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76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些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为5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结项成果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结项成果的进展情况,前三个子课题的三本书、即高句丽文化研究、渤海文化研究、靺鞨文化研究,基本材料已收集完备,编写大纲也基本定型,专题研究正在有序进行,其中靺鞨文化研究已写出部分初稿。

后两个子课题高句丽、渤海的文化关系及历史定位的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为结项论文集提供了部分选择。

三、原计划2013年举办的国内高句丽渤海文化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这是国内首次将高句丽和渤海结合在一起举办的学术会议,目前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国内主要考古学者和部分历史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收到会议论文及摘要30多篇,会议讨论热烈,受到各方好评。

会议对于进一步加强高句丽、渤海的研究,对于本项目此后的顺利进展,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原定2013年大组组织去三江地区的调研,由于当时低温多水而未能实现,后向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有关情况的咨询和交流。

二、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情况(可加附页)

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和案例搜集情况,召开或参加学术研讨会、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情况,以及建立的相关基础资料库、专题数据库和案例库情况。

一、项目组举办会议:

按照项目原定计划,201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长春新民宾馆召开了“高句丽、渤海文化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科学科学杂志社东北站、中山大学、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博物馆、《北方文物》杂志社、牡丹江师范学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长春师范大学、北华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延边大学、集安市博物馆等二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的5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飨盛会。

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30多篇。

吉林省文化厅、校社科处、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省考古所领导都参加会议并致辞。

在会议开始,项目首席专家魏存成教授首先作了题为《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的考古学观察》的主旨演讲,从考古学遗存出发,对高句丽、渤海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流向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并对高句丽、渤海文化的历史定位作了客观而精当的阐述。

之后会议的学术报告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与会代表围绕高句丽、渤海(包括靺鞨)考古新发现;

高句丽、渤海(包括靺鞨)文化专题研究;

高句丽文化与渤海文化的关系;

高句丽、渤海的历史定位等议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钱国祥研究员、李龙彬副研究员、赵哲夫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北魏洛阳宫城、高句丽凤凰山城与渤海上京城近年考古工作的新收获与新进展;

郑永振教授报告了延边大学在朝鲜会宁一带针对渤海遗存进行的发掘情况;

孙仁杰副研究员、耿铁华教授与王飞峰则针对集安新发现的麻线高句丽碑提出了不少新见解。

高句丽与靺鞨—渤海文化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李新全研究员、乔梁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冯恩学教授与林栋代表以考古学的视角对相关遗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梳理;

郑君雷教授、姜维公教授则考察了高句丽起源传说的模式与渤海国的建国主体人群。

田立坤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徐迎花教授、刘炬研究员、程妮娜教授、赵永春教授、宋玉彬研究员、彭善国教授、孙炜冉、康灵娜、张芳代表等或基于文献,或基于考古材料,对高句丽与渤海的政治、宗教、文化、对外交流以及器用等方面作了专题研究。

王连龙副教授与赵俊杰的研究将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分别探讨了带方故地汉人集团的动向与“日本”的国号问题。

傅佳欣教授、赵虹光研究员、王培新教授、杨雨舒研究员则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高句丽、渤海相关遗存的复原与保护上。

发言结束后,与会代表纷纷就各自关心的课题提出问题,并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其中关于靺鞨相关考古学遗存的辨析、渤海早期王陵的甄别以及高句丽、渤海文化历史定位的讨论将会议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会议闭幕式上,总结了两小组的报告、讨论情况和此次会议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今后高句丽、渤海文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展望。

此次“高句丽、渤海文化学术研讨会”是迄今国内首次将高句丽和渤海合在一起进行研讨的学术会议,参会代表包括目前国内从事高句丽、渤海研究的主要考古学者和部分历史学者,参会论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田野实践;

既有综合研究,也有专题探讨。

问题研究有的相当深入,专题讨论相互启发、促进。

本次会议将推动高句丽、渤海文化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同时也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帮助。

二、参加学术会议:

1、2013年10月,子课题负责人程妮娜教授应邀参加由云南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挑战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会上交流论文:

