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7601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作业

1.课作:

描红

2.家作:

抄词、默词、读课文。

板书设计

         韧性

  13、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教学反思

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①这是什么景象?

(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②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火与雪:

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5.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6.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 

 

)。

( 

)是亚洲,( 

)是非洲,( 

)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 

)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7.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8.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

轻声朗读

(2)讨论:

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①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

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D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E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反衬)

 F练习背诵

9.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幻想

第39课时14、南海上的明珠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

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师: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

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

《请到天涯海角来》。

2.揭题:

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地方——海南岛,想去游一游吗?

让我们一起到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上去观光吧!

3.师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直观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正音。

4.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的意思。

5.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筛选问题。

三、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整体感知:

学习第1段。

(1)自读第1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欣赏图片:

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2.图文赏析:

学习第2段。

(1)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等图片,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丰收图和各种名贵水产图片。

 图文结合,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鼓励学生选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南海上的明珠 

明珠  

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   挺立

       万泉河   奔流

       天涯海角  壮观

       亚龙湾海滩 迷人

       椰林风光  

惹人喜爱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  

高歌、赞美

第40课时14、南海上的明珠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读悟结合:

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读读、勾勾、悟悟:

这个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这个段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诵读第3段,小结:

这个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2.自主学习第4段。

 

(1)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第4段。

 

(2)分组学习,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如教学句子:

“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a.出示椰子林的画面,体会“屏障”;

 b.让学生自己说说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c.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4)找出这个段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3.自主学习第5段。

 朗读第5段,领略海南岛清晨和傍晚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海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三、总结全文,主动积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2.选择喜欢的词、句、段,读一读,背一背,并摘录下来。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2.熟读课文

 第41课时15古诗两首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并会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

准备一首苏轼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收集有关诗人苏轼的诗及有关资料。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朗诵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的基本情况。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

他的诗风流畅自然,姿态横生,既奔放又旷达,艺术手法变化多样。

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看到了西湖在晴天、雨天的不同景象而写成的。

在诗中,他把西湖比成西子(即西施),因此西湖又被人们称之为西子湖。

4.学生自由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听教师范读这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二、自学课本,理解诗句意思。

可借助《字词句篇》理解。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

(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

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

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

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

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

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42课时15古诗两首

2.朗读、背诵、默写《望洞庭》。

理解诗句

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教学挂图或课件;

可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

你们了解洞庭湖吗?

谁能介绍介绍。

2.介绍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

王叔文失败,他受到牵连,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有《刘梦得文集》等。

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作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

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

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3.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223。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

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2.体会诗名的意思。

湖光秋月开阔

望洞庭潭面无风平静

第43课时16、水都——威尼斯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的批注,读懂课文,了解威尼斯的特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威尼斯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批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奇特。

有关水都威尼斯的录像资料。

有条件的可收集威尼斯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文题目

1.上课伊始,播放威尼斯那美丽、奇特的水上风光。

2.导入:

看完录像,我们的心头泛起了浪花,我们的视野受到了冲击。

多么迷人的水上城市啊!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向往和憧憬一块去看看水都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想一想威尼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小声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有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鼓励学生大胆读文批注。

2.再边读课文边思考,尽量解决自己刚才不懂的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5.师生共同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如:

①威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历史悠久、以河为街、以船代车。

②为了把威尼斯介绍得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等。

③第3、4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2.阅读课文,领悟情感。

           16、水都威尼斯 

(美丽奇特) 历史悠久

               以河为街

               以船代车

第44课时16、水都——威尼斯

一、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同学们,美的形象可以愉悦我们的眼睛,美的声音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朗读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威尼斯的奇特、美丽。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品读。

2.指名读,教师和学生共同相机点评。

3.师生合作读、赛读。

4.配上音乐朗读。

二、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如今的威尼斯正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去观光。

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

“因威尼斯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报名。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威尼斯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先自己练习,然后试着向大家作介绍。

三、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有关威尼斯的情况。

 

2.向学生提供《威尼斯的小艇》等文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第45课时积累运用4

1.认识引号的作用。

2.读背描写秋景的诗句,积累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讨论一项集体活动,能在讨论中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与人讨论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5.清楚地介绍一次活动。

能做到语句通顺,能自读自改。

1.认识引号的作用,积累语言。

2.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清楚地介绍一次活动。

口语交际、习作:

师生回忆班上曾开展过的集体活动,想想活动的形式、步骤及人员的分工情况。

一、温故知新

1.谈话导入:

每一单元学习后,“积累与运用”里的“温故知新”总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积累与运用(四)”里的“温故知新”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知识呢?

2.自读三个句子,读正确。

3.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三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4.教师拓展几组类似句子,学生讨论说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秋天景色的精彩诗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海拾贝”去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合作读诗句,互相指正。

4.抽读诗句。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诵诗句。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推荐给大家。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正确。

2.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试着用“纸上谈兵”说话。

作业

背诵语海拾贝

语海拾贝

46课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每一位同学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的特长,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自我展示”的交流会。

为了把这一次交流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天我们就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2.出示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一项集体活动”。

3.议一议:

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

(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中人员的分工。

(3)活动的方式和步骤。

4.分小组对以上几方面进行讨论。

讨论时注意要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说清楚;

讨论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当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诚恳、要有礼貌。

5.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台上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互评互议,找出活动的最佳方案。

(如活动目的和任务:

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机会,在展示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教师小结。

(从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和集体活动方案的确定两方面进行小结。

47课 

 一、习作百花园(可结合口语交际讨论后开展的“自我展示”活动进行。

1、在活动中边观察边收集素材。

在“自我展示”活动中,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的瞬间,培养学生做即兴速记的本领和习惯。

2、活动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围绕活动过程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

谈谈各自的感受;

听听别人给自己的建议……

3、讨论:

如果要把这一次活动留给你的深刻记忆写下来,你准备如何构思?

学生发言时教师注意倾听,并做好引导的准备。

(1)、听听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否通畅、准确,有误时要及时纠正。

(2)、听听学生是否收集到足够的素材来完成习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信息中补充。

(3)、引导学生将表达的重点放在清楚地介绍活动情况上。

4、学生自由写作。

5、在学生习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全班一起评议、修改。

6、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作文。

7、把自己修改好的作文读给老师或小伙伴听,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把作文做进一步的修改。

8、全班开展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