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6769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B.内环境中含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尿素等物质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将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2.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正常情况下,液体②处的CO2浓度最高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④的pH明显降低

D.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

3.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

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

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

5.将灵敏的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且ac=db,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膜在某种特定状态时,会出现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

B.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c

C.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

D.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6.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脑主要负责平衡和动作的协调性

B.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D.下丘脑可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

7.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凋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B.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

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

8.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具有反应迅速和作用准确等特点

B.激素通过体液集中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D.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9.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分泌抗体

D.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可使其作用增强

10.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都是人体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疾病

B.过敏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会影响某些器官功能

C.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反应

D.免疫缺陷症是指由于HIV病毒侵染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的疾病

11.下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12.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在太空飞行的航天飞船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向水平方向生长

B.背地(心)生长

C.向地(心)生长

D.无法确定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可促进果实发育

B.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

14.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甲为对照组),然后种植。

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得出性别比如下表:

组别及处理方法

雄花

雌花

雄花∶雌花比值

甲(水100毫克/升)

21.1

3.8

5.6

乙(赤霉素100毫克/升)

4.7

4.7

1.0

丙(CP100毫克/升)

7.8

6.2

1.26

丁(乙烯利100毫克/升)

19.6

3.7

5.3

戊(整形素100毫克/升)

33.1

1.2

27.6

己(赤霉素+CP等体积混合100毫克/升)

3.1

7.2

0.43

分析上表数据,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A.赤霉素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B.整形素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C.乙烯利有利于雄花的形成D.赤霉素与CP等体积混合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15.下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了5个生物种群组成的4条食物链

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C.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

D.图中生物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这些生物

16.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

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17.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

kJ)。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18.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O→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D.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19.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20.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B.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后,应立即镜检计数,防止酵母菌沉淀到计数室底部

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中血糖的相对稳定

B.激素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C.血糖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D.①②③作用在特定的靶细胞上

22.右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

B.结构①属于效应器,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

C.用A刺激结构④,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属于反射活动

D.用B刺激结构①,能通过②向中枢传递神经冲动

2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在婴幼儿群体中流行的传染病。

肠道病毒侵入婴幼儿机体后,可能发生

A.肠道病毒在人体肠道内快速增殖B.吞噬细胞对病毒进行摄取和处理

C.B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D.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调节作用

B.同种植物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器官,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

2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

代表3种不同生物物种,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在乙、丙、丁之间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B.图中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B和C

C.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C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不可能符合“J”型增长模型

D.图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6题,共计45分。

26.(7分)图1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图2是图l中丁部位的放大图。

图3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甲神经元与乙神经元组成的突触结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2)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乙神经元▲(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的膜电位▲(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图2中A测量的电位是▲;图3中E点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

(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的Ca2+通道,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是否能够测到如图3所示电位变化,并说明原因:

▲。

27.(8分)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细菌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而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

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此过程中的部分调节途径示意图。

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数字代表激素。

请回答。

(1)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产热器官主要是▲,其活动受激素和▲等信息分子的影响。

(2)图甲AB段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下移),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图乙中④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C段产热量▲(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3)图甲CD段病人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将引起图乙中①▲的分泌量增多,促进B对水的重吸收,该过程中激素①能特异性作用于B细胞的原因是▲。

(4)图乙中A表示▲,F的生命活动受▲(用图中数字表示)的调节。

 

28.(7分)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

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

图为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中的细胞毒细胞指的是▲细胞,靶细胞主要指的是▲细胞。

(2)细胞毒细胞排出穿孔素和颗粒酶的方式为▲。

(3)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

▲(填理化性质)改变而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的▲(凋亡或坏死)。

(4)HBV的传播途径与HIV相似,由此可推知下列行为不会传染此类疾病的是▲。

a.与患者共进晚餐b.接触病人膜过的门把手c.与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d.输入含有这两类病毒的血液e.与患者拥抱f.与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29.(8分)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因为N、P元素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研究人员拟采用生物控制技术进行防治,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2)图甲显示:

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3)研究及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在不投放饵料或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大量养殖能够吞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

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4)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①~③表示生理过程)。

图中①表示▲,分解者获得的g、h中的能量依次来源于▲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100%。

(5)在对湖泊中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

1/25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

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g。

30.(8分)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情况调查结果(Ⅰ、Ⅱ、Ⅲ、Ⅳ为不同营养级,Ⅴ为分解者,能量单位为106kJ/(m2•a));图乙为科研人员建构的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的含义是▲。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

(2)图乙中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调节。

请用文字描述②区域捕食者和猎物间的数量变化情况▲。

(3)图乙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K值的数据分别为▲、▲。

(4)图丙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繁殖后代”、“种间竞争”和“避免被捕食”三个方面分配的四种类型。

2017年,丹麦生蚝泛滥成灾,其能量分配最可能是图中的类型▲(填字母)。

为控制生蚝数量,最好引入▲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情况发生转变,从而避免生蚝长满海岸影响环境。

 

31.(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一年生的月季枝条、10mL浓度为10-8mol/L的2,4—D溶液、蒸馏水、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等实验材料,探索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8

2,4—D浓度mol/L

0

10-14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生根平均值(条)

2.0

3.6

7.2

15.1

20.3

17.3

7.3

1.3

(1)为了增大枝条与2,4—D溶液的接触面积,对无关变量——枝条的处理是将其下端削成▲,用2,4—D溶液处理枝条的方法是▲。

(2)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各9mL,具体过程如下图。

由图分析可知,对7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该操作体现了▲原则。

 

(3)浓度为10-9mol/L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所起的作用是▲(填“促进”或“抑制”)。

根据目前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促进插条生根的最佳浓度是▲。

(4)将浓度为10-11mol/L的2,4—D溶液任意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

与稀释前浓度10-11mol/L的实验结果相比稀释后实验中生根量的变化及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A.增加,因为促进作用增强B.减少,因为抑制作用增强

C.减少,因为促进作用减弱D.不变,因为促进作用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