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173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文档格式.docx

第3条规划范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范围为136.1平方公里。

本规划的核心规划范围是:

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荆门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

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范围。

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范围内。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内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

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

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

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

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

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共调查评价了17个旅游资源点,分属四个大类,其中五级的有一个,是楚纪南故城,四级有一个,是海子湖,三级有二个,分别是鸡公山遗址、雨台山古墓群。

二级有二个,一级有四个,其余七个均未列级。

楚纪南故城遗址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包括其他遗址在内,所形成的楚文化遗址集群,是本区域最有特色,也是最震撼的旅游资源。

第10条楚文化分析

楚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四大类:

楚人物质文化遗存——楚器、楚艺,如青铜文化、漆器文化、丝织品、楚式建筑等;

楚民俗文化——楚风、楚俗,如楚人崇凤、尚武、尚赤、尚东、尚左、民歌戏曲、红白喜事等;

楚地文学、艺术和哲学精神——楚辞、楚乐,如屈原的《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派文学的先河,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

楚地政治制度文化——楚魂、楚韵,如楚君权系统等。

楚文化的合理利用可采取四种方式:

托古通今,托古(民俗)——楚风——通今,即以今日的民风民俗通过托古之名达到沟通古今,弘扬楚文化之目的;

仿古制今,仿古(文物)——楚器——制今,即按照古代楚国的成规来处理当今楚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设事务等问题;

化古烁今,化古(文化)——楚辞——烁今,即在仿古基础上,融入楚文化之神韵,得其气脉而别创新法,光耀当世;

鉴古超今,鉴古(精神)——楚魂——超今,弘扬楚人不惮躐等破格的进取精神,不分此畛彼域的开放精神,不厌追新逐奇的创造精神。

楚文化旅游开发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是实现楚文化旅游开发超越寻常模式,一飞冲天,使荆州之旅游文化超出一般旅游套路,让游人及荆楚大地人们获得“进取、开放、创新”的楚人精神而一鸣惊人。

第11条相关规划分析

本规划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荆州发展规划(2009—2020)、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等八个相关规划。

结论显示规划区域现状遗存以楚文化为核心,发展方向应全力打造楚文化。

要求本规划合理控制建设规模与强度,确保区域的生态文化特征。

协调本区域旅游与荆州市旅游及鄂西圈旅游之间的关系。

对于楚纪南故城遗址,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于本体保护,应落实管理规定、控制开发建设、确定保护重点、搬迁占压遗址设施、制定种植要求、健全文物档案、建立监测系统、提高抗灾能力等任务。

对与展示利用,应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强化展示中心地位、建立系统展示体系、充分揭示遗产价值、探索合理展示方式、科学利用文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展示计划、确定近期展示试点、规划合理展示结构、制定科学展示策略、组织游览线路、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游客容量管理、优化游赏服务质量、注重青少年教育、增强遗产保护宣传等。

对遗产管理应构建管理体系、保障规划实施、制定保护条例、编制相关规划、健全管理机构设置、加强遗产监测管理、加强管理与技术培训、完善保护机构设施、落实监测管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等。

对现存的文物盗掘问题,应加强巡查、增设安防设备和加强管理。

对于居民生产生活问题,应科学引导、加强保护。

对于现代陵园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应严格管理、加强环境整治合理分配利益。

对楚纪南故城过境交通占压问题,要求207国道在遗址区外重新选线,原道路降级为一般公路。

道路降级、改线后,可改造为楚纪南故城至城区的内部专用道路。

楚纪南故城遗址近期保护要点:

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开展有关遗产构成和遗产价值的专项研究;

根据《纲要》要求,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制定保护区划和保护管理规定;

制定符合南方土遗址特点的本体保护措施;

探索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策略;

制定系统的考古研究计划,全面开展考古调查与研究发掘工作;

开展遗存分布范围内有关产业结构、居住人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研,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大遗址管理模式,协调遗产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雨台山墓群近期保护要点:

研究墓葬选址特点,将关联密切的历史环境纳入保护范围;

加强科技安防与日常监管;

