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711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练习.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练习

第2课日本仿效唐朝的变革(练习)

1、“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

”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B、进行贸易往来,赢取高额利润

C、作为征服中国的先遣队

D、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2、大化改新时,日本新政权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其准确含义是(  )。

A、人民成为享有一定民主权利的“公民”

B、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在公地上的生产者为公民

3、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②天皇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③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逐渐削弱 ④实现了各阶层的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政府大力宣扬天皇是神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氏族豪族的势力

B、完备国家的政治体制

C、巩固大化改新的成果

D、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

5、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这种“飞跃”的实质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建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6、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中强化了天皇意识,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

从历史上看,对天皇神化开始于(  )。

A、日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时期

B、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

C、大化改新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7、在古代史上,日本对于先进的中国文化的主要态度和根本目的是(  )

A、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B、发动侵略战争,阻挠中国文化发展

C、学习中国文化,加强互相交流

D、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劫掠文化精品

8、在中国古籍中,日本长期被称为“倭国”,下列有关日本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日本一词源于第一次遣隋使递交的国书中“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②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世纪

③公元1世纪大和国改国名为日本 ④公元3世纪,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9、下列不属于大化改新中政府制定的律令内容的是(  )

A、土地赋税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科举制度

D、司法制度

10、日本在派遣遣唐使中牺牲巨大:

天宝年间使者在回国中,船只遇险,第三艘船中的150人只有4人生还,第四艘船则失踪。

但即便如此,仍有络绎不绝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往来于两国之间。

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 ②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③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又是贸易代表团 ④日本不畏艰难的精神是其派遣使节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1、有关遣唐使对日本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传播了唐朝的先进科技

B、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C、加强了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

D、归国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12、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大和兴起

13、右图为圣德太子像,他在大化改新之前积极推行改革,是大化改新的先声,在大化改新以后,掌握中央行政大权的是(  )

A、大宰府

B、太政官

C、国司

D、中务省

14、唐朝的文化对日本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A、铸铜和制铁技术

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C、文字和建筑

D、佛教和儒学

15、右图为日本电影《大化改新》的剧照,某历史兴趣小组观看后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时日本的服装效仿我国唐朝

B、剧照上的建筑依稀可以看出长安的风格

C、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日本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16、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郭沫若填词祝贺,其中有“盲目,浮桴东海。

负笈,埋骨盛唐”的句子。

其中空格处应依次填入(  )

A、空海 玄奘

B、晁衡 鉴真

C、玄奘 义净

D、鉴真 晁衡

17、因石原慎太郎等人发起的购买“钓鱼岛”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主权,引发中日矛盾加深。

但在历史上也有一些日本人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  )①阿倍仲麻吕 ②南渊请安 ③高向玄理 ④鉴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7世纪时阻碍日本社会发展的主要政治势力是(  )①天皇 ②中央豪族 ③地方豪族 ④归国留学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日本在经济方面效仿唐制的主要表现有(  )①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②仿效唐中央官制实行“二官八省”制 ③仿效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钱 ④仿效《唐律》制定法律,确定改革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大化改新仿行唐制但又有所区别,下列措施中不同于唐制的是(  )

A、班田收授法

B、租庸调制

C、神祇官的设置

D、律令制度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

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

能尽其治,则民赖之。

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

材料二 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

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

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

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

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

(1)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2)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 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

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1)材料一、二是什么法令的规定?

(2)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推行的改革内容?

(3)这次改革是仿效哪国的制度?

有何历史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

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赋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

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部分假名和汉字的对照表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的日本学者认为:

“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二 我国学者认为:

“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

这里既包含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上的明显差距。

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1)上述两种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区别的核心在哪里?

(2)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

结合当时东亚最典型的国家的史实加以证明。

25、阅读下列两幅地图:

(1)图①中日本到达唐朝的政府代表被称作________;联系图②,日本人来到中国的目的是________。

(2)以上两幅图反映的中日关系的本质有何不同?

(3)两图对比,你认为中日间的交往应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

1、【答案】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者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点评】“主要目的”则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2、【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日本实行公地公民制度,明确规定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主要理解“公地公民”两个方面。

3、【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制,但并未实现各阶层的平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时大化改新的性质,抓住其阶级实质分析即可读出正确结论。

4、【答案】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时神化天皇的权力,直接目的是为了确定天皇的最高地位。

【点评】直接目的就是便面现象,直接能看出来的.根本目的就是隐藏在直接目的后的目的,是最终目标,所有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达成最终目的.