《朝贡制度对古代王朝疆域形成与治理的历史作用》。

摘 

要:

自秦汉到清前期,边疆民族地区朝贡制度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史,在确立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的君臣关系、建构古代王朝边疆统辖制度、稳定王朝边疆统治秩序、促进边疆地区社会发展诸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古代王朝边疆的建构、发展与确立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边疆民族朝贡制度自建立之日起就被纳入王朝的地方政治体系,在古代东亚封贡体系下与王朝之外藩属国封贡制度具有质的区别。

2、应韩国瓦砖学会、城郭学会邀请,子课题负责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玉彬研究员于2013年10月23——26日出席了在韩国忠清大学召开的“城郭与瓦——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渤海瓦当纹饰构图探源与文字瓦的使用”主旨讲演,以瓦当为视角,探索了高句丽文化与渤海文化的关系。

宋玉彬利用韩国的学术平台,基于实证线索明确指出,渤海文化不存在对高句丽文化继承性问题,仅仅接受了高句丽文化因素的影响。

该论文收入于韩国瓦砖学会、城郭学会编著的“城郭与瓦——2013年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3、2013年11月,本项目首席专家魏存成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程妮娜教授应邀参加了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的“纪念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暨首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大会,并分别以“高句丽的兴亡及其历史地位”和“汉魏晋时期东部鲜卑朝贡制度研究”为题在会议上发言交流。

三、翻译材料:

2013年翻译了4篇外文文章:

《朝鲜的高句丽遗迹研究现状及成果》,[韩]白种伍著,包艳玲译,《渤海莲花纹瓦当的纹样变化及时代变迁》,[韩]金希爘著,包艳玲译,《渤海和唐的关系——围绕滨田耕策先生的时期划分》,[日]古畑徹著,包艳玲译,《大城山一带的高句丽遗迹研究》,[朝]蔡熙国著,包艳玲译,登载《历史与考古信息·

东北亚》2013年2期。

三、研究取得的重要突破和学术创新情况(可加附页)

学术理论上的新阐述、学术观点上的新创造、学术方法上的新突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新见解等情况;

在学界和社会获得的评价情况。

一、魏存成发表《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的考古学观察》文章,从城址、墓葬和遗物几方面介绍与分析了高句丽、渤海文化的发展,既有其主体民族原有文化的传承,同时又吸收了周邻民族和地区的影响。

在这当中,由于高句丽、渤海两政权先后兴亡时间的接近和民族、地区等方面的联系,又决定了高句丽文化对渤海产生明显影响;

而中原文化由于其固有的优势和地位,因而在对高句丽、渤海产生影响的诸文化因素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2012年在集安麻线新发现一通高句丽碑,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魏存成发表《关于新出集安高句丽碑的几点思考》文章,首先对几家释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然后通过对碑文中的关键词语“国罡上太王”、“戊□定律”和“□卯歲刊石”的考证,对立碑年代和立碑者提出了三种可能,倾向意见是于好太王之后、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由长寿王主持刻立的;

文章最后对本碑的性质和对象进行了讨论,根据碑文中“以此河流四时祭祀”和有关烟户姓名的记载,提出在立碑的河旁是有固定的烟户在定时进行祭祀活动的,而祭祀的对象很可能与高句丽的始祖邹牟王有关。

三,关于高句丽、渤海与中原的关系,程妮娜发表了《隋唐高丽朝贡制度研究 

》、《唐朝渤海国朝贡制度研究》两篇文章,分别指出:

1、隋唐重建大一统王朝后,继承了南北朝对边疆属国、属部的宗主国地位,高丽政权成为隋唐朝贡制度成员之一。

在隋唐王朝经营发展边疆朝贡制度的过程中,高丽统治者在新形势下千方百计寻求发展空间,几次拒不执行隋唐皇帝的敕命,导致隋唐中央王朝多次出兵讨伐高丽,直至灭亡。

然而,双方虽然爆发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却没有隔断高丽对隋唐王朝的朝贡关系,高丽的朝贡活动一直延续到其亡国的前一年。