整治环境景观,修复历史环境,使重点墓葬环境展示成为区域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2条类似案例研究

本规划分析了国内5个类似案例:

苏州金鸡湖沿线发展分析、西溪旅游综合体、杭州宋城、深圳东部华侨城、西安曲江新区。

结果显示,集文化、旅游、新城于一体的模式风险较小,容易取得成功。

旅游地产往往受市场欢迎,容易推进项目整体运作。

本规划还调查了7个国内外遗址旅游区,通过案例分析,目前国内外遗址保护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遗址博物馆模式,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遗址旅游区模式,如淹城旅游区;

遗址公园模式,如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

创意产业模式,如云南“世界恐龙谷”;

考古活动参与模式,如英国布拉温西岛维多利亚时代遗址。

现实中的遗址地往往不是单一模式,而是采取多种手段组合,从而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重目的。

第13条客源市场分析

(1)周边客源市场分析

本规划对周边300km范围内重要城市及沪蓉高铁沿线重点城市人口、人均GDP及旅游资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旅游区可能辐射的客源市场主要城市总人口15687.13万人,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地区有武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合计人口6393.4万人,5000-8000美元的地区有宜昌、鄂州、合肥,合计人口995.67万人,3000-5000美元的地区有荆门、襄阳、黄石、岳阳、重庆、成都,合计人口5857.55万人,低于3000美元的城市有荆州、随州、孝感、咸宁、常德、张家界,合计人口2440.51万人。

(2)游客量预测

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参照周边客源市场调查分析的数据、荆州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游客量预测及国内外主题公园2010年接待的游客量三方面进行确定。

表2-1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游客量预测(2013-2030)

年份

荆州市(万人)

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入境游客

国内游客

保守预测(万人)

乐观预测(万人)

占比(%)

2013

10

950

20

2

190

25

2.5

237.5

2015

17

1359

15

2.55

203.85

3.4

271.8

2020

42

2734

12

5.04

328.08

6.3

410.1

2025

65

4206

6.5

420.6

7.8

504.7

2030

76

5156

9

6.84

464.04

11

8.36

567.2

(3)客源市场地域结构

表2-2客源市场地域结构定位表

国内旅游市场

国际旅游市场

总格局

以武汉等周边城市及部分较发达乡村地区旅游市场开发为基础,以沪蓉高铁沿线发达城市为先导,以国内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为补充的格局,预计占市场份额的98%

以中国港澳台地区、东亚、东南亚市场开发为先导,以欧洲、北美洲和澳洲旅游市场开发为主体,以其他地区为补充的格局,预计占市场份额的2%

一级客源市场

湖北、江苏、上海、湖南、重庆、安徽、四川等沪蓉高铁沿线省份,3-5小时服务圈范围;

长江豪华游轮分流游客。

预计占市场份额的85%

港澳台、韩国、日本、东南亚、泰国等

二级客源市场

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西、河南、陕西等周边省区和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省市,预计占市场份额的10%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三级客源市场

全国其他省区,预计占市场份额的3%

其他国家或地区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第14条与荆州总体规划的协调

从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来看,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4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内,属于城市远景发展的重要城市组团之一。

在本次总规的空间管制区域内多属于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但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立符合城市发展总目标的要求以及经济发展战略中关于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要求。

本次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从总体上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要求,但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保护好区域内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符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保护与建设要求;

要加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加强区域内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

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及综合防灾体系的建设。

最后,由于该区域多属于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且区域内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引江济汉渠、高压走廊、油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纵横密布,因此要确定合适的开发强度,防止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

确定合适的空间结构及布局,协调好与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关系。

在荆州市旅游发展规划中,有三个五级资源点、4个四级资源点,其中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属于四级旅游资源,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属于荆州市三个一级旅游产业区之一——“水润三国”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区,此产业区的发展定位为以三国文化、古城文化、楚文化和水文化为灵魂,主打“文采水润古城”旅游形象。

重点培育荆州古城、熊家冢、“感知三国”、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楚纪南城、海子湖楚文化风情等旅游精品。

