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226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讲稿.docx

教育心理学讲稿

教育心理学

第一讲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一、认识心理学

心理学:

人人需要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

我们有时快乐,有时悲伤,有时专心致志,有时心猿意马,有时将信将疑,有时悲喜交集……人的心理世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心理学是探讨人自身规律的科学,它可以使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得更好。

“人的心理如同门窗上镶嵌的玻璃,日子久了也会蒙尘。

“心理问题是人类积极发展自我而不得不伴随滋生的产物。

“心理危机就像幽灵一样向现代人步步紧逼。

——那么,不妨让我们走近心理学,去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身边的人,了解你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这门科学。

(一)走近心理学

面对心理学——神秘?

玄虚?

无所谓?

亲切?

心理学的原理与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亲子关系、人际交往、学习中知识的获取、求职及工作中的组织策划和压力调节。

掌握原理可以轻松应对,否则,也许身心疲惫而所获无几。

(二)认识心理学

1、心理学的历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H.)说过: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正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心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代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时候,都阐述过他们对心理现象的观点。

孔子说: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生而俱有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生活才造成人和人之间很大的差别。

人性:

孟子——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荀子——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_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所占比例不同造成的);——古希腊

盖伦——提出了气质,把以上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古希腊

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心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2、心理学的创建

国际公认,1879年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德国生理学家冯特:

现代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便是进入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使心理学得到社会的认可。

心理学家将他们的研究集中于行为与经验的各个不同方面,形成了心理学的许多专门领域,也产生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工程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帮助那些在社交、情绪调整方面遇到问题的人,也在帮助那些在人际关系、职业和教育方面面对艰难选择的人。

一般获得博士学位的心理学家将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作为他们的专业。

临床心理学家往往独立作业,他们的工作包括进行心理测试和长期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家往往为机构和学校工作,为单独对象服务时间较少。

适合从事心理学领域工作的人:

社会型的人为人热情友善、容易相处,在人和事物之间偏爱与人打交道。

善于表达,喜欢倾听和了解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助人。

交友广泛,亲和力强,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但缺乏竞争意识。

这类人一般适合从事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工作。

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一门应用范围很广的科学。

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它重在探索人的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

人的心理现象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

认知(感觉、表象、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人格: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理想、信念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ABC)(121314);选择性(两可图形);恒常性(颜色:

白炽灯下的白纸,明度:

石灰在暗处比煤炭在亮处亮,形状:

不同角度看自行车轮);理解性。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情的歪曲知觉,这种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是客观存在,是有规律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似动现象,诱导运动,自主运动。

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

(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两个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了,形重错觉。

抬头听报告的人,觉得声音是从作报告的人那儿传来的,不听报告低头的人,觉得声音是从旁边扩音器传来的,视听错觉。

(看到的这些静止的图片是不是在动呢?

在心理学上来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运动越慢。

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据说犯罪嫌疑人看到的图片是高速运动的。

二、认识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传递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教育对当时的人类所以必要,是因为:

①当人类祖先已经开始制造劳动工具,尽管工具极为简单粗糙,经验也极为有限,但要把这点滴经验和制造方法传递给集体成员和后代,也要由年长者对年轻一代进行指点和传授。

否则,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经验和方法不久即可消失,人类又回复到不会制造工具的动物状态中去。

②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干什么,怎么干,用什么工具,什么时间,在什么场所等,都要求参与劳动的成员知晓才能进行劳动。

为此,掌握必要的有关知识是进行劳动的前提。

劳动活动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实施教育的必要。

③劳动从它开始时就不是人与人之间互不相干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符合集体的利益和要求。

这些合作和尊重集体利益的社会性要求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

所以,有了劳动,有了人类社会及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就得有教育。

④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创造的活动,是对环境的一种改革,而不是盲目的发现和适应。

这一点正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由古猿的无意识状态发展到猿人的有意识状态,提供了进行教育的一项最基本条件。

