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574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Word格式.docx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抑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同时减少土地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

人增地减"

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

同时,近年来,我国部分耕地质量降低,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持续提高难度加大。

造成目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损毁,补充耕地主要是开发、整理和复垦三项因素。

但受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经济条件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未来耕地补充的能力有限。

从土地开发看,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不到5000万亩。

从土地整理和复垦看,受资金、政策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规模有限。

总之,目前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后备补充能力有限,形势非常严峻。

作业1如何理解土地集约与节约?

节约用地是指建设项目用地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用地,不得宽打窄用,浪费土地。

它是一个微观概念,针对具体项目,通过一些具体的规范、技术指标来保证实现。

集约用地是粗放用地的对称,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目的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它是一个宏观概念,针对区域土地利用,不针对具体项目,比如城市体系分布是否合理就涉及用地是否集约。

作业2如何解决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已经超过规划指标问题。

作业1如何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投标文件,文件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一,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投标文件一般包括:

1投标邀请书2投标须知3评价方法4技术规范5成果及工作时限6合同格式7投标文件格式8资格审查格式

二,招标文件的内容:

招标文件的内容:

(1招标文件的装订,除本款下述各卷册的内容外,招标人在招标期间发出的补遗文件和其他有效函件,均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2投标人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所有的条款、格式和规范,并按招标文件的规定与要求编写投标书,如果投标文件和招标文件的规定与要求不符合,投标人应自行负责。

凡与招标文件的规定有重大不符的投标文件,将按规定办理;

(3投标人应认真检查招标文件是否完整,若发现缺页或附件不全时,应及时向招标人提出,以便补齐。

三,招标文件的澄清和解答:

招标文件的澄清和解答:

(1要求对招标文件进行澄清和解答的投标人,应在送交投标文件截止期至少15天前,将要求澄清和解答的问题(传真、信函送达招标人,招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期15天前,将书面答复以编写的补遗文件方式送达所有投标人。

投标人在收到该书面答复(补遗文件后应立即以传真等书面形式向招标人确认收悉。

(2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所做出的推论、解释和结论,招标人概不负责,投标人由于对招标文件的任何推论和误解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后果,均由投标人负责

四,招标文件的修改:

招标文件的修改:

(1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期15天之前,招标人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包括按本须知招标预备会期间提出的问题,以发出补遗文件的形式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

(2补遗文件须以书面或传真的方式发给所有获得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投标人收到补遗文件后,应立即以书面或传真方式通知招标人,确认已经收到补遗文件。

(33该补遗文件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具有约束作用。

(4为使投标人编写投标文件时有充分时间对招标文件的修改部分进行研究,招标人可以自行决定,酌情推迟投标截止日期,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已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

作业2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不同?

市(地级规划:

它是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期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地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市(地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省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分析市(地域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供需总量指标,提出各地域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管理措施,重点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

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为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管理和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市(地级规划作为一级较大区域的规划,要注意处理好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县级规划:

它属于管理型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地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研究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划定各类土地用途区,为利用土地和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提供依据。

县级规划要体现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的要求,其总量控制指标应落到实处,尤其对于城镇用地,不仅要有全县(市的城镇用地总规模控制,而且要有每一个城镇的控制指标。

在土地的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县级规划要具体确定重点项目的类型、时序、规模和范围。

作业1:

以广州市为例,请用相关的对广州市(或你熟悉的地区为例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作分析。

作业2:

广东省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实施。

但却接到县人民政府“关于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效的通知”。

问:

其原因是什么?

如果广东省授权XX县享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

那么XX乡人民政府应如何补办?

作业1以你熟悉的地区为例,阐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并说明理由。

作业1、如何基于GIS技术实现土地质量评价?

以信息技术和模型为支撑、以数据库为平台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案对各类土地资源,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等级利用GIS及统计软件,在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储存与调用,并提交数字化土地质量评价图土地质量评价过程中综合利用了MAPGIS软件,,建设数据库采用的VisualFoxPro和统计用的DPS软件评价方法

作业2、土地质量评价有何实际意义?