形成三国文化旅游(主要以荆州古城、关帝庙为依托)、楚文化旅游(主要以荆州博物馆、熊家冢、海子湖楚文化风情、纪南城遗址和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水文化旅游(以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万寿园水文化博物馆、海子湖、文湖公园等为依托)和宗教文化旅游四大产品。

本规划区中的海子湖、纪南故城涉及到四大产品中的两个——楚文化旅游和水文化旅游。

第15条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协调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提出“双核”结构:

由宜昌和襄樊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组成。

但是根据荆州市在湖北省和鄂西圈的区位,如果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能够迅速发展,则荆州完全有可能成为鄂西的“一核”,形成鄂西圈的宜昌、襄樊和荆州“三核”鼎立的格局,荆州成为鄂西圈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围绕楚文化的发展,将荆州建成中国乃至于世界级的楚文化展示、体验和研究中心,并与鄂西圈其他楚文化旅游区合理形成楚文化廊道,推出楚文化主题游。

利用荆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与鄂西圈其他旅游区联动发展,协调好以荆州为重要节点的楚文化廊道、三国文化廊道、长江三峡和古荆州生态文化廊道。

总之,与鄂西圈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核、一主题和三廊道三个层面。

荆州市域内部旅游发展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三大文化品牌协同发展:

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

四大核心板块差异化联动发展:

荆州市的海子湖楚文化游览区、荆州古城三国文化游览区、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

第16条与大遗址保护区规划的协调

2010年3月,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政府签署了《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要求“通过对荆州纪南故城大遗址的规划、保护、展示和研究,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努力将荆州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示范区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片区大遗址以楚纪南故城为中心,包括八岭山、熊家冢、纪山、雨台山、天星观、马山墓群,共建协议将青山墓群和龙湾遗址也纳入其中。

遗址分布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保存较好、影响深远的共同特点,在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的《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四至边界:

以楚纪南故城遗址为中心,东至观音垱镇镇域东界,南至荆州市城市建成区北缘,西至荆州市市域西界,北至荆门市纪山镇镇域北界,规划区总面积约940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为包括:

楚纪南故城遗址、八岭山古墓群、纪山楚墓群和马山古墓群。

本次规划涉及到大遗址中的楚纪南故城(含雨台山),本规划中的遗址保护部分引用了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的《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做到了与荆州大遗址保护的充分对接。

 

第四章发展目标、战略及规模

第17条发展目标

(1)总目标

依托深厚的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物、生态和湖泊资源,在做好国家级遗址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程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挖掘、时空转化、情景物化和景观优化等现代开发手段,把本区域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的核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分期目标

近期:

将楚纪南故城遗址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争创一个国家5A级景区。

中期:

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远期:

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18条发展战略

(1)楚文化主导战略

本区的基础及缘起为楚文化,因此本旅游区的支撑项目一定要与楚文化相关,楚文化旅游产品是未来旅游区聚集人气的核心。

(2)文化旅游产业主体战略

本区因文化而立,文化旅游产业必然是本区的主体。

因此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支柱产业。

(3)生态环境基础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将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贯穿整个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4)项目兴区战略

项目落地是新区建设的关键,要优化招商,特别是要争取引进有实力、从事旅游开发的战略投资企业参与新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主题城、景点景区、旅游地产、酒店、游艇等核心项目开发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

第19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规划2030年,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的人口规模预测为25万人。

其中:

旅游度假及配套服务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15万人。

(2)用地规模

规划用地115.2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32.51平方公里,水域和其它用地共82.7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

第五章总体规划布局

第20条总体规划布局要求

(1)资源有效转化和现状充分利用。

合理利用楚文化遗址和现状自然条件,通过规划建设,转化成旅游产品。

(2)旅游项目分类集聚发展。

文化观光体验类项目、休闲度假项目相对分开,各自集聚,互相联系,规模化发展。

(3)与文物遗址错位发展。

不在文物保护范围搞建设,不破坏文物,合理利用文物遗址,就近设置与遗址旅游相关的设施。

(4)与荆州城区、大遗址保护片区及其它区域联动发展。

在道路、旅游线路、接待设施、城市建设、绿色廊道等方面与荆州城区协调发展,建设与城区的快速通道,与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快速通道,旅游接待设施共享,新城建设用地与城区就近设置,降低开发风险和基础设施成本,依托河流、道路建设绿色廊道,沟通本区与城区绿色空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本区的生态效益。

