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0299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外园林史重点Word格式.docx

“园林城市”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而“花园城市”则印记着欧洲国度的风情。

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

六、中国古典园林定义

是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七、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三个特殊条件是:

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处于附庸的地位。

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和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

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八、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是:

五个时期:

1、生成期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220年。

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公元220至公元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帝国复归统一

4、成熟时期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宋,元,明,清初)

5、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至清末(1736年至1911年),集大成终结阶段。

九、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

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工作量的多少视具体的地段条件和造园要求而有所不同。

人工山水园是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

它们的规模从小到大,包含的内容亦相应地由简到繁。

一般说来,小型的在0.5hm2以下,中型的约为0.5~3hm2,3hm2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园了。

人工山水园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2)按布置形式分为:

自然式和规则式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大类型

自然式一直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流,也是其代表形式,具有极深的渊源,

如苏州: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

无锡:

寄畅园;

南京瞻园;

上海:

豫园;

北京:

颐和园、圆明园;

承德避暑山庄;

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

东莞:

可园、

佛山:

梁园等。

规则式园林,如清北京御花园,慈宁宫花园,陵园如明十三陵。

十、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岭南四大名园(青晖园、余荫山房、可园、梁园)

岭南园林的代表是现今保存较好的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

东莞的可园

佛山的梁园

顺德的青晖园

十一、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为:

私家,皇家,寺观三大造园活动的主流,还有衙署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等

十二、按地域分主要三大风格:

江南、北方、岭南

十三、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而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

1、以人工造景为主,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

2、巧妙地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通常以粉墙、花窗或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蕴意无穷;

3、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美家具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文字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

4、发人的想象,烘托江南园林特有的平淡、深远之气;

5、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每一园林具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意境,各具千秋。

十四、北方园林大体上从皇家园林入手,皇家园林的特点是

1、仿景缩景,

2、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3、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十五、岭南园林的特点,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十六、总体来说,对中国三大地域园林的特点是七个字

“北雄、南秀、岭南巧”

十七、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十八、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

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

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境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生境又称栖息地。

具有一定环境特征的生物生活或居住地。

意境:

中国园林不但要创造富于生机的生境和上升到富于画意的画境,而且更要创造“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第三层次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画境的三种情况

(一)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光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三)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额、对联、石刻等。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意境的三种情况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

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生成期

一、生成期处于中国历史的殷周秦汉时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是囿、台、园圃三种形式

三、囿的定义: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

即把一块较大的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

囿起源于狩猎

四、台最初的功能是:

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五、园林雏形的功能: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生产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是其次

六、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发展的三个艺术形态(思想)是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讲究自然与人的统一融合,利用自然要素,打造最与人贴近的园林环境。

从中,让人仿佛有如同与自然一体之感,好像园林很久就建于此,没有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而是自然原长原生,实现最真实、最随性、最原始的状态。

君子比德思想:

则是在随性、洒脱中,又有些中规中矩,在元素不变的基础上,布局、造景上讲究对称、平衡,以求规则,有序,给人以严肃、庄重之感,相对来说,天人合一更随性自然、而君子比德则略带约束,讲求规则。

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的打造,最难,在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其基本是寻求一种无欲无求,一种出世的境界,在这里,给人只有享乐,没有奋进的感受,有些消颓,不是城市园林应有的风格。

七、名词解释:

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

所谓一池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瀛洲、方丈。

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

八、殷时期的主要园林:

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主要的两处。

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沙丘苑台在今河北邢台

九、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园林:

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十、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在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相比较最初的园林多了一个功能,求仙

西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质的五座皇家园林;

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尤其要熟习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其苑墙长达130~160公里。

但西汉末年,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是名存实亡。

内容包括:

1.山水:

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

2.植物、动物:

3.苑:

“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

4.宫:

即宫殿建筑群(如犬台宫、扶荔宫等)

5.台:

(土或木堆筑)

6.观:

观、馆是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的通称。

7.生产基地:

苑内设作坊多处,设果园、蔬圃、养鱼场、牲畜圈、马厩,供应宫廷需要。

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居住、娱乐,此外还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

也是一个范围极其广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间,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复道相连的情况。

“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

也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宫便是一例。

这类皇家园林一般建置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由人工经营。

‘苑’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许多宫殿建筑群散步在辽阔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

这类皇家园林往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如像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项功能,乃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十一、生成期的特点--简答

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已见诸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

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二、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但无论天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

三、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对于大自然山水风景,仅仅构建了低层次的自觉的审美意识。

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

因此,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第三章转折期

一、转折期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

二、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答: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置较为集中的是哪三个城市?

邺城、建康、洛阳。

换个说法魏晋时有三座皇家园林都称为华林园,这三座城市分别是(邺城,洛阳和建康)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距邯郸市40公里。

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以此为都,北周时为杨坚焚毁。

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向社会开放。

邺城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勘测时发现了佛教造像埋藏坑;

3月份,佛造像埋藏坑田野发掘工作已初步完成。

建康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原名金陵。

秦置县,名秣陵。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

西晋统一,仍名秣陵。

太康三年(282),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

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康。

东晋南朝相承不改。

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市。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2大城,新兴工业城市,省辖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

辖6区及偃师、孟津、新安、汝阳、嵩县、栾川、伊川、宜阳、洛宁9县。

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563.60万;

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121.2万。

远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

公元前11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

公元前770年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九朝古都”。

四、北魏洛阳城市规划的格局是什么?

它的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皇居之所在,政治活动的中心。

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体型变化,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完整的空间序列。

以此来突出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象征。

大内御苑毗邻于宫城之北,既便于帝王游赏,也具有军事防卫上“退足为守”的用意。

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

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一)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

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已有用石叠山的做法。

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

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

三)皇家园能够像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五)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

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六、金谷园属于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花园、庄园哪种私园?

金谷园郊野别墅园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

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

“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

“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该时期私家园林的特点是:

一)以居处园林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

二)园林规模由汉代的宏大,到朴素雅致、妙造自然的“小园”,北朝文人庾信还专门写了一篇《小园赋》。

三)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四)私家园林率先迈出了转折时期的第一步。

七、寺观园林营建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

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

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

该时期著名的一些寺观园林:

一)东林寺东晋佛教高僧慧远,庐山的第一座佛寺——东林寺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

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

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

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

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

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

二)大明寺大明寺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

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年—464年)而得名。

唐天宝元年(742年),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另还有,浙江三门大明寺为台州古刹之一,始建于唐代。

河南济源大明寺,原名通慧禅寺,始建于宋代,元代改为大明寺。

河北邯郸大明寺,始于年代无考,坐落于永年县,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风景绮丽。

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

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非主流园林的出现:

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

亭在汉代本来是驿站建筑;

会稽近郊的“兰亭”兰亭作为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自有其历史的价值。

而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出来的审美趣味,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

八、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或者说成就

一)、与生成期相比较,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二)、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概括、提练,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

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为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三)、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它的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已经具有“大内御苑”性质,纳入到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

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

四)、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素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们作为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田园居”、“山居”的精神庇托。

它们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

其所含蕴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