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142方证.docx
《温病学142方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142方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病学142方证
溫病學142方證
1.銀翹散(《溫病條辨》)
病機:
風熱犯肺,肺衛失宣。
脈症:
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咳嗽,咽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辛涼透表,宣肺洩熱。
處方:
連翹9g金銀花9g桔梗6g薄荷6g荊芥6g淡豆豉6g牛蒡子9g蘆根30g生甘草6g淡竹葉6g
應用:
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喉頭炎,麻疹,水痘,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急性子宮內膜炎,産褥感染,急性皮膚化膿性感染,藥物性皮炎等。
2.桑菊飲(《溫病條辨》)
病機:
風熱侵肺,肺氣失宣。
脈症:
發熱,微惡風寒,咳嗽,頭痛,無汗或少汗,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
辛涼解表,輕透肺熱。
處方:
桑葉9g菊花3g連翹6g薄荷3g桔梗6g生甘草3g杏仁6g葦根9g
應用:
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鈎端螺旋體病,急性蕁麻疹,硒肺,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角膜炎,藥物性皮炎等。
3.陳氏解涼表邪方(《外感溫病篇》)
病機:
風熱表邪、郁於肺衛。
脈症:
身熱畏風,頭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脈浮數。
治法: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處方:
薄荷6g前胡12g杏仁6g桔梗6g桑葉6g川貝母12g
應用:
用於急性支氣管炎、感冒等。
4.蔥豉桔梗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
風溫初起,邪氣犯肺,鬱閉肌表。
脈症:
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煩,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
辛涼解肌,疏風清熱。
處方:
蔥白9g桔梗6g山梔子6g淡豆豉9g薄荷3g連翹6g生甘草3g淡竹葉3g
應用:
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病機:
陽明氣熱、外有表證。
脈症:
周身壯熱,心煩熱而渴,頭痛,微惡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無汗或少汗,舌苔白或黃,脈洪滑而浮。
治法:
清氣解表透熱。
處方:
生石膏30g知母24g連翹6g蟬蛻6g
應用:
用於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6.增損雙解散(《傷寒溫疫條辨》)
病機:
伏熱裏發,兼感寒邪(表寒裏熱證)
脈症:
發熱惡寒,無汗或有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腹脹,便秘,唇焦,舌苔黃燥,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
疏解表寒,清熱通腑。
處方:
僵蠶9g滑石9g蟬蛻6g薑黃3g防風3g薄荷3g荊芥3g當歸3g白芍藥3g黃連3g山梔子3g炙甘草3g黃芩6g桔梗6g大黃6g芒硝6g(沖服)生石膏18g
應用:
用於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化膿性腦膜炎,敗血症等。
7.神解散(《傷寒溫疫條辨》)
