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7384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文档格式.docx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较大的发展,《多孔砖砌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为这种砖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近10余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河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干石等制无热料水泥煤渣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较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

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成果引入我国抗震设计规范。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在砖墙中加大加密构造柱形成所谓强约束砌体的中高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的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纲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

配筋砌体具有强度高、延性好,和钢筋砼剪力墙性能十分类似,可以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

如美国抗震规范规定,配筋砌体的适用范围同钢筋砼结构。

我国在80年代初期主持编制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起至今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表明用配筋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配筋砌体中高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砌体抗震结构的选择。

根据新规范《GB50011-2001》砌体结构形式分为:

多层、底框和内框架。

多层砌体除体形、层高、层数、结构形式等满足新规范构造要求外,主要的抗震构件为墙体边缘约束构件(构造柱、圈梁)。

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和达到砌体结构限定高度时,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二倍;

纵墙内的构造柱一般不宜超过3.9m(外纵墙)和4.2m(内纵墙)。

当房屋的设防烈度较高或横墙较少,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

同时,在所有纵墙墙交接处及横墙中部,也均应设有构造柱以约束相应墙段的砌体。

墙段不能胜任所承担的地震作用时,可采用增设构造柱的做法来提高墙段的抗剪强度,其构造做法是:

(1)构造柱宽度同墙厚,常用的有240×

240或190×

300,长度不宜超过300。

截面不宜过大,过大不利于墙壁柱协同工作;

(2)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试验证明,墙段的宽高比超过2时,构造柱的约束作用降低。

构造柱间距过大,对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会有不利影响。

(3)有中段构造柱墙段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V≤1RE[cfVE(A-Ac)+ftAc+0.08fyAs]

式中:

RE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墙段两端有柱取0.9,一边有柱或两端无柱取1.0,自承重墙取0.75;

c为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0,构造柱间距小于2.8时取1.1;

fVE为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A为砌体墙段截面总面积;

为Ac墙段中部构造柱横截面总面积;

为中段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0.5,多于一根时取0.4;

ft为中段构造柱的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为中段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为中段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横截面总面积;

为中段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0.5,多于一根时取0.4。

也可采用配筋砌体做为抗震构件,实心粘土砖及多孔砖、蒸压类砖等强度能达到MU20(孔洞率较小,不宜砌筑芯柱配筋砌体),砼小型空心砌块孔洞率可达50%左右,强度可达MU20,是砌筑芯柱配筋砌体的理想材料。

配筋砌块砌体墙的力学性能与钢筋砼墙的非常接近,因为同属一种材料,仅在构造上有所区别。

因此,如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配筋砌块可采用与钢筋砼完全相同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模式,仅是砌块墙中灌芯砌体的极限压应变应有所区别。

配筋砌块剪力墙中的抗剪承载力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砌块砌体剪力墙的轴压比

剪力墙的轴压比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在轴压不大的情况下,墙体的抗剪能力和变形性能是随δ0增加而增加的;

但是δ0当达到一定数值后,墙体的承载力反而会下降,而且破坏形态也会改变。

根据我国的试验数据,需控制砌块剪力墙中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提高不大于0.12N(N为轴力)。

(2)砌块剪力墙的高宽比的或剪跨比

当剪跨比比较小时,如λ≤1,则主要为剪切破坏;

当λ>

1时,则趋于弯曲破坏。

剪切破坏的墙体抗侧承载力远小于弯曲破坏的墙体抗侧承载力。

因此,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墙体的剪切破坏。

两种破坏形态还与正应力δ0有关。

根据国内试验资料,一般认为λ=2.0左右作为两种破坏形态的分界值比较适宜。

(3)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的钢筋

砌体剪力墙中的钢筋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抗剪能力。

其中水平钢筋的配置在通过斜截面上直接受拉抗剪,但在墙体开裂前几乎不受力,侍墙体开裂后水平钢筋才参与工作,直到达到屈服。

坚向钢筋的抗剪作用主要通过销栓作用使钢筋受力,但一般墙体达到极限荷载时,钢筋也不能达到屈服,仅有部分坚向钢筋屈服。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除决定于上述诸因素外,还与砌块及灌芯砼的强度有关。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一般要求灌实全部或大部分孔洞。

因此,砌筑砂浆的强度对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影响减小,使此种墙体的抗剪性能更接近于钢筋砼剪力墙。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震设计遵循“强剪弱弯”的原则。

按照不同的抗震等级,加强底部剪力墙的承载力,可分别取1.2~1.6倍进行设计。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截面组合的剪力墙设计值应满足:

当剪跨比大于2时

V≤1RE(0.2ƒgcbwhw)

当剪跨比小于2时

V≤1RE(0.15ƒgcbwhw)

ƒgc为灌芯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bw,hw分别为剪力墙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γRE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偏心受压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满足

V≤1[1(0.48ƒgvbwhw+0.1N+0.72ƒvhAsbhw0]

0.5V≤1(0.72ƒvhAsbhw0)

0.55

N为剪力培轴压力设计值,不大于0.2ƒgcbwhw;

λ为计算截面剪跨比,取λ=M/Vhw,当λ小于1.5时取2.2,当λ大于2.2时取2.2;

ƒgv为灌芯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可取ƒgv=0.2ƒgc;

Ash为同一截面的水平钢筋截面积;

S为水平分布筋间距;