2、唐朝在渤海国设立忽汗州都督府后,将其纳入羁縻府州朝贡制度体系。

渤海国朝贡制度大致经历了初建期、波折期、平稳运行期和衰落期。

从渤海首次遣质子入唐到渤海灭亡的二百多年间,共向中原王朝遣使朝贡137次,对唐进行贺正、告哀、祈请、谢恩、送质子、通报边情、遣学生入太学、互市等朝贡活动。

在众多渤海使者中身份为渤海王子、王弟、王侄者达29人次,他们对渤海政权奉行臣服唐朝的国策,遵守羁縻府州的职责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朝贡制度的运行,渤海国文化由初年浓郁的靺鞨文化、高丽文化风格逐渐转变为以唐文化为主,很快从东北边陲小国发展为东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

四、关于渤海早期都城,王培新发表论文《渤海早期王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如下:

以往有关渤海国早期王城遗址的研究,因受当时渤海考古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问题较多。

如曾存在“敦化敖东城说”、“敖东城与城山子山城说”、“敦化永胜遗址与城山子山城说”等诸多观点。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目前已经确认的渤海王城遗址有:

显州故址(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上京故址(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上京城)和东京故址(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

根据这三座城址考古成果提出的界定渤海王城的考古学标准,为渤海王城遗址的认定建立了标尺,也使渤海“旧国”敦化说受到质疑。

有关渤海早期王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因文献记载简略所导致的误解和受当时渤海考古研究水平局限造成的遗存误判两个方面。

对渤海早期王城所在位置的史地考证,其文献依据主要出自《新唐书》渤海传和地理志。

但《新唐书》渤海传与地理志,对渤海王城道里方位的记载则各有偏重,所用标准不同,将二者等同对待考证渤海“旧国”位置的思路值得商榷。

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将渤海早期王城指向敦化一带缺乏考古学证据的支持。

敦化一带如果是渤海建立之初的政治中心,这里应该存在一定数量并有相当规模的渤海前期遗存。

然而,在敦化地区发现的渤海遗存数量很少,除了六顶山墓地具有一定规模之外,尚不见能与早期王城所在地相适应的渤海遗迹。

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相关研究的反思。

而近年的考古发现,有将渤海前期政治中心指向和龙西古城一带的倾向,但仍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证实。

只有在确立渤海考古分期编年标尺、明确渤海建国初期的文化特征后,再结合文献记载探讨渤海早期王城遗址及相关问题,才有助于问题的正确解决。

五、高句丽发式、服饰是高句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春颖发表的以下两篇文章则属该方向的专题研究。

《高句丽壁画所见发式研究》,对公开发表的117座高句丽壁画墓中发式较为清晰的人物形象逐一爬梳,确定研究对象215人。

依据古代服饰相关记载,初步命名十三款发式——披发、断发、辫发、顶髻、髡发、垂髻、撷子髻、鬟髻、盘髻、双髻、云髻、花钗大髻、不聊生髻。

在辨析发式形制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每一种发式的社会文化属性,力图从性别差异性、等级差异性、民族差异性、地域性差异等方面揭示高句丽壁画所见发式的整体风貌。

《高句丽的帻、骨苏与罗冠》,通过考辨正史《高句丽传》、《职贡图序》等相关文献记载,从使用时间、命名方式、制作材料、使用者身份等四方面,推定“帻”、“骨苏”与“罗冠”可能是同类冠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种不同称谓。

在此基础上,参照高句丽壁画墓所绘形象及其年代,推定这种冠帽的基本形制特征,提出冠帽命名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帻冠”使用者的身份及禹山3319号墓石刻人像性质等相关问题。

六、赵俊杰在对朝鲜半岛高句丽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中,2013年发表了《朝鲜境内高句丽壁画墓的分布、形制与壁画配置》和《平壤及周边地区高句丽中期壁画墓的演变》两篇论文。

