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16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Word下载.docx

2.3.4触电事故分析9

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11

3.1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11

3.2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11

3.2.1人员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11

3.2.2建筑施工设备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12

3.2.3建筑施工环境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13

3.3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14

3.3.1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14

3.3.2建筑安全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15

3.3.3施工现场建章建制与执行15

3.3.4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16

3.3.5安全检查16

4结论18

参考文献19

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

2004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9572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1%,从业人员达3900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3。

建筑业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

成为完成国家建设投资的社会发展阶梯;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却一直不重视安全管理,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建筑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工程建设的巨大投资和从业人员规模使得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损失异常巨大,不但使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得不到体现,而且造成建筑行业本身的亏损。

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经超出了项目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安全事故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也成为建筑业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我国建筑业,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1.1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

(1)流动性。

首先是施工队伍的流动性。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而施工队伍则需要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建筑施工。

其次是人员的流动性,施工作业人员从一个队伍换到另一个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也较大。

再次是施工过程的流动性。

建筑工程从基础主体到装修各阶段,因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现场作业环境、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都在变化中,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项目的流动性特点存在不确定性,要求项目的组织管理对安全生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复杂性。

项目部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

另外,工程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

(3)密集性。

目前,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1.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1.2.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概述

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

统计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3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

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3-6%,在美国和香港是项目成本的7.9%和8.5%,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已超过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

建筑业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

总的来看,1994-2004年期间,我国因建筑施工事故死亡15128人,每年平均死亡1375人;

1994-2000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

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外,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2001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7.49%和5.98%;

2002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08起、死亡1297人,分别比2001年上升了20.32%和24.11%;

2003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分别比2002年上升5.79%和16.58%;

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分别比2003年下降10.49%和12.43%。

虽然2004年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2001-2004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表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

据研究,除了直接损失外,安全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大约在4倍至50倍之间;

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构成来看,除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直接损失)外,工作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等(间接损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2.2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

他们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

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制度建立和发展阶段(1949-1957),从三年恢复时期到“一五”期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三大规程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

第二阶段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1958-1976),在这近二十年中,建设中盲目追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建筑业法制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规范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撤销,资料散失,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

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

十年动乱结束后,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扩、观念更新。

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

“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工会监督”的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己经形成。

近年来,随着建设新高潮的到来,我国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十分频繁,死亡人数超过10人的特大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及理论研究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开始重视安全管理,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

总体上我国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多是从事故发生后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即鲜有人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制度上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

2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

2.1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和基本要素

2.1.1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

事故,究其原因,除劳动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外,还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

因此,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劳动条件,成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法制国家,是以法治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建筑行业走上了法治化轨道。

企业也是一样,各项管理制度就是企业法,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以制度管安全,规范劳动者的行为,才能使安全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只有采用科学管理,依靠技术进步,才能保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2.1.2安全意外事故的基本要素

1.人员因素

人员的因素主要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参与施工的管理者和具体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研究表明,在我国有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且建筑施工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多工种的,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加之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中的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加之人员工资水平又不太高的现状,导致施工企业难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施工的员工大多是临时工或合同工,这些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是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安全隐患。

所以人员的素质成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

2.机械设备及材料的因素

机械设备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的各种设施如脚手架、模板、塔吊、物料提升机等。

目前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广泛使用,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施工机械的形式多样性,操作复杂,加之管理的缺陷,施工现场的设备普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1)设备的防护设备,保险,信号装置的缺乏;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存在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等存在缺陷。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建筑现场施工潜在的一个不安全因素。

3.环境的因素

建筑环境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上升,建筑设备、施工人员、场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经常发生变化,施工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会产生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主要体现在现场环境,施工照明,气候条件和施工现场噪声及扬尘等四个方面。

(1)现场各物料摆放不整齐,容易发生事故,如朝天钉等;

(2)施工用电使用临时用电,安全防护不够,容易发生火灾等事故;

(3)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简陋,基本处于露天作业,施工工期长,容易引发事故如夏季中暑等问题;

