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367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Word格式.docx

  8、农膜回收率(%)≥6065

  9、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9092

  1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82可持续发展11、森林覆盖(%)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2%,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2030

  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公众参与14、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596乡镇政府推荐意见

  该村各项指标符合省级生态村创建条件,同意推荐。

  (盖章)

  XX年4月28日县级环保部门核查推荐意见经核查,该村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强,村容整洁,创建氛围浓,基础设施完善。

近几年来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各项指标已达到省级生态村标准,同意推荐为省级生态村。

  XX年5月3日市级环保部门审核推荐意见

  年月日省环保厅审批意见

  年月日

  第二部分

  省级生态村创建

  工作总结及相关资料

  **县**镇**村

  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村位于**镇政府东1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村辖1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居住户数390户,全村共有1496人,耕地面积930亩。

全村党员人数XX年达35名。

  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着眼于**县委、县政府“兴县富民”的动员与号召,村两委与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狠抓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促进了我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XX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公路建设先进村”、“农村基础设施先进村”。

XX年被市政府命名为“三星级文化大院”。

XX年被市政府命名为“特色文化产业村”。

XX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村”,被**市环境保护局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我们具体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开展好一切工作的保障,近年

  来村两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把生态保护工作与经济工作一块安排部署,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主任为副组长的生态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门人员2名,专抓此项工作。

制定本村的年度生态保护制度,对有关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做到有人管、事事有人办,使生态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活动加强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拓宽教育渠道,搞好宣传工作。

我们经常利用广播、集会、文化大院、远程教育、刷写固定标语、张贴标语、办宣传版面、专栏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教育,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按照“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实实在在的把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村委专门成立广播室,由专人负责,定时播放,把生态意识渗透在日常劳动生活中。

在街道和人流多的集会点刷写固定标语、张贴标语,在节日和集会期间在街道和群众活动场所挂横幅,发放生态环保知识彩页和册子进行生态环保宣传活动。

在村委、文化大院及街道设立生态环保专栏,进行生态环保知识宣传。

  通过多种方式的生态环保宣教活动,使广大群众能更多、更深入的了解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到生态环境与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行为水准及思想素质。

  三、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物质保障

  近年来,我村两委班子紧紧抓住**县建设的发展良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合理、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商业、种植业、养殖等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全村有个体工商户180户,种植果树520亩,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5200万元。

村委依靠商贸等集体项目,每年创收约20余万元,不仅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项经费,而且每年都要对新风户、新农民进行大力奖励。

  四、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活条件

  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我村结合实际,本着夯实生态基础,完善环境功能的原则。

  

(一)对田间900余亩地进行生态和秸秆严加管理,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看管和保护,树木实行损一赔三罚十的保护制度和秸秆禁烧管理制度,并经常认真贯彻和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近几年来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出现群众焚烧秸秆现象,我村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2%。

  

(二)对本村的道路、水、电、绿化、卫生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不断加大投入。

村先后硬化大街小巷道路6000米,使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整修排水、排污管道3500余米。

每年春季组织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对街道两旁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绿化率年年提高。

设立公共卫生设施,在村内建公厕3座,在村内建设12个垃圾池,1座垃圾中转站,使村民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环卫队定期清运。

为了规范主要街道的卫生管理,村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环卫队,每天早上8点之前对村的大街小巷进行打扫,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93%,各项指标达到省级生态村创建要求。

  通过几年来对生态环境活动的开展,我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村容整洁、环境优雅、树木茂盛、人心舒畅。

  **村村民委员会

  XX年四月二十九日

  **县**镇人民政府

  关于对**村《关于申报省级生态村的报告》的

  批复

  **村村民委员会:

  你村《关于申报省级生态村的报告》收悉,经镇政府研究,同意你村按照省环保厅XX年4月下发的《关于印发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豫环文(XX)124号】规定,认真落实各项创建工作,规范创建资料档案,并及时申请上级环保部门验收。

  特此批复。

  XX年3月16日

  **镇**村关于申报省级生态村的

  报告

  **镇人民政府:

  **镇**村位于**镇政府东1公里处,共辖1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390户,1496人。

自然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0亩,经济林2800亩,水面养殖350亩,人均耕地亩。

以花生种植、畜牧养殖、板栗等经济林和传统商业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村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成员带领全村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立足村情,以民为本,因地制宜,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逐步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轨道。

XX年,全村农业总收入万元,畜牧业收入282万元,商业总收入312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720元。

