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1239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编写导则范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运行、检查记录要求;

(五)交接班要求;

(六)特种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登记使用要求。

第七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一)培训人员分类

新进人员:

主要是单位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转岗人员:

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在岗人员:

主要是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培训。

(二)培训要求:

内容、时间间隔、理论课时和操作要求。

(三)作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

(四)持证上岗人员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事故上报管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时限、程序;

(二)事故报告的方式;

(三)事故报告的内容;

(四)事故现场的应急措施;

(五)事故现场的保护;

(六)事故处理。

第三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九条特种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一)设备的开车(升压、升温、物料的填加、空车试运转);

(二)设备运行中间运行记录;

(三)设备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检查路线、内容、记录等);

(四)设备的停车(降压、降温、物料撤除、空车运行);

(五)停车期间的维护保养要求(定期维保如涂漆等);

(六)设备微小故障的处理要求、方法;

第十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一)设备故障的判断(故障现象);

(二)设备严重故障的处理要求、方法;

(三)设备的紧急停车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四)设备事故的紧急救援方法、注意事项。

第四章特种设备记录和见证材料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运行记录

(一)设备名称、开车(升压、升温、物料的填加、空车试运转)记录;

(三)设备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记录(压力、温度、物料、设备状况、附件状况、故障等);

(四)设备的停车(降压、降温、物料撤除、空车运行)记录;

(五)停车期间的维护保养要求(定期维保如涂漆等)记录;

(六)故障处理记录;

(七)交接班记录;

(八)当班人员或交接班人员签字与日期、时间。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一)设备名称;

(二)检查内容记录;

(三)检查结果记录;

(四)缺陷与管理存在问题处理要求记录;

(五)参加检查人员签字与日期、时间。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和实施记录

(二)计划停车检验日期、检验完成期限;

(三)申请实施检验单位名称;

(四)检验实施情况;

(五)申报、联系、负责人员、日期。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维修、改造记录

(二)设备维修、改造原因;

(三)维修、改造方案及审批情况;

(四)维修、改造实施情况与结果;

(五)维修、改造后检验、监督检验报告;

(六)试车记录;

(七)维修、改造、检验人员、日期。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事故记录

(二)事故发生时间;

(三)事故类型、程度和主要情况;

(四)事故报告情况;

(五)事故现场紧急救援、保护情况;

(六)事故处理情况;

(七)事故责任分析,参加处理(包括鉴定)人员、单位、日期。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企业可参照做好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档案管理的编制工作。

第十七条本导则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等规定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为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

2006-09-20发布2006-11-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引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AQ/T9002—2006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

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

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应急响应

5.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

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保障措施

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

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培训与演练

5.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

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5.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附则

5.11.1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5.11.3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应急组织体系

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预防与预警

6.4.1危险源监控

6.4.2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6.5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6.6.2响应程序

6.6.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

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事故特征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7.4注意事项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附件

8.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8.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8.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批准页;

——章的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和编制原则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充分分析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出现的概率,以及采取的对策。

事故发生的紧急救援指挥系统,作到事故分析准确,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明确责任与分工,并具有可操作性。

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的内容应包括:

1.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特种设备的种类、数量、出现的事故种类与危险程度及其在厂区及车间内的分布(画出平面分布图),并评估发生事故后所造成的影响和人员财产损失等。

2.预防事故的措施

1)各种监控措施;

2)针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而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各项管理制度,人员及组织保障);

3)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抢险措施和体系(应包括先兆事故、事故发生及事故扩大化时的应急措施体系)。

3.制定发生事故的组织保障及救援组织程序

1)指挥机构,明确其职责,人员分工,保障指挥系统快捷畅通。

2)救援组织程序。

能够有效及时实施应急抢险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及相应的步骤。

4.相关措施和要求

应加强和完善必要的通讯装备,信号规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演练,紧急安全疏散,现场医疗救护、社会支援等。

5.制定预案和实施监控工作的原则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是使用单位做好特种设备监控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指导培训操作人员的依据。

因此,预案内容应该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

编写预案应符合以下原则:

1)体现计划和目标的原则

编写预案必须反映安全工作的计划和目标,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控前,必须制定具体明确的监控计划和标准,计划和标准内容越具体和详细,监控工作就越容易实施。

监控的效果就越明显。

否则,监控工作就难以有效的开展。

2)适时和适度监控的原则

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以便及时的发现监控对象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分析,及时实施监控措施予以控制。

甚至未出现异常情况时,就能预警,防患于未然,做到适时监控。

适时监控可以使得各方面的损失最小。

监控工作必须体现及时性。

监控工作要做到适度监控、突出重点。

3)监控关键点的原则

特种设备的监控工作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实施控制,即抓住可能产生较大危险的部位和环节,制定监控标准和进行监控工作。

因为,在危险源监控体系中,需要监控的部位往往繁多,人力物力很难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因此,必须选择监控关键点实施监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监控的例外原则

在监控工作中,不仅要对关键点进行监控,要特别对出现的异常的情况或超出一般情况的特殊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即偏离监控目标的现象。

采取对策实施处理,进行分析和预先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