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制造的应用Word下载.docx
《柔性电子制造的应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性电子制造的应用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柔性电子产品目前正处于研发起步阶段,部分产品已经投放市场。
采用加工技术的柔性电路可以制造的很薄、很精巧,绝缘厚度小于25μm,这种柔性电路能够被任意弯曲并且可以卷曲后放入圆柱体中,以充分利用三维体积。
它打破了传统固有使用面积的思维定势,从而形成充分利用体积形状的能力,这能够在目前常规采用的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导体长度上,显着地增强有效使用密度,形成高密度的组装形式。
近年来柔性电路的使用已经扩展到了无线电通信、计算机和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以前柔性电路专门作为刚性线缆的替代物来使用,它己经能够很成熟地作为刚性电路和印刷电路板的替代品应用在要求采用薄型电路或者三维电路的场合。
为了能够满足刚柔相济的应用要求,刚柔技术在刚性电路板上结合了柔性电路。
虽然采用SMT技术的柔性电路是一项现代高科技技术,但是它采用了最早的印刷电路线的基本原理,其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可能最早使用SMT柔性电路技术的情形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开发计算器时,将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放入欧翼型器件,然后通过热条焊接在柔性电路上面。
柔性电路的基层薄膜是对热敏感的涤纶薄膜,其工艺制造方式为根据电路制造的方式连续滚压。
另外一个早期SMT柔性电路技术的应用例子是宝丽来(Polaroid)照相机中采用的电路。
宝丽来照相机是一种在拍照后立即可以进行冲洗的照相机,宝丽来公司转向采用SMT柔性电路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柔性电路的基层薄膜是涤纶薄膜,采用波峰焊接技术进行焊接。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柔性电路与SMT技术相结合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当明白了对于薄膜基片而言的各种要求一般都能够得到满足。
对于无线电信产品、计算机、医疗、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来说,柔性电路材料将继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现在的研发趋势来看,柔性电子技术在以下3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柔性电子显示器
1.柔性显示器的概念
柔性显示器又称为可卷曲显示器,是用柔性材料制成可视柔性面板而构成的可弯曲变形的显示装置。
柔性显示器是显示技术领域的最热趋势之一。
虽然它还没有被上市普及,但可以预见,卷轴式的PDA或者电子书阅读器已经不再遥远,而大幅面的壁挂柔性显示器也将会很快成为现实。
例如,所有可视资料,包括各种书籍、报纸、杂志和视频文件都可以通过这种显示器来呈现,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尽管目前流行的MP4播放器和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也能满足这样的使用需要,但其显示屏不能弯曲和折叠,只能在很小的屏幕范围内阅读和观看这些文字和视频,视觉效果受到极大的制约。
相比而言,柔性电子显示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就像报纸一样,在需要时将其展开,使用完毕后将其卷曲甚至折叠,在保证携带方便的同时充分的兼顾了视觉效果。
柔性电子显示一直是柔性电子制造方面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这是由于柔性电子所制造出来的显示器具有其他种类显示器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
2.柔性电子显示器的应用
如下图,这便是一款可以折叠的笔记本电脑它的名字叫Feno。
Feno采用柔性OLED屏幕设计,二次折叠之后让其变得更加便携。
这也是柔性材料制造的显示屏所呈现出来的最大最显著的特点——可折叠,这点使得所生产出来的显示器在携带方面极大的得到提高,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另外柔性电子制造的产品还有质量轻,不易摔碎的优点,使得它更有遇见的将成为了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产品。
使用柔性电子制造所得到的这款笔记本目前还没有上市,但是他的概念的提出,无疑给笔记本行业带来了崭新的消费心理,作为笔记本,本来便携就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而Feno的这种模式使得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但是就目前的制造水平和成本来说,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这种笔记本还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例如如何增加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如何最大可能的降低成本,如何提高其发光性能。
柔性显示器的应用机会或市场依其技术及基板特性,有许多应用产品的组合,可分别在替代或新兴市场中取得机会。
替代应用以现有的平面显示器应用市场为目标,主要挑战目前的平面显示画质及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柔性显示器的可挠及耐冲击的特性而引发的新兴应用,将是更具想象空间及革命性的新领域,因此不论是类纸或类布的型式,均可延伸更多应用机会。
在替代性市场方面,又可分为可携式、信息用及视讯用之产品,各种不同的产品其需求功能各不相同,柔性显示器要开发替代市场机会,除了要符合或超过现有平面显示器产品的特性之外,并需达到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才能激活替代市场机会。
在新兴市场方面,则较具想象空间,以目前较受各研发单位所列为目标产品则为Paper-likeDisplay,目标是开发和纸张特性相近的产品,包括可挠、外部光源阅读、耐冲击等机械特性,并具纸张所没有的功能如重复使用、记忆等功能;
汽车用显示器包括车座后的屏幕,其功能为娱乐,重视显像品质(全彩)、耐冲、亮度,其次为仪表板及其它应用,其特性要求则为耐冲及亮度,显示器只需具有可小幅弯曲的面板特性即可;
手机及PDA用面板现阶段的玻璃基板显示器,即为高规格的技术具有全彩、动画显示等特性,但若能加上轻薄及耐冲的特性将可使附加价值更高,但由于在高画质的柔性显示器开发仍有很多技术及材料的瓶颈,因此要取代现有产品尚需更长的时间,但目前有许多厂商则展示其搭配柔性电子的柔性手机;
看板或标志的应用范围相当广,可以是应用商店的标示看板或公共场所的指示看板等,其可有记忆并随时可更换内容,并可允许客制化的规格,另一方面,标志或标示板不一定要可挠性,但耐冲击性及低成本是其比较需求的特性;
电子书(e-book),电子书主要的功能需求在于可记忆、轻量、薄型、反应速度快及省电等特性,当然,若能具有图片显示的彩色化特性将更具优势,2004由E-Ink所提出的电泳法(玻璃基板)电子书已有展示,目前也积极的发展柔性显示器的技术。
由于具备可挠曲、不会破、及轻薄等特性,下一波新兴显示器技术,柔性电子技术被期待可广泛用于电子书、布告栏、卷标等应用。
