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策略docWord下载.docx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策略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策略doc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
每一课除了应学习的字母和音节外,还编排了情境图、短语、句子和儿歌,并安排认识70个常用字。
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1、综合性
(1)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和学习内容有效整合在一起。
继承人教版教材的优良传统,本套教材的拼音部分所配的插图,大都是既提示学习的内容,又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教材中的情境图,一是有利于学习拼音,二是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四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
(2)把学拼音和识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拼音教材中,从第3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直到13课,课本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陆续出现了词、短语和句子。
这部分内容所有的音节都是学生已学过或刚学过,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
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拼音,熟练拼读,而且能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
学生掌握拼音的过程,不单单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
这样扩展汉语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是进行早期说话训练及提前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3)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从学习声母开始,每一课都编排了一首儿歌。
这样,不但可以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拼音,还可以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语言积累,使学生及早获得成就感。
在儿歌的选择上,不但注意儿歌语言发展的价值,还考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及价值观的培养。
2、科学性
(1)调整学习内容。
把声母y、w提前,和单韵母i、u、ü
整合为一课。
这一课除了要学习单韵母i、u、ü
,还要学习声母y、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充分利用了几个音节读音相同的特点,有利于减化头绪,降低难度。
而且提早出现了一些常用音节,便于学生学习音节、巩固音节。
实践证明,这样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便于迁移运用,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起来并不困难。
(2)改变音节的呈现方式。
这册教材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不同的是,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12页),而不是仅仅通过射线的形式展现拼读过程。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在一次次视觉冲击中,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
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直呼音节,而是其中包含了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老师可以视情况出示拼读过程,帮助学生通过拼读,正确读出音节。
(3)教材的编排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如拼音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
从第3课到第13课的识字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刚开始是词,然后是短语,最后是句子。
3、生活化
(1)联系生活学习拼音。
教材内容增加带调音节,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口语实际紧密联系。
每一课中的词语、句子或儿歌,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口语实际,能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增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的思想。
(2)联系生活巩固拼音。
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读读写写、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连连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教材内容有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巩固拼音的题目,如,复习一的“看看读读”“我会读”;
有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拼音的题目,如,复习二24页的“我会想”,学生思考哪些同学的姓里有给出的声母,把教师的教学引向开放,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
如复习二24页的“我会摆”,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绳、棍或手势摆学过的字母;
如复习四41页的“读读画画”,“秋游你想带什么?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复习拼音,鼓励学生自主自立。
其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增强现实生活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着眼于培养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主体意识。
4、人文性
汉语拼音教材处处渗透着人文情怀,插图大多呈现和谐、愉悦、幸福、甜美的生活场景,引领孩子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
这些内容能使孩子在学习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收到影响,故而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
总的来说,汉语拼音教材体现了汉语拼音发展的趋势:
综合性,科学性,生活化,人文性,充分考虑到初入学儿童的兴趣激发和坡度减缓,为不同语文程度的孩子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第三部分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程序及操作说明
认——―――拼——―――读—―――—写
1.创设情境学音辨形
学习目标: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准确识记字母形状或音节组成。
操作要领: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或相似点,读准字母或音节的读音,识记区分字母外形或音节组成。
对初学拼音的孩子,可以通过示范读引导学生观察口形,正确发音;
对已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可以让学生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
对学生读不准的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读音,运用多种形式带领学生练习发音。
2.反复练习拼读体验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难点是读好二声和三声音节。
培养语感。
利用多种形式反复呈现音节,通过与音节的多次见面,联系学生的口语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拼读体验,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
要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拼读实践中感悟拼读方法,形成拼读能力。
3.借助语境拼识结合
凭借已掌握的拼读方法拼读词语、朗读句子和韵文,让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巩固拼音,初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情境图”和“语境歌”,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和具体事物相结合,通过“看图想象、做动作演示、猜谜语”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好词语、句子和韵文,使得拼音学习与识字、阅读、听说训练相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4.指导书写巩固运用
指导学生分清左右,认识四线三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后,尝试运用拼音进行识字阅读。
通过“范写,讲解,自主尝试”等方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母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和字母的笔顺,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教师要注意
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对写得不规范的同学做个别辅导,力求书写指导扎实、到位。
课下引导学生阅读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不断提高拼读能力。
※第四部分汉语拼音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完成拼音学习的主要任务。
首先,拼音教学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拼音教材编排的认识常用汉字70个,不可以拔高要求。
这些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
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识记即可。
教材中的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其次,拼音教学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
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声母、韵母的音、形和拼音技能做必要的指导外,应着重进行音节拼读和书写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那么,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怎样强化音节教学呢?
