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125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2.《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宏观目标的规定: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3.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或教育工具,以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效果的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包含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4.课时目标是指在一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要实现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形成方面的最终结果。

5.设计课时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教学任务,把握学习的类型及学习条件,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课型与教学难度

⏹2、分析教学内容,找出知识点、技能点、兴趣点,理清其关系脉络

⏹3、要把握所能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层次

⏹4、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

包括: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6.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建议两个模块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1)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

⏹一、信息意识与情感

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三、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四、信息能力

(2)为其他学科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准备

8.信息素养的一级解析

【第三章: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1.双本体观概述

信息技术教育实际上是两个部分的复合物,一个是大众文化取向的部分,一个是技术取向的部分,它们分别是大众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技术母体向基础教育映射的结果.

2.内容体系组织线索

(一)以知识点为主线

(二)以工具为主线

(三)以主题活动为主线

(四)以“工作”为主线

3.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原则

1、与课程目标一致的原则

2、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3、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更新的原则

4、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协调的原则

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整合原则

8、可扩展原则

4.小学阶段——启蒙期;

初中阶段——发展期;

高中阶段——提升期

5.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各分类之间的内在关系

史实——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中所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属于事实性内容

知识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对应于概念性、原理性内容,与智慧技能、任至策略、动作技能也部分对应

技术思想——与原理性、过程性内容有联系,,指技术、社会、人之间的关系

知识体系组织——是知识块或知识组块之间关系的直接表达

课案——假设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已有经验与前景预期之间的桥梁,属过程性内容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设】

1.教材是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体现教学策略、包含教学内容、可供师生视听读写与操作的材料。

教材要素及层次关系:

2.信息技术教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中的核心。

3.现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体现“授之以渔”的指导思想

●2、教材缺乏弹性与灵活性

●3、不能渗透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4、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内容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

●5、片面追求学生兴趣,把一些时尚的而没有公认的东西选作内容

●6、教材雷同于某些软件的使用说明书的汇总

●7、没有综合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8、考虑信息技术的操作多于其应用

 

4.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与开发中的要求

(一)强调适应性

⏹1、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2、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教材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题

●2、通过情景设置、布置有一定解疑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渗透一定教学方式

●(五)包含的内容应能促进而不是妨碍其他学科的教育规律

●(六)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七)体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指导思想

●(八)充分考虑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

●(九)与其他形式的教材资源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4.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过程

(一)设计准备

(二)编写制作

(三)试用实验

•(四)评审修改:

送审-修改

•(五)出版推广

5.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原则

•1、以信息素质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原则

•2、以教材编制原理为基础的原则:

–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科技发展、适应个人发展、符合知识逻辑、符合心理逻辑、符合教学逻辑

•3、以工作或项目活动为主线的原则

•4、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整体优化原则

6.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方法

•1、边编边教滚动开发方法

•2、先教后编逐步积累法

•3、先编后教快速定型法

•4、先研后编推广验证法

7.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8.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个性化原则

9.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1、开展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课程内容领域的发展动向

•2、研究现有的各种有用课程资源

•3、研究学生情况

•4、鉴别和利用校外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潜在课程资源

•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与使用效率

10.网络教材编制的一般过程

设计阶段——素材准备阶段——制作合成阶段——评审修改与上传调试阶段

11.网络教材开发中的新技术

•1、流媒体技术

•2、MPEG技术

•3、XML技术

•4、虚拟现实技术

•5、移动互联技术

•6、智能代理技术与机器人技术

•7、其他未知的和将来涌现的高新技术

【第五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分析】

1.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包括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状态变化及其时间流程.

2.课的类型

(一)按授课形式分

⏹1、讲授课:

在统一的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如新授课、复习课等

⏹2、上机课:

在计算机房里,以学生上机练习操作为主.

⏹3、实践课:

为完成一定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实践性研究探索活动,地点不限于教室和机房.

(二)按教学任务分

1、新授课2、复习课3、练习课4、研讨课5、测验课

⏹(三)按教学组织形式分

⏹1、班级教学课

⏹2、小组教学课

⏹3、个人自学课

3.