当前,柔性电子还处在即将产业化的前夜,仍然还存在很多的技术瓶颈,对于材料、工艺、设计等还处在研究和探索的阶段。
过高的工作电压、较低的载子迁移率、不稳定的材料与组件特性、缺乏互补式晶体管技术及组件模型等都使材料、工艺的使用均有较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整体而言,国际上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拥有极大的技术突破和专利申请空间。
二、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1.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市场背景
在当今世界里,能源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话题,而我国不仅面临能源短缺,还面临环境污染.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在环境零污染的前提下有效的缓解能源短缺的矛盾。
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电池的一个新品种,近年来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公司竞相开发研究。
目前,非晶硅薄膜(thinfilmamorphousSili—Con)太阳能电池板已经研发成功并进入市场销售。
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满足大功率的发电需要,比如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沙漠地区太阳能发电厂里使用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除此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其柔韧和轻质的特点,将其集成在衣服上。
穿上这种衣服在阳光下行走或运动,随身携带的小电器(例如MP3播放器和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就可由衣服上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供给,从而达到即节约又环保的目的。
2.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
柔性太阳电池与平板式晶体硅、玻璃衬底的薄膜电池等硬衬底电池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重量轻,可折叠,不易破碎,并具有较高的质量比功率(500W/kg),故能够安装在流线型汽车的顶部,房屋等建筑物的楼顶与外墙面,以及对地观测的平流层飞艇表面,应用前景光明。
和玻璃衬底上的薄膜电池相比,主要基于金属膜和有机聚脂膜的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世界上从事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制生产的主要单位是美国的联合太阳能公司(UnitedSolar),欧洲的VHF-technologies公司,和日本的Sharp公司,Sanyo公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自动化的卷对卷(rolltoroll)工艺。
相对于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技术来说,柔性电子制造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能力和更加方便的用户体验。
因而,柔性电子技术在太阳能电池板方向发展和普及将会十分的迅速。
三、柔性电子在RFID器件方面的应用
1.柔性电子制造在RFID领域的应用背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无需人工接触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快捷方便、发展迅速等特点,广泛运用于生产、物流、交通、医疗、食品、防伪等领域。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应答器、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是应答器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可以理解为一种薄膜型构造的应答器,具有使用方便、体积小、轻薄、可嵌入产品内等特点。
未来的射频识别系统中将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标签。
2.柔性电子与RFID的结合
电子标签的构造形势朝着轻、薄、小、软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这方面,柔性电子器件有着别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射频识别系统的电子标签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与柔性电子制造相结合,使得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更加广泛和方便。
另外,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带来更高的效益。
这也是柔性电子制造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制作低成本柔性电子标签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是制作柔性电子器件的有益尝试。
电子电路与电子器件朝着“轻、薄、小、软”的方向发展,而柔性电子电路与电子器件的开发研制则更引人注目。
例如现在已经能够生产的柔性电路板,是一种含有精致导线,采用薄薄的、柔顺的聚合物薄膜制造的电路,它能够适用表面安装技术并能够被弯曲为无数种所需形状。
采用SMT技术的柔性电路很薄、很轻巧,绝缘厚度小于25微米,这种柔性电路能够被任意弯曲并且可以弯曲后放入圆柱体中,以充分利用三维体积。
它打破了传统固有使用面积的思维定势,从而形成充分利用体积形状的能力,这能够在目前的采用的方法上极大的增加有效使用密度,形成高密度组装形式。
顺应了电子产品“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能够加速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被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射频识别系统中,应答器是技术关键所在。
电子标签是RFID应答器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而柔性化的电子标签更是适用于更多场合,电子标签成本的降低将大力推动射频识别技术的真正广泛应用。
四、柔性电子皮肤
的三种应用外,柔性电子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就是电子皮肤(electronicskin)。
1.电子皮肤的出现背景
电子皮肤又称为皮肤状电子,其基本特征是将各种电子元器件集成在柔性基板之上从而形成皮肤状的电路板,像皮肤一样具有很高的柔韧性和弹性,可以用于许多其它电器设备.例如,在机器人技术中可以广泛的应用电子皮肤:
电子皮肤集成了各种传感器和导电体,将外界的受力或受热情况转换为电信号后传递给机器人的电脑进行信号处理,因此电子皮肤又称敏感皮肤(sensitiveskin)。
电子皮肤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像人的皮肤一样具有柔性和弹性以便机器人可以像真人一样行动灵活和敏捷。
