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4338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5 大小:19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2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新课程讲义

2016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讲义

第一章音乐新课程标准

考核要求

1.音乐课程价值

(1)掌握音乐课程价值的类型。

(2)掌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2.音乐课程目标

(1)识记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2)理解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法。

(3)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音乐课程目标中三个学段的目标。

3.音乐课程内容标准

(1)识记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所包含的四个领域。

(2)识记音乐课程标准中每一个领域所包含的内容。

考点1:

音乐课程的价值·

重点掌握☆☆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

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经典试题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四个方面。

【参考答案】创造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考点2: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重点等级:

☆☆☆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经典试题

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B.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D.对完美人生的教育

【解析】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

故选B。

考点3:

课程目标的设置

重点等级:

☆☆☆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3.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

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经典试题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以下项目中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范畴的()。

A.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B.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C.探究、合作D.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参考答案】BD。

考点4:

音乐课程的学段目标

重点等级☆☆☆

1.1~2年级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2.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艺术想像和创造力;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7~9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经典试题

《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

三个学段是按()。

A.小学初中高中

B.1到3年级4到6年级7到9年级

C.1到2年级3到6年级7到9年级

D.小学中学大学

【解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课程目标的学段,即1到2年级、3到6年级、7到9年级。

故选C。

考点5: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

重点等级☆☆☆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包含四个领域:

1.领域一:

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领域二:

表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主要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3.领域三:

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

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4.领域四: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它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

为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经典试题

感受与鉴赏的领域中包括有()、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A.综合性艺术表演B.音乐表现要素

C.探索音响与音乐D.音乐与社会生活

【解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故选B。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音乐感知能力一般包括()。

A.注意力、记忆力B.节奏感、机能控制

C.听觉表现、调式感D.联想能力、想象力

2.下面哪条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

()

A.审美体验价值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D.文化传承价值

3.创立幼儿小提琴教学法的音乐教育家是()。

A.达尔曼B.铃木镇一

C.达尔克罗兹D.卡巴列夫斯基

二、简答题

简述音乐课程教学的四个领域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在音乐中,音乐的感知能力一般包括有听觉表现和调式感等。

故选C。

2.C【解析】音乐课程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故选C。

3.B【解析】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创有幼儿小提琴教学法等。

故选B。

二、简答题

音乐课程教学的四个领域及其内容是:

感受与鉴赏:

(1)音乐的表现要素;

(2)音乐的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形式。

表现:

(1)演唱;

(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

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2)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第二章艺术概论

考核要求

1.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1)了解艺术的相关学说

(2)了解艺术的发展

2.艺术的社会功用

(1)熟悉艺术的审美功用

(2)了解艺术的娱乐功用

3.艺术教育与艺术欣赏

(1)识记艺术教育的任务

(2)掌握艺术教育的目标

(2)掌握艺术欣赏的含义

4.艺术流派和艺术作品

(1)了解艺术家的素质

(2)掌握艺术作品的含义

(2)掌握艺术作品的层次

考点1:

艺术的相关学说

重点等级☆☆

(1)“劳动说”★

沃拉斯切尔、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2)“模仿说”★

“模仿说”是一种古老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一种“模仿”。

亚里斯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异,也即模仿所用的介质不同、索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3)“游戏说”★

“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希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协调起来。

(4)“表现说”★

“表现说”主要理论基础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5)“巫术说”

“巫术说”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区别,对原始人来说万物有灵,因此这一切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经典试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游戏说”、“表现说”、“”、“生产劳动说”五种。

【参考答案】模仿说巫术说

考点2:

艺术的发展

重点等级☆

1.艺术发展模式论

艺术发展模式论的观点是:

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2.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是人性论的观点。

人性论是随着文艺复兴而产生的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人的本性。

经典试题

简述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参考答案】艺术发展模式论的观点是:

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考点3: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重点等级☆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根据历史发展不同时代的纵向比较、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的横向比较、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的比较,艺术与经济具有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由于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

宗教是对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生活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宗教的对象是神,而艺术的对象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宗教是麻醉人们心灵的,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作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情感与幻象的成分,为艺术创作提供题材;艺术和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和希望。

4.道德对艺术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则会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哲学思想决定创作方法的产生、决定创作方法的选择和改变、决定创作方法的矛盾。

经典试题

艺术概论中,道德对艺术的发展只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道德对艺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有障碍又有促进作用,故题干叙述错误。

考点4: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重点等级☆

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2.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这是由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3.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取其精华,弃其槽粕;坚持继承遗产的批判原则,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4.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

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主要有两类,即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5.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革新是由艺术的任务决定的;革新是由艺术的本性决定的;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6.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和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统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7.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经典试题

(),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A.艺术蕴含B.艺术形象

C.艺术语言D.艺术批评

【解析】在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艺术语言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故选C。

考点5:

艺术的社会功用

重点等级☆

1.审美认知作用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作用下,引发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听众和观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3.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经典试题

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

A.艺术活动B.情感活动

C.精神活动D.审美活动

【解析】人类的艺术活动是艺术概论研究的主要对象。

故选A。

考点6: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重点等级☆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才。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代社会中,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它可以培养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