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040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docx

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

河南大学宋史研究

2010-08-3011:

55:

38来自:

糖果人

马玉臣:

河南大学宋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设想

河南大学的宋史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1978年成立了宋史研究室,1987年组建为宋代研究中心,2002年改名宋代研究所,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开放研究中心8个组成机构之一。

该方向自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生,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生80多人(其中有余位20硕士考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生,并已取得学位),为全国宋史学界输送和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其中有多人已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和专家。

20多年来这里形成了国内最强大的宋史研究阵容之一。

宋史研究队伍中,除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学者王云海、姚瀛艇、周宝珠,现有中青年学者12人,其中有教授7人(博导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

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下,以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学术成果突出受到学术界赞誉。

该方向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河南大学对宋代历史的研究包括政治制度、地域研究、文化史、城市史、文献整理与史学史和宋代历史遗迹旅游开发等;校内其他院系则在宋代教育、宋明理学、宋代建筑、医学、文学、音乐与美术等方面均有专家,这在国内是仅见的。

尤其在地域经济与文化研究、政治制度史研究、开封城市研究、物价、宋代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等研究方面,居全国前列。

该方向成果丰硕,近年来完成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在主持进行的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

出版专著20余部,推出三批《宋代研究丛书》共15本。

其中,《宋会要辑稿考校》、《宋代司法制度》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其他如《宋代东京研究》、《宋代文化史》、《宋代地域经济》、《宋代地域文化》、《宋代监察制度》、《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中书备对>辑佚校注》等先后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10多项,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宋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程民生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补贴的专家、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专注于宋代地域经济、宋代地域文化、宋代人口、宋代物价、河南经济史以及北方经济史研究,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著作7部,发表文章8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其《宋代地域经济》、《宋代地域文化》、《中国北方经济史》、《宋代物价研究》等均有较大反响。

该方向骨干苗书梅教授,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对宋代官制、地方政治制度、乡村管理体制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贾玉英教授,是全国模范教师、省管优秀专家、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在宋代监察制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刘坤太教授,主持中国宋史研究会公开学术网站———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站建设工作,在宋文化相关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开发上,为开封市乃至河南省的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处宋都开封的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具有的研究宋史的地缘优势,同时还具有学术积累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队伍强大、科研成果突出、学术资源丰富等优势。

最近,河南省提出“以旅游立省、打造宋文化品牌”的战略,作为河南省宋史研究排头兵、全国宋史研究重镇的河南大学,我们一定抓住机遇,整合队伍,凝练特色,要立足开封、放眼世界,借省部共建的东风、中原崛起的大舞台,组建包含宋代历史、文学、法制、艺术、哲学、科技、建筑、旅游等多学科在内的“国际宋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先导作用,并将河南大学的宋史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宋史研究与交流中心。

要按照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精心打造“国际宋文化研究中心”这个高地,力争进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行列。

继续编辑出版河南大学第四、第五批《宋代研究丛书》,并争取编辑出版专题的宋代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筹办2010年春季中日宋史研讨会和2012年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暨国际宋史研讨会。

河南大学宋代研究特色述略

  摘 要:

自建校至今,河南大学的许多学者投身于宋代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宋代的历史、文学、艺术、教育、哲学、法律等领域,从而形成了河南大学学术研究的一大特色。

从历史的角度,对河南大学学者在宋代研究各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分析其整体实力、学风、研究特色,对推动宋代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

河南大学;宋代研究;宋代研究所

  陈寅恪先生在论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态势时,曾经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912年建校的河南大学坐落于北宋都城——今开封市的东北隅,与宋代有着无法割舍的地缘情结,许多学者把他们的研究对象锁定于宋代研究,从而形成了本校该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史上不绝如缕、薪火相传的优势。

河南大学的历届领导都把宋代研究作为本校的学术特色,给予了大力的扶助和支持,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宋代研究丛书”、《河南大学学报》的特色栏目“宋代研究”以及《史学月刊》也为校内外学者创造了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

尤其在最近20年,河南大学的宋代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研究水平之高、学科范围之广、成果之丰硕令学界瞩目。

为了更好地推进宋代研究的深入发展,对河南大学在此方面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不仅显得十分必要,而且也具有学术史意义。

  

  一、宋代历史的研究特色  

  河南大学的宋史研究可谓占尽地利、天时,其开创人可以追溯到张邃青和姚从吾等先生。

张邃青(1893—1976年),著名史学家,1927年任河南大学文史系教授,长于宋史和河南地方史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发表了《北宋太学考略》等文章,嵇文甫、蒙文通等著名学者也在河南大学开设了宋明理学等课程。

