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毕业作品Word下载.docx
《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毕业作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毕业作品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agesandsalaries;
Personnel
工具生产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不但自身具有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它的发展也带动提升了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因此,各国都把工具生产行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工具生产行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很多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都是工薪环节出现纰漏,工资薪金通常采用现金的形式支付,因而相对于其他业务更容易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如虚报冒领和贪污等。
同时,职工薪酬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因此必须重视工薪与人事环节的内部控制,如通过计算机编制职工薪酬表和使用工薪卡等,提高职工薪酬计算的准确性,及时揭露错误和舞弊。
1内部控制概论
1.1内部控制历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发展却是在近代产业革命尤其是在20世纪以后。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即萌芽期的内部牵制阶段、发展期的内部控制阶段、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成熟期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1.1内部牵制阶段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用各种标记和符号对钱、财、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核对和记录的简单内部控制实践。
在法老统治的古埃及中央财政银库里,已初具内部牵制的雏形:
银子和谷物等物品接收时数量的记录、入库时数量的记录和实物的观察、接收数量与入库数量的核对,分别由三名人员完成,仓库的收发存记录由仓库管理员的上司定期检查,以确保记录正确、账实相符。
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双人记账制”,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对同一业务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的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
在我国的西周时代,统治者为了防止掌管和使用财富的官吏弄虚作假甚至贪污盗窃所采用的分工牵制和交互考核等办法,达到了“一豪财赋之出入,数人耳目之通焉”的程度。
此外,西汉的上计制度,宋太祖时期的“职差分离”、“主库吏一年一易”制度,都是内部牵制制度的表现。
15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内部牵制渐趋成熟。
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的按照内部牵制思想建立健全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不少会计著作如《柯氏会计词典》、《蒙氏审计学》对内部牵制进行了专门的描述。
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在于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控制。
1.1.2内部控制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界定为:
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护会计资料的准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订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
从该概念可以看出,这一概念已突破了与财务会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的局限,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包括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等内容。
1.1.3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
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CPA)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将内部控制区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其中前者涉及与财务安全和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方法和程序,后者则是与贯彻管理方针和提高经营效率有关的方法和程序。
这一提法也是内部控制“制度二分法”的由来,使得审计人员在研究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方式成为可能。
1.1.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
该公告第一次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是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确保记录的完整和正确性的一个整体系统。
该公告第一次把控制环境纳入审计人员应考虑的范围,认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共同构成内部控制结构的三个要素。
这一概念突破了“制度二分法”的局限,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制度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并且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从此,内部控制从“制度二分法”阶段步入“结构三分法”。
1.1.5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Control——InternalFramework,简称IC-IF),1994年,又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增补,这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
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等五个要素。
COSO报告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其内涵和外延比以往任何一个内控概念都要深刻和宽泛。
1.1.6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
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1.2内部控制定义
阎金得、陈关亭(1998)认为“内部控制”第一次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使用,是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文告中出现的。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COSO)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应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
她们提出,虽然内部控制的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但是维护资产的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会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综上,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1.3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
现代企业在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框架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称为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岗位责任原则
岗位责任主要解决的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设置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通过不相容职责的划分,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2)全面性原则
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渗透到企业的各项业务过程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做到无所不控。
(3)有效性原则
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决策层所制定的业务规章和发布的指令,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必须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
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4)相互牵制原则
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没有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就很容易出现错弊情况。
