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865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此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给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益的借鉴。

教育学一方面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是实证的方法。

一些教育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摆脱了传统的演绎的思维方式,不局限于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从教育的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方向发展。

6、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育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进入20世纪50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后现代社会特征不断显现,教育对经济、政治、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强,各国普遍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产生和发展,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教育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7、试分析教育学为什么形成于17世纪?

8、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主张有哪些?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

他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的讲座,拜访过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

他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

该书在教育学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书分为: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四个部分。

他从迎合德国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他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努力使教育学成为有严密体系的理论,而在他之前的教育学著作则多是以笔记、散文或小说的形式出现的。

9、杜威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哲学家,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品,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的论点来概括,就是: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改造”。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的观点。

七、论述

1、试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

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7世纪,虽然它有着不长的历史,但它却有着漫长的过去。

在科学教育学产生之前就有丰富的教育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大多夹杂于其他学科的论述中,直到17世纪,一些教育家才将这些丰富的教育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条件的改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学不断地发展和分化,形成了具有一系列分支学科的学科群,理论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教育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时间经验的丰富积累以及人们对教育现象认识的深化。

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独立出现是近代的事,教育学进入的独立形态阶段。

17~19世纪,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2、怎样理解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关系。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这个定义解决了教育学研究对象中关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争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近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教育学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提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他们认为,“教育学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并被意识到的涵盖教育事实和教育价值之统一的教育问题。

”我们的研究工作只能从研究现象入手,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即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因此,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现象,把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定义为把握教育的规律,其目的是指导教育实践,应当是合乎逻辑的。

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教育问题,仅就词义来说,并不是矛盾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事物无不存在着矛盾,矛盾就是问题。

科学就是研究这些矛盾,探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把握规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际存在着的教育问题,而不应该把二者对立起来。

 

第二章教育

1、怎样理解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界都不存在教育现象。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服务的。

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动物上虽有与人类的抚育子女相类似的地方,但它不属于教育,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2、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一,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

第二,教育活动具有实践性。

第三,教育活动的双边性。

第四,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第五,教育的多功能性。

3、简述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我国普通中学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不是。

普通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6年。

其中初中3年,高中3年。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修业年限2~3年不等。

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也有的是4年、5年。

有的中专也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年。

职业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2~3年。

4、中等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中学教育的基础性

2、中学教育的全面性

3、中学教育的义务性

4、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5、中等职业教育有哪些特点?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综合性、专业性、灵活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等特征。

6、怎样理解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学习教材和使用其他手段的认识活动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

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因此,必须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矛盾的双方,他们之间的相互运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并非绝对的。

其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表现为:

在教育活动中,尽管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内容来讲,都是人的因素,都处于主体地位。

就二者关系来讲,他们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他们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影响。

由于教育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受教育者是他认识、塑造的对象、客体,也是他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学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却成为受教育者认识的对象,从事学习的条件和客体之一。

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和结果,也对教育者的教起部分调节作用,引起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

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

8、如何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不断扩大,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得不注入鲜活感、时代感,而最有效的便是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改变了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使静态的课堂有了动态的美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们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方面还处于低级阶段,大多数教育者还是生搬硬套,没有将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是相互矛盾的,二者合理的配合才是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

9、如何更新教育内容?

略。

10、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第二,教育内容的贫乏性。

第三,教育的平等性。

第四,教育方法的单调。

1、怎样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一要转变观念。

二要切实采取措施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三要尊重学生。

四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现代社会教育呈现出哪些特点?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二)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

(三)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第六章中等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一)学制的建立必须以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依据

(二)学制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

(三)学制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学制的建立要以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为依据

(五)学制的建立要参考以往的学制和国外的先进经验

2、现代中等学制改革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实行弹性学制成为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向

(二)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四)推迟文理分科,改革高考制度

3、简析弹性学制的意义?

弹性学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联系社会、竞争向上的意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4、怎样促进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中等教育的学制改革要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普通中学或是职业中学或是职业中专等。

在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同时开设普通课程,使学生中等学校毕业时可以升学也可就业。

这样不仅实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而且使教育与社会之间打破了原来的封闭,实现义务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动态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学制实现了更大的灵活性。

5、我国现存的中等教育结构有哪些特点?

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中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比例为4∶6。

这一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是为了应对当时普通高中恶性膨胀,中专、技校极度萎缩,职校学生只占同层次在校生的千分之几的严峻形势。

现在,社会发展了,情况变化了,这一比例已显得不够合理、科学,并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

第一,职高毕业生就业难。

第二,职校生源不足,难以为继。

第三,大批初中毕业生失学。

6、《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修业年限较短,中学分级分科,大学不设预科,整个学制富于弹性,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这些对普及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和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都是有利的。

壬戌学制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

因为它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学制。

7、美国的学制有哪些特点?

