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专项训练 北大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必修3专项训练 北大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专项训练 北大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存在着热量差异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
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
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读图,回答下面11~12题。
1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12、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
B.III区比II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界限
1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劳动力素质太低③地价上涨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15、人地关系明显不协调开始出现在区域发展阶段的()
A.初期阶段B.再生阶段C.成长阶段D.转型阶段
16、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17、下列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表述中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18、“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思想包含了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
中心地理论D.可持续发展
19、人类听天由命,,畏惧自然体现的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以上都不对
20、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B.贫困问题C.生态问题D.人口问题
2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23—24题。
23、“牧童经济”体现()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
2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25、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A.阶段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C.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D.公平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26、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27、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2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9、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当代人影响深刻
B.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0、图3中,能正确表示人地关系的是
31、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
32、“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的客观属性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读图4“某地秸杆利用示意图”,回答33题。
33、围绕秸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其中最不利于土壤恢复肥力的是
A.①B.③ C.②D.④
34、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
35、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南方山区大规模修筑梯田,发展水稻种植
B.内蒙古东部草原大力垦荒开辟耕地
C.湖南洞庭湖地区大力退耕还湖
D.三江平原大力排干沼泽、开辟耕地
36、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我们应尽量
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②使用私家车出行③选用节能灯具④调低夏季空调设定温度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7、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④使用一次性餐具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⑥分类投放垃圾⑦用塑料袋购物⑧使用节能灯
A.①③④⑥⑧B.②③⑤⑥⑧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③⑥⑧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正式召开。
图14为“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a—毁林B.b—使用可再生能源
C.c—沿海低地被淹D.d—极冰融化
39、图14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综合性
40、德班大会的焦点集中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41、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B.目前,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工程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D.露天煤矿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很有限的
4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产业结构不合理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图5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43-44题。
43、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
44、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草B.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D.发展耕作业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45-46题。
4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4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高考资源网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图11为“德国鲁尔工业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读图回答47-49题。
47、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肥沃的土壤B.丰富的煤炭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D.雄厚的科技力量
48、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B.森林资源锐减
C.土地资源减少D.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49、以下不属于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A.
煤炭资源丰富B.
水陆交通便利
C.
靠近消费市场D.
铁矿石储量丰富
德国鲁尔工业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都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50~51题。
50、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都是在
A.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出上发展起来的
C.便捷的水陆运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优惠的国家政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1、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实现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巩固煤炭工业的核心地位;
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③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④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重化工业,构建单一的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图6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图7是“西气东输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2-55题。
52、“南水北调”东线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 B.B、C段 C.A段 D.A、B、C段
53、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远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54、“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部地区环境的主要影响在于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减轻大气污染 D.增加就业岗位
55、西气东输主要管线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河流状况D.土地利用
读图6(下图),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完成56~57题:
56、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D.土壤的盐碱化
57、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回补地下水B.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C.土壤次生盐碱化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58-59题。
58、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
是()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59、南水北调首先实施该线调水方案的理由是()
A.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B.东线方案调水线最短
C.水量大、水质好D.东线调水工程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读图7,完成60~61题。
60、图9中表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1、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能源结构多样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62、山西坑口电站的建成,将会()
A.变输煤为输电,减少了道路灰尘,将有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
B.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将缓解交通压力
C.减少就业机会
D.变输煤为输电,经济效益将降低
63、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水能、物种资源丰富B.中游地区支流少,水能少
C.中游地区矿物能源丰富D.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64、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
A.水能资源B.防治生态破坏
C.防治水患D.搞好生态建设
65、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主要成因不包括
A.荆江河段河道平直 B.荆江河段夏季多暴雨
C.荆江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66、国家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大量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2008年10月至11月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引发了“企业倒闭潮”、“民工返乡潮”,但经济专家说,这是“腾笼换鸟”的大好时机。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下图),回答67~68题。
67、在阶段Ⅰ时
A.体现了劳动力分布第一产业迅速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急剧增加的特点
B.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过渡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68、阶段Ⅱ是“腾笼换鸟”的最好体现,其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加大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会进一步加重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C.使该地区的技术、人才需求增大
D.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图13为“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读图完成69-70题。
69、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装配业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D.微电子产业
70、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A.科技优势B.劳动力成本优势
C.资金优势D.市场环境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我国。
据此完成71-72题。
71、这种产业转移
A.是第三产业的转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转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72、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7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
城市化
工业化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74、推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农业技术B.区域工业化
C.国家政策D.人口素质
75、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不正确的是
A.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B.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
C.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D.搞好城填和区域规划
读下图,回答76-80题。
7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
77、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
79、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B.热量条件好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交通发达
80、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其它产业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图所示区域的轻工业的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乙图所示区域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甲图所示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乙图所示区域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二、判断题专项训练
1、科学发展观符合“谋求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从西部向东部、由内陆向沿海的发展趋势。
4、随着区域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差异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没有差异。
5、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6、促进经济的增长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已有的京杭运河航道自流供水到天津。
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
9、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区域。
10、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三大产业比重大致相当。
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对河流流域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河流的特点,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13、“数字地球”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14、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缩短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时间。
15、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6、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17、美国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18、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主要依据是植被类型
19、德国的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三、综合题专项训练
1、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7分)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ABCD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基础,
是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是目的。
2、读图甲、乙、丙,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字母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乙所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性。
(2)、图甲中A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3)、请参考图乙,根据图甲中C区域特征,判断图丙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①②③
3、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
材料三:
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图11)
图11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将答案填入下表。
工业区
不同点
(从资源条件分析)
相同点
(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鲁尔区
辽中南工业区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
开源措施:
节流措施:
5、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分)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请在图上适当位置用“∥”符号画出三峡水利枢纽的位置。
(2)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形成该威胁的原因是
治理措施:
(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治理措施:
(4)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分别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及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春,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
图18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及部分地区旱情分布图”,图19为“长江流域图”
(1)图18中数字代表不同的自然区,其中①为东部季风区、②为、
③为。
(2)从位置上看,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平原。
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长期
紧张状况,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是。
(3)此次干旱对受灾区冬小麦生长影响较大。
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
(4)图18中A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治理该问题的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
(5)图18中B河段最大的威胁是灾害,结合图19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