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810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Word下载.docx

傈僳族的人口及分布情况

名称

傈僳族人口数(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287971

39.3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92309

12.6

表二:

所属地州

所属县

民族乡

该县傈僳族人口数(人)

丽江市

玉龙县

黎明傈僳族乡

28296

永胜县

六德傈僳族彝族乡

56617

松坪傈僳族彝族乡

东山傈僳族彝族乡

光华傈僳族彝族乡

东风傈僳族乡

华坪县

船房傈僳族傣族乡

30427

新庄傈僳族傣族乡

通达傈僳族乡

永兴傈僳族乡

宁蒗县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

9542

迪庆州

德钦县

霞若傈僳族乡

拖顶傈僳族乡

保山市

龙陵县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德宏州

盈江县

苏典傈僳族乡

21195

大理州

宾川县

钟英傈僳族彝族乡

5897

云龙县

表村傈僳族乡

楚雄州

大姚县

湾碧傣族傈僳族乡

2751

临沧市

镇康县

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

835

全省:

733108人 

其中男:

370500人,女362608人。

怒江:

287971人 

 

(其中兰坪76241人)

丽江:

126734人 

(其中永胜56617人,华坪30427人,玉龙28296人,宁蒗9542人,古城1852人)

迪庆:

113769人 

(其中维西92309人)

楚雄:

60606人 

(其中大姚2751人)

大理:

38382人 

保山:

34117人 

(其中腾冲15752人)

德宏:

32966人 

(其中盈江21195人)

昆明:

20252人 

(其中禄劝15757人)

临沧:

11070人

普洱:

5187人

曲靖:

655人

红河:

395人

版纳:

322人

玉溪:

300人

文山:

286人

昭通:

196人

云南省散居民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口构成与居住分布上的“广、多、杂、散、偏”。

在云南1415万少数民族中,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多达400多万。

散居民族不仅人口多,而且分布广泛,比如像散居最广的民族之一傈僳族,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还不到总人口的一半,只有23万多人,其余34万人分布在云南各市州县,在全省各地建有26个民族乡,人口达15万余人,其余20多万人散居于云南山区。

另外全省129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全省没有一个县是由单一民族居住,且相对而言,同一区域内散居少数民族民族大都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山区。

二是由于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在地理上和心理上形成相对封闭的单元体系,散居民族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比较定型,人口的同质性较强,获取外界信息比较困难,他们大多以家庭为中心,在心理上比较保守,地方观念和乡土观念浓重,注重家庭和家族的利益,民族心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三是散居民族多数情况下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边缘,对周围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相应的适应性、包容性,表现为经济生活的适应性、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以及较强的包容性和心理承受力。

四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从全省情况看,散居城镇和平坝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好,而分布在偏僻山区的则比较落后,特别是分布于高寒贫瘠山区的苗、彝、傈僳等民族,发展水平更为落后。

散居民族工作是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省委、政府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云南散居民族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散居民族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5年以来,全省民族乡农业总产值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8年底达到90.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人均生产粮食416公斤,人均财政收入305元,各项指标均较“十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全省150个民族乡都实现了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多数村寨通安全饮用水等“五通”。

全省散居民族居住的42453个自然村,通路率、通电率、电话覆盖率、广播电视接收率等都有所改善,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取得一定进展,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民生问题得到不断改善,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断加强,为云南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目前云南散居民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目前散居少数民族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较为滞后的地区,散居民族工作已成为我省民族工作中相对薄弱的一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问题主要有:

(一)生态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

云南散居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山高坡陡,耕地瘦薄,人与耕地矛盾突出,土地承载负担加重,加之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部分地方已丧失生存条件。

如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全州72万亩耕地中,有76.6%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大字报”地,陡坡垦殖、广种薄收的方式加剧了生态恶化,有11万傈僳族群众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急需易地安置。

(二)建设投入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由于云南散居地区民族人口基数大、居住分散、地理位置偏远,使当地的各种建设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偏高。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有持续、稳定的扶持资金和项目倾斜到散居民族地区。

十多年没有得到过资金和项目扶持的村寨已不在少数。

由于散居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滞后,这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如怒江州从建州到1997年,国家建设累计投入仅为9.7亿元,不到云南同期总投入的1%。

据统计,2008年,全省散居民族地区还有982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占总数的23%;

