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1370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选自《战国策·

燕策一》)

【注】①厚币:

(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谁朝:

拜见谁。

③涓人:

宫中洒扫的人。

④见事:

被重视,受重用。

⑤乐毅:

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剧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闻寡人之耳者(4)于是不能期年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可以一战

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其真无马邪

D.朝而往,暮而归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4.【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士争凑燕”的原因是:

5.【乙】文中燕昭王为诚招天下贤士做了哪些事情?

(答此题应注意,文中郭隗所讲故事非燕昭王做的事情。

二、《曹刿论战》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结恩德。

后行部①至西河。

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

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

既还,先期一日。

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

先归一日,宁止野亭而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据《后汉书》改编)

【注】①行部:

巡视州郡。

②竹马:

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

汉代称刺吏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文中指郭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彼竭我盈(4)素结恩德

(5)候期乃人

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B.必以分人C.可以一战D.必以情

3.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朗读停顿要注意表示次序的词语。

4.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既还,先期一日。

5.有学生认为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

你认为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需要联系文章主要情节,依据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抓住评论性的语句多角度、多方面分析。

6.【甲】文中曹刿认为要赢得战争胜利,政治上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乙】文中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细读文本,然后在正确翻译相关语句的基础上提炼作答即可。

7.【甲】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这篇文章在选入课文时编者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三、《陈涉世家》(节选)阅读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①粮而景从②。

山东③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过秦论》)

【注】①赢:

提,背。

②景:

同“影”,像影子一样。

③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道不通,度已失期

(3)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会天大雨

(2)或以为死

(3)陈涉斩木为兵(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三处)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面各项都含通假字的是()

①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6.【甲】、【乙】两段内容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却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死国可乎”体现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反抗暴秦的信念

B.“天下苦秦久矣”是对形势的分析,体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反映了陈胜同情扶苏、项燕,并决心为他们复仇的思想。

D.“宜多应者”是陈胜对形势发展的预测,体现了陈胜卓越的判断能力

8.根据选文内容补全对联。

秦皇二世官逼民反;

举义旗蕲下陈收。

9.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愚公移山》阅读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

”公复止。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选自《陈文丁画之百喻图》)

【注】①治:

修建。

②颠踬:

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

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

停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公从之

C.面山而居笑而止之曰D.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杂然相许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或曰:

(5)冀之南,汉之阴(6)公遂止

(7)惩山北之塞(8)甚矣,汝之不惠

(限断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家人有止之者曰:

5.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大的一组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帝感其诚。

A.

(1)(3)(4)(5)B.

(1)

(2)(4)(6)C.

(2)(3)(5)(6)D.

(2)(4)(5)(6)

6.鲁公治园的行为和表现可以概括为“”。

(用原文内容概括)

7.我们能从【乙】文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8.从【甲】文中画线句子看,愚公“愚”吗?

为什么?

五、《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①其不孤,一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就业。

长则博物洽闻,金玉其行。

(选自《初潭集》)

【注】①愿:

羡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走送之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既加冠(4)尝趋百里外

(5)苟欲学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因得遍观群书凡得学者B.计日以还主人日再食

C.则又请焉一则愿其不孤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不敢出一言以复

A.无从致书以观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以衾拥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一则愿其不孤,一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5.读了【甲】、【乙】两则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1.受蒙蔽而不明

(2)指责(3)使……听到(4)满一年

2.B

3.

(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师。

4.齐威王虚心纳谏燕昭王礼贤下士

5.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往见郭隗;

③为隗筑宫而师之;

④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1.

(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3)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素来,向来(5)才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1)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2)(郭伋)巡视回来,比先前告诉小孩们的日子早了一天。

郭伋怕失去信用,就在野亭里住着,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5.①战前,知道要想取胜应取信于民,具有政治远见;

②战中,善于把握有利的反攻时机与追击时机;

③战后,能够及时总结战斗的经验。

6.第一问:

取信于民。

第二问:

郭极恐怕自己说话不算话,不讲诚信。

第三问:

[示例]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国家要取信于民,个人做事情要讲信用。

(围绕“信”字来谈即可)

7.因为本文重点不是记叙战斗情况,而是通过曹刿论战略、战术,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标题《曹刿论战》概括了主要人物的重要事件,切中要点。

三、1.

(1)há

ng

(2)duó

(3)yǐng

2.

(1)恰逢,恰巧遇到

(2)有的人(3)武器(4)于是,就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B

5.