(4)施工中工人长期处于高噪声,高粉尘的环境中,容易产生不安情绪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行为。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环境也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评价因素。

4.材料的因素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存在一些自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在材料的储藏搬运过程中经常发生因保管不当,引起安全事故,如有毒物质的泄露导致人员伤亡等。

5.技术的因素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多的工作场合,不管是脑力的方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等,还是体力方面的各种作业以及器械器具的操作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起着重大的作用。

2.2常见施工安全意外事故及伤害形式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使用电气工具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

伤亡事故主要类别是: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事故,这四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占因工死亡数的70%~80%,其中高处坠落35%左右,触电占18%~20%,物体打击占12%~15%,机械伤害占8%~10%,这四类事故被称之为建设施工中的四大伤害。

2.2.1高处坠落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主要是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

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在主体结构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的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均应作为高处作业来对待,并加以防护。

脚手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模板的安装拆除、各类起重吊装作业等,均应按照高处作业的要求进行防护,避免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

2.2.2物体打击

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

凡在施工现场作业的人,都有被击中的可能,特别是在一个垂直平面下的上下交叉作业,最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2.2.3机械伤害

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

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

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

2.2.4触电事故

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

近年来触电事故呈上升趋势,主要是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违章使用电气用具、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等。

近年来,由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地下室的设计,土方大开挖的工作量增多。

于是,由于土方开挖时不按要求放坡或支护没有施工方案、支护不到位而造成土方坍塌的事故也逐渐增多。

2.3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

2.3.1高处坠落事故分析

1.高处坠落事故的分类

高处坠落事故依据坠落地点的不同可分为9种,详见图2.1。

其中以脚手架上坠落、临边洞口坠落和悬空高处坠落为主要类型。

2.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发生在高处坠落的原因有:

在脚手架上打闹、休息;

探身或悬空作业时身体探出过大;

酒后高处作业和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

管理部门未按照规定配发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检查不及时不到位;

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没有及时发现排除隐患;

雨雪天作业面湿滑等。

应当指出的是,每种原因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都是彼此制约的。

 

图2.1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型

2.3.2物体打击事故分析

1.物体打击事故的分类

空中落物、崩块和滚动物体,固定或运动中的硬物、反弹物,器具、碎屑、破片的飞溅都有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建筑施工多数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和作业工种众多,使得物体打击事故可能在现场的多个部分没有丝毫征兆突然发生,难以事先预防,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比较严重,轻则致伤,重则致残,乃至死亡。

2.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分析

物体打击事故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施工;

在施工中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致使采取的措施不当;

操作过程中误操作,使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灵等;

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缺陷;

对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彻底、不深入;

相关作业缺乏操作规程;

作业人玩忽职守;

采光或照明不足,致使施工人员视角疲劳;

施工场地狭小,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物体飞出,极易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等等。

2.3.3机械伤害事故分析

1.机械伤害事故的分类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割、戮、切等伤害,具体而言,是指机械转动部分的绞入、碾压和拖带伤害;

机械工作部分的钻、刨、削、锯、击、撞、轧等伤害;

滑入、误入机械容器和运转部分的伤害;

机械部件的飞出伤害;

其他因机械安全保护设施欠缺、失灵和违章操作所引起的伤害。

总的来说,机械伤害可分为五类,分别是夹伤、撞伤、接触伤害、卷动伤害、射伤,每一类都呈现不同特点详见表2.1。

表2.1机械伤害的类型

夹伤

撞伤

接触伤害

卷动伤害

射伤

人的身体及四肢在机器的闭合往返运动中被夹住。

在有些情况下,肢体被卷进运动的部件夹中时,会发生夹伤

受到机器运动部件的撞击时造成的伤害

当人体接触到机器锋利的表面、高温或带电部件,会发生伤害

头发、耳环、衣物等卷入机器的运动部件造成伤害

在机器运转时,因机器部件或工件被抛出而造成的伤害

2.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操作员没有使用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工具,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不当;

