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098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 115321.docx

新工厂建成后生产技术准备规划10114115321

 

新工厂建成后的生产技术准备规划

编号:

奇瑞重工南方农装制技计字20120号

 

编制:

制造技术部

 

审核:

刘永生

 

会签:

 

批准:

 

奇瑞重工南方农装事业部制造技术部

2012年1月1日

 

 

第一部分:

新工厂生产准备分析;2012年1月

第二部分:

新工厂物流规划分析:

(2012年1月15日后制定)

第三部分:

新工厂投资规划分析:

(2012年2月1后制定)

第四部分:

新工厂投资计划(2012年2月1后制定)

第五部分:

新工厂生产技术准备现场实施监控(2012年3月15日后制定)

第六部分:

新工厂投产前生产准备计划(2012年4月15后制定)

 

第一部分:

新工厂生产准备分析

一、生产准备之前期制造技术分析与确立

1、新厂区产品制造实现确立

新工厂主要承担双滚筒系列水稻机、纵轴流系列水稻机、大喂入量(3.0以上东北型)水稻机及烘干机系列产品的生产;

2、新工厂生产组织总流程规划:

根据公司整体规划,新工厂建成后生产组织总流程主要以原材料/零部件采购→自制下料/冲折/钻铣→焊接→涂装→整机分总装→整机调试→入库→发运等过程,并配以相应质量控制门与物流物料控制门,形成公司产品制造流程;并以此流程形成相应的产品制造过程分工与程序。

附件1:

生产组织总流程

3、新工厂制造边界描述

水稻机产品实施底盘焊合、脱粒机焊合、割台体焊合、输送槽焊合四大核心焊合件自制,七大外覆盖件的自制,其余系统及其它部件采取外协与外购或工序外包实现;烘干机产品实施热风炉核心部件自制,烘干机主体、提升机等系统外协或工序外包实现,其它系统外购实现;本生产准备仅对水稻机业务实施全面制造规划;烘干机在水稻机生产规划完成后,再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

3.1水稻机

3.1.14LZ-2.0双滚筒水稻机

双滚筒系列水稻机制造边界细化说明:

四大核心焊合件在新厂区实现年总量的50%下料/冲折/钻铣、50%焊接、100%涂装、100%总装。

七大外覆盖件焊合在新厂区实现年总量的100%下料/冲折/钻铣、100%焊接、100%涂装、100%总装。

需公司承担涂装的外协部件将在本部分第5项分析提出;

公司承担所有件部件的装配工作在本部分第5项分析提出;

3.1.24LZ-2.0Z纵轴流水稻机

纵轴流系水稻机制造边界细化说明:

四大核心焊合件在新厂区实现年总量的50%下料/冲折/钻铣、50%焊接、100%涂装、100%总装。

七大外覆盖件焊合在新厂区实现年总量的100%下料/冲折/钻铣、100%焊接、100%涂装、100%总装。

需公司承担涂装的外协部件将在本部分第5项分析提出;

公司承担所有件部件的装配工作在本部分第5项分析提出;

3.1.3大喂入量东北型(3.0以上)

3.0以上系列大喂入量水稻机制造边界细化说明:

四大核心焊合件在新厂区实现年总量的50%下料/冲折/钻铣、50%焊接、100%涂装、100%总装。

外覆盖件在新厂区实现年总量的100%下料/冲折/钻铣、100%焊接、100%涂装、100%总装。

需公司承担涂装的外协部件将在本部分第5项分析提出;

公司承担所有件部件的装配工作在本部分第5项分析提出;

4、新工厂生产区位功能图

根据公司新工厂设计总图对生产区域功能进行确定,并对生产区域内的各作业区进行分区功能规定,以利于后续对分区作业功能细化分配与排布;

附件2:

新工厂生产区域功能图及面积表:

5、产品工艺路线

根据制造边界完成新工厂双滚筒、纵轴流两种产品的工艺路线,以确定产品实现分工;

输出1:

双滚筒水稻机收割机工艺路线(新工厂)

输出2:

纵轴流水稻机收割机工艺路线(新工厂)

输出3:

双滚筒水稻机下料、焊接、涂装、总装零部件明细表(新工厂)

输出4:

纵轴流水稻机下料、焊接、涂装、总装零部件明细表(新工厂)

二、生产准备之组织方式设计分析与确立

1、新厂区产品制造实现生产方式分析与确立

新工厂主要承担双滚筒系列水稻机、纵轴流系列水稻机、大喂入量(3.0以上东北型)水稻机及烘干机系列产品的生产,具体如下表:

南方农装事业部

产品类

产品系列

产品型号

产品制造实现分析

备注

下料/冲折/钻铣

焊接

涂装

总装

水稻机

双滚筒式

4LZ-2.0

成组制造单元

流水线

流水线

流水线

纵轴流式

4LZ-2.0Z

成组制造单元

流水线

流水线

流水线

大喂入量

3.0以上 

成组制造单元

地摊式

流水线

地摊式

烘干机

10-12T烘干机

5HX100 

待定

地摊式

待定

地摊式

业务部独立运作不占用规划设备

15-20T烘干机

5HX200

待定

地摊式

待定

地摊式

热风机

 

待定

地摊式

待定

地摊式

2生产节拍描述:

根据公司新工厂规划要求,总装日产能设计为单班80台,按常规单班8小时工作制要求,总装设计生产节拍为8*60/80=6分钟,以精益生产均衡作业基本要求,确保JIT能有效运行,在标准作业均衡及时间方面应设定必要15%安全系数,总装车间各工序应将标准作业时间按306秒(5分6秒)进行作业分析与均衡;

公司采取拉动式生产方式运作,由总装拉动涂装、涂装拉动焊接、焊接拉动下料车间,车间拉动仓库物料的原则;下料车间、焊接车间、涂装及物料的供给的单台套必须锁定有标准作业时间为306秒范围内,因各环节的组织方式不完全采用流水线作业且部分零部件的部分加工工序的作业时间超出306秒范围,应对各环节的作业组织方式进行确立与并进行作业来时间的均衡组合;

3、各生产单元生产组织方式描述

3.1总装车间:

总装车间采用“一个流生产组织方式”,按公司生产线设计对总装线,分装线进行工段划分、工位划分、工序划分、工步拆分并将装配作业按预定标准作业时间(306秒)进行组合,通过工序流连接,形成统一的节拍下的生产流组织;

生产运作时根据市场需求及公司总计划安排生产计划;

该环节需确定的几个关键要点:

生产组织流程图的确定:

用于明确产品组织过程关系,用于确定总装线与各分装线的相互关系;

工段清单:

用于生产段划分;

工位清单:

用于生产班组划分

工序节拍分配图的确定:

用于均衡作业工序与作业组合;

工序清单:

用于装配作指导书编制的工序分配;

工步清单:

用于装配作指导书编制的工步分配及标准作业的动素分析;

3.2涂装车间

涂装车间属“流水线生产组织方式”,按工艺过程及要求,分别确定前处理---电泳--烘干、腻子---打磨---烘干、面涂---烘干三条生产线的“人---机”结合点的作业及跟线作业,并将这些节点上的人的作业时间控制在标准作业时间范围内(306秒);

运作方式简述:

以设计节拍为基础,确定涂装车间各线的最大上挂次数,通过对总装日需求的部件的计算、各线承担部件数量及上挂次数,确定单挂组合的最低数量,按最低数量进行挂具内部件作业挂装组合,并以挂具作业组合为基础形成五台套或以五为倍数的台套产出批次组合,并通过多批次运作实现涂装车间的不同需求台套下的柔性生产;

该环节需确定的几个关键要点:

生产组织流程图的确定:

用于明确产品各涂装过程的相互关系

涂装车间各线最大设计节拍确定:

(节拍设计为6分钟)用于单班上挂次数确定(80次);

涂装车间单班最大上挂次数确定:

用于平衡日产出台套需求下的组挂组合评估;

涂装车间日产出台套量确定:

总装需求计划输入

涂装车间各线承担部件确定:

用于车间计划排程;

涂装车间日产出部件总量确定:

用于设计节拍下的的车间挂具容量计算;

单挂组合的最低数量确定:

用于器具数量设计,用于器具内部件组挂组合评估与确定;

涂装车间五台套或以五为倍数的台套产出批次组合确定:

用于最低器具数量的确定

涂装车间五台套或以五为倍数的台套产出批次组合产出周期时间确定;用于柔性生产计划安排与产出评估

特别说明:

1、运行期间应形成五台或十台套或五台套倍数下的标准挂装作业组合卡,

2、“五”为虚数,仅用于表述,实际操作时需根据实际确定

3.3焊接车间:

焊接车间原则上采用“一个流生产组织方式”,按工艺过程分产品、分总成、分别建立主生产流水线,支流水线,并对各流水线进行工段划分、工位划分、工序划分、工步拆分并将焊接作业按预定标准作业时间(306秒)进行组合,通过工序流连接,形成统一的节拍下的生产流组织;

该环节需确定的几个关键要点:

生产组织流程图的确定:

用于明确产品组织过程关系,用于确定主流水线与各支流水线的相互关系;

工段清单:

用于生产段划分;

工位清单:

用于生产班组划分;

工序节拍分配图的确定:

用于均衡作业工序;

工序清单:

用焊接作指导书编制的工序分配;

工步清单:

用焊接作指导书编制的工步分配;

3.4下料车间

下料车间原则采用"产出台套周期内的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组合组织方式”,按件的体积大小与加工复杂程度,进行合理的单位产出批量确定,根据月产总量确定所需批次;

对某产品中零部件的进行加工路线分析,确定体积较大,加工复杂,加工周期较长的关键零部件的关健加工工序时间是否满足预定标准作业时间(306秒)要求,进而确定各部件的单件加工周期,以单件加工周期最长的部件为基准确定其单班加工批量,并依次类批计算出相关零部件的单位批量,最后采用一定生产周期时间内的批次多少平衡来满足阶段时间的台套均衡与产出;

该环节需确定的几个关键要点:

零部件加工工序路线确定:

用于零部件加工工序时间确定;

零部件加工工序时间确定:

用于零部件关键加工工序时间寻找与评估;

零部件关键加工工序时间的确定:

用于设备负荷评估及运转时间安排及设备购置数量的确定;

关健零部件单件加工周期时间:

用于一定生产阶段内关键部件的单位产出批量确定与批次确定;(作为均衡其它零部件单位批量与批次的确定依据)

零部件单件加工周期时间:

用于一定生产阶段内零部件的单位产出批量与批准确定;(与关键零部件类比);

零部件单位批量确定:

用于单个部件的日排产安排

零部件产出批次确定:

用于产出台套周期时间内排产安排;

产出台套组合周期时间确定:

用于月度产出周期时间数量安排

月度产出周期时间的数量确定:

用于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的月度规划与安排;

特别说明:

1、该环节需具备的基础文件:

零部件加工工序路线表(应包括加工工序、加工设备型号、加工时间、加工工装等)

2、产出台套周期时间是指通常所说的旬度计划期或周度计划期或五日计划期或更短更长的台套周期计划期;

三、生产准备之制造工序作业设计分析与确立

1、新工厂生产单元生产组织流程图设计分析:

1.1总装车间:

按工艺过程要求,制定整机装配生产流程图,明确总装、分装关系及接点,明确总装工段、工位、工序、工步作业关系(顺序或并行或交叉)及接点,并形成生产流程示意图;

附件3:

新工厂总装车间生产流程示意图(双滚筒、纵轴流)

1.2涂装车间:

根据公司涂装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明确图装车间总生产流程图,明确三条分线的关系及接点,明确各分线内具体作业关系(特别是顺序关系)及接点,并形成生产流程示意图;

附件4:

新工厂涂装车间生产流程示意图

1.3焊接车间:

根据公司对焊接车间区位功能的规定,明确底盘焊合线、脱粒焊合线、割台焊合线、输送槽焊合线、七大件焊合区等焊接线生产流程图及脱粒漆前装配线、割台漆前装配线、输送槽漆前装配线等分装线的生产流程图及明确焊合线与漆前装配线的接点,明确各分线内的具体作业及相互关系(顺序或并行或交叉)及相关分线之间的接点,并形成生产流程示意图;

附件5:

新工厂焊接车间生产流程示意图(双滚筒、纵轴流)

1.4下料车间:

以制造边界确定的自制部件为基础,以自制零件加工实现为依据,设计每个零部件型材料与板件的加工工序,明确每个零件的加工工序顺序关系,形成单个零件的加工工序路线表;

在零件的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每个零件加工工序实现的先进性与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加工设备的品种形成自制零件加工工序路线表;

输出5:

双滚筒水稻机自制零件加工工序路线表(新工厂)

输出6:

纵轴流水稻机自制零件加工工序路线表(新工厂)

2、生产工序作业分析

2.1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分析:

2.1.1总装车间:

以6分钟为总节拍要求,对总装车间生产流程图进行标准作业时间(306秒)分配,形成总装车间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图,并明确各标准作业下的内容,以利于总装不同产量需求下的以6分钟为基础的产能组合,利于资源分配与平衡;此外为总装车间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提供基础;

附件6:

新工厂总装车间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图(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7:

总装车间作业梯度清单及对应零件清单:

(工段清单、工位清单、工序清单、工步清单)(双滚筒、纵轴流)

