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4673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

(2):

对于左主干病变、3支血管病变或累及前降支的2支血管病变,且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首选。

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在强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复发,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5.保守治疗:

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

6.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

I20.0/20.1/20.9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

2.除外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血气分析、脑钠肽、二聚体、血沉、反应蛋白或高敏反应蛋白;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3)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

(七)选择用药。

1.双重抗血小板药物:

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对拟行介入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受体拮抗剂。

2.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等。

3.抗心肌缺血药物:

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

(1)β受体阻滞剂:

无禁忌证者24小时内常规口服。

(2)硝酸酯类: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维持,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硝酸酯类药物口服。

(3)钙拮抗剂:

对使用足量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缺血症状或高血压者,如无禁忌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4.镇静止痛药:

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性肺充血时,可静脉注射吗啡。

5.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心律失常时应用。

6.调脂药物:

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者。

如无低血压等禁忌症,应在24小时内口服。

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治疗。

8.其他药物:

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如需要进行手术)。

1.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

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3.手术内置物:

冠状动脉内支架。

4.术中用药:

抗血栓药(肝素化,必要时可使用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5.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

生命体征检查、心电监测、心电图、穿刺部位的检查。

6.必要时,介入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

7.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

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

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片、血气分析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流动力学稳定。

3.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4.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等待二次或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病情危重。

4.出现严重并发症。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时间:

年月日时分

时间

到达急诊科(0—10分钟)

到达急诊科(0—30分钟)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

•明确诊断,立即口服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有禁忌除外)

•开始常规治疗(参见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常规治疗)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急会诊

•迅速危险分层,评估尽早血运重建治疗或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定急诊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直接和急诊)治疗方案

•对于在急诊科未行早期有创治疗者,尽快将患者转入继续治疗,再次评估早期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及风险

长期医嘱:

•重症监护

•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吸氧

临时医嘱: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胸片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镜检

•便常规+潜血

•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建立静脉通道

•其他特殊医嘱

•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记24小时出入量

•卧床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镇静止痛:

吗啡(酌情)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

•静脉取血

•特级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到达急诊科(0—60分钟)

住院第1天

()

对需要进行“急诊冠造和血运重建”治疗的高危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措施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行“急诊冠造和血运重建”治疗

•术前服用足量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咯雷)

•术前水化(肾功能不全者)

•维持合适的血压、心率、心功能和重要脏器功能,能承受急诊造影及血运重建

•完成常规术前医嘱(预防性抗菌素)

•手术后将患者转入或外科恢复室继续治疗

•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呼吸、药物反应等情况

•观察穿刺点及周围情况;

观察有无心电图变化;

检查有无血色素下降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上级医师查房:

危险性分层,监护强度和治疗效果评估,制订下一步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

•预防手术并发症

•预防感染(必要时)

•对于在急诊科未行早期有创治疗者,再次危险分层,评价手术必要性及风险,对于中、高危患者应在入院后12-48小时内完成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

•急诊血运重建治疗

临时医嘱:

•备皮

•造影剂皮试

•术前镇静

•预防性抗感染

•足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

•病危通知

•卧床或床旁活动

•流食或半流食

•保持大便通畅

•β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如无禁忌症:

低血压、肺淤血或≤0.40、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在24小时内口服。

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2-8天

•调脂治疗:

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酌情)

•心电图

•动态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

•床旁胸片、

•床旁超声心动图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继续重症监护

•观察穿刺点及周围情况

•观察有无心电图变化

•监测有无血色素下降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评估治疗效果,修订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继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患者,随时评价进行急诊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并强化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

•心电监测

评价心功能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和病程记录

•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转出

•对于低危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也无缺血改变,无左心衰竭的临床证据,留院观察家2-24小时其间未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留院观察24-48小时后出院。

•转出者完成转科记录

•床旁活动

•半流食或低盐低脂普食

•或治疗(酌情)

•钙拮抗剂(酌情)

•心肌损伤标志物

•低盐低脂普食

•配合急救和诊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恢复期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稳定患者由转至普通病房

•配合医疗工作

•配合康复和二级预防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转出:

办理转出事项

•如果患者不能转出:

记录原因

住院第4-6天

(普通病房第1-3天)

住院第7-9天

(普通病房第2-5天)

住院第8-14天

(出院日)

心功能和治疗效果评估

•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转科记录”

•血运重建术(或)患者术后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预防并发症

•再次血运重建治疗评估,包括、

•完成择期

•心功能再评价

•治疗效果、预后和出院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康复和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将“出院总结”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

•二级预防的方案

•二级护理

•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

•室内或室外活动

•心脏超声

•胸片

•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出院医嘱: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戒烟)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出院带药(根据情况):

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定期复查

•二级预防教育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出院指导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版)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0:

I20.806)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93:

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与2006年相关指南

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

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2.心电图变化:

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段压低≥0.1,胸痛缓解后段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不升高。

4.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根据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活动平板评分)、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综合判断。

2.基础药物治疗:

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适应证为:

(1)严重心绞痛(分级3级或以上者),特别是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者;

(2)经无创方法评价为高危患者(不论心绞痛严重程度);

(3)心脏停搏存活者;

(4)有严重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

(5)血管重建(或)的患者,有早期的中等或严重的心绞痛复发;

(6)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或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的心绞痛患者。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或无创检查提示较大面积心肌缺血,且冠状动脉病变适合者,可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包括药物洗脱支架)治疗。

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糖尿病伴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疗效优于。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I20.806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

2.除外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

4.适用于择期者,不适用于发病<

12小时患者。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

(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

(1)脑钠肽、二聚体、血气分析、血沉、反应蛋白或高敏反应蛋白;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1.抗心肌缺血药物:

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抗血小板药物:

(1)无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氯吡格雷替代;

(2)行介入治疗者,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3)对介入治疗术中的高危病变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受体拮抗剂。

3.调脂药物: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所有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高血压、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均应使用。

5.其他药物:

(八)手术时间为入院后2-4天。

5.术后处理:

(1)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

生命体征检查、心电图、心电监测、穿刺部位的检查。

(2)介入术后必要时住重症监护病房。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

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血常规、尿常规。

必要时根据需要查:

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片、血气分析。

(2)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3)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1.生命体征稳定,无心肌缺血发作。

2.穿刺部位愈合良好。

3.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3术中出现并发症转入。

4.造影冠脉正常,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5.药物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9天

住院第1-3天

(术前准备)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描记“18导联”心电图

危险性分层,明确诊断,制订诊疗方案

•进行“常规治疗”(参见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

•完成病历书写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日常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确定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方案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复查异常的检验结果

•向家属及病人交待冠脉造影和介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抗血小板药物剂量

•术前准备,术前医嘱

•术者术前看病人,确认手术指征、禁忌证,决定是否手术

长期医嘱:

•冠心病护理常规

•一或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持续心电监测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钙拮抗剂:

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

•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

•必要时检查:

脑钠肽、二聚体、血气分析、血沉、反应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拟明日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明早禁食水

•术前晚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

•入院宣教

•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