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4158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单片机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单片机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单片机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单片机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文档.docx

《单片机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文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文档.docx

单片机文档

第四章实验及实践课题

1.闪烁灯

1.实验任务

如图4.1.1所示:

在P1.0端口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使L1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0.2秒。

2.电路原理图

图4.1.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端口上。

4.程序设计内容

(1).延时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为单片机的指令的执行的时间是很短,数量大微秒级,因此,相差太大,相对于微秒来说,秒,0.2我们要求的闪烁时间间隔为

所以我们在执行某一指令时,插入延时程序,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这样的延时程序是如何设计呢?

下面具体介绍其原理:

如图4.1.1所示的石英晶体为12MHz,因此,1个机器周期为1微

MOVR6,#202个2

2个22+2×248D1:

MOVR7,#248

=49820×

DJNZR7,$2个2×248

(498

2×20=402DJNZR6,D1个

10002

因此,上面的延时程序时间为10.002ms。

由以上可知,当R6=10、R7=248时,延时5ms,R6=20、R7=248时,延时10ms,以此为基本的计时单位。

如本实验要求0.2秒=200ms,10ms×R5=200ms,则R5=20,延时子程序如下:

DELAY:

MOVR5,#20

MOVR6,#20D1:

MOVR7,#248D2:

DJNZR7,$

DJNZR6,D2

DJNZR5,D1

RET

(2).输出控制

如图1所示,当P1.0端口输出高电平,即P1.0=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这时发光二极管L1熄灭;当P1.0端我们可以使用亮;L1发光二极管时,0=P1.0即口输出低电平,

SETB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高电平,使用CLR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低电平。

5.程序框图

如图4.1.2所示

4.1.2

7.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sbitL1=P1^0;

//延时0.2秒子程序voiddelay02s(void)

{

unsignedchari,j,k;

for(i=20;i>0;i--)

for(j=20;j>0;j--)

for(k=248;k>0;k--);

}

voidmain(void)

{

while

(1)

{

L1=0;

delay02s();

L1=1;

delay02s();

}

}

2.模拟开关灯

1.实验任务

如图4.2.1所示,监视开关K1(接在P3.0端口上),用发光二极管L1(接在单片机P1.0端口上)显示开关状态,如果开关合上,L1亮,开关打开,L1熄灭。

2.电路原理图

4.2.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

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四路拨动

开关”区域中的K1端口上;

4.程序设计内容

(1).开关状态的检测过程

单片机对开关状态的检测相对于单片机来说,是从单片机的P3.0端口输入信号,而输入的信号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当拨开开关K1拨上去,即输入高电平,相当开关断开,当拨动开关K1拨下去,即输入低电平,相当开关闭合。

单片机可以采用JBBIT,REL或者是JNBBIT,REL指令来完成对开关状态的检测即可。

(2).输出控制

如图3所示,当P1.0端口输出高电平,即P1.0=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这时发光二极管L1熄灭;当P1.0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0=0时,发光二极管L1亮;我们可以使用SETB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高电平,使用CLR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低电平。

5.程序框图

!

错误开始

K1开关闭合了吗?

L1亮

灭L1.

图4.2.2

7.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sbitK1=P3^0;

sbitL1=P1^0;

voidmain(void)

{

while

(1)

{

if(K1==0)

{

//灯亮L1=0;

}

else

{

灯灭L1=1;//}

}

}

多路开关状态指示.3

实验任务1.

P1.7-L4,P1.4--所示,如图4.3.1AT89S51单片机的P1.0P1.3接四个发光二极管L1

对应的灯亮,编程将开关的状态反映到发光二极管上。

-K4,(开关闭合,K1接了四个开关开关断开,对应的灯灭)。

2.电路原理图

4.3.1

图系统板上硬件连线3.

“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P1.3用导线连接到“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把(1.

区域中的L1-L4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4-P1.7用导线连接到“四路拨动开关”区域中的

K1-K4端口上;

4.程序设计内容

(1.开关状态检测

对于开关状态检测,相对单片机来说,是输入关系,我们可轮流检测每个开关状态,根据每个开关的状态让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指示,可以采用JBP1.X,REL或JNBP1.X,REL指令来完成;也可以一次性检测四路开关状态,然后让其指示,可以采用MOVA,P1指令一次把P1端口的状态全部读位的状态来指示。

4入,然后取高.