病機:
表鬱裏熱,引動肝風。
脈症:
身熱,無汗或少汗,口渴心煩、或有惡寒,頭暈頭痛,鼻塞,突然抽搐,兩目上吊,口噤,身涼,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脈浮數。
治法:
解表清裏,息風止痙。
處方:
僵蠶3g蟬蛻6g神曲6g金銀花6g生地黃6g木通3g車前子3g黃芩3g黃連3g黃柏3g桔梗3g
應用:
用於重型感冒,發熱性皮疹,疹出不暢者。
8.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病機:
暑濕內蘊,寒邪束表。
脈症:
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煩,骨節酸痛,頭身困重,舌苔薄膩。
治法:
疏表散寒,滌暑化濕。
處方:
香薷6g金銀花9g厚樸6g連翹9g鮮扁豆花9g
應用:
用於夏季感冒,脊髓灰質炎,乙型腦炎,斑疹傷寒,暑季咳嗽,急性發熱症,低血鉀症等。
9.黃連香薷飲(《類證活人書》)
病機:
夏感暑濕,未即發病,秋冬感當令之邪而誘發。
脈症:
惡寒發熱,周身疼痛,無汗;心煩尿赤,苔薄微膩。
治法:
清暑化濕,解表散寒。
處方:
香薷9g扁豆6g厚樸6g黃連6g
應用:
用於夏秋季節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
10.衛分宣濕飲(《暑病證治要略》)
病機:
暑濕襲表,鬱遏衛分。
脈症:
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脹重,身重肢節酸楚,無汗或微汗,口不渴,舌尖紅,苔白膩或微黃膩,脈浮滑數或濡數。
治法:
透邪達表,滌暑化濕。
處方:
香薷3g青蒿6g滑石12g茯苓3g通草3g杏仁6g荷葉6g冬瓜皮30g竹葉9g
應用:
用於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1.雷氏清涼滌暑法(《時病論》)
病機:
暑濕犯肺,肺衛失宣。
脈症:
頭暈,寒熱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著,脘痞,苔薄微膩,脈濡數。
治法:
滌暑清熱,化濕宣肺。
處方:
滑石9g生甘草3g通草3g青蒿6g扁豆3g連翹9g茯苓9g西瓜皮60g
應用:
用於夏季感冒,中暑等。
12.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
病機:
暑穢侵襲,外感風寒,內傷濕滯。
脈症:
上吐下瀉,頭痛而脹,胸脘痞悶,膚熱有汗,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甚則神昏耳聾,舌苔白膩,脈細緩而濡。
治法: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處方:
藿香9g蘇葉3g白芷3g大腹皮3g茯苓3g炒白術6g陳皮6g半夏6g厚樸6g桔梗6g炙甘草9g
應用:
用於流行性及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傷寒、副傷寒,急性傳染性肝炎,非特異性腸炎,細菌性痢疾,乳幼兒消化不良,山嵐瘴氣,水土不服,食物中毒,腸炎失水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腎炎尿毒性酸中毒等。
13.藿樸夏苓湯(《醫原》)
病機:
濕鬱衛陽,濕重熱輕。
脈症:
惡寒少汗,身熱不揚,發熱以午後明顯,身重,口黏不渴,脘痞不饑,有汗不解,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
芳香化濁,理氣滲濕。
處方:
藿香6g半夏9g赤茯苓9g杏仁9g生薏仁3g白蔻仁3g澤瀉6g豬苓9g淡豆豉9g厚樸3g
應用:
用於急性胃腸炎,傷寒、副傷寒,胃腸型感冒,細菌性痢疾,沙門氏菌屬感染,急性血吸蟲病等。
14.三仁湯(《溫病條辨》)
病機:
濕溫初起,邪遏衛氣,濕漸化熱。
脈症:
頭痛惡寒,身熱不揚,午後身熱明顯,頭重如裹,身重肢倦,胸悶不饑,苔白不渴,舌邊尖紅,脈弦細而濡。
治法:
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處方:
杏仁12g滑石15g通草6g白蔻仁6g淡竹葉6g厚樸6g薏苡仁15g半夏9g
應用:
用於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傷寒,急性傳染性肝炎,乙型腦炎,細菌性痢疾,膽囊炎,蛔蟲病,神經性尿崩症,高山反應,斑疹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系統性紅斑狼瘡,濕疹,急性泌尿系感染,宮頸炎等。
15.宣痹湯(《溫病條辨》)
病機:
濕熱閉阻於經絡。
脈症:
寒戰熱熾,骨節煩疼,面目痿黃,舌色灰滯。
治法:
清熱除濕,宣通經絡。
處方:
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連翹9g山梔子9g薏苡仁15g半夏9g蠶砂9g赤小豆皮9g
應用: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
16.桑杏湯(《溫病條辨》)
病機:
外感溫燥,邪在肺衛。
脈症:
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幹鼻燥,口渴,舌紅苔薄白而燥,脈浮數或數大。
治法:
清宣燥熱,養陰潤肺。
處方:
桑葉9g杏仁9g沙參12g貝母9g淡豆豉6g山梔皮9g梨皮6g
應用:
用於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燥熱咳嗽等。
17.杏蘇散(《溫病條辨》)
病機:
涼燥外襲,肺失宣降。
脈症:
咳嗽痰稀,鼻塞咽幹,頭微痛,發熱惡寒無汗,苔薄白潤,脈弦。
治法:
輕宣涼燥,宣肺化痰。
處方:
蘇葉6g半夏6g茯苓9g前胡9g桔梗6g枳殼6g炙甘草3g生薑3g陳皮6g杏仁9g大棗6g
應用:
用於秋季感冒,百日咳,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
18.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
素體陰虛,複感風熱。
脈症:
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咽幹,痰稠難吐,無汗或少汗,心煩口渴,舌紅,脈數。
治法:
滋陰清熱,發汗解表。
處方:
玉竹9g生蔥白6g桔梗6g白薇6g淡豆豉9g薄荷6g炙甘草3g大棗2枚
應用:
用於流行性感冒,素體陰虛者。
19.清咽梔豉湯(《疫喉淺論》)
病機:
邪毒外襲肌表,內侵肺胃。
脈症:
初起憎寒發熱,繼則壯熱煩渴,咽喉紅腫疼痛,甚或潰爛,肌膚丹痧隱約,苔白,或有珠狀突起,舌紅,脈數。
治法:
透表洩熱,清咽解毒。
處方:
山梔子9g淡豆豉9g金銀花9g薄荷3g牛蒡子9g炙甘草3g蟬蛻3g僵蠶6g水牛角6g連翹9g桔梗6g馬勃6g蘆根30g燈芯3g淡竹葉3g
應用:
用於猩紅熱等。
20.流感方(《中醫雜志》)
病機:
內有鬱熱,外感風寒。
脈症:
高熱惡寒,無汗頭痛,納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紅苔黃膩,脈浮數。
治法:
清解郁熱,宣肺散寒,通腑化痰。
處方:
荊芥12g防風9g柴胡9g葛根9g金銀花18g連翹15g大青葉15g生石膏30g杏仁9g射幹12g茵陳9g炙甘草6g
應用:
用於流行性感冒,寒熱錯雜者。
21.翹荷湯(《溫病條辨》)
病機:
上焦氣分燥熱擾及清竅。
脈症:
耳鳴,目赤,齦腫,咽痛,苔薄黃而幹,脈數。
治法:
清宣上焦氣分燥熱。
處方:
薄荷6g連翹6g生甘草3g山梔子6g桔梗9g綠豆皮6g
應用:
用於中耳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炎,牙周圍炎,流行性急性結膜炎等。
22.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病機:
風熱疫毒,壅于上焦。
脈症:
壯熱煩躁,腮部腫痛,頭痛,口渴欲飲,咽紅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處方:
黃芩15g黃連15g橘紅6g玄參6g炙甘草6g連翹6g牛蒡子6g闆藍根9g馬勃6g僵蠶3g升麻3g柴胡6g桔梗6g
應用:
用於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23.代賑普濟散(《重訂廣溫熱論》)
