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④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
(1).①行者常至
(2).②人而无信(3).③数风流人物(4).④鸡犬相闻(5).⑤海内存知己(6).天涯若比邻(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8).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点晴: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名著阅读
5.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
“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
“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
”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
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
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
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阿长与〈山海经>
》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
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5.
(1).
(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2).观音菩萨(3).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6.BE
【解析】
5.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题所写的内容是唐僧收悟空的情节。
其情节是:
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据此填写作答。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本题中的B项,高俅回京后,并没有奏请招安。
高俅回京奏道:
“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
”并没有提“招安”一事。
E项,原文是:
“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
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
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从中可以看出,祖母叫她阿长,不是因她身材高大。
据此,答案B和E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E。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
【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
有位同学的建议是:
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
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
你这样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
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
沉迷网络误学业。
请你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
(2)示例:
李华:
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
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3)示例:
阅读经典长知识
(1)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
本语句是语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
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
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对联书写格式: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本题要根据活动主题“阅读经典”拟写下联。
点睛:
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8.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小题。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
竹席。
②蛩(qiong):
蟋蟀。
③江亭:
江边的亭子。
④君:
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赏析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夜凉
(2).寒蛩(3).
(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
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
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1)考查对词意的理解。
词的上阕通过写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
又通过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知道秋天到来了。
所以,上阕通过天气“夜凉”和动物“寒蛩”来点明“秋”的时令。
据此作答。
(2)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
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
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两句通过写梦(虚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其弟子由的深切思念之情。
据此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
寺名。
②慕堂:
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
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
同“余”。
⑤邻笛之悲:
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藤今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能支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蔓旁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则余家之青桐
12.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
13.《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答案】9.
(1).①皆:
都是。
(2).②犹:
还(3).③始:
才(4).④引:
延伸10.B
11.次/则/余家之青桐
12.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3.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
喜爱朋友相聚。
【解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年代:
清
9.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引”是“延伸,延长”;
“始”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
本题中,例句和选项A、选项C、选项D中的“其”都是“代词”,或指人,或指物。
而B项中的“其”则是副词“难道”的意思。
故答案为B。
11.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句“次则余家之青桐”的意思是:
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
根据句意和句首关联词要句读,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句读即可作答。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花、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
(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
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从作者描述“吕氏藤花”的深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花木掩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
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这几句又传达出作者喜爱朋友相聚在一起“觞咏”。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
……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
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
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
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
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
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
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
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
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
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
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
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14.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__为伴奏乐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16.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14.
(1).本地民歌
(2).当地方言(3).渔鼓、简板15.D
16.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14.试题分析: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
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
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15.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
根据“明代”-“至清代”-“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词语表明文章第第②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据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16.试题分析:
本题阅读文章的第③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泰州道情广为流传是因为“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这几个特点。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
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
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
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
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
③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
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
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④“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
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
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
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
⑤“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测改,作者:
魏寅)
17.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8.第②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
请说明理由。
19.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17.示例:
守护“自如”的心境
18.《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
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
这一官一民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
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
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19.
(1).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2).“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守住“自如”的心境)
17.试题分析:
要议论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从标题的作用入手,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
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②标题提示论述范围;
③标题揭示论题;
④标题表示论述对象。
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人们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本文谈论的话题是“自如”,拟题时可从“自如”这一话题的角度来拟,也可以用文章的中心论点“守住‘自如’的心境”作题目。
答案不唯一。
18.试题分析:
考查议论文语言和说理过程的严密性。
可结合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上进行分析作答。
文章第《今世说》第②段中所讲述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与“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对应。
一个是富人拿几百石米赈济别人,自己则“粗粝自如”,与“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对应。
这一官一民的事例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所以这两则故事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这体现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
据此理解作答。
19.试题分析:
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本题先要概括事例,再分析其作用。
概括事实论据要做到准确,依据论点和论据本质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一般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解答。
本题可概括为:
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其作用要紧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理解作答。
本题列举邓清明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或“守住‘自如’的心境”这一观点。
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下列小题。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
买、求),很是红火。
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
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
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
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
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
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
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
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
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
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
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
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
这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