我村严格按照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的通知》(豫环文【XX】124号)精神,积极部署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村容村貌明显得到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实现了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随着以“四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

今年以来,共出动各类车辆500余台次,清理生活建筑垃圾9000立方米,拆除破棚烂院、违章建筑52处,转运柴草180处,粉刷美化墙近XX平方米,绘制文化墙35处,改建门楼120个,栽植绿化树木20万余株,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二、公共设施更加完善

  全村新硬化村村通延伸道路公里,硬化3个自然村联户道路3000米,硬化村内巷道1500米,修建排水沟3500余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处,解决了近900多人的饮水问题。

标准化村卫生室、农家超市、五保大院各一处,建成文化休闲广场1处,生态小公园2个,护砌河堤800米。

道路、电力、供水、排水、有线电视、通信均已实现了“畅通”。

这些公共设施的建成,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庭院经济逐渐好转随着沼气的逐步推广,全村新建沼气26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8%以上,带动了广大群众改厕、改圈、改厨和改院的全面发展,使庭院环境更加整洁干净,水冲厕所、太阳能热水器、花花草草等城市生活元素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群众的生活品味明显得到提升。

群众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改变人的思想。

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文明新

  风的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逐步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轨道。

各自然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建设省级生态村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五、基层组织得到加强

  在创建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起早贪黑,不计个人得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伴随着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群关系更加稳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720元,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93%;

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

农膜回收率达到6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

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2%;

森林覆盖率达42%,高于**县平均水平38%;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例达到30%;

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村民对本村环境状况满意率达到96%。

这些指标的完成,使我村具备了申报省级生态村的条件,特向镇政府提出申请,推荐**村为省级生态村。

  XX年3月10日

  **县**镇**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实施方案

  为建设和谐小康村,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和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上级部门对创建省级生态村的要求,我们立足本村实际,着眼可持续发展,对本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生态村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村为目标,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严格监管,动员和组织全村各个方面的力量,努力实现创建省级生态村宏伟目标,全力打造适应本村人民的生态型环境条件,为最终实现“生态村”、“和谐平安社会新农村”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加群众收入,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逐步把我村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人民安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使群众的生态意识明显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农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不断提高,达到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

  三、具体任务

  开展规划设计。

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聘请专家对**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新型社区4个,分4年实施,今年完成中心区60户农户住宅及社区配套的设施建设。

  1、认真组织学习环境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本村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保证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在生态农业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以上。

  3、铺设自来水供水管线5000米,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4、公厕、沼气池或化粪池建设,家庭厕所面积不小于平方米,有墙、有顶、有水冲洗。

卫生厕所的覆盖率达85%。

  5生活垃圾清运及无害化处置。

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新建垃圾池12个,垃圾分类收集箱6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手推车5辆,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93%。

  6、生活污水处理。

开挖铺设生活污水排放渠XX米,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率高于80%。

  7、保持村内无工业和规范化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工业污染排放达标率10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8、结合下乡补贴,建设太阳能清洁能源100个,同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发展沼气、高效磁炉具等150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0%以上。

  9、结合退耕还林,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种植优质大棚蔬菜30余亩,优质板栗1500亩,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控制在500亩以下,使农村的农膜回收率达65%,农药及化肥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农作物秸秆(还田堆肥)综合利用率达92%,农田土壤有机物含量逐年上升。

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占本村930亩耕地的30%以上。

  10、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绿化荒山面积达到500亩,使林地面积达到3000亩,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有效地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11、通过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和成效巩固,使群众对本村的环境状况满意率不断提高,达到96%的满意。

  四、时间安排

  省级生态村建设时间为XX年4月1日—XX年12月31日。

  具体安排:

  XX年4月—XX年12月编制方案和工作创建阶段;

  XX年1月—XX年4月为上报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审查阶段。

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省级生态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

  必要的保障措施,从组织、资金、技术、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组织保障为了加强对生态建设的领导与协调,**村成立了生态

  村创建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生态村创建各项具体任务的实施。

  在管理上实行目标责任制,把生态村创建的成效作为相关的领导和个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

对重点工程实行项目管理,明确责、权、利;

将生态村创建的考核目标持续可达性纳入村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作为重要内容和必要的组成部分予以落实,做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保障实施。

资金保障建立健全稳定的保障机制。

将生态村创建纳入村财政核

  算体系,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创造条件设立生态保护专项资金,足额安排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加大对环境卫生、环境整治、资源利用等项目的投资力度。