病機:
風熱時毒,充斥肺胃,攻竄頭面。
脈症:
憎寒發熱,頭面紅腫,咽喉疼痛,舌紅苔黃,脈數實。
治法:
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處方:
桔梗、升麻、浮萍、金銀花、連翹、玄參各9g牛蒡子、芥穗各8g蟬蛻、黃芩、大青葉、白僵蠶各6g薄荷、人中黃、馬勃、射幹、大黃各4g
應用:
用於大頭瘟,急性扁桃體炎,麻疹疹出不暢等。
24.通聖解毒散(《證治準繩》)
病機:
風熱時毒壅盛於肺胃及腸腑。
脈症:
高熱,煩躁,口渴咽痛,目赤,頭面及兩耳上下前後紅赤腫痛,便秘,溲熱赤短少,舌赤苔黃,脈數。
治法:
清透熱毒,攻下洩熱。
處方:
防風12g川芎12g白芷12g金銀花12g連翹12g牛蒡子12g山梔子12g滑石12g芒硝6g大黃6g桔梗6g甘草6g犀角3g(水牛角24g代)大青葉3g薄荷3g淡豆豉6g鮮蔥白三根
應用:
用於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顔面丹毒等。
25.腮腺甯沖劑(《傳染病實用方》)
病機:
風熱疫毒,侵入營血。
脈症:
腮腺腫大連及頜部,壯熱,煩渴,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處方:
葛根6g赤芍藥9g連翹9g大青葉9g栝蔞9g天花粉9g金銀花9g
應用:
用於流行性腮腺炎。
26.六神丸(《喉科心法》)
病機:
熱毒上攻咽喉。
脈症:
咽喉潰爛,疼痛,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熱解毒,利咽止痛。
處方:
牛黃5g蟾酥0.5g朱砂5g珍珠0.5g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內服。
應用:
用於猩紅熱,白喉,扁桃體炎,口瘡等。
27.永安止癢湯(《古今名方》)
病機:
外感風濕,蘊於衛分。
脈症:
疹色淡紅稀疏,皮膚瘙癢,發熱惡風,精神倦怠,胃納欠佳,舌紅苔薄白,脈數。
治法:
祛風活血,利濕止癢。
處方:
麻黃6g僵蠶6g防風6g荊芥6g薄荷6g炙甘草6g蒼術9g桃仁9g紅花9g當歸9g赤芍藥9g
應用:
用於風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
28.宣毒發表湯(《痘疹活幼至寶》)
病機:
麻疹鬱肺。
脈症:
惡寒輕,發熱重,咳嗽,鼻塞流涕,眼淚汪汪,痘疹隱現不出,口腔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煩躁口渴,小便赤。
治法:
辛涼透疹。
處方:
升麻3g葛根3g前胡3g桔梗3g枳殼3g荊芥1.5g防風1.5g薄荷3g炙甘草6g木通3g連翹3g牛蒡子3g杏仁3g淡竹葉3g
應用:
用於麻疹疹前期及其他痘疹,疹出不透者。
29.發疹紫草湯(《醫方類聚》)
病機:
正氣不足,疹毒內陷。
脈症:
痘疹疹出即沒,神疲乏力,伴低熱。
治法:
扶正祛邪,涼血透疹。
處方:
紫草9g炙甘草6g糯米9g黃芪9g
應用:
用於麻疹。
30.化毒清表湯(《麻科活人全書》)
病機:
疹毒內侵,犯於脾肺。
脈症:
麻疹發疹期壯熱,咳嗽,涕濁痰稠,目赤羞明,疹點外透。
治法:
解毒透疹。
處方:
前胡3g葛根3g知母3g連翹3g桔梗3g牛蒡子3g木通1.5g玄參3g黃連1.5g天花粉3g地骨皮3g淡竹葉3g生甘草1g燈心草1.5g
應用:
用於麻疹出疹期。
31.清解湯(《北京中醫》)
病機:
疹毒閉肺。
脈症:
疹出色紫,仍高熱不退,咳劇,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沉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清營。
處方:
金銀花9g連翹9g蘆根15g茅根15g紫草9g生地黃9g牡丹皮6g赤芍藥5g淡竹葉6g
應用:
用於麻疹之疹毒閉肺證。
32.竹葉牛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病機:
風熱閉肺,麻疹透發不暢。
脈症:
麻疹透發不出,咳嗽喘急,煩悶躁亂,咽喉腫痛。
治法:
透疹解毒,清宣肺胃。
處方:
西河柳15g荊芥3g蟬蛻3g薄荷3g炙甘草3g知母3g牛蒡子6g葛根6g玄參6g麥門冬9g淡竹葉30g
應用:
用於麻疹,咽炎,風疹等。
33.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
病機:
癰瘡疔毒,火毒結聚。
脈症:
癰瘡疔毒,紅腫熱痛,高熱煩渴,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處方:
金銀花15g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9g紫背天葵9g
應用:
用於癰瘡癤腫,熱毒熾盛者。
34.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病機:
邪熱壅肺,肺失宣降。
脈症:
身熱,汗出,煩渴,咳喘,胸悶胸痛,痰白而黏或黃,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熱宣肺,降氣平喘。
處方:
麻黃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2g
應用:
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竇炎及副鼻竇炎,麻疹及麻疹合併肺炎,急性蕁麻疹,爛喉痧,角膜潰瘍,急性虹膜睫狀體炎,斑疹傷寒等。
35.桔梗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病機:
外感風熱,郁於肺經。
脈症:
發熱無汗,咳嗽,口渴,苔薄白或微黃,脈浮大而數。
治法:
清熱宣肺。
處方:
薄荷3g黃芩3g炙甘草3g山梔子3g桔梗9g連翹6g
應用:
用於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病機:
燥熱傷肺、氣逆津傷
脈症:
發熱,口渴,心煩,幹咳氣喘,胸滿脅痛,咽幹鼻燥,舌邊尖紅赤,苔薄白燥或薄黃燥,脈數。
治法:
清洩肺熱,養陰潤燥。
處方:
石膏9g桑葉9g甘草3g人參3g胡麻仁3g阿膠3g麥門冬4g杏仁3g枇杷葉3g
應用:
用於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
37.黃芩湯加豆豉、玄參方(《溫熱逢源》)
病機:
熱鬱膽腑,膽熱犯胃。
脈症:
發熱,口苦而渴,幹嘔心煩,胸脅不舒,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苦寒清熱,宣鬱透邪。
處方:
黃芩9g白芍藥9g炙甘草3g大棗三枚豆豉12g玄參9g
應用:
用於重型流感。
38.黃連黃芩湯(《溫病條辨》)
病機:
膽經鬱熱,不得發越。
脈症:
身熱心煩,幹嘔,口苦而渴,尿少,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
清宣鬱熱。
處方:
黃連6g黃芩6g郁金6g淡豆豉6g
應用:
用於急性膽囊炎,膽道感染,胃腸炎等。
39.涼膈散(《和劑局方》)
病機:
熱灼胸膈,微兼腑實。
脈症:
身熱不已,煩躁不安,胸膈灼熱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瘡,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
清洩膈熱,瀉火通便。
處方:
大黃9g芒硝9g(沖服)梔子12g薄荷12g黃芩6g炙甘草6g連翹6g
應用:
用於支氣管擴張,急性扁桃體炎,百日咳,大葉性肺炎,乙型腦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膽道感染,婦女經前期綜合征,急性闌尾炎等。
40.餘氏清心涼膈散(《溫熱經緯》)
病機:
溫熱時毒,壅結氣分。
脈症:
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糜爛,肌膚丹痧顯露,舌紅赤有珠,苔黃燥,脈洪數。
治法:
清氣清毒,透洩鬱熱。
處方:
連翹9g黃芩9g山梔子9g薄荷3g生石膏18g桔梗3g炙甘草3g淡竹葉9g
應用:
用於猩紅熱。
41.清心涼膈散(《溫熱經緯》)
病機:
溫毒侵襲,氣營兩燔。
脈症:
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腐爛,皮膚丹痧顯露,舌紅赤,苔黃燥,脈洪數。