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恩格斯说: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等,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将来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看则是发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使人远离动物界,趋于社会化与文明化。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育的起源就不仅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

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

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

人类共同的生产劳动——形成技能技巧、积累一定经验;——传授技能技巧经验给下一代

——成员需奠定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传授道德规范、礼节等给下一代

……………………促进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特殊而意义重大的教育——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是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1、员工培训的起因:

(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客观需要,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发展水平)

2、员工培训的分类

员工培训按培训形式来分,可以分两种:

公开课和企业内训。

公开课的形式:

是让员工到企业外面参与一些相关的讲师开办的公开培训课程。

企业内训的形式:

是企业邀请相关讲师到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性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是全面的内部培训,一般不对外公开。

员工培训按内容来划分,可以分出两种:

员工技能培训和员工素质培训。

员工技能培训:

是企业针对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

员工素质培训:

是企业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心理素质、个人工作态度、工作习惯等的素质培训。

3、员工培训的作用

为职工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起重要作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企业单位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4、教育(培训)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一,教育和培训对学生(学员)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教育和培训必须以学生(学员)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5、成人学习理论及学习的特性

第一,成人学习理论。

当一个人成熟起来时,他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变为自我指导型;成人可以逐步积累更多的经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个人的学习意愿与他的社会职责的发展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人成熟时,学习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

第二,成人学习的特性。

具有独立的、不断强化、自我指导的个性;具有丰富多样,并且个性化的经验;成人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以及时、有用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成人的学习能力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

(成人拥有认知需求,想要知道为何学习;成人拥有清楚的自我概念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成人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经验成为学习的重要资源;成人的学习准备度与其社会角色的发展任务有关;成人学习倾向生活中心及问题导向;成人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内部诱因,而非外部诱因。

三、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学校和培训机构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指导学科之一。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作用

(一)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研究任务:

1、学的方面:

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阐明学习过程;阐明学习的有效条件。

2、教的方面:

从心理学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如:

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有组织的信息;引导学生对呈现的信息作出适当反应;对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和纠正;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诊断和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救教学;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交流。

(三)作用:

1、理论意义:

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研究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善于学习的建构过程及学生个别差异的研究的新进展,将对深入认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例如:

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应采用什么方式指定学生起来朗诵课文?

随机?

轮流?

再如:

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第二讲学习理论与成人学习的条件

一、学习理论

(一)什么是学习

1、晚饭后散步,然后回家了。

是学习吗?

(爬山、散步是学习的过程。

2、早上起床后不出门,什么事情也不做,坐在床上发呆,然后突然有一个灵感涌现。

是学习吗?

(顿悟、发呆突发奇想、想事情是学习。

3、酒醉回家至楼下,碰到邻居,聊天。

第二天醒来后记不得说的什么话。

是学习吗?

(记得和邻居说话了,记得酒醉。

这是元记忆,对记忆的记忆。

也是学习。

学习是指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信息和经验转化成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的终身过程。

(外在行为上的变化)

(二)学习的因素

1、为什么学(学习动机、动力);

2、学什么(学习内容);

3、学习过程(怎么学);

4、学习结果(类型、层级有差别);

5、学习环境(学习情境)。

物理情境,也叫物质情境。

社会情境,也叫社会环境。

(皮亚杰认为同龄的孩子的情境好,从记忆层面来看;维果斯基认为向年龄大的孩子学习的情境好,从新知识、技能的习得层面来看。

)教育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分支)。

遗传,遗传的是一种机能,而不是内容。

(三)几种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P93)

刺激(S)——反应(R)

(1)桑代克的联结说、试误说(馋猫试验)

学习被桑代克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也就是一种经过试误而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

学习的三大定律(P94):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斯金纳的操作强化理论(P94)

教育、咨询、管理领域广泛应用。

四条程序:

教师应明确要教什么;应该把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步子;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个别化学习程序,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应该结合上述方法将学习程序化,并提供即时的积极反馈,以尽量达到100%的成功。

2、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结合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的观点,提出了“人在社会中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是指由人提供的功能性刺激,如模型或榜样;社会学习就是个体通过观察模型或榜样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做出自主的选择,在进一步组织和转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行为。

(2)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组成(P95)。

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的能力的判断,它影响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时的胜任感、自信心。

个人对自己有较高预期——有勇气、更努力、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

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缺乏自信、面对困难容易产生焦虑、逃避等。

教育的角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行为的功能性价值,提高学习者的自信,以便建立学习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良性循环。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强化,外部的言语,学习者当前的生理和情绪状态,学习情境。

(P95)

(3)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开展教学的步骤:

一是要分析拟向学习者提供的榜样的行为特点,并挑选足以引起注意的适当的榜样或示范者;

二是引导学习者对榜样的行为进行观察,使之获得对榜样行为的功能价值的认识,并内化为模仿的动机;

三是促进模仿行为的实际发生。

3、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它关注人类学习中内在的认知活动,即大脑是如何思维的,并强调在学习中人的认知所发生的变化。

(1)信息加工观点(P97):

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就是外部环境激发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应,这些反应再返回到环境并通过反馈再加以刺激的形式作用于学习者,构成一个不断加入新的信息元素的环路系统。

(2)建构主义的观点(P98)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主要观点:

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强调发现式学习。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主要观点:

有意义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和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是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

二、成人学习的条件

构成学习条件的因素:

学习者内部的因素(学习者的认知准备、需要、动机、人格特点等个体因素,这些因素反应个体间的差异,使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出差异)和外部因素(对学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实施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气氛、同伴和教师等软环境以及实现教学所借助的媒体等硬环境)。

(一)成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1、成人认知能力的不足

(1)学习能力受怀疑。

学习能力的降低与其生理功能的衰退相关。

听觉、视觉,知觉、注意力控制。

成人犯的是忽略错误而非认知错误。

(2)记忆能力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特别是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年长者可以使用记忆策略,所以对有意义的散文片段比对单词或数字记忆效果好。

注意力的分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信息加工速度下降——把众多零星的视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模式的能力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2、成人认知能力的补偿

(1)卡特尔把人的智力分为两种: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指基本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的速度、工作记忆能力、探察刺激之间关系的能力;

晶体智力是指那些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良好的判断力、社会习俗的掌握的技能。

人的流体智力从25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而晶体智力并不下降,甚至在一生中持续增加。

(2)成年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和知识技能的转换方面。

(P102)

信息加工速度方面,专业知识有关的、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时,解决问题的效率、思维独创性和品质上都占上风。

记忆方面:

记忆策略,对难以回忆的信息都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一般性的事实性知识(如历史事件、时事政治),程序性知识(如开汽车、骑车或解数学题)。

注意方面:

有较丰厚的背景知识,选择性的注意倾向更加明显,更易于将注意力主动聚集于所关心、喜好和熟悉的焦点上。

创造力方面(P102)

在成人教学过程中,能够认清成人学习者在认知上的特点,善于运用情境教学等有效教学策略,并能给予足够的接受和反应时间,让他们自定学习步调,激发和唤醒其意志力,依然能获得较高的效能。

(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成人学习者的动机类型(P102)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认知的内驱力就是学习者把习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求知的需要,为求知而求知,也被称为掌握动机。

认知的内驱力也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在成人学习过程中也应强调掌握知识本身作为学习目标的价值。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学习者把成就看做取得应得地位的根源,即认为个人所取得的地位与其表现出的成就成正比。

受这类动机支配的学习者的学习既是指向当下的学习成绩的,也是指向未来的目标的。

成人教育理论之父诺尔斯:

成人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自尊、自信、自我实现及改善生活品质等因素。

(3)附属的内驱力与掌握知识和取得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

(P103)

