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5889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列4 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与产业共建Word下载.docx

这些研究人员收集起来的大量数据显示出,世界上那些最为贫穷的和低收入的阶层却在实际上积累了一个成功的“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全部的财富。

他们的储蓄的价值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数倍于1945年以来这些国家所接收的外国援助和外国投资的总和。

例如,在埃及,穷人拥有的(储蓄)资产是所有外国投资(包括苏伊士运河和阿斯旺水坝的筹资)的55倍之多。

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这么“富有”的人却构成了世界上低收入甚至是最为贫困的阶层呢?

为什么他们的国家还是那么的不“发达”呢?

(二)诺斯的研究:

为什么富?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观点:

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变革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它们乃是增长的结果。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而经济组织的效率依赖于制度上的安排和所有权确立。

史实:

《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一文指出,尽管这一时期海洋运输技术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海洋运输变得更安全和市场经济变得更完全,使得海洋运输生产率大有提高。

因此,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亦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布什:

第54、55届美国总统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这个笼子四面插着五根铁栏杆:

选票、多党制、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和军队国家化。

——布什《2004年国庆演说》

(一)何谓制度?

从熟悉的话语中开始理解:

以下这些话,为什么听来的感觉不同?

“咱们一起去打猎吧”

“咱们一起去钓鱼吧”

“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打猎?

”(!

“咱们一起到超市钓鱼吧”(!

“咱们一起抢银行吧”(!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总有一些话不可以乱说,总有一些行为不可以做。

制度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一组约定或规定。

制度的基本内涵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

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时人的利益及其选择的结果。

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它不能针对某一个人。

制度在发挥作用的群体中,通常是共同的知识。

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或激励而得以贯彻,由此将人类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

(二)故事:

制度的力量

故事之一:

《婚姻法》的一次修订:

对“第三者插足”治罪

《婚姻法》修订目的:

稳定家庭——制度收益。

制度成本分析

——直接成本:

“第三者插足”的认定/监督

——间接成本:

个人生活的紧张(避免嫌疑)

——引发机会主义行为:

提前离婚(提高离婚率)/推迟结婚或采取独身行为(降低结婚率)

——目标冲突:

侵犯个人隐私

结论:

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根据目标评价制度绩效。

故事之二:

“新”拍卖制度的设计

“拍卖100美元”的拍卖会

游戏规则是:

出价最高者得到钞票;

出价第2高者不能得到任何东西、但却必须支付他的报价。

条件:

参拍者众多、信息不对称、无法合谋……

游戏开始……想象一下有什么结果?

这是一个好制度?

坏制度?

好制度故事之一:

降落伞合格率为99.9%到100%

二战初期,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99.9%,每一千个就有一个出事,非常影响士气,军方要求达到100%,就改变检查质量的制度,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奇迹出现,不合格率很快降为零。

好制度故事之二:

欧洲人移民到澳洲,如何降低死亡率?

大部分是罪犯坐船过去

方案1:

提高补贴标准(相当于高薪养廉)——实际费用的信息不对称。

方案2:

提高船长的机会成本(按死亡率的高低给予处罚)——处罚标准的谈判成本。

方案3:

派员随行监督—会不会“合谋”—监督成本—谁监督监督者?

聪明的办法:

不按在英国上船时的人头付费,而是按到达澳洲后下船的人头付费。

好制度故事之三:

抽水马桶清洁的合格标准

某日本高级酒店,检测客房抽水马桶是否清洁的标准是:

由清洁工自己从马桶中舀一杯水喝一口,可以想象,这样的马桶会干净到什么程度。

小结:

如何实现制度目标?

如果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参与人的目标,就无需监督,交易成本为零,就会成为好制度。

关键是:

如何使得制度设计的目标成为参与人的目标呢?

三、需要什么制度:

(一)何谓激励?