《朝鲜境内高句丽壁画墓的分布、形制与壁画配置》一文列举了迄今朝鲜境内发现的83座高句丽壁画墓按其分布情况细分为五个区。

墓葬类型分多室、二室、单室三大类,每区的壁画墓数量与类型均有所不同。

壁画主题可分人物风俗、四神、装饰纹样与过渡题材四类,每一类型墓葬的壁画主题也存在差异。

上述现象不仅体现了墓葬的时代早晚关系,也反映出壁画墓墓主可能属于不同的民族集团,并指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于把握后乐浪、带方郡时期朝鲜半岛西北部各民族集团势力的分布与消长,进而探索当地高句丽社会形成的过程。

目前学界对于高句丽墓室壁画主题的总体演进脉络已无争议,但在壁画墓演变序列与绝对年代的判定上却分歧颇大,而纪年遗物或有明确时代特征遗物的缺乏无疑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平壤及周边地区高句丽中期壁画墓的演变》一文以高句丽墓室壁画中出现的軺车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纪年墓中的同类壁画或出土遗物的形制演变来推定药水里壁画墓的编年,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墓主与四神图像共存的高句丽中期壁画墓的时代与变迁,进而指出,5世纪后叶晚段——6世纪前叶早段平壤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句丽丧葬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固然基于高句丽在当地统治的不断稳固和强化,而中原宗教建筑艺术与思想的影响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七、陶器是高句丽、渤海的主要文物之一,林栋发表了《靺鞨文化陶器的分区分期探索》论文,孙浩发表了《集安地区遗址出土高句丽陶器研究》论文,王乐乐发表了《图们江流域渤海陶器的类型与分期》论文。

后两篇是对某一地区陶器的研究,前一篇是对靺鞨整体陶器的综合研究。

现将前一篇摘要如下:

靺鞨文化最初由苏联考古学者提出并沿用至今,是指靺鞨人遗留的考古遗存,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确立了同仁一期文化和奈伊费尔德类型,其年代已经上推到南北朝时期的勿吉时期。

靺鞨文化的概念也被我国学者接受,并普遍使用靺鞨罐一词来称谓双唇深腹的筒形罐。

靺鞨陶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其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其分布地域辽阔,各局部地区靺鞨陶器在组合面貌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地方性特色。

论文在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中俄境内已发表的靺鞨陶器资料的基础上,对靺鞨陶器的地域性特征和分期进行分析。

把靺鞨陶器分为十三个区,又进一步归为三大区两期五段,初步建立起靺鞨文化的时空框架。

在三大区中,靺鞨文化首先在三江平原最早出现,在早期早段(4世纪)就已经出现,在早期晚段向四外扩张,向北到达结雅-布列亚盆地,向西到达第二松花江流域,向南到达滨海区和长白山地区,基本形成了靺鞨文化分布区。

陶器所表现出区域特征应该是靺鞨文化在扩张时与当地土著文化碰撞融合后形成的。

依据文献记载对各区的族属进行了考证。

黑水部和思慕部构成的第Ⅰ大区是黑水靺鞨的主要分布区。

第二松花江区遗存族属是粟末部诸家皆无疑义。

头道江是第二松花江的上游支流,也在粟末部的分布范围内。

绥芬河区遗存族属是率宾部。

第Ⅱ大区除了呼兰河外,基本属于渤海国的分布范围。

第Ⅱ大区内各小区的晚期中段、晚段的陶器面貌风格趋于一致,与被渤海国统辖有关。

在渤海国之外的第Ⅰ大区,陶器变化也走着与第Ⅱ大区类似的道路,变化基本是同步的,因此,靺鞨陶器的演变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早期重视陶器的纹饰装饰效果,人们对陶器的审美情趣浓厚。

晚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建立后瓷器等器物的涌入,人们对陶器的装饰审美情趣逐渐淡漠,使其迅速走向素面化的发展道路。

渤海国被称为海东盛国,对周围的部落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黑水靺鞨的陶器也受到这种素面化的冲击。