(1)公子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2)天下人民像云一样聚拢,响应起义,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

6.【甲】段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乙】段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引发的结果。

7.C

8.[示例]施暴政陈胜吴广

9.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谋略、胆识。

四、1.C

2.

(1)答应,赞同

(2)名词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改变(4)有的人(5)南岸(6)于是,就(7)这里是“苦于”的意思(8)同“慧”,聪明

3.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4.

(1)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有一个阻止他的家人说:

“园子建成了一定会增加家仆使女,仆人的房子就会不够了,这很值得考虑啊”

5.D[第

(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地点。

]

6. 

犹夷不能决

7.①做事之前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一旦决定,就坚持信念不动摇,不径易攻弃;

③面对建议,权衡利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言之成理即可)

8.不愚。

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的眼光。

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走大山。

五、1.

(1)跑

(2)借(3)已经(4)曾经(5)如果

2.A

3.A

4.

(1)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争辩。

(2)(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一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哭泣。

5.

(1)要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条件;

(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

(3)学习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应刻苦努力,有恒心和毅力。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

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

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

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

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案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

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

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案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

29岁的男老师张M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

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

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

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

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

(2)揣摩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②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3)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

(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

【答案】

(1)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

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2)①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3)示例:

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

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

(4)示例:

她的生命永远凝固在花一样的年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怀里的孩子可以装点更灿烂的春天。

【解析】【分析】

(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是在地震来临时,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相同的情景,各位老师将孩子们护在身下,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

深层含义根据议论抒情句子“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可得知老师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2)①“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些都是老师们舍身保护学生的姿势,表现老师们在灾难来临时甘愿为学生牺牲的奉献的精神。

②“不得不含泪”强调救援人员,看到老师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的举动而难过的流泪,表现了救援人员当时看到这种场面时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3)结合文章他们舍身救学生的事迹来看,他们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学生撑起一片天,这种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大自然不可抵挡的,是无比壮美的。

(4)开放性试题,按照题目要求,选择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

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注意字数限制。

如,向丽,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年,但她曾经的音容笑貌学生们不会忘记,她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故答案为:

⑴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

⑵①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⑶示例:

⑷示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

标题的含义既要考虑其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章主旨考虑其深层含义。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注意从词义的词性、词义方面理解,揣摩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文章主旨理解句意。

⑷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注意结合示例,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

非鱼

地坑院的日子很缓慢。

太阳从窑脑上开始,在院子里一寸一寸地挪,从东墙挪到西墙,才过去一天。

在这一天里,娘可以做很多事。

跟着生产队的钟声下地出晌,回家做饭,喂猪喂鸡,缠线纺花,洗洗涮涮,纳鞋底,补衣服袜子,还有,打大姐。

和哥的瘦弱文静不同,大姐实在是有点疯长。

娘说:

这女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大姐不光是长得高,长得皮实,最主要是性子野,在她的人生里,似乎就不知道怕。

小孩子都喜欢住姥姥家。

奶奶舍不得哥,一直让哥在她的手里牵着,背上背着。

大姐就不一样,爱去姥姥家自己跑去,穿过两个苹果园,一个水库,半坡麦田,就到了姥姥的村庄。

从没有人想起来接她回来,有时候她一住就是三个月半年,家里人似乎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孩子的存在。

每次从姥姥家回来,大姐似乎都比之前更高更野了,用娘的话说:

地坑院里盛不下她了。

她手里经常拎个棍子撵鸡逮狗,要么整天架在柿子树上,或者领一帮孩子打架、闯祸,为自己招来娘的巴掌、笤帚疙瘩、布尺、烧火棍……

老孙奶奶家有一颗石榴树,每年五月开花的时候,那些红色的花朵从院墙里探出来,惹得大姐蠢蠢欲动。

在她的带领下,一群孩子爬上墙头,去够那些花。

够到手,也没什么用,看一看,扔了。

老孙奶奶是豫东人,和豫西的口音差别很大,也许大姐他们就是喜欢听老孙奶奶骂人:

鳖孙孩儿,看我不敲断你的腿。

石榴长到核桃那么大,大姐的队伍就像一群守卫,天天在墙角转悠,看着老孙奶奶锁了大门,挎着篮子下地干活了,他们就立马上墙,骑在墙头,歪着身子去揪石榴,一直从白籽揪到石榴熟。

当然,大姐也有不走运的时候,石榴枝闪一下,她就掉进老孙奶奶院里,但她愣是一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