  积极从省、市政策性大项目上争取省财政和政策支持,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水源涵养地保护等,把利用建设项目争取资金作为生态村资金筹措的重要渠道。

技术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开发与引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废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促进农村产业化结构的优化调整。

  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力量协作,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指导,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社会保障在村内建立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知

  识,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环境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省级生态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XX年三月十五日

  关于**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作会议纪要

  时间:

XX年6月15日

  地点:

**村会议室

  参会人员:

**村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

  会议内容:

关于**村创建省级生态村专题

  为进一步深入和规范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工作,XX年6月15日上午,我村召开村组大会商议创建省级生态村的专题会议,会上村支部书记**就创建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现纪要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

要把开展省级生态村工作列入年度各部门业务工作考核内容,明确工作任务,狠抓落实。

各有关人员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相关部门认真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后,根据调查情况并对照《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制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计划,同时按计划实施,确保如期达到建设标准。

  二、广泛宣传,提高创建工作认识。

充分利用政策宣传栏、入户公开单、墙报、画栏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对推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生态和环境道德教育,增强全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的环境意识,形成人人积极行动、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引进项目,加大生态保护投入。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规划、计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保证实施工作的资金投入。

要积极拓展生态保护资源渠道,积极争取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努力建设村集体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保护投资机制,增加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建设资金投入,为创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会议纪要

XX年3月8日

  为进一步推动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XX年3月8日,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村组大会。

会上就如何贯彻落实创建工作具体考核目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具体工作作了详细部署。

  会议纪要如下:

  一、各小组张贴《村规民约》,使环境保护家喻户晓。

  二、各小组要召开村民会议,树立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少开荒,多植树,严禁乱砍乱伐,尽量少使用农药、化肥,多使用农家肥。

  三、要加大垃圾卫生的管理力度,加大对村民卫生理念的宣传和灌输,动员农户进行街院净化,要实现街净、院落净、厕所净;

无杂物乱摆、无乱搭乱建、无垃圾乱倒、无脏水乱泼、无禽畜乱跑。

  四、进一步完善道路设施,使村组道路畅通无阻。

争取资金,在村里主干道摆放垃圾筒,各组修建垃圾池,并定期清除,做到小垃圾入筒,大垃圾入池。

  **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确保**村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为主。

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科学规划,秩序渐进。

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

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

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3、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必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和平安新村建设上有新突破。

  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力争用3年的时间,继续发展传统商业,把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使本村的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有较快增长,在全村开展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生态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四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水、清杂草、清粪便;

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改路)、“四新两好”(建设新村寨、培育新农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发展好产业、创建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

具体目标是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达到“十有”标准:

即户户有花有树有竹有白净墙;

有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

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实现“六通、六有”(通水、通电、通路、村级卫生室、文化墙、健身场所;

户有坚固住房、整洁厨房、干净卫生厕所、沼气用户达90%以上);

具体任务是:

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我村1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条件

  1、地理位置

  **村位于镇政府东1公里处,位于镇域中心地带

  2、气候条件

  区域内全属丘陵,系北亚热带大陆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润,雨量充沛,区域光照强,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080毫米,相对温度63%,日照时间小时。

  3、土地资源条件

  全村自然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930亩,板栗基地林1800亩,杨树1100亩(人均林地2亩),土地利用率达95%。

  

(二)生态环境情况

  由于气候因素,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治理,导致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全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

  **村位于镇的镇域中心,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本地优势资源,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其次,大力发展茶叶、花卉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种植。

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0亩,确保农民实现更多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公共设施、村落建设

  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村容村貌方面,就是要做到组组通公路、户户有花有树、有水池、人行道、用上安全的电、喝上卫生的自来水、有一池三改;

在人居环境方面,就是要做到“四个一”,即:

一间会客厅、一间好厨房、一个卫生厕、一个水泥院;

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就是要建好一个敬老院、村组卫生室;

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各村民小组要有一间活动室、一套图书、一套电教器材,争取将党支部建到每一个村民小组并开展好组织生活。

通过五年时间,使条件较好的村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1)建设内容

  根据村民调查和群众意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内容为: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XX年度整治渠系1000米;

组组通1500米;

护砌河堤800米。

塘堰护砌300米。

组组通1500米,塘堰护砌200米。

  2、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XX年度连户水泥路XX米;

有线电视用户60户;

村庄绿化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