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docx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
第一篇: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及内容
一、组织的形式:
1、主题式游戏化早操
2、游戏化体育课
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4、各具特色的幼儿运动会
5、小型比赛活动
6、远足活动
二、活动内容:
1、主题式游戏化早操是指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一个主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在音乐的选取、器材的运用、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换和规则的制定等方面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动作为主要目的的早操形式。
每天上午固定时间大、中、小班分先后开展不同的主题早操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幼儿准备早操器械材料,进行早操。
小班8—10分钟,中班10—12分钟,大班12—15分钟。
2、游戏化体育课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将体育课内容赋予一定的情节、结构,使之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社会性和自主性,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通过内容选编的适宜性、环节安排的游戏化、材料提供的多样性、讲解示范的灵活性总结以下四种活动形式:
主题情境游戏的体育课(如“小兔拔萝卜”)、竞赛游戏的体育课(如“运西瓜”)、探究发现游戏的体育课(如“好玩的圈”)、分组循环游戏的体育课(如“解救人质”)。
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园环境,因地制宜地在各种不同的场地,投放不同的材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基本动作发展等特点,为幼儿创设多个体育游戏情境,有针对性的投放游戏器械、玩具和材料。
4、各具特色的幼儿运动会包括以下三个:
主题活动运动会(如季节和社会活动开展的运动会)、民间游戏运动会、亲子运动会。
5、小型体育比赛活动是班级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是幼儿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感知运动意义的有效手段。
包括班级比赛活动和年级比赛活动。
6、远足活动是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步行到某一目的地以锻炼身体耐力、磨炼意志品质的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体育活动。
包括班级远足和亲子远足。
如郊游、参观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二篇: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早操活动内容:
①慢跑或走路交替的活动,尤其是在冬季,它常常是作为幼儿冬季身体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律动动作或跳活泼愉快而又简单的舞蹈。
通常要配有相应的幼儿音乐。
③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
④开展活动量较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⑤安排一些分散的体育活动,如提供给幼儿一些小型的运动器械,像球类、毯子、小高跷、绳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即开展一般的晨间活动)。
2.体育教学活动①开始部分②基本部分③结束部分3.户外体育活动内容:
①各种大中小型幼儿运动器械的活动。
②幼儿体育游戏的活动
③适当地组织幼儿复习某些身体活动如幼儿基本体操等,但复习的内容不应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三分之一。
④晨间分散的体育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中小型的运动器械,让幼儿自由选择。
⑤幼儿体育活动区的活动。
如球类活动区、钻爬区、投掷区、各种大中型运动器械区等。
4.幼儿运动会内容:
①已经学过的幼儿基本体操,或简单的律动、舞蹈动作,或简单的动作技能(如拍球、钻圈等)②每个年龄组开展一两项简单的适合于本年龄组幼儿能力水平与兴趣的小型游戏比赛活动。
如小班开展送娃娃回家、小兔采蘑菇等活动,中班齐心协力盖大厦,大班进行两人三足走等合作活动。
③全园幼儿分块集中,跳简单的幼儿集体舞。
④邀请幼儿的家长参加,与自己的孩子合作,开展一些游戏比赛活动。
5.室内幼儿体育活动内容
①幼儿室内体育活动场的活动。
②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
6.幼儿远足活动与短途旅游7.散步活动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1.基本动作包括:
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
2.基本体操包括:
①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韵律操、拍手操、武术操。
②排队和变换队形。
3.体育游戏4.器械练习:
①固定性运动器械:
滑行类、摆动类、旋转类、颠簸类、攀登类、钻爬类、弹跳类等大中型运动器械。
②中、小型移动性运动器械。
如弓形门、脚蹬车等。
三、幼儿园一日体育活动时间安排
春季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上午9:
50-10:
50、下午3:
05-4:
05,早操也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
拿周一来举例,户外活动时首先做操,包括徒手操和轻器械操,然后进行的是跳远的练习,最后是玩滑梯。
第三篇:
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一、组织的形式:
1、主题式游戏化间操
2、游戏化体育课
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4、各具特色的幼儿运动会
5、小型比赛活动
6、远足活动
二:
活动内容
1、主题式游戏化早操是指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一个主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在音乐的选取、器材的运用、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换和规则的制定等方面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动作为主要目的的早操形式。
具体内容:
(1)、做操。
包括韵律操、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等。
(2)、队列队形练习(左右分队走,1队变2队,2队变4队)(3)、简单的游戏活动等。
我们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9:
00-9:
30之间,活动持续时间为15min-20min左右。
园里是小班先开始,之后中大班一起做,做操内容根据年龄特点略有差异,大班的动作和队形变换稍微复杂些,间操活动形式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
2、游戏化体育课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将体育课内容赋予一定的情节、结构,使之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社会性和自主性,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通过内容选编的适宜性、环节安排的游戏化、材料提供的多样性、讲解示范的灵活性总结以下四种活动形式:
主题情境游戏的体育课(如“小兔拔萝卜”)、竞赛游戏的体育课(如“运西瓜”)、探究发现游戏的体育课(如“好玩的圈”)、分组循环游戏的体育课(如“解救人质”)。
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园环境,因地制宜地在各种不同的场地,投放不同的材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基本动作发展等特点,为幼儿创设多个体育游戏情境,有针对性的投放游戏器械、玩具和材料。
4、各具特色的幼儿运动会包括以下三个:
主题活动运动会(如季节和社会活动开展的运动会)、民间游戏运动会、亲子运动会。
5、小型体育比赛活动是班级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是幼儿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感知运动意义的有效手段。
包括班级比赛活动和年级比赛活动。
6、远足活动是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步行到某一目的地以锻炼身体耐力、磨炼意志品质的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体育活动。
包括班级远足和亲子远足。
如郊游、参观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班级:
学前教育1班
姓名:
曹颖莉
学号:
130601196
第四篇: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1)集体教育活动。
全班幼儿共同参与,教师面向全体儿童。
短时间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
但是集体教育活动容易导致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幼儿的表现机会少,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能力。
(2)小组活动。
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
幼儿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更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
幼儿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小组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3)个别活动(区角活动)。
幼儿独自活动,教师予以个别指导。
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个别活动对师资、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这种互动应该让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判断和反思,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