(1)看图引出音节词后,要认真指导学生读准音节词的音,使学生对词的读音和表达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
(2)引导学生把音节词分解为音节后,要指导学生把要学习的音节多读几遍,为声、韵的连读做准备。
(3)对学习的音节要求学生带调读,按四种声调的顺序读,逆顺序读,变顺序读。
(4)对学习的音节和音节词要指导学生书写,书写量可少些。
教拼音还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
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法”的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
拼读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习惯。
2、要以读写应用为目的。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掌握拼音是为了应用在提前阅读和写作上,决不是仅用拼音做识字的工具。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设置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
如教学拼音除了结合教材中的词、句外,还可让学生用构词率高的音节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等。
只有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使其有音、有形、有义,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字母和音节;
才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的思维。
3、要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教学,特别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
教学时可以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
“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注意把握好它们的使用时机。
值得提醒的是,使用“情境图”和“语境歌”时,要防止出现两个偏向:
一是只强调“情境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
不要在指导学生观察、说“情境图”上花过多时间,这样,很容易变成“看图说话”课;
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上述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4、要正视学生的知识差异。
拼音教学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就是孩子的拼音知识差异,部分孩子已有学前教育的基础,掌握比较扎实;
部分孩子虽然有基础,但是知识不精确、掌握不牢固;
还有的孩子是零起点。
对此,教师应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灵活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保证各类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5、要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学生好动,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
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应该多采用歌谣、游戏、活动等方式。
(1)根据独儿童语言特点,运用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工整押韵,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
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学生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有趣,记起来容易。
如刚学单韵母a、o、e时,虽然简单,但对刚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若能把学生喜爱的动物编入儿歌,儿歌熟了,字母也掌握了,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圆圆脸蛋扎小辨,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上编的一首儿歌,相信许多低年级的教师们应该都看过也用过,结合教材课文中的插图一起教学,学生们很快便能掌握此课的教学内容。
拼音教学中有不少的地方方言,其常有二声、三声读不准或者三声、四声不明显的现象,我们也可借助儿歌来解决问题。
如;
a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转弯四声降。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中,如b与p、f与t等,它们的外形非常相似,对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混淆,我们也可以通过儿歌,把抽象的拼音形象化,这也更有助于记忆。
如:
听广播bbb,爬山坡ppp,左下半圆ddd。
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一根拐棍fff,鱼儿跃起ttt。
一条棍子lll。
一把椅子hhh,一只母鸡jjj。
儿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创作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学生的语言及思维能力均得到发展,同时尝到学习中的成功感和趣味性,更增强其自信心。
(2)穿插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但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因此,把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与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学好拼音。
①找朋友
在学习拼读音节时,老师可请数名学生扮演不同的声母和带调韵母,然后让其各找回自己的“朋友”,组合起来拼读。
这不但活跃课堂气氛,小朋友学习的热情也顺速高涨。
②猜谜语
猜谜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也非常喜欢。
如学习“yuè
”时,让学生猜“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有时挂山腰,有时落在树梢”的东西是什么。
当学生猜出谜底时,再引出音节,通过这样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掌握的知识便会更牢。
③开火车
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背诵《字母表》、或检查和巩固音节读音时便用得最多。
只要教师能作好开火车前有趣的导言,学生们对开火车这游戏便马上就来劲。
另外,练习音节拼读可还可用“摘星星”“摘苹果”,还有“钓鱼”“猜一猜”等游戏。
只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拼音的教学也会让小学生们轻易地掌握。
学好拼音是小学生们学习语文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孩子们对它的喜爱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要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拼音,就必须让拼音教学充满活力,透出新意,让孩子倍感新鲜,从轻松愉快的体验中掌握知识,使他们喜学、乐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