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261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docx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

谌争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信贷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试点县(市、区)进行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实地调研和具体指导,并在辖内南县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创新试点和摸索,创新“公司(农户或农合组织)+土地经营权抵押(产品预期收入质押)+信贷”的贷款模式。

目前,该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多种因素制约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粮食主产区的推广应用,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益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作用

   

(一)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后发赶超、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引导、管理、服务、示范”四个关键环节,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土地投资入股、互换等形式,吸引农业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岗职工、种养大户等参与土地流转,益阳市农村土地步伐加快。

2008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50.2万亩,比2007年增长33%,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7%;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79.98万亩,比2008

   (五)土地流转有利于吸收农业投资。

过去由于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科技水平偏低,影响了产出效益。

近年来,益阳市各级党委、政府一改过去片面强调引进工商企业的传统做法,转而把目光投向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借用外力助推本地土地流转,把农业生产引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吸引了多方投资,改善了农业设施,促进了生产发展。

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通过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天运林工、湖南乡土农业、亚太轩、肥力高、卢青年、鑫源鸿等6大农业企业进驻该镇,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使全镇3.5万亩土地实现大流转,流转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一半。

现在,该镇正在成为湘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重镇和食品工业重镇。

安化县引进的浙江可耐尔茶叶项目已在该县新建茶叶基地1000多亩,完成投资3200万元;安化县仙溪镇在外工作的姚固城,带领两个弟弟回乡创业,在该镇青联村租赁了海拔700多米的荒山1000亩,去年年初至今,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400亩免耕密植茶园,新植间作杉苗11万株。

赫山区泉交河镇团结村引进投资110万元,组建三益有机农业合作社,建设猪舍3栋,生猪生产基地10亩,建无公害粮食基地783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98亩,新修生产公路2公里,还建设了集节水灌溉、生态和景观用水为一体的水系,项目引进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能力。

    (六)土地流转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近年来,针对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导致农村土地撂荒和耕作粗放等现象,益阳市以农户转包、投资商租赁、村委会托管、群众互换等方式,合理流转农村土地,各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奖励,并在贷款、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受让方予以扶持,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

2008年,全市撂荒耕地面积仅367亩,比上年减少了4593亩。

   二、益阳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做法和成效

   

(一)创新背景

   南县位于洞庭湖区腹地,是典型的湖区农业大县。

拥有土地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境内有大量的湖泊、低洼地和荒滩,适合渔业成片大面积的开发和特种养殖及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经营。

由于当前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许多地方出现弃耕撂荒现象,且撂荒面积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为解决农地撂荒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南县县委、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土地流转中要维护好农民权益,引导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殖大户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和所辖南县支行积极引导和推动南县涉农金融机构,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管理模式。

   

(二)设计思路

   南县创新土地流转贷款管理模式,其设计思路是基于农村规模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窄、抵押资产不足的现实,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较为宽松的信贷环境,以此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实现政府满意、农民受益、涉农金融机构增效的三赢局面。

该信贷模式一是允许土地经营权受让人在取得“四荒”资源和摞荒地经营权后,以土地经营权、基地设施、地上附作物和产品预期收入作为抵押物(品)申请银行贷款;二是信贷支持的产业经营必须符合地方政府规模经营整体规划和合法可靠的产业作为支撑,以控制信贷风险。

   (三)主要做法

   1、明确流转主体对象。

一是南县政府及人民银行南县支行明确区别了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提出南县农村信用社和其它涉农金融机构作为土地流转和金融创新试点的主体。

二是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选择“抛荒”地、城镇一体化土地和开发成本核算低或增值潜力大的土地作为抵押土地。

三是以流转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体承包户、家庭农场和土地合作社等发放贷款。

四是涉农金融机构有权根据贷款合同,监督项目资金运行,到期偿还有困难的,可依法对土地使用权及地面作物进行拍卖。

   2、政策措施配套支持到位。

一是当地政府对办理土地流转贷款实行“三优”:

即政策优先。

在目前国家对土地流转使用权转让的相关法律制度欠完善的情况下,当地政府明确提出所有相关政策均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精神,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抵押“优惠”。

鉴于目前农民土地流转抵押登记无相关法律规定,当地政府积极支持由村委会及村民代表与信用社签订“土地流转使用权抵押协议”,无需到土地、房产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缴纳相关费用;处置“优惠”。

当土地流转受让大户、企业或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不能按期归还信用社贷款时,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并协调流转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拍卖,拍卖所得优先偿还农信部门贷款本息,农民土地转让费由土地再次受让方支付。

