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409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

依据“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判断这一制度不是世袭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排除A、C;

“有足够的学养”说明这一制度强调学识水平,科举考试选官的依据是考试成绩,故D正确;

察举制度选官的依据是孝廉,排除B。

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会对皇权造成危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

从材料中“其权过重……的家法不符”可知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危及皇权,因此嘉庆帝强调军机大臣的职责应是“承旨书谕”,不可委以过多职责,故D正确,B错误;

A、C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A、C。

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史料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故D符合题意。

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

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

【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罗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从而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选B项。

A项只是手段,C项不够全面,D项在时间上不对,此时尚未进入帝国时期。

7.倒霉的雅典公民帕迪斯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他成为民众法庭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员。

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任期制B.代议制C.任人唯贤D.轮番而治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含义。

材料的意思是“抽中的公民才可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机会是均等的”。

这就是轮番而治的含义。

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8.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解析】从法国大革命开始,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等政体,历经将近一个世纪,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故法国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答案为B。

9.“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军事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D.专制独裁性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德国属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B正确,C错误;

题干内容与军事色彩无关,排除A;

D选项表述程度过重,不恰当,排除D。

10.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对选民有资格限制以及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故②不正确,排除;

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不是责任内阁制,故③不正确,排除;

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

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

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来考虑。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认识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于是在清政府的主持下进行了旨在改革经济和军事的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民族危亡,有识之士认识到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进行了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变革。

12.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

材料“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体现出义和团运动不接受新文化的局限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不可消灭的”是对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精神的赞扬,材料包含赞扬和否定两层含义,故C正确;

A、B、D只体现了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B、D。

13.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三罢”斗争出现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

A、C、D选项都不属于根本性因素,排除A、C、D。

1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奋斗目标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决定参加共产国际的相关内容,排除B;

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D;

中共“二大”认真分析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故C正确。

15.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

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该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全部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领导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一时段,是中共不断探索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故B正确;

这一阶段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错;

中共“一大”召开不能反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排除C;

中共“一大”召开不能反映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排除D。

16.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

“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材料中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B.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压力

C.中共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D.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解析】国民政府的法律和中国共产党及根据地政权法律并存源于国共合作的实现,故选D项。

17.在历时八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2次大规模战役,从“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以争夺大城市为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下列对此阶段正面战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B.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C.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D.给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分为两个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存在两条抗战路线即中共的全面发动一切抗战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国民党的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不发动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C符合题意;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也为中国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18.《大公报》对重庆谈判报道: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

A.毛蒋两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D.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创建联合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渴望和平民主、建立一个各民主党派参与的联合政府,故D正确;

重庆谈判时抗战已经胜利,A错;

B、C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

19.【美联社莫斯科1917年11月7日电】今天(俄历10月25日)俄国政府在今年一年中第二次被推翻,这次革命的组织者是激进的布尔维克党

A.在发达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典范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题干中“莫斯科1917年11月7日”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国家爆发的,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A错,C正确;

巴黎公社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B错;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错。

2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国际B.巴黎公社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成立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B正确;

第一国际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组织,A错;

俄国十月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不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排除C、D。

21.吴玉章说,在1918年,他读到了约翰·

里德写的《震动寰球的十日》: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个劳农政府。

”此时,“我们的北方邻国的”国名应该是

A.俄罗斯帝国B.苏俄C.苏联D.俄罗斯联邦

根据题干“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个劳农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故B正确;

十月革命前称俄罗斯帝国,1922年称苏联,俄罗斯联邦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A、C、D。

2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

“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说明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与苏联结盟也不能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错,C正确;

B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D错误。

23.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A选项和D选项中的“始终”表述过于绝对,A、D错;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

题目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方针、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注重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体现了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故C正确。

24.2015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

它的发表曾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倡议国共两党进行谈判

【解析】无

25.基辛格说: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句话反映出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依然可以独霸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表明A选项不是这句话的主旨,排除A;

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

“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说明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故D错误,C正确。

二、综合题:

共3题

2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

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1)“秦国”和英国“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2)“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

(3)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

有什么重大影响?

(4)“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

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

【答案】

(1)秦朝: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英国: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2)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

皇权至上。

(3)发展完善:

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

19世纪形成两党制;

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作用: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

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4)秦朝:

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人治。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政治制度。

(1)问,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审题,问题可转化为: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通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出答案。

第(3)问,第一小问,首先明确“全新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逐条列出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史实;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兼顾从英国国内和对世界两方面归纳。

第(4)问,“秦国”和英国政治的根本不同点主要根源在社会性质不同,“秦国”政治属于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英国则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7.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

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主制度的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4)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1)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颁布《临时约法》。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阻挠破坏;

群众基础薄弱。

(3)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主政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真正民主;

要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体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

(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取得政治方面的成果即可。

(2)问,本问可以转化为:

为什么辛亥革命失败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根据材料二“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可知辛亥革命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是群众基础薄弱。

第(3)问,“特殊民主”指我国建国初期建立的符合国情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即可。

第(4)问,需要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回答。

从孙中山创立民主制度失败到新中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得出实行民主政治是必然趋势,从孙中山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失败到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实现得出要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体制。

28.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

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

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影响:

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

吸取战争教训;

应对苏联“势力扩张”。

(3)法、德。

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

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国际关系。

(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不同,同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也是造成美苏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再有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全球霸权。

第二小问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即可,注意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回答。

(2)问,根据材料“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