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例进行说明。

1、查阅相关文献,对土地利用预测的方法进行总结。

2、我国到2020年要保18亿亩的耕地目标,是如何预测出来的?

请说明理由。

18亿亩是根据五组数据测算出来的:

第一,耕地数。

美国卫片测出中国耕地有21亿多亩,国家土地管理局调查测算后得出,净耕地数量是19.7亿亩。

第二,人口数。

根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40年或2050年,人口高峰为15亿~16亿。

届时城市人口有10亿多,农村人口5亿左右。

第三,城乡建设用地数。

当时城乡建设用地有3.8亿亩,参照当时美、日等发达国家实际占用水平,根据前几年城乡建设新占用土地中耕地与非耕地比例,到2040年,城乡建设用地还要占用耕地2亿多亩。

还有退耕、灾毁等减少耕地1亿多亩。

第四,耕地后备资源数。

全国适宜开发耕地的资源,包括农田整理、废弃地整治,满打满算有2亿多亩。

第三与第四组数据增减相抵,到2040年,能保有耕地18亿亩。

第五,粮食需求数。

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参照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每人每日需要的食物热量(中等需要量,每年人均需要粮食500公斤,15亿人需要7500亿公斤。

但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多年徘徊在5000亿公斤。

如果能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科技水平,50多年时间,增加2500亿公斤粮食量是可能的,18亿亩耕地保15亿或16亿人吃饭还是可以的。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实际工作中,土地利用结构往往只体现当地领导者的意愿,当规划者与领导者想法冲突时,规划者应该如何解决此类矛盾?

2、你认为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如何才是最优化的?

以你熟悉的地区为例。

1、我国为什么用要保护15.6亿亩基本农田?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

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

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

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

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

三、中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强调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进入新世纪,中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保障面临不少难题。

1.人口增长、耕地消失、粮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问题比较突出

农产品稳定供给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中国粮食消费还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非粮食食物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但由于粮食生产必需的耕地和水资源数量难以增加,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耕地资源急剧流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一方面,全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最高达1700万人。

另一方面,全国耕地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现有耕地约1.218亿公顷,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口与耕地一增一减,使我国人地矛盾更加严峻。

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耕地资源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这种高速增长主要有赖于外延扩展而非集约化利用土地,是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取得的。

全国上下的开发区热,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2006年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

农村建房、修公路、造坟墓等占用大量耕地,我国每年农村土葬占有2000公顷之多,其中半数以上是肥沃的耕地。

3.耕地后备资源限制强度较大

国土部门组织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0.0753亿公顷,但各主要耕地后

备区域的开发均面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压。

能否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成败的关键。

耕地后备资源生态背景不良。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在31个省、区、市都有分布,但大部分位于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质量较差。

其共同特点是存在干旱缺水、盐碱、风沙、低温严寒等一种或多种限制因素,且限制强度较大,生态环境脆弱。

4.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不高

耕地退化是指人类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国优质耕地只占21%,土壤有机质低于0.5%的耕地约占10%。

现有的耕地中,缺磷地占59%,缺钾地占23%,缺磷钾地占10%。

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的耕地,共计占53%。

现有的耕地中,按质量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

按产量分,一等地点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

按产量分,高产田占29.7%,中产田占30.3%,低产田占40%。

现有的耕地中,缺磷地占59%,缺钾地占23%,缺磷钾地占10%。

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的耕地,共计占53%。

受工业三废污染和酸雨侵蚀的耕地还有0.0853亿公顷。

不宜继续耕种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65%。

5.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目前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在农业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上,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还未形成,经济上调动农民节约资源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四、如何切实有效的保护耕地

1、坚决制止耕地闲置、抛荒。

全面清理占而未用、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组织乡(镇、村、户及时复耕,并由土地征用单位支付复耕费用;

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处以罚款;

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

对常年和季节性抛荒的承包地,可由种粮大户耕种。

县、乡两级政府对制止耕地抛荒承担直接责任,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耕地抛荒严重的地方,坚决追究、严肃查处当地领导的责任。

