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001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x

Abstract

Inrecentyears,asenvironmentalissuesbeeincreasinglyprominent,thecontradictionsofhuman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sbeeincreasinglyevident.Butitisundeniablethatthedevelopmentoftoday’ssocietycannotbeseparatedfromthenaturalresources.Howcanmoreeffectiveprotectionoftheenvironment,maintainingthenaturalecologicalbalancetobeethemostcloselywathed.Beinginrecentyears,theconceptofgreenhasbeenwidelyacceptedinallfieldscontinuetopromotecleanproduction,recyclingofresources.

Productionfromthecleanbackground,thebasiccontentoftheimplementationofwaystostartfocusingoncleanproductiontheoreticalbasisforanalysis,thesignificanceoftheimplementationofcleanerproductionandtheobjectivenecessityoftheimplementationofcleanerproductioninChina.Smeltingindustry,forexample,fromtheproductionprocess,cost,andmeasureswereanalyzedanddescribedfromthenationallevelandcorporatelevelandblockedbytheChineseenterprisesintheimplementationofcleanerproduction.Focusonaspectsoftheoperatingmechanismofsocialregulationmechanisms,legalmechanisms,diffusionmechanismcleanerproductionimplementationofthemechanism.

Keywords:

CleanerproductionManagementmodePromotionmechanism

第一章概论

1.1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介于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学科,是硬软件的结合部。

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开始都是污染的末端治理,使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处于绝对矛盾的地位,企业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污染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

为了缓和矛盾,也为了节省和减少污染,开始有了“将污染削减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的理论和实践,这就是清洁生产。

1.2清洁生产的研究X围

1.2.1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研究

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虽已颁布实施,但缺乏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应当在不断总结近年来国内推动清洁生产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守丧,参照国际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进展,对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1.2.2清洁生产支持与保障体系、机制的研究

主要是政府机构功能、部门职能转换级管理能力建设的方向、目标、要求,建立促进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政策促进、利益驱动、企业为主”的清洁生产管理框架;

研究和探讨清洁生产资金来源、资金扶持方法和力度,逐步消除实施清洁生产的经济障碍;

研究和建立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的记住和孵化器等。

1.2.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研究

主要包括加紧对现有的指标体系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建立适当的反馈机制,不断的调整、修正和完善;

研究和探讨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与相关科学指标体系的衔接和交叉,构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

1.2.4清洁生产效益分析方法

清洁生产效益中,既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这样的可以定量的“硬指标”,也有包括像无形资产、管理改进等“软指标”,因此,研究和逐步建立清洁生产效益分析方法,对评价和类比清洁生产成效、鼓舞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1.2.5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和开发

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持。

重点是研究和开发个专业领域(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必须探讨和建立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广的应用的机制、市场和鼓励政策。

1.3国内外实施清洁生产概况

1.3.1国外概况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

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最佳生产模式,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德国:

政府土要负责基础科学的研究和组织实施,辅助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企业根据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主动进行技术改造。

(1)德国政府的资助:

其资金由联邦科技部,经济部和国防部具体落实,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五方面:

①资助安置和培训科技人员;

②资助企业开发与应用;

③资助基础类研究项目;

④资助合作性质的开发研究项日;

⑤资助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2)税收优惠:

联邦政府所得税规定,凡是用于技术进步的开支,记入生产开支,列入生产成本,不列入计税基数,其中,凡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资金,或者70%以上用于环保设备的,可在5年内全部折旧。

(3)金融扶持:

德国的官方、半官方与私人金融机构,都大力扶持企业的技术开发研究。

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优先办理用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贷款申请;

凡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高科技开发应用等项目,都可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其特点是期限长、利率低。

德国由于对清洁生产极为重视,因此,在取代和回收有机溶剂与有害化学品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

对物品回收做了很严的规定,物品回收最初集中在包装品上面,现已适应包括汽车、计算机、机床等X围极为泛的产品。

物品回收的要求,赋予德国工业界在设计容易循环使用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增设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以强大的动力。

