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723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文档格式.docx

总结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防盗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住宅防盗的需要而设计的家庭式电子防盗系统。

就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防盗报警器、开关电子防盗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防盗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一些缺点。

而本设计中所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同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防盗报警装置,也可用于制动控制、接近开关、遥测等领域。

2.硬件电路设计

2.189C51应用系统设计

2.1.1晶振电路

每个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全程是叫晶体震荡器,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

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

高级的精度更高。

有些晶振还可以由外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频率,称为压控振荡器(VCO)。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

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

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晶振一般采用如图1的电容三端式(考毕兹)交流等效振荡电路;

实际的晶振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b,其中Cv是用来调节振荡频率,一般用变容二极管加上不同的反偏电压来实现,这也是压控作用的机理;

把晶体的等效电路代替晶体后如图1c。

其中Co,C1,L1,RR是晶体的等效电路。

图1晶振电路

分析整个振荡槽路可知,利用Cv来改变频率是有限的:

决定振荡频率的整个槽路电容C=Cbe,Cce,Cv三个电容串联后和Co并联再和C1串联。

可以看出:

C1越小,Co越大,Cv变化时对整个槽路电容的作用就越小。

因而能“压控”的频率范围也越小。

实际上,由于C1很小(1E-15量级),Co不能忽略(1E-12量级,几PF)。

所以,Cv变大时,降低槽路频率的作用越来越小,Cv变小时,升高槽路频率的作用却越来越大。

这一方面引起压控特性的非线性,压控范围越大,非线性就越厉害;

另一方面,分给振荡的反馈电压(Cbe上的电压)却越来越小,最后导致停振。

通过晶振的原理图你应该大致了解了晶振的作用以及工作过程了吧。

采用泛音次数越高的晶振,其等效电容C1就越小;

因此频率的变化范围也就越小。

2.1.2上电复位电路

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

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µ

F。

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

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

在图2的复位电路中,当Vcc掉电时,必然会使RST端电压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于内部电路的限制作用,这个负电压将不会对器件产生损害。

另外,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

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图2上电复位电路

2.2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

红外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

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

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

将这个电压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

2.389C51单片机

2.3.189C51单片机的结构

89C51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EPROM)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取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

AT89C51单片机可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图2为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功能方块图。

由图3可见,在这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CPU、存储器、可编程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等,各部分通过内部总线相连。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部分。

 

外部中断控制并行口串行通信

图389C51功能方块图

2.3.289C51管脚说明

89C51单片机是高性能单片机,因为受引脚数目的限制,所以有不少引脚具有第二功能。

VCC:

供电电压。

GND:

接地。

P0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L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

P3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0(外部中断0)

P3.3INT1(外部中断1)

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端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址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

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端。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VP:

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

将内部锁定为RESET;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

XTAL1:

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

反向振荡器的输出,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应不接。

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等子模块。

电路结构可划分为: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控制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

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功能设定、本地报警等功能。

就此设计的核心模块来说,单片机就是设计的中心单元,所以此系统也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种应用。

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有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外围应用电路等组成的系统,软件是各种工作程序的总称。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过程包括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几个阶段。

3方案设计

3.1总体设计思路

从设计的要求来分析该设计须包含如下结构:

热释电红外传感探头电路、报警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

它们之间的构成框图如图4总体设计框图所示:

图4总体设计框图所示

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89C51。

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

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门送出TTL电平至AT89C51单片机。

在单片机内,经软件查询、识别判决等环节实时发出入侵报警状态控制信号。

驱动电路将控制信号放大并推动声光报警设备完成相应动作。

当报警延迟10s一段时间后自动解除,也可人工手动解除报警信号,当警情消除后复位电路使系统复位,或者是在声光报警10s钟后有定时器实现自动消除报警。

3.2具体模块设计

3.2.1TXD接收和发射装置原理图

红外线发射器,发射出红外线,如果有物体遮挡住线束的路径,那么接收器接受不到线束,然后就像控制器发出信号,后连接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另外还有一种是热释电红外的红外线传感器件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有极强的感应能力,如果有人靠近的话呢,它会接收下来并进行放大,然后驱动发声无件给予响应。

TXD接收和发射装置原理图如图5所示。

图5TXD接收和发射装置原理图

3.2.2红外传感器原理

本设计所用的红外传感器就采用这种双探测元的结构。

其工作电路原理及设计电路如图6所示,在VCC电源端利用C1和R2来稳定工作电压,同样输出端也多加了稳压元件稳定信号。

当检测到人体移动信号时,电荷信号经过FET放大后,经过C2,R1的稳压后使输出变为高电位,再经过NPN的转化,输出OUT为低电平。

图6红外传感器原理图

3.2.3放大电路的设计

如图7所示为最基本的放大电路,Vi是输入电压信号,Vo是输出放大的电压信号。

图7放大电路图

3.2.4时钟电路的设计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

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

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

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因为一个机器周期含有6个状态周期,而每个状态周期为2个振荡周期,所以一个机器周期共有12个振荡周期,如果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12MHZ,一个振荡周期为1/12us,故而一个机器周期为1us。