所依附的人或团体的赞许、认同。

中国人与外国人相比更多受附属内驱力的动机影响。

在职业生涯期间,自我提高的动机是可以利用和最强有力的动机。

自我提高动机程度过强,可能引起对学习的焦虑;如果不能实现预期抱负,则可能导致更强化的失败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成人学习者动机的激发

在成人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目标最为重要。

首先应当引起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兴趣,也就是要引起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注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习者的已有相关经验帮助学习者理解和逐步实现学习目标,使其逐步建立对学习目标的理性认识;

第三,多提供一些练习机会;

第四,对学习者成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反馈。

(互动、反馈、关注、赞赏)

成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满足成人学习的需要,提供可将成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相结合的多样化教育内容;二是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及时的反馈以及适当的奖励强化内、外动机。

(三)成人课堂中的社会因素(P105-107)

1、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智慧

2、成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师生关系

(四)教学策略(P107)

成人学习有自主性,但生理、心理、社会的一系列障碍使他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讲成人教育的基本教学过程和安全教育的

教学模式及技术

一、成人教育的基本教学过程

(一)成人教学过程的特点

成人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学策略,并且是带着一定的动机进入学习情境,对学习的目标有较为明晰的预期,在选择刺激、编码和提取信息、自我反馈和评价等各个学习过程都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不一定在每个学习环节上都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成人学习的策略应当以自我导向、模仿学习、同伴反馈、自我评价、参与责任分担为主;成人教学应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

学员要学习,对学习必须附有一定的责任,学员要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形并去感受之,学员要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学习,学员应明了并认可课程目标;外在情境必须有益于学习,学习气氛必须是亲和的、非正式的;教师要能准备课程,应能利用学员的学习经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对教学内容要做权宜的变通。

(二)成人教学的一般过程

1、建立一种有益学习的气氛

环境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法的设计。

引起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注意,首先要激活学习者的警觉功能,使学习者将其动作姿势和全部的肌肉活动都处于一种接受学习活动中所呈现的刺激的准备状态;

引起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注意,还需要增强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知觉选择性。

2、明确学习目标,尤其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成人学习者虽然对学习抱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但对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并不十分确定。

3、选用适当的教材与方法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

(1)应当注意要以成人的经验为教育的起点。

学习材料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学习者的工作、生活实际,使学习者能直观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另一方面,学习材料还应当领先于学习者的实践经验,而不能止步于经验的总结。

(2)适当的材料还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传递。

成人学习大多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4、评价学习效果

发展性评价。

多样性评价。

自身参与评价的方法。

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技术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认识的结果,是对教学整体性把握的结果。

教学模式比教学方法包含更丰富的内容,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完成教学的一整套策略,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结。

教学模式的构成:

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操作策略和程序。

1、教学的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社会模仿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2、教学主题与相关教学事件的分析

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态度领域。

分层次划分。

认知领域:

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态度情感领域:

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

动作技能:

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

4、教学策略与程序选择(P117-118)

(二)安全教育技术

1、可用的教学媒体(P118)

印刷材料、图表、模拟实物图片等——平面方式,静态的,容量大、携带方便;

程序课本或软件——言语信息、智慧策略学习的有效媒介;

动态的试听媒介(播放影片、幻灯片、音频资料);

态度学习(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2、选择教学媒体的策略

教学情境的区分:

学习者自学的情境;有教师但学习者没有阅读能力的情境;有教师且学习者有阅读能力的情境;没有教师但有电视广播、程序课本或互联网视频教学的情境。

针对不同的情境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

在有些情况下,习得错误的动作技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通过教学使学习者掌握正确无误的操作动作,就不能只依赖印刷品、图示,甚至是幻灯片资料,最有效的就是采用应用于工作实际情境中的真实设备或高仿真模拟设备,使学习者可以进行与职业情境下完全相同的练习。

 

第四讲教学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许多方面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但它是指导课堂行动的可变性框架。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