二是信用社实行流转贷款“三优”政策,即资金计划优先,在考虑全年信贷计划时优先做好流转贷款资金计划安排;资金安排优先,在贷款投放上优先安排并尽量满足流转贷款资金;贷款利率优惠,流转贷款利率优惠于其他贷款利率,平均年利率为9%。

   3、流转模式因地而异。

根据流转土地的属性以及要求,明确了可共选择的“三种”流转模式。

一是“和谐互利模式”。

该模式先由村支两委与企业洽谈意向,再由村委会向农民发放土地流转意见征求书,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跟村委会签订合同,农信社凭合同办理抵押贷款。

二是“价格引导模式”。

该模式先由村委会垫资,按市场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土地种植权,进行规模整合后,对外招商承包。

如浪拨湖农村信用社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对8户承包户的600亩土地发放了土地流转贷款60万元。

三是“能人经济模式”。

该模式将土地流转给长期从事规模种养殖经营的本村或外地种植大户。

例如,中鱼口凯利公司是益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租赁中鱼口乡1500亩低洼土地,期限26年。

近年,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特种水产开发,但其资金不足,2009年初向南县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查人员实地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经联社审贷委员会同意后,启动评级授信流程,通过测算授信额度为750万元,授信级别为一级,然后启动贷款发放程序,以土地经营权和基地设施及特种水产作为抵押发放贷款700万元。

现该公司已开发成48个精养池和3个大水池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主养黑鱼、鲇鱼。

原来的低洼地由每年每亩地的效益不到200元,到现每年每亩纯利可达5000元,年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

农村信用社的土地流转贷款利息回收率达100%。

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南县的土地流转活了起来。

   (四)主要成效

   1、实现了政府、银行机构、农户和企业多赢的目标。

开办土地流转贷款业务,促进了党委政府、村干部和村民的和谐关系,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营权抵(质)押贷款模式的创新延伸,不仅有效保证了农村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实现了政、银、企、农村规模经营业主等多方共赢。

大通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产品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水产企业,买断了大通湖水面12.4万亩经营权进行生态渔业开发,前期由于投入过大,已无自有资金进行开发,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协调下,大通湖工商银行同意利用其经营权证质押发放贷款,并于2009年、2010年分别发放质押贷款1900万元,共计3800万元,成为全国工行系统第一家利用湖泊经营权证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大通湖农业银行则对另一家和平水产公司土地流转5000亩面积发放抵押贷款2000万元。

2010年,南县农业发展银行相继对大通湖锦大水产、和平水产、大通湖水产等九家企业分别发放抵押贷款11484万元。

其中,以“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房产抵押”模式向湖南三星食品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500万元,帮助其建成了21亩30万头生猪现代生产线,年产分割冷鲜肉16200吨,冷鲜副产品10000吨和160亩污水处理养鱼池。

预计2010年生猪屠宰加工15万头,销售收入15650万元,实现利税2095万元,并能提供就业岗位182个,解决2万户农民的生猪养殖和销售。

自开办土地流转贷款以来,南县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贷款75笔,金额23384万元。

其中,2010年1-6月发放21笔,金额15884万元。

目前,土地流转贷款余额已达19884万元。

其中,农发行11484万元,县工行3800万元、县农行2000万元,农信社2600万元。

土地流转贷款利息收回率达100%。

以南县农村信用社为例,通过农村信用社土地流转贷款的介入,共帮助210户获得土地流转面积14.6万亩,其中已办理完各种流转程序并获得信贷支持的有1.3万亩。

成功流转的土地农民每年可增收300元;在农民受益的同时,土地流转受让方(种粮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收益不断提升。

   2、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农民自愿的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

南县中鱼口凯利公司从农信社贷款700万元一次受让1500亩低洼土地,受让前的低洼地每年每亩收益不到200元,目前公司将其开发成48个精养池和3个大水面特种养殖池,每年每亩纯利可达5000元。

   3、探索出三种流转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了粮食收购及土地租金“价格浮动机制”。

如大通湖粮食加工企业每年每亩以300元的保底价格受让农民水田的种植权,国家粮食补贴由农户享受。

当粮食价格超过100元/50公斤时,粮食企业按每亩150公斤稻谷总价计付给农户,而土地租金随粮价的上涨而浮动。

二是建立了“价格协商机制”。

以“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为基础,打破垄断经营,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进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参与价格竞争,保障农民利益。

三是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

如大通湖新裕村,每亩粮食加工企业付农户租金400元,种粮补贴由企业享受。

每两年由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