如图8所示为时钟电路。

图8时钟电路图

3.2.5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的设计

由4个发光二极管接上电阻后连上单片的RXD的引脚,外接VCC,当单片机的RXD引脚被置低电平后,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起到报警作用。

图9所示为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

图9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

3.3红外报警器原理图

图10红外报警器原理图

红外报警器的设计原理如上图10,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本设计中要用到如下器件:

89C5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LED、按键、反相器74LS04、蜂鸣器等一些单片机外围应用电路,以及单片机的手工复位电路等。

其中D1为电源工作指示灯,D2是正常工作指示灯,D3—D6是起报警指示作用,当RXD脚被置低电平时,D3—D6亮红灯开始报警,同样,TXD脚置高电平时声音报警电路开始工作。

电路设有2个按键,S1键作为倒计时的暂停键,S2键作为作为电路复位键。

3.4软件的程序实现

按上述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分析可知系统主程序工作流程图如下图12所示:

图12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3.5设计编程程序

3.5.1主程序清单

主程序清单如下:

ORG0000H

LJMPMAIN

ORG0003H

LJMPPINT0

ORG0200H

MAIN:

MOVIE,#81H;

CPU开放中断,INT0允许中断

SETBIT0;

外部中断为边沿触发方式

MOVSP,#30H;

指针入口地址

SETBP3.0

CLRP3.1

MOVP1,#0FFH;

使P1口全部置1

MOVP2,#00H;

P2口清零

CLRP1.2

LP:

JNBP1.0,LA;

监测输入信号,是否有输入信号

LA:

ACALLDELAY;

延时消抖

JNBP1.0,ALARM;

再次监测输入信号,若有输入信号转入报警子程序

AJMPLP

DELAY:

MOVR1,0AAH

LD2:

MOVR2,0BBH

LD1:

NOP

DJNZR2,LD1

DJNZR1,LD2

RET

ALARM:

SETBP1.2;

开始报警使运行正常绿指示灯熄灭,红灯和声报警启动

CPLP3.0

CPLP3.1

;

10S钟定时:

MOV51H,#14H;

10S循环次数

MOVTMOD,#01H;

定时器T0定时方式1

MOVTL0,#0B0H;

置50ms定时初值

MOVTH0,#3CH

SETBTR0;

启动T0

L2:

JBCTF0,L1;

查询记数溢出

SJMPL2

L1:

MOVTL0#0B0H

MOVTH0#3CH

DJNZ51H,L2;

未到10S继续循环

SETBP3.0;

10s到关闭报警

CLRP3.1

CLRP1.2;

报警结束,正常运行绿指示灯亮

LJMPLP;

循环,继续工作

3.5.2外部中断INTO服务程序

外部中断INTO服务程序

PINT0:

CLREX0;

外部中断0服务程序开始,屏蔽外部中断

PUSHPSW

PUSHACC

JNBP3.2,LN;

监测是否有中断输入

LN:

LCALLDELAY;

JNBP3.2,LN1

AJMPLN2;

无中断输入,中断返回

LN1:

使报警结束,绿指示灯亮

POPACC

POPPSW

SETBEX0;

开放外部中断0

LCALLLP;

在中断继续检测是否有输入信号

LN2:

RETI

END

本设计通过利用Proteus仿真,将所编写的程序用Keil软件编译。

4.调试运行

子程序调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实验板与PC机联机。

(2)在连续运行状态下,使用较厚的白纸挡住红外线发射管红外信号,使其反射发射到接收头,观察发光管是否点亮。

总结

本设计是大学期间第一次学习单片机以后的实验设计,在试验中发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理解的难题,对于51单片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次实验的课题是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红外防盗报警器。

该红外防盗报警器通过以89C51单片机为工作处理器核心,外接热释电红传感器,它是一种新颖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件,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探测出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同时能有效的抑制人体辐射波长以外的红外光线与可见光的干扰。

平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当有人在探测区范围内移动时输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输入单片机,作为单片机的外部触发信号处理,经单片机内部软件编程处理后,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开始报警。

该报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户能够操作简单、易懂、灵活;

且安装方便、智能性高、误报率低。

在实验中参阅了很多资料,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但在吕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这些问题与困难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使我可以按时课程设计并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吕老师在百忙中对我的设计进行了指导。

他首先细致地为我解题;

当我迷茫于众多的资料时,又为我提纲挈领、梳理脉络,使我确立了本文的框架。

感谢吕老师对我的课程设计不厌其烦的悉心指导。

相信通过这次实验,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致谢

从设计之初的无从下手到设计工作的圆满完成,期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但在吕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这些问题与困难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使我可以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并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吕老师在百忙中对我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指导。

吕老师首先细致地为我解题;

当我迷茫于众多的资料时,他又为我提纲挈领、梳理脉络,使我确立了本文的框架。

感谢吕老师对我的课程设计不厌其烦的细心指点。

从框架的完善,到内容的扩充;

从行文的用语到格式的规范;

吕老师都严格要求,力求完美。

而且我还从吕老师那里学到了严谨、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极强的敬业精神。

我再次为吕老师的耐心付出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6.

[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

[3]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4]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3.

[5]肖洪兵.跟我学用单片机[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8.

[6]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7]于凤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