83.3

1.0h

——

5.94

79.4

1.5h

7.4×

5.87

2.0h

5.80

78.1

2.5h

1.27×

107

5.70

77.0

3.0h

5.59

72.0

3.5h

1.93×

5.44

65.0

3.3.1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酵母菌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从延迟期阶段过渡到对数生长期初期阶段。

由于营养物质丰富,细胞生长不受限制,细胞浓度呈指数增长,比生长速率会在对数期中期达到最大值。

3.3.2pH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发酵液的pH值逐渐变小。

排除杂菌污染的可能,主要是由酵母菌生长代谢和培养基成分的改变引起的。

3.3.3溶氧变化规律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发酵液的溶氧量降低速度先是很快,然后缓慢,之后又加快。

菌体浓度直接影响发酵液的溶氧量,因此,随着菌体的浓度的增大,溶氧量逐渐降低。

且菌体的自身代谢对溶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4.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整个实验分三次完成,流畅性很好,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但由于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实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4.1紫外诱变育种过程

死亡率过高由于初始菌悬液浓度计算失误,使得涂布接种到培养基上的菌数过少,再经紫外照射,导致部分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即菌的死亡率为100%。

改进为了降低诱变后的死亡率,可以改为先按诱变剂量诱变初始菌悬液,之后再计数,进行梯度稀释,再涂布接种,可以提高存活率。

4.2培养基优化过程

影响因子的梯度范围相差不大,不能全面反映影响程度的总体趋势。

且只进行了这一次实验,存在较大误差。

改进设计影响因子的范围梯度时,应先设计较宽范围,得出大体影响程度趋势,再一步一步进行细化,逐步得到最优水平的培养基配方。

还应设计2~3个平行,以减小实验误差。

4.3发酵过程

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实验并没有涉及到发酵的全过程,菌体的生长只度过了延迟期,进行到了对数期的初期,不能得到酵母菌的完整的生长曲线,实验的完整性不好。

改进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观发酵设备和体验发酵过程,使同学们能接触到发酵的每一个时期,了解整个发酵周期的调控,加深对发酵技术的理解。

5.研究展望

发酵工程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又融合了现代科学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现代的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其主要内容为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

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等。

在目前能源、资源紧张,人口、粮食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其中酵母菌的发酵技术更是迅猛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边艳青.发酵工程实验指导.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

[2]姜天笑,肖冬光,刘青,胡娅兰.快速发酵面包酵母菌株的选育.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

[3]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微生物工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4]刘如林.1995.微生物工程概论.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5]束强民,陈孝民,颜方贵.面包酵母菌种改良的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

[6]XX百科,XX文库,谷歌搜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