治法:
清氣解毒,涼膈洩熱。
處方:
連翹12g大黃(酒浸)6g芒硝6g炙甘草6g黃芩(酒炒)3g薄荷3g山梔子3g桔梗6g淡竹葉7片生白蜜30ml
42.小陷胸加枳實湯(《溫病條辨》)
病機:
痰熱結胸,氣失通降。
脈症:
身熱面赤,渴喜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便秘,舌苔黃滑或膩,脈洪滑。
治法:
清熱化痰散結。
處方:
黃連6g栝蔞9g枳實6g半夏9g
應用:
用於急慢性膽囊炎,傳染性肝炎,滲出性胸膜炎,支氣管炎,胃炎等。
43.白虎湯(《傷寒論》)
病機:
陽明氣分熱盛,邪盛正旺,正邪劇爭,裏熱蒸騰。
脈症:
壯熱,大汗出,口煩渴,喜冷飲,面赤心煩,或喘息氣急,舌苔黃燥,脈洪大而數。
治法:
清熱除煩,生津止嘔。
處方:
生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9g
應用:
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風濕性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瘧疾,麻疹,鈎端螺旋體病,傷寒、副傷寒,中暑,糖尿病,急性口腔炎,牙齦炎,全身性瘙癢症,惡性腫瘤高熱等。
44.白虎加人參湯(《溫病條辨》)
病機:
陽明熱熾,邪熱蒸騰,迫津外洩,氣隨津傷。
脈症:
壯熱汗多,面赤心煩,口渴齒燥,背微惡寒,尿黃神倦,舌苔黃燥,脈洪大而芤。
治法:
清熱益氣。
處方:
生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9g人參9g
應用:
用於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風濕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熱,瘧疾,麻疹,鈎端螺旋體病,傷寒、副傷寒,中暑,糖尿病等。
45.白虎加蒼術湯(《溫病條辨》)
病機:
陽明熱盛,兼太陰濕阻。
脈症:
壯熱面赤,煩渴,汗多尿少,脘痞身重,苔黃微膩,脈洪大。
治法:
清熱化濕。
處方:
生石膏24g知母12g甘草3g粳米9g蒼術9g
應用:
用於傷寒、副傷寒,脊髓灰質炎,風濕熱等。
46.蒼術白虎湯加減方(《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
暑濕中阻,暑熱偏盛。
脈症:
高熱,汗出,面赤惡熱,氣粗息促,肢體酸楚,心煩口渴,小便不利,脘痞嘔惡,舌紅赤,苔黃膩,脈洪大。
治法:
清暑化濕。
處方:
蒼術9g生石膏18g白豆蔻12g滑石12g知母9g草果仁9g荷葉9g竹葉12g
應用:
用於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熱,鈎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
47.王氏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病機:
暑熱未退,津氣兩傷。
脈症:
身熱息高,口渴多汗,心煩尿赤,肢倦神疲,脈虛無力。
治法:
清熱滌暑,益氣生津。
處方:
西洋參6g石斛15g麥門冬9g黃連3g淡竹葉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若幹
應用:
用於中暑,乙型腦炎等。
48.東垣清暑益氣湯(《脾胃論》)
病機:
暑濕內鬱,氣陰兩傷。
脈症:
發熱自汗,心煩口渴,胸悶氣短,肢倦神疲,溲赤便溏,苔膩,脈大無力或濡滑帶數。
治法:
清暑化濕,培元和中。
處方:
黃芪3g蒼術3g升麻3g人參1.5g澤瀉1.5g神曲1.5g橘皮1.5g白術1.5g麥門冬1g當歸1g炙甘草1g青皮1g黃柏1g五味子1g
應用:
用於夏季急性胃腸炎,夏季熱,鈎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等。
49.宣白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
痰熱阻肺,大腸熱結。
脈症:
潮熱便秘,痰涎壅滯,喘促不甯,舌苔黃膩或黃滑,脈右寸實大。
治法:
宣肺化痰,洩熱攻下。