.输出控制(2

指令来完成,CLRP1.XSETBP1.X和L1根据开关的状态,由发光二极管-L4来指示,我们可以用也可以采用MOVP1,#1111XXXXB方法一次指示。

5.程序框图

!

错误开始

读P1口数据到A中CCA内容右移4次CCA内容与F0H相或CCA内容送入P1口CC

4.3.2

图C语言源程序)7.方法一(

#include

unsignedchartemp;

voidmain(void)

{

while

(1)

{

temp=P1>>4;

temp=temp|0xf0;

P1=temp;

}

}

C语言源程序)9.方法二(

#include

voidmain(void)

{

while

(1)

{

if(P1_4==0)

{

P1_0=0;

}

else

{

P1_0=1;

}

if(P1_5==0)

{

P1_1=0;

}

else

{

P1_1=1;

}

if(P1_6==0)

{

P1_2=0;

}

else

{

P1_2=1;

}

if(P1_7==0)

{

P1_3=0;

}

else

{

P1_3=1;

}

}

}

4.广告灯的左移右移

1.实验任务

做单一灯的左移右移,硬件电路如图4.4.1所示,八个发光二极管L1-L8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0-P1.7接口上,输出“0”时,发光二极管亮,开始时P1.0→P1.1→P1.2→P1.3→┅→P1.7→P1.6→┅→P1.0亮,重复循环。

2.电路原理图

4.4.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7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

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7对应着L8。

4.程序设计内容

我们可以运用输出端口指令MOVP1,A或MOVP1,#DATA,只要给累加器值或常数值,然后执行上述的指令,即可达到输出控制的动作。

每次送出的数据是不同,具体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P1.7P1.6P1.5P1.4P1.3P1.2P1.1P1.0说明

L2L1L6L5L4L3L8L7

L1亮11111101

L2亮01111111

L3亮01111111

L4亮10111111

L51亮1011111

L611亮110111

L7亮11011111

L8亮1

1110111

1

表5.程序框图

图4.4.2

7.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chari;

unsignedchartemp;

unsignedchara,b;

voiddelay(void)

{

unsignedcharm,n,s;

for(m=20;m>0;m--)

for(n=20;n>0;n--)

for(s=248;s>0;s--);

}

voidmain(void)

{

while

(1)

{

temp=0xfe;

P1=temp;

delay();

for(i=1;i<8;i++)

{

a=temp<

b=temp>>(8-i);

P1=a|b;

delay();

}

for(i=1;i<8;i++)

{

a=temp>>i;

b=temp<<(8-i);

P1=a|b;

delay();

}

}

}

广告灯(利用取表方式)

实验任务.1

次次,闪烁22利用取表的方法,使端口P1做单一灯的变化:

左移次,右移20.2秒)。

(延时的时间2.电路原理图

图4.5.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7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

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7对应着L8。

4.程序设计内容

在用表格进行程序设计的时候,要用以下的指令来完成

().利用MOVDPTR,#1DATA16的指令来使数据指针寄存器指到

表的开头。

().利用MOVCA,@A+2DPTR的指令,根据累加器的值再加上

DPTR的值,就可以使程序计数器PC指到表格内所要取出的数据。

因此,只要把控制码建成一个表,而利用MOVC工,@A+DPTR做取码的操作,就可方便地处理一些复杂的控制动作,取表过程如下图所示:

.5程序框图

4.5.2

语言源程序7.C

#include

unsignedcharcodetable[]={0xfe,0xfd,0xfb,0xf7,

0xef,0xdf,0xbf,0x7f,

0xfe,0xfd,0xfb,0xf7,

0xef,0xdf,0xbf,0x7f,

0x7f,0xbf,0xdf,0xef,

0xf7,0xfb,0xfd,0xfe,

0x7f,0xbf,0xdf,0xef,

0xf7,0xfb,0xfd,0xfe,

0x00,0xff,0x00,0xff,

0x01};

unsignedchari;

voiddelay(void)

{

unsignedcharm,n,s;

for(m=20;m>0;m--)

for(n=20;n>0;n--)

for(s=248;s>0;s--);

}

voidmain(void)

{

while

(1)

{

if(table[i]!