1946年,姚从吾(1894—1970年)任河南大学校长,除办学、授课外,他还创办了《文史与考古》杂志,鼓励教师紧密结合开封文物遗迹进行科研工作,并对相国寺、繁塔、北宋开封府遗址、宋太祖画像等进行了实地考查,还带领学生调查了开封城外古迹。

姚从吾也是中国现代宋、辽、金、元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国史扩大绵延观”,倡导用开阔的视野研究宋史与北亚、中亚史。

  1960年,在河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刘尧庭的建议下,成立了由河南大学历史系与当时尚在开封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部分研究人员参加的“宋史研究小组”,他们分工搜集资料,定期组织讨论,并制定了研究规划,奠定了后来宋史研究的基础。

1963年,熊伯履先生出版了专著《相国寺考》,该书系统地综合历史文献,将开封相国寺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寺院人文景观、传说等予以荟萃,相国寺因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配合学术研究,《河南大学学报》还开设了“宋史研究”特色栏目。

1980年,河南大学历史系正式成立了当时在国内高校中最早的“宋史研究室”,由张秉仁先生任研究室主任。

同时,张秉仁还是全国宋史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发表有《论辽金之战》等文章。

1984年至1986年,王云海先生的《〈宋会要辑稿研究〉》和《〈宋会要辑稿〉考校》两部专著相继问世,其中的《〈宋会要辑稿〉考校》成为河南大学宋史研究在国际上最早产生影响的学术著作。

1984年,日本宋史专家梅原郁率领的“日本宋代研究者友好代表团”访问河南大学,1987年,我国台湾宋史专家王德毅通过私人途径与王云海取得联系,从此开始了河南大学宋史研究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987年,在“宋史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大学宋代研究中心”,由王云海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该中心与历史系等单位联合承办了1992年的全国宋史研究会年会,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年会论文汇编《宋史研究论文集》。

同年,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第一批“宋代研究丛书”:

《宋代司法制度》、《宋代文化史》、《宋代东京研究》、《宋代教育》、《宋代地域经济》,在海内外学术界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河南大学在全国宋史研究学界的地位。

此后,河南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第二批“宋代研究丛书”,本校学者著有《宋代监察制度》、《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宋代地域文化》。

2002年,河南大学成立了“宋代研究所”,所长为程民生教授,主要成员有贾玉英、苗书梅、孔学、张明华、马玉臣,此6人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获得博土学位者5人,年龄在30-55岁之间,研究领域涉及宋代经济、政治制度、监察制度、职官制度、政治史、文化史等。

2004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程民生、贾玉英、苗书梅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河南大学宋史研究发展的历史上,王云海、姚瀛艇、周宝珠三位先生更是功不可没。

已故王云海先生潜心从事宋史研究基本资料之一《宋会要辑稿》的考订、校勘工作长达20余年,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并著有《〈宋会要辑稿〉研究》和《〈宋会要辑稿〉考校》两部专著,其中《〈宋会要辑稿〉考校》分别于1995年、1998年获国家教委“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和“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另外,由王云海先生主编的《宋代司法制度》也是第一部断代的宋代司法研究专著。

姚瀛艇先生主要从事宋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他撰写的部分论文填补了唐宋之际200年思想史研究的空白,由其主编的《宋代文化史》也是第一部断代的宋代文化史,该书作为“中国史研究丛书”之一被台湾云龙出版社再版,另外姚瀛艇先生还参编了《北宋哲学史》、《中国宋代哲学》等书籍。

周宝珠先生长期从事宋代历史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50余篇文章,他与陈振等合著的《简明宋史》是关于宋代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该书多次荣登中国国家图书馆“最受欢迎图书排行榜”,被国内外数十所大学列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宋史阶段的重点参考书。

周宝珠先生还主持了国家社科项目“宋代东京研究”,其另外两部专著《宋代东京研究》和《〈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在海内外学术界也引起广泛关注,《宋代东京研究》被宋史学界誉为宋代城市研究的“扛鼎之作”,《〈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也被台湾昭明书局再版,周宝珠先生的研究成果为开封市的古迹保护和旅游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上先生们不仅勤于笔耕,撰写了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他们还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为河南大学乃至全国的宋史研究队伍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

  目前,河南大学在全国宋史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是程民生、贾玉英、苗书梅、刘坤太教授,他们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在宋史研究领域里各有专长。

程民生兼任全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出版专著7部,主编、参编论著多种,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其《宋代地域经济》先后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台湾云龙出版社、台湾昭明书局3家出版社出版,共5次印刷,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还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独家承担河南省规划项目1项。

贾玉英出版了《宋代监察制度》等两部专著,在《中国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主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文化的发展研究”、“唐宋时期国家专制体制变迁与基层社会互动关系研究”两项国家社科项目,并承担了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

