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6921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书”是(     )的结论。

“六书”中只有(  )、(  )、(  )、(  )是造字之法,(  )和(  )则是用字之法。

3、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  )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

4、“六书”在清代以后,通常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这是因为许慎不仅(       ),而且(               ),影响最大;

而班固的次序,(            )。

{1(表意);

2(后人根据汉字结构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隶书);

4(说明了六书的名称),而且(还对每一类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比较符合汉字产生、发展的历史)}

四、名词解释

1、书契

2、仓颉造字

3、形声

4、象形:

5、破读:

6、《说文解字》

7、异体字

8、部首

五、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

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

          2、饥、飢、饑;

3、钟、鍾;

            4、丑、醜;

5、後、后;

            6、余、餘;

六、简答题:

1、汉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2、形声为什么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法?

3、“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怎样?

4、通假与假借的区别。

5、简述汉字演变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段落。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1、书契:

  图画是文字产生的先导,由图画而定型化,抽象化,就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文字。

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这种原始的文字大多刻在竹木兽骨上,故称“书契”。

关于“书契”的创始者,古籍的记载几乎都归功于仓颉。

2、仓颉造字:

  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

而《荀子·

解蔽》: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其实,成系统的能成为全民交际工具的汉字,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

仓颉若确有其人,则可能作过一些文字的整理和颁布工作。

3、形声:

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一个形旁加上一个声旁,就可以构成一个新字;

这个字以形旁表意,以声旁表音。

这种结构方式非常简单,故能产性最高。

形声字既属于表意文字,又具有表音成分。

象形造字法是造字的基础,就是用形象符号把事物的特征描画出来,见形即能知意。

但用象形造字法造字,虽形象直观,局限性很大:

有的事物根本描画不出来;

可以描画出来的又不便书写。

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通假字,也叫“破”,“破字”。

如《梦溪笔谈·

石油》:

“其识文为‘延川石液’”。

这句话里的“识”是标帜的“帜”的通假字。

我们读“识”为“帜”,这就叫做“破读”。

“破读”出现在汉代,盛行于魏晋,为历来给古籍作注的人所重视。

6、《说文解字》:

是东汉许慎所著。

许慎搜集了汉代所能见到的古代的篆文、古文和籀文,编成一书,按部首归类。

这是我国第一部字书。

许慎在书中对“六书”进行了解释,使六书的理论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两千年来研究汉字的准绳。

同时也有助于研究汉字史、了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和理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

许慎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创者。

7、异体字:

汉字在演变发展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这样就形成一批形体结构相差很大的异体字。

如“涙”和“泪”。

8、部首:

最早由许慎提出来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凡是同一偏旁的都统属其下。

如:

情、惧、怜、志等,都归入以“心”为首的心部,心部的字与心理有关。

部首就标示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简化汉字的方法通常有:

一是采用历代简体字或俗体,如“乱、体、宝”等;

二是采用人民群众创造的简化字,如“队、阶、击”等;

三是采用古字和笔画比较简单的异体字或通用字,如“云、礼、弃”等;

四是采用同音替代,如“丑”(地支名)兼代“醜”(丑恶,又同类)。

五是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如“书、为、伟”等。

简化字“发”,兼代發(发出)、髮(头发)

2、饥、飢、饑;

简化字“饥”,兼代飢(饥饿)、饑(饥馑、饥荒)

3、钟、鐘、鍾;

简化字“钟”,兼代鐘(乐器)、鍾(酒器)

4、丑、醜;

简化字“丑”,兼代丑(地支名)、醜(丑恶)

简化字“后”,兼代后(君后)、後(后来、后代)

6、余、餘;

简化字“余”,兼代余(我)、餘(剩余)

六、简答题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故图画是汉字的先导,图画进一步简化,省去其繁复的部分,增强其线条性和抽象性,便逐渐演变为文字。

但文字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汉字记录语言,而图画只记录事件;

汉字有一定的音、义,而图画没有。

形声字的组成:

形符加声符:

按照事物的特点类别去选一个字作为新字的一部分,再取一个发音相近的字作为新字的声符。

形符与声符相配,成为一个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字这三类字的基础上产生;