操作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

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

机械设备老化或没有履行好保养维修制度;

管理不到位;

或者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

还有可能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如照明、通风、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原因。

2.3.4触电事故分析

1.触电事故的分类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它会破坏人体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对电击、电伤的分类和发生范围见表2.2。

2.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

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施工人员不懂安全用电知识;

未穿戴劳防用品;

错接电线,相零接错;

麻痹大意,违章操作;

电气设备不合格;

设备年久失修,破损设备线路未及时更换;

防护措施不到位;

安全用电检查不到位;

施工现场潮湿;

离高压线太近等等。

表2.2触电事故的分类及发生范围

电击

电伤

直接电击

间接电击

电弧烧伤

电烙印

皮肤金属化

发生在误触相线、刀闸或其他设备带电部分

发生在刮断架空线或接户线断后,搭落在金属物或广播线上;

相线和电杆拉线搭接;

电动机等线圈绝缘损坏引起外壳带电等

发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拉闸电伤人的手和面部;

线路短路或误操作引起短路;

高压系统误操作产生强烈电弧导致严重烧伤;

人体与带电体间距小于安全距离而放电等

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3.1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实施,使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真正的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进一步的推向市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声誉的基本条件之一。

企业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是企业管理基础的一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在企业的延伸和细化。

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也就是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既要有科学依据,又要有可操作性,还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劳动者的安全需要。

3.2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

3.2.1人员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同时,建筑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多工种、高技术要求的行业,因此,在安全评价体系中员工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1.领导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领导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要有科学决策精神,要有关心员工安全健康的仁爱之心,珍惜员工生命,爱护员工健康,善良公正、宽容同情,关心体贴下属。

作为领导对生产要有责任感,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认真遵守和贯彻落实;

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并督促落实;

对安全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责,不作表面文章;

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有减灾防灾的忧患意识。

2.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建筑施工管理层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水平。

管理层要时刻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装在心中,要把施工质量看成自家的房屋装修,把安全看作第一要务,善良公正、宽容同情,关心体贴基层工人,珍惜员工生命,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现场管理层是施工工地的直接管理员,管理层应认真钻研业务,既当施工现场的技术能手,又是现场的管理能手;

熟悉现场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善于协调各工种、各工序之间的关系;

有较好的施工现场工种经验和现场组织能力;

对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有一定的防火防爆和急救知识和技术;

熟悉事故调查和处理的程序。

3.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是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关键。

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整体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操作层是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层面,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程序办事,不违章操作,不冒险蛮干,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能够拒绝违章指挥,制止违章行为,做到隐患不排除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场所不安全不生产。

操作层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遵章守纪,自觉规范行为,始终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以安全为荣。

3.2.2建筑施工设备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建筑施工设备因素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由于设备装卸不良;

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老化;

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缺乏防护用品或有缺陷;

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等,构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就转化成为事故。

1.大型设备及机具装卸安全控制

(1)脚手架装卸安全控制

建筑施工中,无论结构施工或内外装饰施工都离不开各种脚手架,架子的搭设质量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卸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和《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的规定进行。

(2)起重机械装卸安全控制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是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塔吊、各式起重机、卷扬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

这些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和拆卸必须依据各自拆装规范要求进行,并且要有控制超高、超载、变幅、过压等保护装置,按要求设置防护装置等。

(3)大型施工机具装卸安全控制

大型施工机具包括平刨、圆盘锯、钢筋机械、搅拌机、打桩机等,这些机具必须安装在施工现场,工程竣工后又必须拆离现场,因此,加强这些施工机具的装卸安全控制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设备可靠性检测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安装设备之前,应对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在设备安装完成后投入使用之前,应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检测。

对特种设备,如塔吊等起重设备要委托政府特种设备检测部门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合格取得设备运行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定期申请复验。

对机械设备的安装是否稳定可靠,各类限制、限位装置和保险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制动是否灵敏可靠,受力杆、臂及支架强度能否达到要求,日常使用的吊、索、钩具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配电设备是否符合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