争取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体、小组、区域活动,这三种形式各具特点,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
一、集体活动
(一)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集体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教育信息;教师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所有的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发展。
集体教育活动的优点是幼儿要学会倾听,并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学会遵守活动规则,并会适当地自律:
要集中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有积极的帮助。
集体活动的缺点在于,同一时间内全班幼儿以同样的速度学习相同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二)集体活动的指导要领
在新时期的课改冲击下,一说到集体活动很容易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这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
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等教学方法,做好以下两点就能取得较好的活动
效果:
第一,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1、明确活动目标。
教师应充分了解、分析教材,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设计分解重难点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2、充分做好准备。
材料的性质、多少以及演示时间,或者幼儿桌椅的摆放等,教师在心理上都应了如指掌,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3、确定教学方法。
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引导法等。
第二,要分析幼儿的学习方法。
1、分析活动的内容。
一般来说,活动内容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运动动作,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相互渗透:
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等;对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获得感性的经验。
对认知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内容,教师要提供多种感性材料,让幼儿尝试、操作与发现。
2、了解幼儿的认知情况。
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
生影响。
因此教师要注意:
(1)针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准备深浅不一的问题与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尽量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2)注意新知识的难度要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让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4)预见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准备,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将感觉、运动系统和直接经验融入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体形象的范例。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别的,应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增加抽象、概括的学习内容,以适应幼儿的发展。
4、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轻柔的抚摸,一朵红花的奖励,都能让幼儿获得心理上的认可及成功的自豪感,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因素。
因此,教师应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进行
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第三,整合多种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和载体。
它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并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扩大原有知识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整合内容时应注意:
在选材时不应有“专家至上、教材第一”的选材观,而对每个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都应根据本班情况和本地区的实际进行;同时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教材中,“生活即教育,处处有教育”,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教材”。
(三)集体活动的有效运用
有许多教育内容是适于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首先,健康领域的动作技能及自我保护等常识:
社会领域中有关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相关的社会知识或概念艺术领域中绘画、手工、泥工、舞蹈动作等:
语言领域的文学活动、戏剧活动和欣赏等。
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适合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果不如集体活动。
二、小组活动
(一)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的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
分组教学能有效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
(二)小组活动的指导要领:
小组教学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除了要注意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空间上要避免干扰。
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走廊等。
其次,在内容上要避免重复。
如一组是认识“电话”,了解电话的特征和用途,另一组是做做玩玩,实际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电话的外形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
第三,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子能
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三)小组活动的有效运用
1、直接分成若干组。
如果教学内容适合分组,这类小组活动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区中进行,如一组是美术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美工区进行活动,一组是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语言区进行活动。
2、集体活动后的分组。
如散文欣赏活动“金色的小船”,教师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散文的画面美和意境美,然后,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现散文。
3、各功能室的分组。
由于空间的分开,便于教师的指导,如在同一段时间,一个班的孩子可以分成两组,一组在音乐活动室,进行节奏乐活动,~组在科学室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或者一组在教室活动,一组在某个功能室活动。
教学内容放在功能室进行能够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条件,节省教师准备材料的时间,由于空间大,更有利于幼儿活动。
三、区域活动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指幼儿在班级中创设的
区角中进行的自主的学习活动。
文中所指的区域活动是介于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性游戏活动之间的,呈半开放、半松散的特点,是一种狭义的“区域活动”。
现在,许多幼儿园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主题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探索与学习,每个区域教师都有设定的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
(二)区域活动的指导要领
1、确定弹性目标,及时进行调整。
如,小班区域活动——夹豆豆,教师通过让幼儿用筷子夹豆豆,发展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但在实际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夹不住,急于求成,出现了用手抓的现象,最后教师将夹豆豆改为“喂小猪”:
即用汤匙将豆豆放进小猪的嘴里,动作的难度下降,有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幼儿的活动兴趣大大提高。
2、提供具有层次性、丰富性和新颖性的操作材料。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投放适于探索、操作和比较的感性材料,使幼儿能在原有水平上产生新的突破。
如制作不倒翁,教师通过提供小石块、橡皮泥、纸团、乒乓球、可乐罐等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学习制作不倒翁,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就会主动探索、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