美国:

清洁生产最早是由美国一家化学公司资源搞起来的。

该公司从自身的多年环保实践中感受到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做法的种种弊端,认识到源削减的重要性,主动在公司内开展污染预防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一经验在美国推广开来,进而在世界各地展开。

19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

该法正式宣布:

污染预防是美国的基本国策,是美国用预防污染取代末端治理政策的重大举措。

《污染预防法》确定的目标是:

在可行的情况下,污染应在源头预防或削减,而不是产生后再去控制。

同时,在环保局的指导下,开展了著名的“绿灯计划”、33/50计划、能源之星电脑计划等一系列清洁生产活动,成效非常显著。

丹麦:

1991年6月颁布了新的丹麦环境保护法(污染预防法),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这一法案的目标就是努力预防和防治对大气、水、土壤和亚壤土的污染以及振动和噪声带来的危害;

减少对原材料和其它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促进清洁生产的推行和物料循环利用,减少废物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清洁工艺和回收一节中,规定了:

(l)对通过采用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而大幅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并对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方面的信息活动给予资助。

(2)对某些会对公共行业或社会整体带来效益的项目可提供高达100%的资助。

(3)对其结果属于应用性的项目和研究提供不超过75%的资助。

(4)对工厂中回收研究项目提供25%的资助。

(5)对用于收集所有类型废物设备进行的研究可提供高达75%的资助。

1.3.2国内概况

我国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活动具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调要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和“三废”的综合利用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政策,指出要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排放减少到最小限度。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

环境问题要尽力在计划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指导原则。

1985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在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

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环保局于1993年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转变,实行清洁生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均明确规定: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

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XX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旨在动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生产和服务企业推行实施清洁生产的法律。

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的法律框架,为中国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提高了法律保障。

自1993年以来,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以及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推进下,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示X项目,涉及行业包括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及交通等行业,具不完全统计。

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己经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已有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计。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组织了600个清洁生产培训班,2万余人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

自1994年底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来,全国己建立了近4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

第二章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1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

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

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

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

1984、1985、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X工程。

自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全球X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以来,全球先后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推动着各国清洁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X围内推进清洁生产。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环境署已先后在坎特伯雷、巴黎、华沙、牛津、汉城、蒙特利尔等地举办了六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

在1998年10月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包括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它高级代表和9位公司领导人在内的64位签署者共同签署了该《宣言》,参加这次会议还有国际机构、商会、学术机构和专业协会等组织的代表。

《国际清洁生产宣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中关键决策者对清洁生产战略的理解及该战略在他们中间的形象,它也将激励对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更广泛的需求。

《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是对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战略的清洁生产公开的承诺。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在许多国家采取不同措施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2.2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和演进

人们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工业污染原因及本质问题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类以往的解决方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先污染,后治理”阶段

早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局部的工业污染,从工业革命至本世纪40年代,人类对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缺乏认识,对工业污染控制技术缺乏了解,由此引起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主要靠自然环境的白身稀释和自净能力进行排放,只有当工业污染形成较大危害,才着手进行治理。

在很多情况下,“先污染,后治理”变成了“先污染,无治理”。

第二阶段:

“末端治理”阶段

60年代,工业化国家认识到稀释排放造成的危害,纷纷采取“末端治理”技术控制污染。

所谓“末端治理”是指对工业污染物产生后集中在尾部实施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治理。

末端治理强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未能认识到可以在污染物排放之前削减其产生量,通常只是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转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它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末端治理”技术需要巨大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三阶段:

“污染预防,全程控制”阶段

进入70年代,经济发展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们逐渐认识到末端治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方法必须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这就是清洁生产的思想。

这种解决方法彻底改变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是使工业生产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措施。

2.3清洁生产基本理论

2.3.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清洁及高效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

清洁利用矿物燃料,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2、.清洁的生产过程。

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l:

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组织物料的再循环;

优化生产组织和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

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

3、.清洁的产品。

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产品本身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