靺鞨族人群构成存在多源化的趋势,所以陶器所表现出区域特征应该是靺鞨文化在扩张时与当地土著文化碰撞融合下形成的。

四、人才培养情况

依托重大项目培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情况,以及科研攻关团队建设情况。

关于与本项目有关的硕士生、博士生及留学生的培养情况,与2012年汇报的大致相仿,仍在继续进行中。

本科生中“高句丽、渤海考古”课程每年都在上,每年的毕业论文中都有与本项目有关的题目。

参加本科题研究的东北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人员,继续进行有关高句丽、渤海的调查、发掘工作。

以上几方面,都为本方向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提供了方便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

根据项目进展的需要,就项目中有关问题,我们已和其它有关人员在联合研究,2014年将吸收2-3名为项目组正式成员。

五、代表性成果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情况(可加附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

形式

刊物、出版社名称及刊发、出版时间

字数

领导批示、政府采纳、获奖、转载引用等情况

1

《关于东北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魏存成

论文

《东北史地》2013年第1期

4000

2

《新出集安高句丽碑的几点思考》

《东北史地》2013年第5期

8000

3

《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的考古学观察》

《边疆考古研究》14辑,2013年12月

4

《靺鞨-渤海的鸟头形饰》

彭善国

《东北史地》2013年第4期

5

《渤海国东京龙原府故址珲春八连城考古成果综述》

王培新

《边疆考古研究》第14辑,2013年12月

6

《渤海早期王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2期

7

集安地区遗址出土高句丽陶器研究

孙颢

8

高句丽壁画所见发式研究

郑春颖

13000字,插图8幅

9

靺鞨的火焚葬之谜

冯恩学王春燕

10

图们江流域渤海陶器的类型与分期

王乐乐

11

《高句丽龟甲莲花墓、美人墓拾零》

赵俊杰

《北方文物》2013年第2期

5000字,插图4幅

12

《平壤及其周边地区高句丽中期壁画墓的演变》

《考古》2013年第5期

14000字,插图5幅

(项目排序第二)

13

《朝鲜境内高句丽壁画墓的分布、形制与壁画主题》

《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16000字,插图十一幅

(项目排名第二)

14

《高句丽的帻、骨苏与罗冠》

《华夏考古》2013年第期

8000,

插图

3幅

15

《隋唐高丽朝贡制度研究 

程妮娜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2期

16

《唐朝渤海国朝贡制度研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论点摘要

《朝鲜的高句丽遗迹研究现状及成果》

[韩]白种伍著,包艳玲译

译文

《历史与考古信息·

东北亚》2013年2期

《渤海莲花纹瓦当的纹样变化及时代变迁》

[韩]金希爘著,包艳玲译

《历史与考古信息·

〈渤海和唐的关系——围绕滨田耕策先生的时期划分》

[日]古畑徹著,包艳玲译

《大城山一带的高句丽遗迹研究》

[朝]蔡熙国著,包艳玲译

《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七连北山古山城遗址调查简报》

韩世明、邓树平

《边疆考古研究》第11期,2011年12月

0.7万字

《靺鞨文化陶器的分区分期探索》

林栋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辽海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2.7万字

六、项目研究组织管理情况(可加附页)

课题组内部组织协调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开展重大项目研究的心得体会,下一步研究计划和工作方案,以及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帮助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等。

一、2014年的工作主要抓以下两项:

1、前三个子课题、即高句丽文化研究、渤海文化研究、靺鞨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年底前要写出文字初稿。

2、后两个子课题、即高句丽、渤海的文化关系及历史定位研究,2004年要组织几篇有代表性文章的撰写,为2005年出版论文集作准备。

二、课题组成员同时承担其它科研和教学任务较重的情况,仍未改观,因此在时间和工作方面,做好本项目于其它任务之间的协调,仍是每个成员今后要持续解决的问题。

三、根据项目进展的需要,就项目中有关问题我们已和其它有关人员在联合研究,2014年将吸收2-3名为项目组正式成员。

责任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公公章负责人签字2012年11月30日

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意见

公章负责人签字2012年12月6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年年月日

七、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