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022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4 第54讲 近现代中外革命家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为维护民主共和,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2.圣雄甘地

(1)非暴力抵抗运动:

甘地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个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并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②提出:

甘地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

③措施:

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3)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甘地付出艰辛的努力。

3.凯末尔

(1)争取独立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签订了《洛桑和约》,取得民族的独立。

(2)凯末尔改革:

①政治:

将土耳其的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文化:

政府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

进行文字改革;

实行政教分离。

③经济:

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将资金集中用于工业化建设。

三、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和恩格斯

(1)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无产阶级日渐成熟。

(2)主要贡献: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

积极投身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支持巴黎公社);

建立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著《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3)影响:

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2.列宁

(1)建党活动: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

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十月革命后,列宁先后领导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3.毛泽东

(1)投身中国革命:

1920年夏,毛泽东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2)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消灭了蒋家王朝,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又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邓小平

(1)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2)南方谈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1.(2016·

全国丙卷,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

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

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

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

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

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

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答案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

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

教授治校;

兼容并包。

贡献:

力倡并推行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解析 第

(1)问,答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

要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

(2)问,答特点和贡献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一问组织答案即可,尤其要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思考。

2.(2015·

课标全国卷Ⅱ,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发,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

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

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答案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

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

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

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析: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并联系德国政体的特点概括。

(2)问“基本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等信息概括;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上述政策进行评析。

3.(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

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

“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

”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

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

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

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答案 

(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

颁布变法诏书;

重用维新派人士;

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

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

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颁布了变法诏书”“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6人革职”等概括归纳。

(2)问从光绪帝在变法中的地位、对变法过程的影响及局限性等方面分析。

课时作业

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8年,15岁的张謇开始科考生涯,但屡试不第。

1885年中举人后又四次会试不中,连连失利。

1894年,时逢“慈禧太后六十万寿,举行恩科会试”,41岁的张謇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苦尽甘来之时的张謇念及甲午战事阴云弥漫,国家前途堪忧,“不觉大哭”。

甲午惨败后,张謇以状元身份转而与“四民之末”的商人为伍,“设厂自救”走上兴办实业之路。

二十余年间创办或参与创办近代企业数十家,成为海内外名声显赫的实业家。

20世纪20年代,因外债过多而无力维持,张謇的宏愿最终付诸东流。

张謇不忘参加政治活动,热衷宪政,是立宪派领袖之一。

1906年后曾先后出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联合各省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

但“皇族内阁”出台后张謇极为失望,表示“不啻加离心力百倍”,“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

武昌首义后,张謇通电赞成共和,并向江浙革命军捐献钱物,以示犒劳。

还通过各种方式督促袁世凯审时度势,转向共和,不要为清王朝尽愚忠。

1915年,因对袁世凯称帝不满,退出政治舞台,专心实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张謇一生中两次重要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胡适认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请结合材料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第一次转变:

传统文人士大夫转变为近代实业家。

原因: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

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第二次转变:

从主张君主立宪转为民主共和。

对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的失望和不满;

辛亥革命浪潮的推动。

(2)看法:

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导致了张謇发展民族经济、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主政治的理想均未实现;

但其主要活动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符合历史潮流。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1)第一次转变根据材料“甲午惨败后,张謇以状元身份转而与‘四民之末’的商人为伍,‘设厂自救’走上兴办实业之路”可以归纳,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

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等角度分析。

第二次转变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从主张君主立宪转为民主共和,原因根据材料“但‘皇族内阁’出台后张謇极为失望……并向江浙革命军捐献钱物,以示犒劳”可以归纳为对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的失望和不满、辛亥革命浪潮的推动。

(2)说其是英雄,从张謇主要活动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角度分析;

说其是失败的,从其发展民族经济、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主政治的理想均未实现来说明。

2.(2016·

揭阳期末)[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福泽谕吉被日本人奉为“日本的伏尔泰”。

他的代表作有《劝学篇》《脱亚论》,在日本影响巨大。

下图是《劝学篇》(发表于1872~1876年)中的部分篇目。

第二篇 前言

论人与人平等

论国与国平等

第六篇 论尊重国法

第七篇 论国民的职责

第八篇 勿以自己的意志强制他人

第十二篇 论提倡演说

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

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脱亚论》(1885年发表)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

在序言中张之洞写道:

“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内篇九:

曰同心……曰教忠……曰明纲……曰知类……曰宗经……”“外篇十五:

……曰设学……曰广译……曰阅报……曰变科举……曰农工商学……曰矿学……曰铁路……”

今日愤世嫉俗之士……于是倡为民权之议,以求合群而自振。

嗟乎,安得此召乱之言哉!