(2)电子皮肤上分布传感器以便机器人能敏锐的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2.电子皮肤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电子皮肤的研究方兴未艾。
针对机器人皮肤的重要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国内在其原理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王树国等提出了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电子皮肤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机器人对未知环境的感知能力以便及时避让障碍物。
此外,该课题小组对电子皮肤的信号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电子皮肤中诸多传感器的信号融合问题。
张玲等研究了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模型,并对其压电效应进行了实验验证,指出了PVDF作为传感器材料的优越性。
由于PVDF压电薄膜具有压电能力高,柔韧,极薄,质轻,很接近人体皮肤的特性,因此国内外围绕该材料进行电子皮肤传感器的研究较为普遍。
国外对电子皮肤的相关问题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日本的研究人员不仅发展了电子皮肤的相关理论,更是制造出试验性产品.Hoshi和Shinoda提出了电子皮肤的结构形式和构成,并重点针对电子皮肤的力感受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受力与传感器电容的关系探讨了实现力传感的可能性。
尽管电子皮肤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如何给机器人覆盖电子皮肤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因为电子皮肤是感受机器人全身的外界环境,必须具有整体性,同时,电子皮肤作为一种外表部件,存在受外部因素而损坏的可能性。
当电子皮肤的整体或部分损坏时,需要及时更换。
Ohmura等针对电子皮肤的这种需求、提出了电子皮肤单元模块的概念,通过连续总线(serialbus)连接各个单元模块,从而实现了电子皮肤的整体性与可扩展性的统一.但是,电线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电子皮肤的重量,电线的绝缘橡胶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皮肤的柔软性,在这种情况下,Wag—ner等对电子皮肤的连接导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金属(金)薄膜附着在预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聚酯基板上的新技术。
实验表明这种金属薄膜在大到一倍的拉伸变形下(即应变达到100%)仍可导电。
针对电子皮肤传感器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于单一外界信息的传感(例如力)。
但是,作为电子皮肤,对多重外界信息的传感非常重要,即能同时感受到力、温度、湿度等外界刺激。
要实现该目标,至少需要在3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1)材料选择:
传感器传感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感器材料的功能特性,例如压电性、热释电性或半导性,所以对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影响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2)多重敏感信号的处理:
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电子皮肤上汇集着相当数量的感受微元,每个感受微元都具备对外界环境进行响应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每个感受微元还要同时对多重信号(例如同时感受力和热)进行响应。
在信号量相当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对信号进行处理进而确定机器人对外界刺激的对策是一项重要课题。
(3)电子皮肤力学性能的优化:
作为柔性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电子皮肤必须满足在强度保证下柔韧性的实现;
在不产生破坏前提下的最轻质量优化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除了机器人,在人造器官中也可以应用电子皮肤,例如治疗心脏病所用的人造心脏,当然这对电子皮肤的材料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总之,电子皮肤充分发挥了柔性电子系统结构轻质、柔韧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庚申《低成本柔性电子标签的设计和制备研究》硕士论文2005年第5页
【2】作者未知《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及应用》XX文库2010年第2页
【3】晓江《柔性电子纸技术》世界电子元器件2003(12)第2页
【4】许巍卢天健《柔性电子系统及其力学分析》2008年第38卷第二期第2页
【5】.LiT;
SuoZDuctilityofthinmetalfilmonpolymersubstratesmodulatedbyinterfacialadhesion[外]
【6】胡闻珊;
黄英;
王敏《机器人敏感皮肤的研究进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7】JupiterHu《OverviewofFlexibleElectronicsfromITRI’sViewpoint》201028thIEEEVISITestSymposium第一页
【8】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8月
【9】RobertZehner彭增辉《2009显示周回顾:
柔性显示器》[期刊论文]
第二页
【10】刘国柱夏都灵杨文君黄子强《柔性显示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2008年6期第一页
【11】许兆美《基于CIMS和Petri网的SMT产品柔性数字化制造系统研究》[期刊论文]
2011年3期第三页
【12】李涩涩《“电子皮肤”时代》[期刊论文]2010年19期第五页
【13】《“电子皮肤”诞生》[期刊论文]
2011年7期第五页
【14】李作海姚锡凡《基于RFID的信息集成柔性制造系统设计研究》[期刊论文]
2011年4期第六页
【15】海燕《薄膜式电源:
让太阳能照进现实》[期刊论文]2011年4期第三页
【16】《》[会议论文]
2007-中国工程院化工·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六届学术会议
【17】[学位论文]
2008-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
【18】《》[期刊论文]
ISTIC-
【19】奇趣发现网《Feno折叠式笔记本采用柔性OLED屏幕》2011年五月
【20】lanFrench《《现代显示》2010第10期
【21】ChristinaNickolas《《今日电子》2009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