这三类字都可作为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以形旁表意,以声旁表音,形旁加上声旁就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其结构非常简单,所以能产性最高。

3、“隶变”对汉字演变的影响怎样?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即隶变,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隶书笔画方折,改变小篆圆转的书写特点,小篆中有一些近似实物图形的字,到隶书中已经变得完全不象了;

偏旁的书写方法和位置更加固定,并把一些近似的偏旁加以归并,总之,“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

从此,方块字定型,延续至今。

隶书与现在通行的楷书接近,与甲骨文、金文等有很大的距离,与小篆也很不相同。

  但是,“隶变”一方面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

另一方面,由于“隶变”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的面貌,搞乱了某些汉字的形体,(如偏旁的合并),这就使得“六书”在很多情况下无从说起,从而增加了汉字由形而知音知义的难度。

4、通假与假借有哪些区别?

(1)“六书”的假借,是指“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这是指语言中的某个意义,本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如“所”,《说文》:

“伐木声也。

从斤。

”后假借为助词。

假借字的意义与本字义无关。

  非“六书”的通假,是指本有其字,仓促之间想不出正字,就依照声音(同音或音近)借用别的字。

如上举“名列前茅”,借用“茅”来表示“旄”。

通假和假借的共同原则是,都按同音或近音借用。

(2)在使用中,假借不牵涉到形体的改变,如“然”,本义“燃烧”,借用表示“这样,那样”的意思。

而通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形体上发生替代的现象,即本字形体被通假字形体所更换。

如“李广材气,天下无双。

”本字“才”被通假字“材”替代。

(3)假借字使用具有必然性,而通假字使用具有偶然性。

假借字产生,是因为古代词多字少,只能利用一个原有的字形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通假字的使用则是因为,一是偶然写了音同、音近别字,二是后人继承前人的用字习惯。

(4)假借字具有恒定性,而通假字具有临时性。

假借字一旦产生,往往约定俗成,被固定下来。

汉字发展可分为两大段落: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这是古文字阶段;

从隶书到楷书到现代简化字,是今文字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小篆的使用和隶书的出现。

(1)小篆:

这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第一是线条化,确立了汉字符号性的特点。

第二是统一化,把偏旁统一起来,为汉字定型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定型化,确立每个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位置,不能随意颠倒,不能用其他偏旁代替,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

由甲骨文发展到小篆,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汉字书写形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离开象形的特点。

小篆统一了古文字,并为方块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小篆是承上启下的字体。

(2)隶书: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即隶变),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笔画方折,小篆中有一些近似实物图形的字,到隶书中已经变得完全不象了;

偏旁的书写方法和位置固定;

“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从此,方块字定型,延续至今。

词汇部分

1、在词义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凡是不属于扩大、缩小的,都可以看作转移。

2、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词的原始意义。

3、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

4、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也是词义发展的一般趋势。

5、我们只要分析字形,不必要有语言资料加以佐证,就足以分析了解词的本义。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1、在“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

”一句中,“爱”的意思是(  )。

A、喜欢  B、亲爱  C、吝啬  D、喜爱

2、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双声联绵词的是(  )。

A、窈窕、饥谨  B、踌躇、倜傥  C、望洋、狼狈  D、狼狈、匍匐

3、下列各组词语的词义,比起本义来,属于缩小的是(  )。

A、菜饭的“菜” B、睡觉的“觉” C、宫室的“宫” D、泥水匠的“匠”

4、在“叶公子高好龙。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一句中,“写”的意思是(  )。

A、写作  B、描写  C、铸刻  D、描画

5、《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云:

“多行不义必自毙。

””句中“毙”的意思是(  )。

A、倒下,引申指失败  B、被枪毙  C、死去 D、通“弊”。

6、“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句中“文章”的意思是(  )。

A、作品  B、政策法令  C、小说 D、泛指写下的文字

(1c;

2b;

3c;

4c;

5a;

6b)

三、解释下面带划线部分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在句中用的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作”

①“舍瑟而作。

”(《论语》)

②“周室微而五伯作。

”(王符《潜夫论》)

