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888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乌市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Word下载.docx

2、效益情况:

 

1-8月,规上企业利税29.86亿元,同比增长33.93%,其中利润总额21.1亿元,同比增长34.49%。

3、投资情况:

1—8月,完成工业性投入40.6亿元,同比增长34%;

技改备案项目107个,总投资额38.19亿元,总投资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9.55%;

其中2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比去年同期下降21.15%。

4、工业品出口情况:

1—9月,完成工业产品出口交货141.11亿元,同比增长24.76%,增幅比去年加快1.08%;

其中直接出口66.34亿元,同比增长32.13%。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从1-9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增速基本同步,产销衔接良好。

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轨迹。

  1、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产值增幅为18.4%,1-6月为26.7%,1—8月为25.9%,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1-6月增速列金华全市第五位,比去年同期加快了6.7个百分点。

1-8月增速列金华市第四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14.1%。

2、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保持较快增长

1-8月,规上企业利税29.86亿元,同比增长33.93%,其中利润总额21.1亿元,同比增长34.49%。

我市企业努力克服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企业效益保持高速增长,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3、工业品出口增长速度恢复较快

全市1-9月工业品出口增长24.76%,增幅比去年加快1.08%,比一季度提高14.9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5.67个百分点。

纵观上半年的出口形势,虽有波动但总体呈持续恢复上升态势。

1—2月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幅为14.49%,1—3月为8.62%,1—4月为12.17%,1-5月为13.55%,1-6月为19.09%,1-7月为21.2%,1-8月为23.53%,1-9月为24.76%。

从行业情况看,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上半年实现出口交货值53.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75.1%。

从具体行业大类看,重点行业出口加快,纺织业增长2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30.1%,金属制品业增长2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28.4%,塑料制品业增长34.2%。

4、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产品产值增长较快。

1-8月,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48.43亿元,同比增长45.84%,新产品产值率11.96%;

1-3月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1.37%。

5、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产业集群稳步发展。

1-8月,556家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8%;

从我市优势产业集群看,全市纺织业、纺织服装(含无缝织造、袜业、线带等)、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饰品、拉链等)几大产业完成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的60%以上。

1-9月华鼎、伊美、博尼、棒杰等重点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都超过50%以上。

6、项目推进工作稳步开展。

去年挂牌的13个工业项目中有12个已于今年开工建设;

今年以来有13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列入项目库,有6个项目已完成挂牌的前期准备。

二、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当前工业企业处于国际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趋紧、通货膨胀明显、要素制约加大的外部环境,困难迭加,压力骤增,负重经营。

一是市场变化加大企业经营难度,原材料价格涨幅大于产品价格上涨,高进低出的价格“剪刀差”现象突出,导致企业利润不稳定;

二是用工难及工人工资增长、贷款利率提高、人民币汇率上行等,企业两项费用和两项支出仍居高位,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三是发展要素制约:

困扰企业发展的用地、用电两大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要求迫切同时又步履维艰;

四是节能降耗压力持续加大。

“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18.5%左右,形势依然严峻。

(二)投资不足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堪忧:

我市工业投资不足、要素制约突出、部分项目推进不快、技改项目还不多等问题依然存在,项目储备较多但无法尽快签约落地,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值得重视。

从1—8月全省十六强县市的工业投资情况来看,我市工业投资额仅40.6亿元,在十六强县市列倒数第二,远远低于萧山(145.95亿元)、绍兴(134.64亿元)、诸暨(136.75亿元)等其他强县市。

我市实体经济受制于要素制约,每年有大量资金无法着力于创新发展,而是大量向外地甚至外省投资、向商业和房地产领域投资,把工厂作为融资平台。

这一状况的持续,将增大经济运行的风险,不利于优化创新环境和推动创新发展。

(三)资金问题重新成为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企业的融资环境遇到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局面。

为遏制通胀的压力,国家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冻结了三万多亿元的资金,导致信贷总量明显减少。

相比央企和国企,对中小企业有了很多的门槛和限制,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也大幅上升。

根据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当前资金面偏紧的企业占了42.9%,企业资金缺口平均约为10%,而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仅57.4%。

部分中小企业只有求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利率已明显攀升,月息已普遍在3分以上。

 三、上半年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

1、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评选并公布2010年度五十强、成长型企业、十大工业经济先进人物,在全市工业与科技大会上进行表彰,并在义乌商报上进行了通报表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牵头开展“访基层、送服务”活动,上半年以来,我局牵头组成两个工作组分别下企业调研,掌握企业特别是规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现场处理,现场解决。

组织推动全市“企业服务月”活动,上半年全市共走访企业5092家,上门走访6042人次。

梳理各类企业难题887项,现场解决353项,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继续做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完善我市担保体系,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开展2010年度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申报和审核上报工作,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获1072万元风险补偿金,更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增强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缓解了我市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开展担保公司整顿和规范工作,完善我市担保体系建设,指导我市中新力合、豪邦担保公司获经营许可证,新增三农担保公司和创联担保公司。

创新融资产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项目推介会,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思路,谋求更好出路,企业反响热烈。

2、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技改投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显成效。