——要使人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具有采取最大化努力行为的动力(调动行为的积极性)。

两种情形:

——自己给自己干活:

无需监督,努力干活。

——与别人合作干活:

信息不对称、偷懒动机。

基本假定:

——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

——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经济人)。

激励机制设计:

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

满足两个原则:

——参与约束:

即保证代理人参与进来。

必须满足,代理人参与时得到的效用至少等于他在别的可选择方案中可能获得的效用。

——激励相容约束:

即如何激励参与人发挥最大的劳动积极性。

必须满足,参与人给自己带来最大效用的努力程度,也正是委托人所最满意的努力程度。

(二)激励机制:

孔子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遇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垫钱把这个奴隶赎回来,回国后再在鲁国的国库去报销。

据说孔子有一位弟子有一次在国外遇到一位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于是就花钱把他赎回来,但孔子的弟子事后并不到国库去报账,以显示自己追求“义”的决心和忠诚。

孔子知道这事后,严厉训斥了这位弟子。

孔子缘何批评弟子的“义举”?

——目标:

最大化解救奴隶。

采用报账制度,解救相比于不解救,没有物质上的损失,但可获得精神上追求“义”的满足。

个人解救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追求与制度设计的目的一致,符合激励相容。

如果不报账呢?

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归结为:

中国的“双城记”:

改革转型

产业: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与现代信息社会的转型。

体制: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产业转型和体制转轨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每个领域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制度创新、激励相容促进产业共建,是广东经济发展改革领域的重中之重,也依然任重道远。

(一)产业共建:

制度-行为-绩效

产业共建:

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进行跨区域布局,把发达地区先进生产力引向落后地区,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产业共建涉及:

多元区域、多元主体、多元产业、多元利益。

产业分工合作:

包含三层社会关系。

——冲突:

有交易,就有利益冲突

——依存:

有交易就需要合作,主体间相互依存。

——秩序:

利益冲突与主体依存关系,需制度建构合作秩序。

交易、冲突与秩序

(二)产业共建的模式:

非农产业

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跨区域布局,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主要模式:

产业转移园、产业集群区、产业工业园。

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共同发力,以共建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产业帮扶与合作,为珠三角拓展新空间,为粤东西北注入新动力。

广东产业共建项目

产业转移园建设提出:

理论依据

由此,在当今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发展中或后起发展区域是可以大胆承接发达或先发区域转出的制造业,并利用新技术建成自己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海西战略的出发点正是如此。

暗含前提:

要素流动;

转移条件:

区域产业级差、产业利益差、产业竞争。

基本情况

粤东西北12个地市及惠州、江门、肇庆市共有83个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产业转移集聚区域,包括地市主导建设的示范园15个、县域产业园38个、依托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30个。

粤东西北12个地市、45个县市中41个规划建设省产业园,占县域总数91%。

如肇庆、惠州、江门市共有县市57个,其中53个已规划建设省产业园,占县域总数93%。

截至2015年底,省产业园引进工业企业约4900家,其中投产企业3200家,计划总投资额超万亿元。

园区软硬环境稳步提升,产业园对区域带动能力逐步显现。

关于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1.产业转移园建设暗含假设:

产品、要素流动性(市场行为)。

2.转移的产业类型:

能转移什么?

哪一类在转移?

转移到哪?

3.政府干预及其可能效果:

此长彼长?

此消彼长?

此消彼消?

——移出地:

密度依赖问题——就地升级、异地转移?

——流入地:

引入率最小规模临界

——政府政策干预行为

4.需防范的风险(合法性、合理性及可行性):

——生态风险、技术性风险、政策风险

——201亿财政扶持资金:

两项奖补+两地共享利益

生态风险问题

生态风险:

佛山陶瓷企业纷纷大规模转移至广东北部清远市所辖的清新县境内的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

截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

政策风险:

土地问题。

.

(三)产业共建的模式:

农业

1、农业产业共建:

提出背景

2、农业产业共建:

基本内涵

定义:

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联合共同经营农业,构建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机制,形成各类主体之间分工合作、产业联结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既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比较优势,又弥补各自短板,实现互利共赢。

多元经营主体:

要素流动与优势互补

产业分工合作

产业分工合作的方式

(1)全产业链发展融合:

从建设种植基地,到农产品加工制作,到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形成一条龙发展的“全产业链”。

(2)农业产业链延伸

——以一产为基础的延伸:

以现代种养业为主导,向产前延伸开展良种繁育、农资供销等,向产后拓展加工储藏、物流销售、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形成三产业互促并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以二产为纽带的延伸: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将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由单纯的加工向生产、流通、研发、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以三产为引领的延伸:

依托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三产,建立农产品原料、加工、销售、物流基地,拓展服务范围,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

(3)农业功能拓展:

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或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学校。

(4)产业集聚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提高,特别是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产业、产品品牌和价值不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3、农业产业共建:

崇州农业共营制

应该说,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实践从未停滞,成功的案例亦多种多样。

但必须意识到,普遍的现实需求既不是特殊背景下的典型经验,也不是具有成功偶然性的特例。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具有普适性和可复制性特征的成功范例,才可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

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说,崇州的创新性试验尤为值得关注。

崇州市是农业大县,也是粮食主产区,同时更是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大县。

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67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6.95万人,但外出劳动力高达73.40%。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农业边缘化”愈加严重。

农业发展不仅要面对“谁来种田”的现实问题,更要面对“种怎样的田”和“怎样种田”的深层难题。

为此,崇州市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

从鼓励生产大户的农地流转,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租赁农地进行规模经营,均未达到预期效果。

一个特殊的契机——

——2009年鹰马龙公司租赁桤泉镇3000余亩农地出现毁约退租之后,农户不愿收回被退的承包地,转而要求当地政府承担责任。

——为了突破困局,维护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稳定,2010年起,崇州“被逼着”进行新的探索,将企业退租的3000余亩农地,划为300-500亩不等的连片地块,动员和鼓励种田能手进行水稻生产经营。

由此形成的“职业经理人+合作社+服务体系”农业共营制的创新实践模式。

崇州将他们的创新称之为“1+4”模式:

事实上是“1+1+1”的“农业共营制”,这是一种典型的产业共建模式。

崇州的基本做法:

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农业的专业化经营;

农户自愿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强化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组织化经营,实现了多元主体的“共建、共营、共享、多赢”。

(1)创新培育机制,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

第一批职业经理人来源于该县的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土肥站、种子公司、农机站等;

随后的职业经理人包括农村的各类能人与种田能手(持证上岗)。

崇州市已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410人,通过竞争上岗的有767人,初步建立起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和“科学种田”的问题,大大促进了良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机械与装备技术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与农户家庭经营相比,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的水稻种植平均每亩增产10%约110斤以上,生产资料投入与机耕机收成本下降15%约90元(如果考虑到农户生产的劳动力机会成本,下降幅度将达到40%以上)

(2)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作为职业化的农业经营代理者,经理人的进入激励源于获取“企业家能力”回报——实施规模经营以实现规模经济,由此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势在必行。

几个关键:

①运用土地确权成果,按照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②农户直接参与理事会及监事会选举、农业生产计划安排、成本预算以及利益分配方案等决策过程。

③理事会代表全体社员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理人竞争上岗——竞聘承诺:

一是保底承诺(通常不低于农户自主经营的收入水平,大约在每亩500元左右);

二是剩余分享——分配机制:

纯收入按1:

2:

7比例分配,即10%作为合作社的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佣金,70%用于农户的土地入股分红。

2014年初,崇州市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61个,入社土地面积21.33万亩,入社农户9.46万户,农业组织化程度达56.48%。

必须强调的是,崇州构建的合作社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作为独立经营主体的合作社,而是作为一种交易平台出现的。

其本质特征在于:

①形成农地经营权的集中机制

②形成农户经营控制权由分散表达转换为集中表达

③降低农户与经理人的缔约成本

④监督和保障交易合约的有效实施

(3)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超市

农业职业经理人执行经营计划,必然要采购众多的社会化服务。

为降低服务外包成本,由此又催生形成了“一站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

——鼓励各类人员从事农业生产性服务:

全程机械化、农资配送、专业育秧(苗)、病虫统治、田间运输、粮食代烘代贮。

——降低服务组织与职业经理人的交易费用,引入投资主体建立服务超市。

崇州市已分片建立农业服务超市6个,分别联结2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大户(拥有大中型农机具320台(套),从业人员662人、16个植保专业服务组织,6个劳务合作社(从业人员1000多人),以及工厂化育秧中心2个、集中育秧基地10个。

崇州农业产业共建:

创新价值

搭建了三大交易平台:

——产权交易平台:

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

——企业家能力交易平台:

农业职业经理人市场

——服务交易平台:

农业生产性“服务超市”