近年来,她参加了规划北宋开封府、金明池等一系列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苗书梅的专著《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曾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二等奖等6项奖励,她还参与了《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等6部著作的撰写,独立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达3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宋代地方政治制度、宋代乡村基层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刘坤太曾参加《宋代文化史》的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在从事宋代历史研究的同时,他还是国内最早投身用现代化手段研究宋史的专家。

其在1988年研制出的“电脑化五十种宋人笔记检索系统”,是国内外首创的大型实用电子电脑应用系统,该成果被收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总42期),1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予以了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1995—1997年,他又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宋主要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

目前,受中国宋史研究会委托,由其个人承办并旨在“繁荣中国宋代学术研究,增进全球宋史学界交流”的“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站”(http//WWW.songdai.com),用现代化的技术为宋代历史研究者提供快捷、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为促进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景文主持了2004年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重点项目“宋代文献数据库建设”。

  在其他研究人员中,孔学长期从事宋代史学史和宋代法律文献研究,在《史学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目前正承担着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宋代立法研究”。

马玉臣博士主要从事宋代经济和王安石变法研究,其博士论文为《开源与节流——关于熙丰理财几个问题的研究》,并在《中国农史》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承担有2003年度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宋代冗官问题研究”。

张明华博士主要从事宋代史学史、宋代妇女史研究,其博士论文为《〈新五代史〉研究》,在《史学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此外,张德宗、郑传斌、陈广胜、王丽等也曾从事宋代历史的研究工作。

二、宋代文学的研究特色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京城的勾栏、瓦肆为宋代小说、戏剧的生成提供了广阔舞台。

宋代文学的发展,表现在雅和俗两个方面,一是以话本、杂剧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另一是以诗、词、古文为主要内容的古典文学,而前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师在宋代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相继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课题多项,研究范围涉及宋代语言、戏剧、小说、词、诗、文、出版印刷等领域。

  在宋代语言研究方面,杨永龙教授专门从事宋代语法研究,先后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专著《〈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完毕义动词予以描写和分析。

目前,杨永龙还承担了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汉语虚词研究”。

  宋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雏形,早在20世纪30年代,华钟彦先生即著有《戏曲丛谈》一书,讲述戏曲的渊源、体制、声韵、宫调、角色,以及南北曲的区分与作法、度曲法、流派等,开启了河南大学宋代戏剧研究的先河。

到80—90年代,郭振勤发表了一系列宋代戏曲研究的文章。

目前,张大新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戏剧》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还先后承担了200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宋金时期中原俗文化的发展与古代戏曲的成熟”和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唐代传奇发展到宋代演绎成了古体小说,赵维国教授对宋代小说尤其是丽情小说的研究可谓情有独钟,他先后在《文献》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宋代小说研究的文章,其博士论文为《两宋古体小说历史轨迹》,并出版了专著《说部论稿》。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词学文献研究一向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

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词学家卢前和华钟彦等即进行词学文献的研究工作。

1933年,卢前先生发现、复印了晚清端木垛的重要词文献《宋词赏心录》(又名《宋词十九首》),在当时词学界引为盛事,吴梅、柳诒徵、陈匪石、唐圭璋等均有题跋。

华钟彦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花间集注》是现代第一部《花间集》注本。

佟培基先生出版了《辛弃疾选集》。

邹同庆先生的专著《苏轼词编年校注》解决了苏轼词的校勘、编年、注释等诸多学术问题,被称为苏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孙克强教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曾主持1998年度河南省教委项目“宋代词学”,最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文艺思想研究”,也把宋词文献的整理列为重要内容,其专著《唐宋人词话》将唐宋词人215家的历代总评整理汇编,以文献挖掘深细而受到学界好评,被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77—1999年》。

此外,宋景昌、齐文榜等对苏轼的词也有一定的研究;刘军政的“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词坛研究”,被列为2003年度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的宋代诗歌研究比较集中于王安石、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

高文先生常年从事王安石研究,撰写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出版了《王安石选集》。

1986年,《河南大学学报》连续发表了华钟彦、李博、白本松的3篇文章,对苏轼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王立群、李贤臣也对陆游、黄庭坚的诗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宋尔康对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进行了探究,另外,宋尔康还承担了河南省教委规划项目“宋代诗歌研究”。

  “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六个,宋文在唐宋文章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刘溶从文章学的角度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的文章理论进行探讨;张弛、杨国安则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了韩愈、欧阳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承先启后的作用;王立群的兴趣集中在以苏轼、陆游为核心的宋代游记文章;张弛、柯翔涌则对苏轼的宗教信仰、历史人物论的逻辑法则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谢桂荣、耿纪平对范仲淹的师承关系、王安石的先世及王安石与曾、谢两家的交往进行了考察,为范仲淹、王安石的早期学术生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另外,李贤臣主持了199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黄庭坚创造美学论笺”,耿纪平承担了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宋新学与文学”。

