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2401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x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1990年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2)cos275°+cos215°+cos75°cos15°的值等于

 

(3)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6)已知上图是函数y=2sin(ωx+ψ)(│ψ│<

)的图象,那么

(7)设命题甲为:

0

│x-2│<3.那么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A){-2,4}  (B){-2,0,4}

(C){-2,0,2,4}     (D){-4,-2,0,4}

(9)如果直线y=ax+2与直线y=3x-b关于直线y=x对称,那么

(C)a=3,b=-2(D)a=3,b=6

(10)如果抛物线y2=a(x+1)的准线方程是x=-3,那么这条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A)(3,0)   (B)(2,0)

(C)(1,0)   (D)(-1,0)

(A)Ф     (B){(2,3)}

(C)(2,3)   (D){(x,y)│y=x+1}

(12)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13)已知f(x)=x5+ax3+bx-8,且f(-2)=10,那么f

(2)等于

(A)-26    (B)-18

(C)-10    (D)10

(14)如图,正三棱锥S-ABC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如果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A)90°

(B)60°

(C)45°

(D)30° 

(15)以一个正三棱柱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

(A)6个    (B)12个

(C)18个   (D)30个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7)(x-1)-(x-1)2+(x-1)3-(x-1)4+(x-1)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等于          .

(19)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若E、F分别为AB、AC的中点,平面EB1C1F将三棱柱分成体积为V1、V2的两部分,那么V1:

V2=        

 

三、解答题.

(21)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23)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24)已知a>0,a≠1,解不等式loga(4+3x-x2)-loga(2x-1)>loga2.

(25)设a≥0,在复数集C中解方程z2+2│z│=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A  

(2)C  (3)D  (4)B  (5)D

(6)C  (7)A  (8)B  (9)A  (10)C

(11)B (12)D (13)A (14)C (15)B

二、填空题:

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三、解答题.

(21)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题意有

由②式得    d=12-2a.     ③

整理得a2-13a+36=0.

解得 a1=4,a2=9.

代入③式得  d1=4, d2=-6.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解法二:

设四个数依次为x,y,12-y,16-x.

依题意,有

由①式得    x=3y-12.     ③

将③式代入②式得   y(16-3y+12)=(12-y)2,

整理得y2-13y+36=0.

解得 y1=4,y2=9.

代入③式得  x1=0,x2=15.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22)本小题考查三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和运算能力.

解法一:

由已知得

两式相除得

解法二:

如图,不妨设0≤α≤β<2π,且点A的坐标是(cosα,sinα),点B的坐标是(cosβ,sinβ),则点A,B在单位圆x2+y2=1上.连结AB,若C是AB的中点,由题设知点C

 

连结OC,于是OC⊥AB,若设点D的坐标是(1,0),再连结OA,OB,则有

解法三:

由题设得   4(sinα+sinβ)=3(cosα+cosβ).

将②式代入①式,可得sin(α-j)=sin(j-β).

于是 α-j=(2k+1)π-(j-β)(k∈Z),

或   α-j=2kπ+(j-β)(k∈Z).

若   α-j=(2k+1)π-(j-β)(k∈Z),则α=β+(2k+1)π(k∈Z).

于是 sinα=-sinβ,即sinα+sinβ=0.

由此可知    α-j=2kπ+(j-β)(k∈Z).

即   α+β=2j+2kπ(k∈Z).

(23)本小题考查直线和平面,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本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解法一:

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的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

又已知SC⊥DE,BE∩DE=E,

∴ SC⊥面BDE,

∴ SC⊥BD.

又   ∵SA⊥底面ABC,BD在底面ABC上,∴SA⊥BD.

而   SC∩SA=S,∴BD⊥面SAC.

∵ DE=面SAC∩面BDE,DC=面SAC∩面BDC,

∴ BD⊥DE,BD⊥DC.

∴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 SA⊥底面ABC,∴SA⊥AB,SA⊥AC.

又已知DE⊥SC,所以∠EDC=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

解法二:

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的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

又已知SC⊥DE,BE∩DE=E.

∴ SC⊥面BDE,

∴ SC⊥BD.

由于SA⊥底面ABC,且A是垂足,所以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BD⊥AC;又因E∈SC,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所以E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AC上,由于D∈AC,所以DE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AC上,根据三垂线定理又得BD⊥DE.

∵DE面BDE,DC面BDC,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下同解法一.

(24)本小题考查对数,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

原不等式可化为

loga(4+3x-x2)>loga2(2x-1).  ①

当0

即当0

当a>1时,①式等价于

(25)本小题考查复数与解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解法一:

设z=x+yi,代入原方程得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由②式得y=0或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1.若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z=x.此时,①式化为

x2+2│x│=a.③

(Ⅰ)令x>0,方程③变为x2+2x=a.     ④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④无正根;

(Ⅱ)令x<0,方程③变为x2-2x=a.      ⑤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⑤无负根;

(Ⅲ)令x=0,方程③变为0=a.  ⑥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⑥有零解x=0;

当a>0时,方程⑥无零解.

所以,原方程的实数解是:

当a=0时,z=0;

情形2.若x=0,由于y=0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y≠0的情形,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z=yi(y≠0).此时,①式化为

-y2+2│y│=a.    ⑦

(Ⅰ)令y>0,方程⑦变为-y2+2y=a,即(y-1)2=1-a.⑧

由此可知:

当a>1时,方程⑧无实根.

从而, 当a=0时,方程⑧有正根      y=2;

(Ⅱ)令y<0,方程⑦变为-y2-2y=a,即(y+1)2=1-a.⑨

由此可知:

当a>1时,方程⑨无实根.

从而, 当a=0时,方程⑨有负根      y=-2;

所以,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当a=0时,z=±2i;

而当a>1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解法二:

设z=x+yi,代入原方程得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由②式得y=0或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1.若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z=x.此时,①式化为

x2+2│x│=a.

情形2.若x=0,由于y=0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y≠0的情形,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z=yi(y≠0).此时,①式化为

-y2+2│y│=a.

当a=0时,因y≠0,解方程④得│y│=2,

即当a=0时,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z=±2i.

即当0

当a>1时,方程④无实根,所以这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解法三:

因为z2=-2│z│+a是实数,所以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即z=x或z=yi(y≠0).

情形1.若z=x.以下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中的情形1.

情形2.若z=yi(y≠0).以下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中的情形2.

解法四:

设z=r(cosθ+isinθ),其中r≥0,0≤θ<2π.代入原方程得

r2cos2θ+2r+ir2sin2θ=a.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情形1.若r=0.①式变成

0=a.  ③

由此可知:

当a=0时,r=0是方程③的解.

当a>0时,方程③无解.

所以, 当a=0时,原方程有解z=0;

当a>0时,原方程无零解.

(Ⅰ)当k=0,2时,对应的复数是z=±r.因cos2θ=1,故①式化为

r2+2r=a. ④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④无正根;

(Ⅱ)当k=1,3时,对应的复数是z=±ri.因cos2θ=-1,故①式化为

-r2+2r=a,即(r-1)2=1-a,   ⑤

由此可知:

当a>1时,方程⑤无实根,从而无正根;

从而, 当a=0时,方程⑤有正根      r=2;

所以, 当a=o时,原方程有解z=±2i;

当0

当a>1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