——三大交易平台之间的互动:

竞争、自我执行与持续发展。

构建了三大机制:

——经营主体的“共建共营”

——合作收益的“共营共享”

——经营目标的“共营多赢”

(1)搭建三大交易平台

①产权交易平台:

崇州的合作社并不是独立的经营主体或经营组织,而是土地适度集中并达成与企业家经营合作的交易装置。

——规避了农地流转交易中的禀赋效应,尊重了农民对土地的人格化财产特性,避免了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及其不确定性。

——这一装置既不是出于生产合作也不是出于产品销售的目的,而主要表达为一种形成农地经营权的集中机制。

——它既不涉及集体资产及其权益的分享,也不谋求与社区经济组织的重叠,而仅仅是一种使相邻农户的土地形成一定的连片规模,具有灵活性与低门槛特征。

——关键在于,农户土地经营权的集中与规模化,主要是吸引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竞争性进入,合作社由此成为农户经营权细分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交易平台,并进一步达成“企业家能力”与其经营服务规模的匹配(“规模”-“企业家”的双重竞争与互动)。

②企业家能力交易平台:

农户经营权的细分,形成了以提供“管理知识”为中间性产品的企业家主体,即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群体的产生与“代营”(经营外包),改善了农业的知识分工与决策经营效率,拓展了农户的经营决策能力。

——这一装置通过农业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育,有效降低了合作社寻找和甄别有经营能力主体的搜寻成本。

——这一装置所形成的集体谈判机制,能够大大降低经理人进入的谈判与缔约成本。

——土地规模所激励的职业经理人竞争性进入,能够有效降低农户及合作社对经理人的监督与考核成本。

——该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农户、合作社、经理人之间关于合作剩余享益分配的谈判成本,并促进各参与主体的激励相容。

③服务交易平台:

农户生产权的细分,形成了以提供“专业生产”为中间性产品的生产性主体,即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的产生与“代耕”(生产外包),促成了农业的技术分工与生产操作效率,拓展了农户的生产操作能力。

——通过“服务超市”交易装置,集合农业合作社及经理人的服务需求与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够有效降低服务交易的搜寻成本,有效改善服务价格的生成效率,降低谈判成本。

——稳定交易预期。

一方面通过服务需求的集合,化解了专业服务组织因“专用性投资”而被“要挟”的风险,提升扩大了服务交易的范围经济性;

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供给的聚合,农户与合作社能够通过服务超市所形成的声誉机制获得优质服务。

——改善迂回投资。

专业服务组织能够获得机械装备等方面的融资与专项补贴,化解了农户的投资约束,并由此改善农业的迂回经济效果。

三大交易平台之间的互动:

竞争、自我执行与持续发展

①合作社之间的竞争:

由于农业共营制的开放性,使得合作社的运营绩效与土地规模、企业家能力、社会化服务质量紧密相关。

一方面,合作社的土地相对规模越大,通过竞争能聘任更有能力的企业家,获得外包服务的购买成本越低,经营绩效越好;

另一方面,经营绩效越高,对周边农户土地入股的吸引力越大,能够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优势。

可见,对农户土地入股的竞争、对企业家能力的竞争、对农业优质服务的竞争,是改善合作社治理及其绩效的重要机制。

②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竞争:

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能力越强,能够代理优质合作社的可能性越大。

一方面能获得的低成本与高质量社会化服务的竞争力越高;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获得财政与金融支持、推进品牌化经营与提高产品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间的竞争及其市场评价,有助于优胜劣汰自我执行机制的形成。

③专业服务组织的竞争:

一方面降低了服务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的搜寻、判断与监督成本。

另一方面亦成为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

投资能力越强、专业化水平越高、服务质量越好、服务收费越合理,能够获得的服务规模、声誉效果、信贷支持以及政策扶持的竞争力越大,从而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拓展、服务品牌建设、分工深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构建了三大机制

——经营目标的“共营多赢

机制1:

经营主体的“共建共营”

根本特点在于:

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坚持了农户的主体地位,稳定了家庭承包权,盘活了土地经营权,由此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构建和共同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破解经营分散的难题,实现了土地的集中连片和规模化,有效解决了“种怎样的田”的问题。

——土地经营的决策权控制在农户手中,农户共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