还1646个自然村不通电;

有6707个自然村不通电话,占总数的16%;

有9728个自然村不能有效接收电视节目,占总数的23%;

有17605个自然村没有安全饮用水,占总数的42%;

已通路的自然村,道路等级低,晴通雨阻的情况十分普遍。

小城镇和集市建设薄弱,很多地方仍然以路为市或是赶“草皮街”,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商品交易和市场流通。

部分自然村尚未实施农网改造,仍以传统能源为主;

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部分群众还生活在靠天吃饭的环境中。

表三:

云南省傈僳族民族乡情况表(2008年)

民族乡名称

村民委员会(个)

已通公路的村(个)

已通自来水的村(个)

已通电的村(个)

已通电话的村

(个)

已通邮的村

7

8

6

5

1

2

9

4

3

——

12

(三)贫困问题还很突出。

2008年底,全省42453个散居少数民族自然村总人口1023.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27.34万人,占3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3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3103元的60%、全国平均水平4671元的40%,尚有住房困难户783541户。

散居在高寒贫瘠山区的彝、苗、傈僳等少数民族,发展更为滞后,人民生活贫困。

傈僳族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给率为23.77%,怒江州人均纯收入在693元以下的傈僳族绝对贫困人口还有5.8万人,958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还有8万人。

很多农户住着简陋的石棉瓦房或低矮破烂的茅草房,顶不蔽雨,墙不挡风,全部家产不足百元。

再如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的黎明、黎光、美乐、堆美四个村委会,从最低海拔1800米至最高海拔4513米形成河谷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困乡,贫困面比较大。

黎明乡黎明、黎光、美乐、堆美行政村基本经济情况表

乡镇

村委会

村小组

人口(人)

经济收入情况(元/年)

金庄乡

金庄村委会

金庄上村

255

1324元/年·

金庄下村

149

1245元/年

黎明乡

堆美村委会

上堆美

96

1100元/年·

下堆美

104

色米落

65

黎明村委会

羊打脚

138

970元/年·

劳务爬

120

黎明上村

55

黎明中村

99

黎明下村

49

芦笙

108

黎光村委会

黎光

1383

怒扒洛

146

午极黑

137

代步启

56

950元/年·

三岔河

16

550元/年·

(四)基础产业脆弱,经济支柱缺乏。

散居民族地区多以垦殖山地和梯田为主,耕作技术粗放,农作物单产较低。

据统计,傈僳族地区有效灌溉率仅为14.67%,而低的只到10%左右,人均灌溉面积不到0.3亩,纯粹的靠天吃饭。

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仅仅是种养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占90%以上,多数村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二、三产业,也没有培育出能够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

如丽江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农为主,近年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加上山区土地耕作价值不高、环境闭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白云豆、玉米、养蜂、拣菌类和偷挖草药等。

(五)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散居民族地区教育落后,校舍不足,设施陈旧,师资队伍不稳定,双语教师少,教学质量不高,校点撤并后没有校点的民族村民小组学生入学路程远,初高中完学率低,控辍保学难度大,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难”问题突出。

医疗卫生条件差,许多村委会还没有卫生室,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之新农合报销比例低,很多群众无力承担自付部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较为普遍。

2008年,云南散居民族地区仍有1197个村委会完小(占总数的27%)、1191个村委会卫生室(占总数的26.8%)、2932个村委会文化室(占总数的66%)需要加强和完善,有9728个自然村不能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占总数的23%),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等“五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比如根据“五普”统计,傈僳族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37年,与全省6.33年、全国7.62年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接受教育不足就意味着劳动者个体能力不足,意味着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属于典型的整体性、素质型贫困。

(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困境。

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流失面临的问题相比,在散居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雷声大雨点小”,导致散居民族文化互动与变迁的根基迅速丧失。

二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政策缺乏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三是没有突出民族主体性作用。

四是散居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十分薄弱,尤其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民族文化传新发展大多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散居民族地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七)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匮乏。

散居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数量与本民族的人口比例还不相适应,干部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被录用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少数民族干部偏少,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储备不足。

少数民族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基层民族干部对国家的民族政策了解甚少,有的地方干部只能从外地调任,个别民族乡选不出一个土生土长的建乡主体民族干部担任乡长,有些民族乡已连续多年没有招录到本地少数民族公务员,有的边远山区村寨60年没有培养出一个高中生。