法。
3、细心地观察与记录。
当幼儿在区域中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敏感地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反馈,并及时记录下来,如幼儿的对话、解决问题的方式、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等,作为下阶段的区域活动材料更换、目标变化的依据。
(三)区域活动的有效运用
1、与主题结合的区域活动。
即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与主题活动有关。
在某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开展后,教师首先要考虑,在活动区中提供那些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激活幼儿的思维。
2、与幼儿发展水平结合的区域活动。
即设定的区域活动内容、投放的材料与幼儿发展水平有关。
投放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可针对幼儿的强项或弱项来进行,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3、确定主指导区。
在制定周计划时,要考虑设置2—3个主指导区,制定每个区域的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投放、添置不同层次的材料,这样便于教师进行重点的观察与指导。
4、确定活动规则。
如规定入区的人数,拿放材料的要求,活动区的交换,活动区规则的遵守,有序地进行活动等。
规则的制定最好是教师和幼儿相互讨
论,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自己用绘画或小制作的形式来表现,这样幼儿就能主动地遵守规则。
在自主选择区角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每周必须进主指导区活动一次。
总之,这三种教学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灵活地运用,可以先集体后小组,或先小组后集体;也可以先集体后区域,或先区域后集体。
适合的才是最好.
第五篇:
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大全)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有:
幼儿早操活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等。
此外,幼儿运动会、远足等组织形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也越来越收到重视。
1、幼儿早操活动
1)含义:
幼儿早操活动是幼儿园早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组织形式。
2)意义:
可使幼儿身体和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愉快的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3)内容有:
①做体操。
包括模仿操、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等。
②队列队形练习
③简单的游戏活动、舞蹈韵律活动等。
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7:
30-8:
00或9:
00-10:
00之间,活动持续时间为15min左右。
一般夏季活动的时间可相对延长,冬季活动的时间要短一些。
早操活动形式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
2、幼儿体育教学活动
1)含义: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发展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的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主要组织形式。
2)作用:
系统全面地发展幼儿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幼儿的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平衡与协调能力,使幼儿得到科学有效的活动与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3)内容有: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体育游戏、基本体操、运动器械活动、专项运动等。
幼儿体育课程一般每周安排1~2次。
每次活动的时间为:
小班15~20min,中班20~25min,大班30min左右,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
3、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1)含义:
户外体育活动是在户外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2)目的:
户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在户外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水平,有选择地进行体育活动,以便更有效的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内容:
①各种大、中、小型幼儿运动器械的活动。
②通过游戏形式进行的各种基本动作练习。
③利用阳光、空气、水和沙石等自然因素进行的各种活动。
④户外区域体育活动。
户外体育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为30min左右,活动形式以分散的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
幼儿体育教学既要贯彻当今社会发展对幼儿身心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幼儿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安全性。
因此,幼儿体育活动教学,必须依据幼儿生长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完成各种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动作示范法与讲解法
1)动作示范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突出动作的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防止盲目性。
②示范要正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③示范要利用合理的位置和方向。
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示范的效果。
例如,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一般根据幼儿的人数、队形、动作技术、观察部位以及场地情况和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在室外活动,教师应选择面向太阳或迎风站位示范,保护幼儿的同时也避免幼儿面向太阳或迎风而影响观察效果。
2)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幼儿形象地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组织幼儿练习的指导方法。
讲解法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
明确一节课中“讲什么”“怎样讲”,做到心中有树,有的放矢。
②讲解应条理清晰,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③讲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常以幼儿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讲解动作要领的的形象,如“小兔跳”“小鸟飞”等。
④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注意: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及中班前期的幼儿其认识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行动,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注意力很不稳定。
对于中班后期及大班的幼儿体育教学,可适时灵活运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指导方法,因该年龄段幼儿的规则意识在逐步形成,他们已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规则。
2、完整法与分解法
1)完整法
是指对单个动作或整套动作不分步骤地进行教学,一般用于比较简单或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如深蹲站起动作。
2)分解法
是将单个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步骤,或将整套动作分成几个单个动作,分别进行教学,如前翻滚动作采用分解法有利于抓住动作的重点或难点,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3、保护与帮助法
幼儿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生活经验,加上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因此,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保护与帮助尤为重要。
保护与帮助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他人保护和自我保护,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主要是以教师保护和直接帮助为主。
4、运动负荷量控制法
运动负荷量是指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它受活动的强度密度、数量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运动负荷量控制法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体育活动的适量性。
2)重视体育活动的结构性。
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考虑运动和休息交替合理。
3)掌握体育活动的循序渐进。
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弱到强,不断提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