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应易于回收、再生和复用等。

清洁生产要求两个“全过程”控制:

①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品产出、产品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②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采取措施,提高效率,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的发生。

清洁生产的最大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改进。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所谓清洁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是和现有的工艺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

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新的目标,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

2.3.2清洁生产内容的表述

清洁生产内容可以采用下面表述:

①、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②、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③、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另一方面,清洁生产内容还可以直接表述为采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生产生产和服务过程、得到清洁的产品。

1、清洁的原料、能源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尽可能采用无毒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代替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完善的管理,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原材料和能源的合理化利用;

节能降耗,淘汰有毒原材料。

2、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

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

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

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

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清洁的生产过程的实施依赖清洁生产工程,通过代替技术、减量技术等,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削减生产过程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清洁的服务是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过程中,减少服务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量。

3、清洁的产品

节约原料和能源,减少昂贵很稀缺的原料;

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合理包装;

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易处置、易降解。

2.3.3清洁生产的目标

清洁生产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白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即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将体现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4清洁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2.4.1传统管理思想和企业管理行为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以来,经济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主导价值取向。

经济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认为,企业唯一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采取科学严密的管理手段,推行“利润至上”、“标准至上”的管理理念。

所以,现代管理理论成为仅关心经济利润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理论,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保证尽可能高的劳动生产率,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为了企业利润而损害企业员工以致消费者利益,甚至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等等,为了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遭到了最严重的挑战。

所以,这是一种以生态与经济相脱离为特征的企业经济管理理论,是不完全的现代管理理论。

传统企业管理行为

第一,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

第二,传统企业管理重技术轻管理,认为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却不知管理落后是根本。

第二,单质管理,即传统的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保障只着眼于生产过程中,忽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第四,数量优先。

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X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因为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阶段,有产品就有效益,无产品就无效益,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大小,因而数量优先是必然的反应。

第五,重生产效益轻环境效益。

传统的企业管理偏重于生产过程的管理,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只能是产品生产,而不去关注生产之外诸如是否对环境有损害,是否对工人健康有损害之类的事情,因为在管理层看来只有生产能够带来效益,而且环境方面的损害没有计入成本,所以大多企业不惜损害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末端治理。

传统企业普遍采用末端治理技术治理污染,忽视源头削减,往往投资大收效微,企业负担重,所以企业治理没有主动性,普遍存在钻空子逃避治理的心理。

2.4.2清洁生产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比较

所谓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和自身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标,以企业全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将环保当作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由此而形成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新型管理活动。

清洁生产管理思想,使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相结合,形成环境与经济协调互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表2-1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清洁生产管理行为的比较

传统管理行为

清洁生产管理行为

重在管物

制度管理

单维管理

单质管理

数量优先

生产效益

末端治理

贸易壁垒

重在管人

人本管理

多维管理

全质管理

技术优先

生产效益和管理效益

全过程控制

绿色产品、出口通畅

2.4.3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所以清洁生产管理模式不仅包括厂业生产过程,即传统生产模式内容外,还包括产品设计与产品消费,产品回收的过程,清洁生产管理模式要素如下图所示:

图2—1清洁生产管理模式要素

1、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基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力。

具体做法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注意未来的可修改性,容易升级以及可生产几种产品的基础设计,提供了减少固体废物污染的实质性机会。

这是因为只需要重新设计一些零件就可以达到更新产品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这种设计能够在几个生产线上使用或者可以在不同产品里交换使用,从而能够减少固体废物。

在产品设计时还应考虑在生产中使用更少的材料或更多的节能成分,并且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首先采取节约原材料的措施,能使生产者减少使用材料,减少生产需要的能量,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以及当产品回收处理时只会有更少的材料需要处理。

其次,从节约原材料的角度设计产品,也会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产品的革新。

同时节约材料成本的策略也会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当产品被使用完之后,消费者愿意把使用完的废弃产品返还给生产者,由生产者进行处理,用于再循环。

2、生产全过程控制

清洁的生产过程。

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组织物料的再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