(八)民族关系复杂敏感。

散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是全方位的,既涉及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也涉及少数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关系;

既涉及城市民族关系,也涉及广大农村民族关系;

既涉及政治平等权利问题、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问题,也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权利问题。

比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因土地、矿产、山林、水源等利益纠纷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其次群体性要求更改民族成份的呼声比较强烈;

还有库区移民搬迁遗留问题仍较突出。

总之,它涉及到散居民族地区所有少数民族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决定了散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九)城市民族工作面临新挑战。

云南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1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剧增,由此产生或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部分少数民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存在着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

二是大量少数民族涌入城市后,存在着谁来为他们落实民族政策,维护民族权益的问题。

三是大量在城市的少数民族面临着如何实现和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尽快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问题。

四是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使城市民族工作在反渗透、反挑唆、反邪教,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任务日趋繁重。

(十)政策落实不力,发展差距拉大。

现有的一些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存在贯彻不到位的情况,如《民族乡工作条例》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虽有许多具体政策和优先、优惠、倾斜的规定,但在执行中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云南散居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拉大。

如“在计算财政收入时,超收部分全部留给民族乡;

在计算财政补贴时应高于同等条件的乡,每年高于普通乡镇5%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在很多民族乡就没有得到落实。

比起民族聚居地区,农村散居民族群众和周边其他民族群众有更多接触和往来,也能更直接地看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群众心理也更容易失衡。

三、加快散居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散杂居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进一步转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由于历史及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仍然较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如何加快发展呢?

(一)统一思想,高度关注散居少数民族发展。

发展不平衡,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在同一个国家民族间发展差距过大,贫困民族必然会有失落感,产生心理失衡,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快散居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努力促进和帮助散居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二)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整村推进,整乡推进,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等,切实、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对生存条件最恶劣和生态条件最薄弱的地区,优先安排生态移民。

对民族地区所征收的育林基金,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民族乡、民族村(组),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散居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给予减免的优惠政策。

(三)加大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各项财政扶贫资金要向散居民族聚居地区适当倾斜,散居民族所在的各级财政要对散居民族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要加大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多渠道争取国家支持,同时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金融服务,增强散居民族地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要制定和完善支持散居民族事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投资政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四)培植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要立足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族举措,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支柱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散居民族群众增收。

一要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种养业。

二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扶持一批立足当地优势、市场开拓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和转化增值。

三要扶持发展流通产业。

四要扶持发展特色旅游业。

(五)着力帮扶,加速社会事业发展。

一要加大基础教育扶持力度。

二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

四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培训体系,实施科技示范建设项目,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试验示范力度,让群众依靠科技致富。

五要制定散居民族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六)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人才。

一要制定散居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二要扩大散居民族干部人才队伍的数量,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人才工作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三要拓宽民族干部人才来源渠道,要加大散居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力度。

四是在散居民族比较聚居的州市、县区、乡镇、村社要按人口比例或高于人口比例选配少数民族干部为领导班子成员、业务工作部门也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

(七)促进和谐,建立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长效机制。

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在散居民族地区继续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调处,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层层签订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是建立健全排查、调处机制,构建信息反馈网络,定期组织统战、公安、安全、民族宗教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矛盾隐患情况,制定和完善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机制。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

(八)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一是要从全局高度认识城市民族关系,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领导。

二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法规政策,加大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三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

四是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管理。

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学习等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

六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

七是不断加强民族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民族工作水平。

(九)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保障散居民族权益的法规体系。

一是大力宣传散居民族工作重要性。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规划工作,把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给予优先安排,重点倾斜。

三是加强对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知法、执法、用法,用好用活政策法规的能力。

文顺:

你好!

论文已收。

小彭的论文第一部分“傈僳族的人口及其分布”,数据陈旧,请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你的论文相关数据也来自第五次人口普查,另通过撤乡并镇之后,目前全国只有23个傈僳族乡(其中云南19个,四川4个),你可以参看傈僳学网站。

以上相关数据请你再查阅相关资料后修改一下。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0多篇,所以,中心先后编辑出版《傈僳学研究》第二、三集,因栏目设置等问题,你等两篇论文我放第三集了。

10月底给我就行。

鲁建彪

2011年6月17日,云南傈僳族人口分布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