=0x01)

{

P1=table[i];

i++;

delay();

}

else

{

i=0;

}

}

}

6.报警产生器

1.实验任务

用P1.0输出1KHz和500Hz的音频信号驱动扬声器,作报警信号,要求1KHz信号响100ms,500Hz信号响200ms,交替进行,P1.7接一开关进行控制,当开关合上响报警信号,当开关断开告警信号停止,编出程序。

2.电路原理图

图4.6.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音频放

大模块”区域中的SPKIN端口上;

(2.在“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OUT端口上接上一个8欧

的或者是16欧的喇叭;

(3.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7/RD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四

路拨动开关”区域中的K1端口上;

4.程序设计内容

(1.信号产生的方法

500Hz信号周期为2ms,信号电平为每1ms变反1次,1KHz的信号周期为1ms,信号电平每500us变反1次;

5.程序框图

!

错误开始

K1按下了吗?

FLAG=0吗?

置200次计数

P1.0输出取反

延时500us

计数值计完了吗?

FLAG取反200次计数置输出取反P1.01ms

延时计数值计完了吗?

取反FLAG.

图4.6.2

7.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bitflag;

unsignedcharcount;

voiddely500(void)

{

unsignedchari;

for(i=250;i>0;i--)

{

_nop_();

}

}

voidmain(void)

{

while

(1)

{

if(P1_7==0)

{

for(count=200;count>0;count--)

{

P1_0=~P1_0;

dely500();

}

for(count=200;count>0;count--)

{

P1_0=~P1_0;

dely500();

dely500();

}

}

}

}

显示LED.I/O并行口直接驱动7

实验任务1.

的笔段h连接到一个共阴数码管的端口的P0P0.0-P0.7a-单片机的所示,利用如图13AT89S51秒。

0.290上,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

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数字,时间间隔电路原理图2.

4.7.1

图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端口用8P0.0/AD0-P0.7/AD7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区域中的任一个数码管的a-h端口上;要求:

P0.0/AD0与a相连,P0.1/AD1与b相连,P0.2/AD2与c相连,……,P0.7/AD7与h相连。

4.程序设计内容

(1.LED数码显示原理

七段LED显示器内部由七个条形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小圆点发光二极管组成,根据各管的极管的接线形式,可分成共阴极型和共阳极型。

LED数码管的g~a七个发光二极管因加正电压而发亮,因加零电压而不以发亮,不同亮暗的组合就能形成不同的字形,这种组合称之为字形码,下面给出共阴极的字形码见表2

“0”3FH“8”7FH

06H“1”6FH“9”

5BH2“”77HA“”

7CH

”b“4FH

”3“

39HC66H“4”“”“d5“”6DH”5EH

79HE“”6“”7DH

”07H71H“7“”F的字形码没有规律可循,只能采用查表的方式来完成我902.由于显示的数字-(

把每个数字的笔段代码按顺的顺序,这样我们按着数字0-9们所需的要求了。

序排好!

建立的表格如下所示:

TABLEDB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5.程序框图

图4.7.2

7.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charcode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

unsignedchardispcount;

voiddelay02s(void)

{

unsignedchari,j,k;

for(i=20;i>0;i--)

for(j=20;j>0;j--)

for(k=248;k>0;k--);

}

voidmain(void)

{

while

(1)

{

for(dispcount=0;dispcount<10;dispcount++)

{

P0=table[dispcount];

delay02s();

}

}

}

按键识别方法之一.8

显示并行口直接驱动LEDI/O实验任务.1

显示出其的二进P1.3P1.0单片机的P1端口的到AT89S511SP1每按下一次开关,计数值加,通过制计数值。

电路原理图2.

4.8.1

图系统板上硬件连线3.

端口上;区域中的SP1“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把(1.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

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其实,作为一个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

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执行一次,而在按键按下的过程中,不要有干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因此在按键按下的时候,图4.8.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实际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总是在按下的时.

具体的一个按键刻存在着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态。

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以上,从而避开了干扰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要求每按下一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有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1.对于按键识别的指令,我们依然选择如下指令JBBIT,REL指令是用来检测BIT

是否为高电平,若BIT=1,则程序转向REL处执行程序否则就继续向下执行程序。

或者是JNBBIT,REL指令是用来检测BIT是否为低电平,若BIT=,则程序转向REL处执行程序,否则就继续向下执行程序。

(2.但对程序设计过程中按键识别过程的框图如右图所示:

图4.8.3

5.程序框图

图4.8.4

7.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charcount;

voiddelay10ms(void)

{

unsignedchari,j;

for(i=20;i>0;i--)

for(j=248;j>0;j--);

}

voidmain(void)

{

while

(1)

{

if(P3_7==0)

{

delay10ms();

if(P3_7==0)

{

count++;

if(count==16)

{

count=0;

}

P1=~count;

while(P3_7==0);

}

}

}

}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