与熊家冢、八岭山等建立快速通道,确保游线畅通。

第21条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概括为:

一环:

海子湖环湖游憩带。

两核:

文化观光核(纪南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和楚城)、生态新城核(商务行政中心)。

三区:

文化观光体验区;

休闲度假区;

生态宜居区。

第22条规划分区

规划形成四个功能分区和备用发展区,各个分区的次级分区及景点设施如下表:

表5-1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分区、景点及设施一览表

一级分区

二级分区

三级分区

景点及设施

备注

Ⅰ文化观光体验区

Ⅰ-1楚纪南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一期分区包括:

综合服务区、纪南城入口区、南城垣展示区、凤凰山、宫城展示区、窑址及水井展示区

烽火台、水门、水井群、窑址、西垣北门、宫城、南垣东门、护城河、龙桥河、码头、栈道、生态农业景观、凤凰山、解说系统、服务设施、停车场等;

集中在南城垣、新桥河、龙桥河、松柏古河道围合的区域,约4平方公里

Ⅰ-2楚城

Ⅰ-2-1宫殿区

大朝正殿、后宫燕寝、辟雍、太室、贵族大宅、列国会馆、苑囿;

城墙、城门广场、城门、护城河、烽火台;

八音广场、祭祀广场、朝觐广场;

大朝正殿为该区域标志物

Ⅰ-2-2市井区

民居、手工作坊、龙王庙、民俗广场、美食街、集市、古井、小曲台

Ⅰ-2-3卫戍区

乾溪台(军事博物馆)、楚庄王和屈原杰出人物等雕塑广场、龙舟竞技场、舟师营、陵师营(含射箭场、角斗场)、战车竞技场、

Ⅰ-2-4集散区

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集散广场、水码头、接驳车站、租车点

Ⅰ-2-5离宫区

园林区、住宿区、餐饮区、娱乐区、后勤服务区

五星级酒店,可叫渚宫大酒店,渚宫为楚郢都之离宫

Ⅰ-3雨台山生态遗址公园

10余处墓群,33座封土堆

Ⅰ-4郢城遗址

Ⅰ-5鸡公山遗址

Ⅰ-6楚堤

茶室、酒吧、亭、榭、岛、桥、雕塑

Ⅱ滨湖生态休闲区

Ⅱ-1康体运动休闲园

Ⅱ-1-1太阳岛体育公园

Ⅱ-1-2五仞台运动俱乐部

四星以上酒店,运动会所

四星以上酒店

为该区域标志物

Ⅱ-1-3雨台山弓弩狩猎场

狩猎区、烧烤场、牧场、放鹰台(会所)

Ⅱ-1-4森林跑马场

赛马场、表演场、俱乐部、马厩

Ⅱ-1-5九歌水岸

系列餐厅、楚艺坊、修身堂、书院、画廊

九歌来自楚辞

Ⅱ-2金港湾休闲岛

Ⅱ-2-1阳光湖岸

沙滩、水上游乐场、游泳场

Ⅱ-2-2云中君水疗会所

水疗

高端休闲酒店,楚辞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Ⅱ-2-3清都分时度假村

来自楚辞,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清都为天帝所住,帝之所居

Ⅱ-3农业博览园

Ⅱ-3-1垄上文化产业园

以“垄上电视台”、“垄上新公社”知名品牌为核心,以农耕文化为主题,以中国水稻博物馆、中国油菜博物园、农村影视制作体验、农耕器具演化展示为载体,最终建成中国农民公园。

现状土地已划拨

Ⅱ-3-2开心农庄

Ⅱ-3-3东皇太一宫

热带温室花园、餐厅

太一,星名,天之尊神。

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是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