一是围绕义乌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三大类产业,大力实施“10+5”工程,加快推进纺织、无缝织造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扶持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电器产业、生物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上半年,我市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签定义乌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框架协议,并启动建设,为我市汽配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三是大力引导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推荐申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个,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项目1个。

以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在认真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义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审核评价工作的同时,积极与中国工业设计中心联络和沟通,并初步达成了筹建义乌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合作意向。

3、加快项目推进,强化项目招商,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继续做好项目招拍挂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又有13个项目获得工业用地受让资格,总用地面积437亩,总投资11.37亿元。

同时,继续对已完成供地的51个项目开工和投产工作进行督察,截止到6月底,51个完成挂牌项目中开工48家,开工率为94%,投产项目3家,投产率为5.8%。

二是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储备工作。

通过前期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们已储备有投资意向的重大产业项目24个,申请用地面积10385亩以上,总投资额420.8亿元以上。

其中以LED产业、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新兴产业项目17个,申请用地面积6570亩以上,总投资额245.86亿元以上;

以锦纶、薄膜、包覆纱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7个,申请用地3215亩以上,总投资额174.94亿元以上。

三是创新出让方式,加快平台建设。

义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业已成立,相关人员已经到位,并开展了扎实的招商、基础建设、征地等工作,为下一步理顺体制、打造发展平台打下了基础。

为进一步简化工业用地出让程序,加快工业项目供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出让新方式,大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方式出让试点,修改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选办法,对用地、优惠政策、实施程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为下步重大项目招商提供了政策依据。

4、深化企业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强化企业培训工作。

成功举办“展望十二五新产业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LED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参加全省第六届电子商务大赛,组织58名骨干企业高管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期工商管理研修班。

举办《法律知识系列讲座》,全市96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授课。

组织第二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题班,参加工商管理硕士研修,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

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创建活动,1-6月份,全市共培训生产经营管理者14518人次、技术工人835048人次、务工人员210593人次,用于培训资金42711万元;

引导全市企业参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争做“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今年拟培育学习型示范单位19家,试点企业28家。

5、节能降耗工作有序推进。

围绕年度节能降耗指标,一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建设。

上半年,完成清洁生产验收审核企业16家,24个项目通过了节能评估,组织申报省级节能降耗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11个。

二是科学应对用电紧张形势,认真开展有序用电工作。

制订和启动《2011年义乌电网有序用电方案》及企业错避峰用电方案,有效维护用电秩序,保证全市用电安全;

三是强化资源能源管理。

启动十二五能源保障规划,着手实施《义乌市集中供热规划(2010-2020)》的华川热电厂向佛堂工业区的供热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对义西南区域热源点的选址进行进一步论证。

(二)四季度工作重点

抓好四季度的工业经济工作,对于保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做好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企业服务和要素保障等工作,实现工业全年20%以上增速的年度发展目标任务。

1、更大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把握年末市场销售旺季,着力拓展市场,发展生产。

一方面,充分利用省市各级举办的博览会、展销会,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在家门口参加展会。

如9月底的浙江名优新博览会、10月、11月义乌的几大展会。

同时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名牌产品和新产品。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创新商业模式。

2、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

一是全力破解投资难题,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

围绕年度目标,集中精力抓计划落实,千方百计抓好投资任务落实。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

以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新建、续建项目为重点,逐月跟踪进度,狠抓督促、协调和服务,切实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完善项目承诺制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按进度建设,按要求竣工投产。

重点推进25项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三是加大项目招商。

研究完善重大工业项目招选政策,实行重大工业项目“一事一议”,一般项目公开竞争的出让程序,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大项目、好项目。

继续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储备工作,制定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招选方案,争取年内引进特大型产业项目2个。

四是加快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改革。

进一步简化工业用地出让程序,开展工业用地招标方式的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以待下一步推广,建立完善重大项目“一企一策”出让政策,加快工业项目供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突破发展。

五是大力推进高层标准厂房建设。

积极探索高层标准厂房的建设模式、项目入驻程序、管理办法等内容,解决小企业用地难问题。

3、加强企业培育和服务。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导向,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

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和培育、企业管理提升、品牌渠道建设。

继续采用走进名校、名企课堂、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家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综合素质。

二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建设技术(研发)中心;

加强纺织、饰品、工艺品行业技术平台的应用和对接,为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搭建平台;

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形成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等多层次技术提升体系。

4、加强节能降耗和转型。

一是加强高能耗控制。

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推进高能耗企业能耗控制和节能降耗;

二是推动技术节能。

开展工业节能、照明系统节能等绿色工程;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能源利用监察,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

利用资源约束、环境倒逼,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装备水平低、产出效益低的生产线;

四是健全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力度较大、实施较好的镇街和企业,在用地、资金、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

 

5、加强工作统筹和创新。

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统计工作,密切工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提供运行情况和参考意见,提供应对措施和建议。

建立健全信息上报制度、信息交流制度、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和统计报送考评制度,保证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系统信息畅通。

二是发挥好部门综合协调作用。

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科学的决策、更加灵活的方法,努力破解发展中的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

三是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三化”行动,认真做好深化“企业服务月”活动,突出做好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政策扶持、技术改造等工作,真正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难题,切实把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