ƒyh为水平分布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的。

hw0为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RE取值同上。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中,连梁作为整体结构的第一道防线,即设计时应使连梁先于剪力墙破坏,从而保证墙体的安全。

在对连梁设计时,应使连梁斜截面抗剪能力大于正截面抗弯能力,从而体现“强剪弱弯”的原则要求。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可以是配筋砌块连梁也可以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连梁。

当跨高比较小时,如小于2.5,即似“深梁”的范围;

而当跨高比大于2.5时,即似“浅梁”范围,此时受力则更如大剪跨比的剪力培。

因此,剪力墙连梁除满足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外,还应满足受剪承载力的要求,以避免连梁产生受剪破坏后导致剪力墙因延性降低而破坏。

考虑到连梁受力较大、配筋较多时,会给砌块砌体施工带来困难,因此,规定跨高比大于2、5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连梁,而不允许采用砌块砌体连梁。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培连梁的截面组合设计值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均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连梁计算。

四、抗震措施

抗震设计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抗震验算;

二是抗震措施。

两者不可偏废在某种程度上,抗震措施的重要性甚至更应突出.

砌体结构的抗震措施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共性的规律,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中列举的条款。

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应使平面布置规则、对称;

立面和竖向设计应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应均匀变化,避免有突变;

尽量选择有多道设防的结构体系;

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以及在结构材料、场地地基方面的选择等诸如此类与概念设计有关的原则,仍将继续遵守和沿用。

此外,在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方面,新规范提出了若干新的改进措施,列举如下:

(1)各类砖砌体结构新规范针对各类砖砌体的应用范围作了扩大。

根据各地资源情况,不但对传统的粘土类砖的抗震提出了措施要求,考虑到全国各地资源分布不同,还列人了蒸压类砖砌体、非粘土类砖砌体以及多孔砖砌体等。

这就使砖砌体适应的范围更大,基本包含了全国六度以上地震区的城镇建筑。

结合近十余年来大量工程实践的震害经验,在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方面的改进主要有:

1)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要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设置和连接规定,取消了可以隔层设圈梁的要求;

2)对楼、屋盖与墙体连接的要求,规定为了加强楼、屋盖的边缘构件,即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中,亦应沿周边加强配筋构造,以保证楼板边沿与墙的可靠连接;

3)对于大开间、少横墙的砌体建筑,提出应降低层数和高度的要求,或者采取一系列补强措施,以弥补由此带来的不足;

4)对于教学楼一类横墙很少的建筑,近年的震害再次证明破坏很严重,因此要求严格控制建造层数和高度,即比一般砌体结构降低2层或6m,同时,还须从抗震构造措施上加强,来保证此类结构的整体安全。

(2)多层砌块建筑多层砌块的规格与国外一致,采用390×

190×

190带单排孔的块型,孔洞率为50%左右,用砂浆砌筑。

此类结构由于取材较易,加工生产也并不复杂,特别是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日后将成为我国替代粘土类制品的最佳选择。

目前,多层砌块允许建造高度与一般砌体相同,造价亦相当接近。

其抗震性能经过近十余年的研究,只要采取适当措施,抗震性能有可能超过一般砌体结构。

多层砌块砌体结构有二种构造做法:

一种是从国外引进的传统的芯柱做法,即利用砌块的孔洞,在部分孔洞中插人钢筋并灌实混凝土,形成芯柱体系;

另一种做法是我国近年来研究成功的芯柱加构造柱体系,即在墙体连接部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门窗洞口或墙段中段做芯柱。

后者更具有吸引力和发展前途。

多层砌块砌体结构仍属刚性结构,其抗震特性与一般砌体结构十分相似。

因此,除结合材料本身的特点外,其它各项抗震措施均适用。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这是我国砌体结构的一种特有形式,上部为多层砌体,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

这一结构形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住宅区中沿街需要开设商店,因而对空间有较大较高的要求。

但是,应当认为此类结构形式对结构抗震是不利的,结构沿高度方向不但刚度变化,连材料都不相同。

地震震害也表明此类结构倒塌破坏较多。

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全部沿街住宅采用框架或框架抗震墙结构从经济上是不合理的,造价会有相当的增加。

因此,从经济效益考虑,暂时还须采用此类结构形式。

但同时必须提出更严格、可靠的抗震构造措施,以防不测。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首先要对沿高度方向的刚度变化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同时,保证底部一层或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不首先破坏。

规范还特别重视对此类结构的过渡层的抗震构造措施。

过渡层是不同材料和不同刚度变化的转折点,因此,加强该层的构造要求是设计的关键。

过渡层设计是新规范的重点。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托墙梁是整个结构中的重要构件。

托墙梁承托上部各层承重墙的荷载,其设计计算更值得重视。

作为托墙梁能否按照一般墙梁的原理进行计算,目前意见尚不一致。

因为当地震作用时,上层墙体有可能开裂损坏,墙梁作用有所损失,但如何估算此类损失却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设计上的简化处理以满荷载居多。

对托墙梁在构造上提出了一系列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对梁高及腰筋,钢筋锚人柱或墙的要求,上下墙和梁的对齐要求等等,都是为了保证托墙梁的可靠工作。

五、结语

砌体结构既是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又是一种抗震性能较差的结构形式。

我们不可能彻底淘汰它,摒弃它,只有面对现实,孜孜不倦,深入研究它,提高它的抗震性能,不断赋予砌体结构新的内容、新的理念,使砌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