2、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各类建设特别是城镇建设合理集约用地。

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

减少用地报批环节,缩短报批周期,积极主动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用地服务。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依法用地,决不能以用地报批程序慢或缺乏征地资金等各种理由,擅自用地、越权用地、违法用地,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严格巡查,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土地动态巡查制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组,坚持定期巡查,巡查到位、不留死角。

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重大违法案件要公开查处,一抓到底,既要处理事,更要处理人,构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4、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根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少、质量不降和绝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建立县乡村保护基本农田领导小组,形成保护网络,对基本农田管理实行定位、定量、定人,确保每片都有一个责任人,村村都有专职管护员。

5、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挂钩制度,严格按项目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制度,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导向,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形成补偿耕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2、你认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指标如何划分比较科学?

一是有精准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作基础。

耕地入选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主要依据是其区域作为耕地利用的优势性,包括地理位置、耕地质量、土壤肥力,即光、热、水、土资源的相对优异特性。

与此同时,还包括其区域土地利用的相对优异特性,耕地比重大、集中连片、优质高产高效。

这些优异特性的科学表现形式是耕地质量分等成果。

耕地分等成果是当前国内最具权威、最有可信度的反映耕地质量的数据,定量、定位地反映出了区域耕地的空间质量分异情况和规律。

目前为止,全国基于二调成果的耕地质量分等成果已经完成。

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中,理应以分等数据作为基本依据。

二是有科学的空间分析方法作支撑。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理论、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证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比如,基本农田聚集区的筛选研究,就是依据二调耕地图斑、耕地分等成果,参考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使用空间聚类方法,筛选出耕地比重大、质量等级高、累计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基本农田聚集区,作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备选区。

而耕地质量高但空间分布不连片,或空间分布连片但质量较低的耕地,在高标准建设和实施永久保护上都有一定难度,长期来看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生产,不作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备选区。

备选区确定后,再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对备选区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城市发展边界、居民点分布和农民意愿、生态红线等条件,按照科学民主的程序,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地。

三是有合理的建设制度和管控规则作保障。

从我国耕地集中区的现实条件看,传统农业优势集中区的土地利用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黄淮海农区土地利用比较乱,细碎化严重;

长江中下游农区建设用地比重大,农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东北农区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田基础设施差,水土流失风险极大。

永久基本农田备选区确定后,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与建设规则。

首先,严格管控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使区内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建设用地只能退出,不能进入。

其次,严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区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加强土壤地力培育养护和合理利用,不断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再次,分级确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立法保护百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省立法保护十万亩以上的,市保护万亩以上的,县保护千亩、百亩以上的。

3、请你谈谈对当前基本农田异地置换的看法。

在项目建设当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那基本农田能不能置换?

需要占用基本农田应该如何调整补划?

基本农田调整补划主要是指一般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将项目用地外非基本农田的优质耕地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原则调整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上总体平衡。

实际上此种情况仍然属于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还须按照相关程序报批,经国务院批准。

总结起来,针对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问题可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1、按规定程序报批

针对占用基本农田面积较大情况,必须安规程序上报,经国务院批转后方可占用,同时补划数量和质量相当的优质耕地作为基本农田。

2、调整土地规划

针对地方重点项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可申请调整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项目地内基本农田调出,进而取得项目建设用地空间。

但是,由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上都是刚刚批复实施,原则上新批复的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年内不得调整,所以此方法实施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项目开发商与当地政府部门深入沟通,争取政府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项目给予相关支持。

3、“小面积”调整

针对占用基本农田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亩的情况,一般为项目红线范围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有少许交叉,项目红线范围压占少许基本农田。

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一般会视项目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情况给予一定支持,允许从项目外区域补划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1、你认为如何保护土地整理区内农民的利益问题?

土地整治中,在拆除农民旧房子时,要统筹考虑农民新居建设。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给予考虑,在项目申报时确立安置区建设点,并搞好新村庄规划。

农民新居的规划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布局,使居住和生产相结合,如建设老年新居,要从农村老人生活习惯出发,体现人文关怀。

其次,农民新居建设要体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