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0739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试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最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

3.填空:

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_________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_________年底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_________。

最早加入苏联共和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外加索联邦。

本题考查自主学习的能力。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是在各民族国家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外,本题要求明确“苏联”“苏俄”“沙俄”的概念。

1547年至1917年俄国称沙俄;

1917年至1922年称苏俄;

1922年至1991年称苏联。

自愿平等 1922 苏联俄罗斯联邦 白俄罗斯 乌克兰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

A.满足消费、扩大市场B.实行按劳分配

C.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D.实行按需分配

本题主要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1918年,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主要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粮食和日用品的配给制。

本题只需要从分配形式方面考虑,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排除A、B、D。

2.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

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经济政策的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从时间上分析可以排除C、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使得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其缺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设想,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物质条件。

A

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综合和理解能力。

需要从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平建设时期继续实行却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不同的情况下应及时地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对马克思理论的重大发展。

经过以上分析得知③④是正确的。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二五”计划时期

本题是一道识记基础上的理解题,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首先,注意题干说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根据“苏联”这个限定语可以排除A、B,因为1922年苏联才成立。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加强重工业等方面的建设,在工业化建设的初期起过积极作用。

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5.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农业集体化对农业的破坏说明农业集体化是错误的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保证和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同时它使工业化有了粮食、原料的保障,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它的成就是巨大的,不能以偏概全、彻底否定。

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1929年,苏联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50寿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称颂斯大林是活着的列宁,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夸大斯大林的功绩。

……斯大林被奉为神明、真理的化身,当作偶像顶礼膜拜。

(1)材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联歌颂斯大林主要是因为他_________。

(3)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本题旨在考查对苏联个人崇拜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思考问题的角度,既要从苏联的政治体制,又要从历史根源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1)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2)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

(3)这一现象的出现,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发展的结果。

它的社会经济根源和认识根源,是在俄国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

另外还有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

1.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引言的含意。

“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俄国的国情,即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1921年春,俄共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将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

3.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阻碍了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后来个人崇拜形成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思维的一类题目。

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形成的,在当时发挥过积极作用。

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后来它愈发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政治方面,它将权利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形成了个人高度集权,是后来个人崇拜形成的重要原因。

4.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苏联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是颁布新宪法,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形成,它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所以B项是错误的。

B

5.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

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1936年宪法以资本主义制度在苏联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已经胜利为出发点而制定,它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

A.发展重工业B.农轻重比例失调

C.产品单调,质量低下D.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

本题主要考查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掌握。

即片面发展重工业,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农轻重比例失调等。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给出的限定语“不包括”,所以选择D。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②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③集中发展重工业 ④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⑤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帝国主义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内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世界上又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是斯大林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①②⑤符合题意。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

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

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

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

——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

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

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史料,从中得出材料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然后回忆课本有关知识,思考二者的背景和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不同的特征。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

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

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材料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9.动脑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说明其原因。

就苏联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掌握基础知识和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要首先明确题目的时间限制: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答题的范围:

苏联的经济政策;

求答项:

实行不同经济政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分析原因要结合教材基本内容思考,谈一谈“苏联经济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需要回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误,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1)苏联1921年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7年后苏联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

(2)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由于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资本主义成分存在,恢复国民经济。

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显著成绩的情况下,为了消灭资本主义成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27年后,苏联改变了政策。

(3)被固定下来的苏联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里和相当程度上被我国所仿效,其中有经验又有教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国情,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