③“述而不作。

”(《论语》)

④“作舟以行水。

(《周礼》》)

(①本义。

指“起立”。

②引申义。

兴起。

③引申义。

创作。

④引申义。

指一般的创制、制造。

2、“错”

①错刀以黄金错其文。

 (《汉书·

王莽传》)

②譬如四时之错行。

(《赤壁之战》)

③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杜甫《释闷》)

④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

颜渊》)

((①镶嵌。

本义。

 ②交互、更迭。

引申义。

③差错、错误。

 ④通“措”,放置。

通假义。

))

3、“文”

①“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楚辞·

九章·

橘颂》)

②“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文心雕龙·

情采》)

③“文之以礼乐。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

(《论语》)

((①引申义。

指几种颜色相错杂的花纹。

②引申义。

“文辞”。

“文饰”。

掩饰过错。

4、“绝”

①“绝头刳腹。

”(《韩非子·

内储说上》)

②“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史记·

滑稽列传》》)

③“必绝其谋。

”(《战国策·

秦策四》)

④“绝圣弃智。

”(《老子》)

指一般的其他东西的断绝②本义。

指把丝绳弄断。

为抽象的断绝。

为抛弃。

四、解释下列划线的字的意义,并指出在句中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

(《巫山·

巫峡》)

2、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起义》)

3、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孙膑》)

4、烈火而焚之。

(《钴姆潭西小丘记》)

5、九月叔苴。

(《诗经·

七月》)

6、譬众星之环极。

(张衡《西京赋》)

7、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

8、横术何广广兮?

(《汉书·

燕剌王旦传》)

9、有美玉于斯。

子罕》)

10、消息盈虚。

(《庄子·

秋水》)

((1、“行”,出嫁。

 2、“被”,通“披”。

假借义。

 3、“书”,写。

 4、“烈”,把火烧旺。

 5、“叔”,拾取。

(6、“极”,特指北极星。

 7、“狂”,本指狗发疯,此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狂乱。

 8、“术”,《说文》:

“术,邑中道也。

”指道路。

 9、“斯”,本义把木柴劈开。

此假借为代词,指“这,这里。

”假借义。

 10、“息”,本义呼吸,喘气。

此引申指滋生、增长。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1、消息:

消,减少;

息,增加。

两个单音词。

 2、革命:

革,变革;

命,天命。

 3、国家:

国,周代诸侯国的封地;

家,周代大夫的封地。

4、寻常:

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常5、妻子:

妻子和孩子。

))

六、指出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上》)

5、“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庄子·

盗跖》)

((1、非常:

复合词。

“不是一般的”。

 2、存亡:

对义复合词。

词义偏在“亡”(灭亡)。

 3、劳劳,依依:

单纯词。

是迭音连绵词。

劳劳:

忧愁的样子。

依依:

留恋惜别的样子。

 4、逡巡:

同义复合词。

逡,徘徊的样子;

巡,来回地走;

逡巡,往来、徘徊。

 5、“是非”,对义复合词。

只用“非”义。

))

七、写出下列各词古今词义的最主要的不同点:

1、“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的“盗”

2、“惟此党人之不谅兮。

”的“谅”

3、“非愚则诬也。

”的“诬”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的“丈人”。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中是“爪牙”。

((1、盗(名词):

古:

偷窃。

  今:

强盗。

 2、谅:

诚实。

原谅、料想。

 3、诬:

用假话欺骗。

诬陷。

 4、“丈人”,句中义:

老人。

今义:

妻子的父亲。

 5、“爪牙”,句中义:

武臣。

走狗,帮凶。

八、辩析下列句子中的同义词(划线的字)间的差别。

1、疾、病

(1)“婴疾甚,且死。

外储说左上》)

(2)“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

初见秦》)

2、人、民:

(1)“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

周书·

泰誓》)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

泰伯》)

3、恭、敬

(1)“相国年老,素恭谨。

”(《史记·

肖相国世家》)

(2)“又覩亮奇雅,甚敬重之。

”(《三国志·

蜀书》)

((1、疾 病:

在表示身体不适、有毛病时,两词为同义词。

但病轻为“疾”,如例一“疾”,为一般的生病。

病重叫“病”,且“病”还可以表示受伤重、筋疲力尽;

如例二“病”,表示受伤重。

2、“人”是相对于兽类而言的,是指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适用范围很大。

“民”的外延比“人”窄,是特指“人”中愚昧无知的一部分,也指不做官,被统治的对象。

适用范围小。

3、“恭”、“敬”:

在有礼貌、不怠慢方面,词义相同,但“恭”,侧重在外貌,“敬”,侧重在内心。

九、名词解释:

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偏义复词

十、简答题:

1、什么是词的引申意义?

词义引申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怎样?

2、什么是联绵词?

3、由分析字形结构来掌握词的本义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4、什么是复合词?

请简述复合词的组成。

(1、词的本义:

是指词的基本意义,一般而言是指它的“造字本义”,也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

是指由本义衍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2、偏义复词:

指某些以同义或对义形式构成的合成复合词,在使用中词义只偏在其中的某个义项上。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中“兴亡”这个合成词,词义偏在“亡”上。

十、简答题

1、词的引申意义:

指的是由本义衍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词义引申的基本方法有:

(1)辐射式:

就是由一个中心义向不同的方向引申,呈辐射状。

(2)链条式:

就是由本义引申出一个意义,再由这个意义引申下去,一环套一环地引申。

总的说来,多数情况下,在词义的引申过程中,这两种方式,即“辐射式”和“链条式”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

语言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词义也随着社会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词义的引申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既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思维日益发达的反映。

但这种发展的情形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这是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和倾向。

2、联绵词,是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来讲的单纯词。

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迭音联绵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叠加而成。

迭音联绵词单个词素不表义,相迭后才表义,且意义和原来的单个词素义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

  (2)双声叠韵联绵词:

  

迭声:

指声母相同。

如“恍惚”、“玲珑”、“参差”等。

迭韵:

指韵母相同。

如“扑朔”、“阑干”、“缱绻”等。

其他:

指双声叠韵以外的联绵词,如“跋扈”、“狼藉”、“旖旎”、“扶摇”等。

  从联绵词的特点看,它已突破了汉语的表意的特点,成为纯粹表音的文字,如果硬搬“六书”,从字形结构去理解联绵词的意义,就会造成错误。

如“委蛇”,悠闲的样子;

“玄黄”,病病怏怏的样子。

3、由分析字形结构来掌握词的本义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古汉语中,一般一个字只代表一个词,在这种情况下,求得字的本义,也即求得了词的本义。

而从分析字形结构入手,我们就能找到造字之初所赋予字形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的本义。

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守,这就是:

  首先要分析字形。

这是了解本义的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必须有语言资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离开语言资料,只作单纯的形体分析,很容易变成主观的臆测。

  复合词,又叫合成复音词,由两个词素构成的合成词。

复合词的组成:

指组成复合词的两个词素往往有对义、近义、同义的关系。

  a、同义并列复合词:

社稷、干戈、乏困、跋涉、瞻望

  b、对义复合词:

得失、缓急、异同、利害、生死等

  C、固定复合词:

寡人、君子、布衣、执事、将军、春分等。

  d、加词头、词尾的复合词:

有周、老彭、阿母、惠然、莞尔、沃若等。

 

第二阶段测试卷

《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

一、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4、辅助性代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分析(主要分析其原来的词性、活用后的词性及其活用的标志)。

1、晋灵公不君。

2、左右欲兵之。

(史记·

伯夷列传)

3、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子·

说符)

4、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扁鹊仓公列传)

5、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赵充国列传)

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孟子》许行))

7、再火,令药熔。

(沈括《活板》)

8、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

9、许子衣褐。

(《孟子·

许行》)

10、陛下不能将兵。

(《史记·

淮阴侯列传》)

11、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

(《公羊传·

宣公六年》)

12、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

13、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5、庚午,围宋,门于桐门。

(《左·

传襄公十年》)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

1、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冯婉贞)

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游侠列传)

3、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丘迟·

与陈伯之书)

4、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5、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