5、【答案】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点评】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本质是隐藏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显现挖掘到。

6、【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时期,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问题的能力,大化改新时期,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

7、【答案】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日本是个能够主动向外学习的国度,面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日本积极学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点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8、【答案】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世纪,故③错误;公元7世纪,日本通过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④错误,排除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记忆的能力,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世纪,同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

9、【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通过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但未涉及科举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0、【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秦始皇时就有“徐福东渡”的传说,①项不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交往的基本史实,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开始和高潮的区分。

11、【答案】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遣唐使是日本为了发展与唐朝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唐朝的先进文化而派到唐朝的使者。

他们广泛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归国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这是遣唐使起到的最突出的作用。

【点评】此题是最佳选择,解题关键是是辨析比较每个选项的词语含义与句意,反复掂量其与题意的吻合程度,选出最合题意的选项。

12、【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扣住关键词“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即可知是大化改新。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大化改新的性质。

13、【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太政官下设八省,相当于中国唐朝的尚书省,掌握行政权。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唐朝的土地和税收制度之一,属生产关系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B项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制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徐阿胜利街历史概念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社会转型”。

15、【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飞跃,进入到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主要靠澶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化改新的性质。

16、【答案】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从“盲目”和“埋骨盛唐”可知是“鉴真和晁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交往的历史史实,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7、【答案】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日本人”。

鉴真是唐朝人,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交往的历史史实,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8、【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当时的天皇没有绝对的权威,多次发生过中央豪族杀死天皇和地方豪族反抗中央的叛乱,导致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大化改新前日本历史背景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从“多次发生过中央豪族杀死天皇和地方豪族反抗中央的叛乱”即可得出几轮

19、【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②④项为政治制度的内容,不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的理解能力,把握住“经济方面”的措施,

20、【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设立神祇官是神化天皇,进行国家祭祀的需要,不是借鉴唐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认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设立神祇官是神化天皇,进行国家祭祀的需要,不是借鉴唐制。

21、【答案】

(1)公地公民制度,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公地公民制度是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的前提和基础,租庸调制以班田收授法为基础。

(2)这些措施使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第

(1)题中的措施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班田收授之法”“降以布帛”“重其禄”等内容分析出。

(2)题措施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班田收授之法”“降以布帛”“重其禄”等内容是答题的关键。

22、【答案】

(1)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2)日本

(3)仿效隋唐。

意义:

经过大化改新,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在较短的时间内,日本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第

(1)问,根据材料回答出法令的名称。

(2)问,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国家为日本。

第(3)问,回答出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答题的关键是把我基础知识。

23、【答案】

(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

(3)特点:

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三则材料围绕一个主题即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展开。

(1)问结合材料即可总结出答案。

(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第(3)问作答时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赋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这些信息时答题的关键。

24、【答案】

(1)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唐帝国采取了军事、政治和文化上的强制手段;我国学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唐朝的先进文化,对周边文化落后国家的吸引,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

(2)我国学者的观点正确。

最典型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在唐朝先进文化的吸引下,主动向唐朝学习,如:

先后13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长安考察学习;仿照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仿照唐都长安的建筑样式建筑都城;吸收汉字因素创作日本文字;社会生活及文化上崇尚唐风。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第

(1)问从两则材料中不难归纳出,两种观点的区别核心在于“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否是强制手段。

(2)问要学会用事实说话,大批遣唐使自愿到中国学习及日本仿照中国的改革说明了我国学者观点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学会辨证和历史的分析问题。

25、【答案】

(1)遣唐使;掠夺财富、倾销商品、获得投资权

(2)图①是友好交往;图②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3)和平共处,友好交往。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以中日关系为切入点,纵向考查中日交往历史,横向考查历史、地理知识。

(1)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2)问从背景方面思考。

(3)问从两国的实际出发回答。

【点评】新课标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

中日关系在必修Ⅰ第四单元涉及,又在本部分出现,可以从综合的角度用前后联系的方法来学习。

同时,中日关系也是国际热点,命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