2.1.2涂装车间

以6分钟为总节拍要求,对涂装车间各生产线之间的作业进行标准作业时间(306秒)分配,并对各生产线内工序作业进行作业时间评估与分配,形成涂装车间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图;为台套式作业组合生产作准备;

附件7:

新工厂涂装车间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图

输出8:

新工厂涂装车间部件加工工序路线表(含人工作业时间分配)(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9:

新工厂涂装车间生产线承担部件清单(电泳线、面漆线、腻子线、浸漆线)(双滚筒、纵轴流)

2.1.3焊接车间

以6分钟为总节拍要求,对焊接车间各焊接总成的生产流程图进行标准作业时间(306秒)分配,形成各焊接总成的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图,并明确各标准作业下的内容,以利于接车间不同产量需求下的以6分钟为基础的产能组合,利于资源分配与平衡;此外为各焊接总成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提供基础;

输出10:

焊接车间生产部件关系图(双滚筒)

输出11:

新工厂焊接车间零部件总成组合图册(双滚筒)

附件8:

新工厂焊接车间生产节拍流程分配图(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12:

新工厂焊接车间各生产线作业梯度清单及对应部件清单(工段清单、工位清单、工序清单、工步清单);(双滚筒、纵轴流)

2.1.4下料车间

对已形成的《自制零件加工工序路线表》进行作业时间评估与标定,为单件制作有效工时核算及寻找自制件中关键工序及关键零部件提供依据,为下料车间“产出台套组合周期时间”的确定及运行组合提供基础数据;

输出13:

双滚筒水稻机自制零件加工工序路线表(新工厂)(附有工时)

输出14:

纵轴流水稻机自制零件加工工序路线表(新工厂)(附有工时)

输出15:

下料车间设备对应部件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2.2工序卡片及工艺卡片设计分析:

2.2.1总装车间:

总装车间的现场工艺文件以《作业指导书》形式输出;

其结构主包括;生产流程,工序清单、正文三部分;

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总装线作业、各分装线作业及调试作业三大部分;

正文主要组成要素应包括:

工序名称、适合机型、工步号、作业方法、作业要点、工具/工装/设备/工位器具、工时定额、涉及部件及辅料定额、人员定额、质量要领、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此外,并设立《关键工序控制点》

输出16:

双滚筒水稻机装配/调试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17:

纵轴流水稻机装配/调试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18:

涂装车间关键工序控制点(新工厂)

2.2.2涂装车间

涂装车间的现场工艺文件以《零部件涂装工序路线表》+《涂装工序作业指导书》组成,再辅以《关键部件作业指导书》形式输出;

对零部件挂装作业应形成《零部件挂装组合作业指导书》明确具体挂装要求;

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各生产分线内工序及分线接合点处的人工挂装作业两部分;

其中:

《零部件涂装加工序路线表》主要明确每个零部件的所经过的每个工序名称及工序顺序;

《涂装工序作业指导书》主要明确每个工序的工序名称、工步号、作业方法、作业要点、工具/工装/设备/工位器具、工时定额、辅料定额、人员定额、质量要领、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关键部件作业指导书》主要明确每关键部件的所经历的工序名称、适合机型、工步号、作业方法、作业要点、工具/工装/设备、工时定额、涉及部件及辅料定额、质量要领、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零部件挂装组合作业指导书》主要明确作业方法、作业要点、工具/工位器具、工时定额、人员定额、涉及部件及数量、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此外,并设立《关键工序控制点》

输出19:

双滚筒水稻机零部件涂装工序路线表(新工厂)

输出20:

纵轴流水稻机零部件涂装工序路线表(新工厂)

输出21:

涂装工序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22:

关键部件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23:

零部件挂装组合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24:

涂装车间关键工序控制点(新工厂)

2.2.3焊接车间

焊接车间的现场工艺文件以《作业指导书》形式输出;

其结构主包括;生产流程,工序清单、正文三部分;

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底盘焊合、脱粒焊合、割台体焊合、输送槽焊合、七大覆盖件及各部分涉及的小焊合等焊接作业;

正文主要组成要素应包括:

工序名称、适合机型、工步号、作业顺序与作业方法及作业要求、坡口型式、焊接接头形式、焊缝形式、焊接工艺参数、工具/工装/设备/工位器具、工时定额、涉及部件及辅料定额、人员定额、质量要领、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此外,并设立《关键工序控制点》

输出25:

双滚筒水稻机焊接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26:

纵轴流水稻机焊接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27:

焊接车间关键工序控制点(新工厂)

2.2.4下料车间

涂装车间的现场工艺文件以《零部件加工工序路线表》+《冷加工通用加工工序作业指导书》组成,再辅以《关键零件加工作业指导书》形式输出;