處方:
生石膏15g大黃9g杏仁6g栝蔞皮6g
應用:
用於肺炎,斑疹傷寒等。
50.陷胸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
上焦邪熱未清,已入中焦陽明。
脈症:
大熱大渴,痰涎壅盛,舌燥,苔色金黃,脈不浮而躁。
治法:
化痰開結,通腑瀉熱。
處方:
大黃15g厚樸6g枳實6g半夏9g栝蔞9g黃連6g
應用:
用於中毒性痢疾,腸麻痹,急性膽囊炎,膽道蛔蟲症,滲出性胸膜炎等。
51.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
病機:
陽明腑實,應下失下,耗氣傷津。
脈症:
身熱,腹痛,便秘,口幹咽燥,倦怠少氣,撮空理線,肢體震顫,視物不清,舌苔黃燥或焦黑,脈沉弱或沉細。
治法:
滋陰益氣,清熱瀉結。
處方:
生地黃15g麥門冬12g玄參15g大黃9g芒硝3g(沖服)生甘草6g人參6g當歸5g海參2條薑汁5ml
應用:
用於習慣性便秘而體質虛弱者。
52.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
素體陰虛,燥熱內結。
脈症:
身熱,腹熱,大便秘結,口幹唇裂,痔瘡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脈沉細。
治法:
滋陰增液,通便洩熱。
處方:
玄參18g麥門冬15g生地黃15g大黃6g芒硝3g
應用:
用於習慣性便秘,複發性口腔潰瘍,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53.解毒承氣湯(《傷寒溫疫條辨》)
病機:
陽明腑實,兼有三焦火熾。
脈症:
壯熱,大便不通,腹部脹滿,頭目眩暈,譫語狂亂,吐衄發斑,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沉數有力。
治法:
攻下熱結,清洩三焦。
處方:
僵蠶9g蟬蛻3g黃連3g黃芩3g黃柏3g山梔子3g枳實6g厚樸15g大黃12g芒硝9g(沖服)
應用:
用於急性腸梗阻及各種感染症,傳染病伴有便秘者。
54.導赤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
大腸熱結,小腸熱盛。
脈症:
身熱,腹滿,大便不通,小便不暢,尿時疼痛,尿色紅赤,時煩渴甚,舌苔黃燥,脈沉數。
治法:
攻下熱結,清洩小腸。
處方:
赤芍藥9g生地黃15g大黃9g黃連6g黃柏6g芒硝3g(沖服)
應用:
用於泌尿系感染等。
55.紫草承氣湯(《幼科準繩》)
病機:
水痘熱毒壅遏。
脈症:
皮膚水痘,身熱,腹脹便秘,或痘未出而喘息腹脹,大便不通,煩躁口渴,譫語不安。
治法:
洩熱解毒。
處方:
厚樸6g大黃12g枳實3g紫草3g
應用:
用於水痘毒熱較重者。
56.五仁橘皮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
肺有燥熱,液虧腸閉。
脈症:
咳嗽不爽,多痰,胸滿腹脹,大便秘結,舌紅而幹。
治法:
肅肺化痰,潤腸通便。
處方:
杏仁9g松子仁9g郁李仁12g桃仁6g柏子仁6g橘皮6g
應用:
急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
57.枳實導滯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
濕熱鬱蒸氣分,膠結胃腸。
脈症:
胸腹灼熱,嘔惡,便溏不爽,色黃如醬,或便秘或裏急後重,小便黃赤,苔黃垢膩,脈濡數。
治法:
導滯通下,清熱化濕。
處方:
枳實12g大黃12g山楂9g檳榔9g厚樸9g黃連9g神曲15g連翹12g紫草9g木通6g炙甘草6g
應用:
用於急性胃腸炎,泌尿系感染,腸麻痹,肝硬化腹水,不完全性腸梗阻,細菌性痢疾,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
58.加味白頭翁湯(《溫病條辨》)
病機:
濕熱阻滯大腸,大腸傳導失職。
脈症:
身熱口渴,下痢腹痛,裏急後重,便下膿血,肛門灼熱,舌苔黃膩,脈數。
治法:
清熱燥濕,涼血止痢。
處方:
白頭翁9g秦皮6g黃連6g黃柏6g白芍藥6g黃芩9g
應用: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