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5886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素养突破讲义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

改变了中国长期封闭、半封闭状态,促使中国的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思维点拨】

1.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和技术交流。

根本目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旧中国的“开放”和当今中国的开放都使得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享受的优惠条

件少于经济特区(只有工业企业才可享受一些优惠条件)。

4•经济技术开发区着重于发挥枢纽作用,即对内对外具有辐射作用,沟通中外经济联

系,通过外引内联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为繁荣全国经济作出贡献。

5•浦东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向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

【易错提醒】经济特区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轻巧识记】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大特征:

渐进性。

两大趋势:

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大特点(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大步骤:

“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t“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放区)t“全面开放”(开放沿江和内陆及沿边城市)t“融入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

史料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

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1978年以来的中国

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画线部分隐含两点信息:

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

一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

源优势。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提示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

史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

特区”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

济管理体制的地区。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

提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

范作用;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⑴特殊性

①经济结构: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以及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

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2经济体制: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优惠政策: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

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⑵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区域范围不同:

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

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

后者

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史料①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②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①说明浦东开发的必要性。

②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根据史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中央作出这一

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

分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重要标志:

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目的:

进一步发展上海和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经济。

历史意义: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促使上海迅速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史料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

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随着贯穿欧亚

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画线部分说明史料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

依据史料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提示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

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中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5)多层次是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6)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一、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3.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对点演练】

1.从1986年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中国成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

的重大事件。

这一过程本身就说明()

A•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矛盾消除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全面建立

C.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解析:

选C。

伴随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故选C。

材料中不能反映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矛盾消除,A项错误;

2000年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建立,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D项错误。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

现代中国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

迫开放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

的前提下主动开放

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

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点演练】

2.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当今对外开放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是否只是部分开放

C.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

D.中国是否为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

选D。

本题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学生比较及对历史问题的综合认识、分析、

理解能力。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根本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政策是国内政治的

延伸,因此,是否完全拥有主权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关键所在,故选D项。

碗歴标

1.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

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

“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放手干”的第一步

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选A。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

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故选A。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时间是1984年,B项错

误;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C项错误;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21世纪,D项错误。

2.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成为中国20世纪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

A.大连B.厦门

C.北海D.深圳

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大连,故选A项。

4.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A.深圳B.浦东

C.厦门D.海南

选B。

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

区,选择B项符合题意。

5.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这五

个经济特区()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五个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

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在特别

行政区。

享有高度自治权是指特别行政区。

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城市国企改革,故排除A、

B、C三项。

6.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

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材料“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阶段。

A、B、D三项均为无关项。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教材P48)

1.第一小问:

略。

第二小问特点:

吸引外资为主;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产品以外销为

主;

以市场调节为主。

第三小问作用:

引进了外资及科技管理经验,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田。

2•深圳和浦东巨变的史实,有力地说明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大量外资、技术、人才和

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

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3•特点:

1978年以后经济发展较快,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原因:

1978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

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

>课时检测

(建议用时:

30分钟)

、选择题

1.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选A。

邓小平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选D。

1979年根据广东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

在此设置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①②正确,排除B、C两项;

比较A项和D项,即③

与④,广东不具备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④错误。

3.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本题以珠海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珠海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特区”之所以“特”就“特”在特殊的政策扶持。

地理位置有优势,但不是主要原因;

科技领先是政策扶持的结果;

资源丰富与实际不符。

4.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其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5.经济特区的设置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③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④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注意全面理解设置经济特区对中国经济发

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所起的重大作用。

6.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余家世界著名的、实力雄厚的国际大公司、大财团在经济

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办了400多个工业项目,由此可见()

A•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作用主要是推动沿海经济建设

B•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暂时措施

D•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将取代经济特区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开发区是在沿海或内地的开放城市中设立,A

项错误。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C项错误。

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可能取代经济特区,

D项错误。

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有关对外开放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其原则是平等互利②其具体开端是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③其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④其实质是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落后层面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③最终目的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④应是提高生产力发展。

①②正确。

8.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

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

各行各业充满生机。

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的,与题干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不符,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

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烟台、青岛等

岸”,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

开放的活力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

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发开放

上海浦东

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

展;

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的标志

材料二区位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

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

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

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1)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

年》的文章。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观点的理解。

解析

(1)需结合中国的国情、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回

答。

(2)由材料二中的“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即可得出。

特点结合所学回答。

(3)“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实际是在表达中国的1978年作出的决策对21世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所学具体分析。

答案

(1)①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需要改变;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并

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原因: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