(1)新授课的过程结构分析

⏹1、组织教学:

起始环节,做好准备

⏹2、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3、新课教学:

中心环节,讲授新知识,突出重点、因材施教、留有余地

⏹4、巩固新课:

归纳、复述、巩固性练习

⏹5、结课:

课堂小结、课堂讨论、布置作业.

(2)上机课的过程结构分析

⏹1、布置内容和要求:

基本操作、应用软件的操作,学生已在新授课中学过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3、教师总结点评

4.选择课型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任务

⏹2、依据教学条件

⏹3、依据学生需求

⏹4、依据教材特点

5.三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模式的横向比较

比较纬度

任务驱动式

问题激励式

课题探究式

基本理念

接受性学习

理解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建构能力

研究能力

关注重点

重学习结果

重学习过程与结果

重学习过程

教学主线

任务线

问题线

课题线

教学设计的核心

任务设计

问题设计

课题设计

适用领域举例

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硬件系统与软件工具学习

对信息技术理解能力的培养.如信息道德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能力培养.如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协作学习

说明:

(1)三种过程模式各有特色.各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及局限性;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能较好的发挥三种模式的优点

【第六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

1.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原则体系:

(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三)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原则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五)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原则

(六)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原则

(七)开放学习与统一量规相结合原则

(八)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九)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十)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原则

2.备课的六大任务

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2)了解学生

3)选择教学方法

4)搞好教学设计

5)选择与编制教学媒体

6)编写教案

3.教学设计的两个关键变量

⏹1、学习者变量

组成要素:

兴趣、经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风格

⏹2、学习内容要素

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学习内容中的基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习内容的类型和学习条件

4.教学设计过程模型

5.两表一图

(一)课堂教学设计相关要素一览表

(三)学生学习水平检测表

课题

要点

学习水平

评价检测题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创新

(二)教学过程流程图

6.电子备课,又称数字化备课,是指采用计算机与网络工具对教学素材进行采集、加工,对电子教案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备课方式.

【第七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模式】

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任务

⏹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依据教学媒体的功能特征

⏹5、依据教师本人的驾驭能力

⏹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7、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3.常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及适用情况)

1)讲授法。

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2)教练法。

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3)讨论法。

小组讨论、全班大讨论、辩论式讨论

4)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主体”、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个性化发展

5)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激励教学法)。

学生为中心、师生合作

6)WebQuest教学法。

课程资源来源广泛,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7)范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开放性、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迁移效应

8)探究性学习法。

基于规律学习、问题学习的内容

9)游戏教学法。

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强操作技能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学

⏹二、小组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

⏹三、自学(个别化自学、独立学习)

⏹要根据各种主、客观条件,合理、灵活使用

【第八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不同类型内容的教学】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

⏹1、基本知识

–讲授法

–图解法

–提问法

⏹2、基本操作

–演示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归纳法

2.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教学

⏹1、文化熏陶法

⏹2、迁移法

⏹3、任务驱动教学法

⏹4、支架式教学法

⏹5、案例教学法

3.信息技术中网络应用技术的教学

⏹1、教练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

⏹3、研究性学习法

⏹4、协作性学习法

4.信息技术中程序设计内容的教学

⏹3、案例分析法

【第九章:

信息技术教师素养与教学艺术】

1.教师素养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艺术

1)教学内容处理及其与资源整合的艺术

2)过程与教学设计艺术

3)情境设计艺术

4)评价设计艺术

5)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艺术

3.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的途径

✶一、打好教育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学好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提高

✶三、实行科学管理,发扬学习民主,加强合作与交流,完善竞争与评价机制

✶四、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良好艺术风格的形成

【第十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1.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原则

•评价理念:

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评价功能立体化

(二)评价标准多维化

•以绝对标准为主,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个人标准相结合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五)评价内容全面化

•(六)评价结果的多维归因

2.两种过程性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定

3.过程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一)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的制定

(二)评价资料的收集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

4.总结性评价的施行

(一)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

(二)评价内容的设置与选择

•(三)试卷设计的人性化

•(四)题目的具体设计

•(五)阅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