  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和图书出版的繁荣,促进了各民族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围绕宋代的刻书、编书、图书流通等课题,王星麟、孔学、陈广胜、赵维国分别就宋代的刻书业、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宋代图书文献的搜集整理、吕祖谦与《宋文鉴》、《太平广记》传人韩国的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宋代艺术的研究特色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河南省历史最久的高等艺术学府,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艺术学院的部分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在宋代艺术研究方面出版专著两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3项,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为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他利用宋代典籍和开封地表文物,先后在《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涉及宋代繁塔伎乐砖、宋代杖鼓、药傀儡、蜀地音乐对宋初教坊乐之影响、宋代音乐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地位等内容,他还先后主持了199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宋代音乐史料数据库建设”、200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宋代教坊乐研究”。

为发掘宋元时期文学与演奏艺术的关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修海林和赵为民、孙克强两位教授尝试了跨学科的强强联合,出版了《宋元音乐文学研究》,该书分上、中、下三册,对宋词音乐文学、宋元戏曲、说唱音乐文学、宋代音乐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张国强博士先后发表了有关《西厢记诸宫调》、宋初教坊四部与云韶部关系的学术论文,并出版了专著《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马殿泉、丁承运在《中国音乐》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对宋代宫廷音乐与宫廷乐团、宋代乐器、宋代琴调及琴曲名品·宫调——玉女调等专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朱敬修、张纯依据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清明上河图》和《清明上河》,分别荣获全国市级电台广播协会“优秀节目评比”优秀作品二等奖,并人选1995年5月国际华人音乐作品。

邢果对宋代的舞蹈艺术也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在河南省政府和河南大学的资助下,王红、杨雪丽、班一、冯亚还分别承担了“宋代词乐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唐宋时期中原音系考”、“宋代音乐文化网络资源库建设”、“宋代琴乐美学思想研究”等研究课题。

  宋代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王彦发撰文对宋代院体画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探索,他还承担了2004年度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宋代绘画生态系统研究”。

马新宇先后承担了200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原传统美术的传画与发展研究”、200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代东京绘画研究”两个课题,彭西春在《东方美术》上发表了《李公麟及其绘画》一文。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该图无论在技巧、内容、流传过程乃至真伪等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20世纪70年代末,刘铁华先生开始关注这一课题,首先以文字的形式对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其后,刘坤太、周宝珠、孔庆赞等先后发表一系列文章,对《清明上河图》的“解”字场景、绘画传统的继承、祖道祭祀、题名、第一次造假、秋景等进行了研究。

集《清明上河图》研究之大成者当推周宝珠先生的专著《(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该书系统研究了与此图的相关历史问题,并希望建立起《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体系。

肖红、孔庆赞对张择端的另一幅画作《金明池争标图》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河南大学美术系的教师对现存宋代民间文化的保护、继承、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四大木版年画的鼻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刘铁华先生就开始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调查,发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调查概述》一文。

20年后,为挽救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袁汝波先后在《美术》、《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衰、抢救价值、艺术特色及程式化语言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刘广祥等论述了朱仙镇版画的形式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价值、朱仙镇木版年画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关系以及色彩表现等。

由胡俊涛等承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市场开发策略”、“朱仙镇木版年画现状分析及市场开发策略”两个课题,分别荣获200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开封市社科联重点调查课题一等奖。

另外,王穗生等的“河南宋代民间陶模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也荣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

另外,周东海在《美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对源自北宋的汴绣艺术进行了专门研究。

围绕宋代历史题材,陈良才、丁中一、王颖生等还进行了美术创作。

  在书法方面,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刘纯承担了200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宋代书学”,佟培基的《宋代书法概述》一文被收入《河南书法论文集》,赵振乾长期从事宋代诗词的书法创作,其多幅作品被河南省书画院收藏。

  

  四、宋代教育、哲学、法制的研究特色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苗春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二程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学态度、教学风格的研究,其主编的《宋代教育》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教育概况,该书在1995年国家教委“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

赵国权曾经从事朱熹的学习心理思想、教育思想、宋代政府科技教育改革、宋代书院制度及经营模式的研究,先后在《心理学探新》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牛梦琪和戴国明对宋代的私学、宋代蒙养教材、吕祖谦的教育思想、宋代科举考试防范舞弊措施制度化及其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张雪红撰文指出,宋代提举学事司的创制及其传播创造了一种督导制度形态的新文化类型,在中国教育传播史和教育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提出建立一门新的中国教育传播史的构想,开辟了宋代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自中唐以后,儒、道、佛三教渐成合流趋势,宋代哲学思想异彩纷呈、人才辈出,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姚瀛艇的论著《北宋哲学史》、《中国宋代哲学》对此有相当集中的研究;耿成鹏以易学为中心,先后在《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思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