——《劝学篇·

正权第六》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福泽谕吉和张之洞的主要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答案 

(1)福泽谕吉:

学习西方文明,宣扬自由、平等、民权、法治、独立,崇尚理性精神;

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对中朝等亚洲邻国进行侵略。

张之洞:

以“中体西用”,批判民权思想,在维护中国传统纲常名教和专制制度的基本原则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

(2)福泽谕吉:

启迪日本民众,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传播,为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制造舆论;

奠定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基础,推动日本对中国、朝鲜等邻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但对民权思想的批判和对专制制度的维护阻碍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 

(1)从材料“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以及图中作品目录可以看出福泽谕吉主张学习西方文明,宣扬自由、平等、民权、法治、独立,崇尚理性精神,而最后一句“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可以看出他对亚洲邻国主张效仿西方进行侵略;

张之洞强调“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同时,他认为,“今日愤世嫉俗之士……于是倡为民权之议……安得此召乱之言哉!

”说明他批判民权思想,在维护中国传统纲常名教和专制制度的基本原则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

(2)福泽谕吉思想的影响,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1872~1876年”,联系19世纪末的日本以及日本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启迪日本民众,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传播,为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制造舆论,奠定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基础,推动日本对中国、朝鲜等邻国的侵略;

张之洞思想的影响,则需要辩证地去看,一方面,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2016·

资阳一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

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

“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

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

墨菲《亚洲史》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答案 

(1)心态:

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2)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

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

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析 

(1)第一小问心态,材料一“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体现了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闭关锁国政策和长期的文化优越感进行分析。

(2)此题问成因,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持排斥态度,结合鲁迅的时代可以从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

4.(2016·

湖北部分重点高中10月联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

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

丘吉尔曾说:

“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

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

”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

“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

”他又说:

“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

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

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第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三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用甘地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材料二中老子学说的哲理。

答案 

(1)分析:

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反对印度独立,故意贬低甘地。

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哲理:

上善若水,无坚不摧,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论证: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

“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

具体内容有:

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

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

不接受英国教育;

不买英国货,自己纺纱织布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不同教徒间的团结,带领印度摆脱英国实现民族独立。

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饱含宽容和尊重人性的理念,成为很多印度人的精神指引,促进印度稳定,并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解析 

(1)丘吉尔认为“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其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故意贬低甘地。

爱因斯坦认为甘地是“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站在和平立场上,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可见二者立场不同,影响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第一小问,材料二体现出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

第二小问列举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内容,论述“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态度的影响,以此来论证材料二中老子学说的哲理。

5.(2016·

汕头期末)[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蒙·

玻利瓦尔(1783~1830)出生于委内瑞拉的最显赫的土生白人贵族家庭。

他少年时代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青年时代就参加祖国独立解放事业。

有人从军事才能上把他称之为“美洲拿破仑”,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10倍于西班牙的国土。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

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经历。

他认为“委内瑞拉过去是、现在是而且也应当是一个共和政府。

”他主张解放黑人奴隶,关心给印第安人以平等权利,用法律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

玻利瓦尔虽然崇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但他又认为绝对的民主自由,权力高度分散的联邦制都不利于新生共和国的巩固。

西班牙美洲遭受了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人民受到无知、暴政和恶习三重枷锁的束缚。

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

他设想拉丁美洲走向联合:

“只有新独立的西班牙美洲各国的大联合,组成足以与欧洲抗衡的均势力量,才是不可摧毁的。

”——摘自罗荣渠《美洲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作用。

答案 

(1)背景:

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

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的衰落。

玻利瓦尔的个人作用。

(2)作用:

推动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

传播欧洲启蒙思想;

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平文化提高(或社会进步);

鼓舞了拉美民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解析 

(1)根据材料“他少年时代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进行归纳概括其背景包括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运动的影响,西班牙殖民地位的衰落等,此外也与玻利瓦尔的个人作用有关。

(2)根据材料“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经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等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

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1)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中的原因。

(2)基于上述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拿破仑:

①拿破仑推行的国内政策和领导的对外战争为其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

②欧洲有较长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在拿破仑时代仍然存在。

③拿破仑的小贵族出身、军人职业、个人性格特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人权力欲的膨胀。

华盛顿:

①华盛顿领导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