《零部件加工工序路线表》主要明确每个零部件的所经过的每个工序名称及工序顺序;

《冷加工通用加工工序作业指导书》主要明确每个工序的工序名称、工步号、作业方法、作业要点、工具/工装模具/设备/工位器具、工时定额、辅料定额、人员定额、质量要领、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关键零件加工作业指导书》主要明确每关键部件的所经历的工序名称、适合机型、工步号、作业方法、作业要点、工具/工装/设备、工时定额、涉及部件及辅料定额、质量要领、产品防护要求、劳保防护要求及劳保定额及文件名称/编号、工序编号、版本号、页码号、签批栏、更改栏、企业标等;

此外,并设立《关键设备操作指导书》

输出28:

双滚筒水稻机零部件涂装工序路线表(新工厂)(终稿)

输出29:

纵轴流水稻机零部件涂装工序路线表(新工厂)(终稿)

输出30:

冷加工通用加工工序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31:

关键零件加工作业指导书(新工厂)

输出32:

关键设备操作指导书(新工厂)

 

3、生产现场工艺装备品种明细表

以前期工序分析与工艺路线输出,分原实现制造的工艺装备,并形成工艺装备的品种规格明细:

3.1总装车间以工位为基准,输出“工位----零部件----设备----工装---工具---工位器具”对应明细表;

3.2涂装车间以生产线为基准,对需在该线进行涂装的零部件,输出上线处用于浸淋转序的组挂吊具、下线处用于转序存放的工位器具具体如下:

电泳线----零部件----上线组挂吊具---下线处工位器具;

浸漆线----零部件----上线组挂吊具---下线处工位器具;

面漆线-----零部件----上线组挂吊具---下线处工位器具

腻子线-----零部件----上线组挂吊具---下线处工位器具

3.3焊接车间分生产线以工位为基准,输出“工位----零部件----设备----工装---工具---工位器具”对应明细表;

3.4下料车间以设备为基准,输出“设备----零部件-----模具-----工装------工具------工位器具”对应明细表;

输出33:

总装车间工位--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34:

涂装车间电泳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35:

涂装车间浸漆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36:

涂装车间面漆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37:

涂装车间腻子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38:

焊接车间底盘焊合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39:

焊接车间脱粒机焊合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40:

焊接车间割台体焊合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41:

焊接车间输送槽焊合线--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42:

焊接车间覆盖件焊合区--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输出43:

下料车间设备--零部件--工艺装备三对应型号明细表(双滚筒、纵轴流)

4、生产现场工艺装备定置图(车间功能布局图)

以《新工厂生产区域功能图及面积表》对各功能区按生产作业区、设备安施区、工具存放区、工装存放区、零部件存放工位器具存放区等功能区进行细化定置,并形成细化功能布局及工艺装备定置图,以用于新工厂投产前的车间现场的定置实施;

4.1总装车间

重点对车间工作区域内的生产线区、作业区、设备区、设备操作区、工装存放区、工具存放区、零部工位器具存放区及车间非工作区域内用于物流/参观等功能的通道及物流缓冲区等;

4.2涂装车间

重点对车间工作区域内生产线及各生产线连接处区域内的作业区、器具暂存放、零部件暂存及化学材料存放及及车间非工作区域内用于物流/参观等功能的通道及物流缓冲区等;

4.3焊接车间

重点对车间工作区域内生产线区、作业区、设备区、设备操作区、工装存放区、工具存放区、零部工位器具存放区及车间非工作区域内用于物流/参观等功能的通道及物流缓冲区等;

4.4下料车间

重点对车间工作区域内的设备区及以设备为中心的设备操作区、工装存放区、工具存放区、零部工位器具存放区材料存放及车间非工作区域内用于物流/参观等功能的通道及物流缓冲区等;

输出44:

总装车间区域功能布局及工艺装备定置图

输出45:

涂装车间区域功能布局及工艺装备定置图

输出46:

焊接车间区域功能布局及工艺装备定置图

输出47:

下料车间区域功能布局及工艺装备定置图

四、生产准备之各生产单元工作量分析:

1、新厂区工序工作量分析

1.1整机月产分解及日产量分析:

2012年新厂区水稻机双滚筒预产3500台,纵轴流预产1500台,大喂入量预产500台,烘干机预产160台,其中热风炉30台,烘干机其它部件130台;月度分解及日产量分析如下表:

2012年年度计划月产量、日产量分解预产单位台

南方事业部

产品类

产品系列

型号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1

水稻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