美国的学制也是典型的单轨制,它是在双轨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北美大多数地区最初沿用的都是欧洲的双轨制,美国独立后很长时间内教育上也没有什么变革。

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公立学校迅速地发展起来。

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

1852年至1853年,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相继发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美国的小学、中学规模空前高涨,在美国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使得原来双轨制中面向上层社会的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单轨制。

到了19世纪末,美国基本上确立了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

六、论述

1、简述中国学制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

1、壬寅学制

2、癸卯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壬戌学制

2、我国现行的学制有哪些特点

现行的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制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

初级中等教育是中等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经有了明显的职业定向,并且出现了普通教育、技术教育的交叉。

中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某些基本的生产技能。

由于中等教育的类型不同,不同学校所承担的培养任务也不同。

七、案例分析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的检讨高中学制及与高等教育衔接小组,20日向教统会提交有关中学教育制度改革的报告书,建议将现在的“5+2”中学制度改为6年制。

根据小组的建议,目前“5+2”的中学制度将改为“3+3”的6年制,换句话说,将来可能会出现3年免费的初中教育,再加上3年的高中教育。

建议要求政府最迟于2006年宣布推行新制的时间表,大学则逐步转为“3改4”。

估计这项改革涉款约150亿港元。

  教统会主席王昩鸣表示,将把中学会考及高等程度会考“合二为一”,日后的考试集中于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同时采取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应考,如准许学生提早一年应考等。

至于新的高中课程,有大学校长认为,香港奉行英式的中学教育体制属专门化,文理分科清晰,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中学课程有必要转为通识教育,让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

大学则改为4年制,首年亦会以通识教育为主,至第二年才正式选择科目。

小组主席顾尔言相信,在现时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整个大学及中学制的计划需要7至8年时间完成。

试分析香港学制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第八章

一、案例分析

案例:

这一堂课我们要学习《鱼》。

我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身体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

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一下给问住了。

这时,我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

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

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在水里一动不动地躺着。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问题:

1、说一说这位老师的教学符合什么教学原则?

在实践当中,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2、常见的教学原则还有哪些?

1、中等学校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中等学校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3、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4、怎样贯彻整体性原则?

5、怎样贯彻直观性原则?

6、怎样贯彻启发性原则?

7、怎样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8、讲授法有哪些优缺点?

9、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

10、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2、中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3、教学评价的要求有哪些?

14、备课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二、论述

1、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2、常见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第十章美育

五、案例分析

福建省福州高中校办工厂(现已改称福州教学仪器厂),1980年到1985年,年产值由24.3万元,增加到303.3万元;

年利润由4.4万元增加到52.4万元。

每年上缴一定利润给学校。

另外从1981年到1984年,已为学校购置计算机25台、摄像机1台、录像机1台、72寸彩色投影电视机1台的两辆汽车,总计价值30多万元。

此外还为学校购置了电扇、洗衣机、冷饮机等生活设施。

学校的水电费、勤杂工工资、学生学工补助费等也全部由校办工厂承担。

1985年又以13万元资助学校兴建教工住宅,并投资80万元兴建生产实验大楼。

1、结合福建省福州高中校办工厂的成长,说一说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2、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怎样正确处理好教育意义与经济意义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1)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2)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

3)是组织学生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的需要。

4)是促进学生职业走向的需要。

2、要做到教育意义与经济意义相结合,处理好教育意义与经济意义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看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就必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学校增加经济效益这一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创收”和增加经济效益不是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它应服务和服从于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六、简答:

1、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美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育能够以美储善,对智育能够以美启真,对体育能够以美助健,对劳动教育能够以美益劳。

2、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中等学校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是指人体审美感受器官对审美客体的感知能力。

审美欣赏能力,指人们对美的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即对美的事物的形式、内容能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达到知其美、知其所以美的程度。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在鉴别美、感受美、欣赏美等审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

3、进行美育要遵循哪些原则?

进行美育要遵循以下原则:

艺术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认识和情感相联系、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

4、美育的内容有哪些?

中等学校美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自然美是指以自然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对象所引起的人的美感体验。

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艺术美是以艺术形象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

5、美育的途径有哪些?

中等学校美育的实施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美育。

教学是中等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中等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2)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美育。

美育不仅要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还应通过学校的各项活动来进行。

3)通过优美的环境进行美育。

优美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进行美育。

教师是美的种子的播种者,是美的花朵的培育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7、体育的意义是什么?

体育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学校体育还是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础。

8、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中等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教育。

9、进行体育要遵循哪些原则?

1)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体育锻炼的全面性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身体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体育锻炼的适量性。

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是指在体育锻炼时要根据中学生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安排运动量。

3)体育锻炼的差异性。

体育锻炼的差异性是指在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的实际情况进行。

4)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体育锻炼的经常讲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长期不断。

5)体育锻炼的思想性。

体育锻炼的思想性是指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还要注意安全教育,防止伤亡事故;

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基础,以提高推动普及。

10、学校卫生的任务是什么?

学校卫生任务是:

使学生认识卫生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