相互牵制要求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制约:
从横向关系来看,完成一项任务至少需要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相互监督、制约,协调运作;
从纵向关系来看,则需要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5)协调配合原则
在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部门及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
因此,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地进行。
(6)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控制点设定的数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立、易于操作,避免不必要控制点的设立,造成投入产出的得不偿失,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
1.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内部控制。
但是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
我国许多企业发生的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管理混乱、弊端丛生、亏损严重、无力继续经营而倒闭等情形,都与企业用人不当、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权限不分、纪律不严、制度不全、人员责任性不强、滥用职权有关。
究其原因,这些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控制管理。
同时,这些企业的领导层人员,包括高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不甚了解,即使有所了解,也未予重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和建立的方法也不甚了解,也未予应用。
2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
2.1工薪与人事循环的相关业务流程
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人、财、物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工薪业务是由与职员聘用及薪酬有关的业务活动组成的,从工薪人事计划开始,包括人员聘用、考勤及工时统计,工资结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配等环节,如下图所示:
工薪人事计划
职员招聘
考勤及工时记录
工资费用分配
工资发放
工资结算
图1工薪循环流程图
2.2工薪与人事循环涉及的文件、资料
工薪业务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有:
员工人事档案,考勤记录,产量和工时记录,生产统计表,工资表和工资汇总表,应付工资总账与明细账,应付福利费总账与明细账,以及其它作为代扣代付款等处理依据的原始记录,如代付税金、保险费、代扣费款、工资补发补扣单、扣款赔偿通知单(工作联系单)等等。
2.3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内部控制要点
(1)工薪循环的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在工薪业务循环中,主要包括了考勤记录的编制、人员调配单的制作、工资单和工资汇总表的编制、工资发放等职能。
以上各项工作应该要由相互独立的部门与人员来实施或执行,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2)工薪与人事计划、管理制度控制
人事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销售和利润规模及经营方式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工薪人事计划,匡算出各级各岗位人员的需求,做出聘用合格人员的决策。
为了实现这一控制,应该严格保管相应的工薪人事计划、面试、聘用记录等资料。
各个业务部门必须在人事方面受工薪人事计划和决策的约束。
(3)考勤记录控制
考勤记录是计算应付工资的主要依据,为防止考勤中的弄虚作假,企业必须严格控制考勤记录。
这一环节存在的潜在问题有:
出现员工缺勤时仍支付工资或出勤而未支付工资的情况;
支付给员工未经批准的加班时数;
工时记录错误而该错误未被发现等。
(5)工资结算控制
相关工薪岗位人员根据每位员工的工资等级、考勤纪录等有关资料,编制工资单、工资明细表及工资汇总表,并经审核后,作为工资划拨的依据。
此后的工薪处理则按照审核过的工资汇总表登记有关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帐户,按照审核过的工资分配汇总表分配工资费用。
(6)工资发放控制
工资单和工资汇总表必须经过审核后才能发放工资,签发支票必须要经过授权批准。
在这一过程中须严格遵循职务分离原则,以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
(7)工资费用分配控制
按照审核过的工资汇总表登记有关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帐户,按照审核过的工资分配汇总表分配工资费用。
2.4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工薪与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整个内控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哪种行业,工薪都具有重要性。
例如,在服务业中,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薪支出在所有支出中占有重要比例。
在制造业,人工成本是产品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中人工成本的核算和分析,直接影响到损益的计算及劳动者生产经营积极性的调动。
秦荣生(2007)认为薪金通常采用现金的形式支付,因而相对于其他业务更容易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如虚报冒领和贪污等。
同时,职工薪酬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所以工薪与人事循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防止错弊事件的发生,必须严格规范工薪与人事业务流程,在工资薪金关键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工具生产企业的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
3.1企业概况
武义海阔工具有限公司位于工业发达的“中国五金之都”工业圈——浙江武义凤凰山工业区,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动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出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功开发出充电式工具、钻类工具、木工工具、角磨、抛光机、磨砂类工具等众多产品系列。
凭借该区域的五金产业优势、企业雄厚的研发力量以及严明高效的管理手段,海阔工具有限公司系列产品在材质优选、工艺更新、人才引进、技术开发、造型设计、表面处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先后申请了40多个外观专利及7个实用型结构专利,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秉承“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的质量方针,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和销售服务,在实现合作双赢的同时,让“海阔”品牌享誉世界。
目前,海阔工具已成功行销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各国及各地区,连续几年获得外向型带头企业,金华纳税大户、先进私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职员队伍的不断庞大,武义海阔工具有限公司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增强了对于工薪与人事管理的重视,同时建立起了相关控制措施。
3.2企业工薪与人事环节内部控制
武义海阔工具有限公司在对工薪与人事循环的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关业务流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控制。
3.2.1工薪人事决策与计划控制
人事部门根据各车间部门的人员需要,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销售和利润规模及经营方式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工薪人事计划,按照劳动定额合理的配置各级各岗位人员,从而确定聘用数量与结构。
比如,生产车间需要根据工艺,机器的数量,订货量等来确定人员的删减。
3.2.2人事管理制度控制
人事部门应该建立和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员工的聘用,合同签订,工资变动授权,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员工培训以及人事考核等。
3.2.3考勤工时记录
公司员工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每周上6天班,享受国家法定假期,有特殊原因需要加班的除外。
员工因病、事等原因请假,应事先填写请假单,办理请假手续方可离岗,否则以旷工论处。
若有特殊情况不能提前请假者,应利用电话等通讯工具向部门主管报告,并于次日上班补办请假手续,否则亦视同旷工论处。
未经请假或假满未经续假而擅自不到职的以旷工论处,连续旷工十五天者,由公司人事部按有关规定处理。
关于考勤,公司专门在保安室设置了打卡机,要求每位职工打卡上下班来记录其工作时间。
为了防止代他人打卡,公司还要求各车间各部门安排职工负责每日进行考勤的记录,并每月末编制考勤簿(见表1),对部门职员出勤、缺勤、加班加点等情况进行登记汇总,由部门主管审核及职工本人确认签字后,交至财务部作为工资结算的依据。
考勤簿的格式如下:
表1考勤簿
部门:
财务部2009年03月
编
号
姓
名
工
资
等
级
出勤
天数
缺勤天数
出勤时间析
缺勤原因
迟到早退
备注
员工签名
夜
班
次
数
加
点
公
假
工伤
病假
婚假
产假
事假
01
张三
02
李四
制单人:
部门负责人:
此外,工作量和工时记录是计件工资制下反映工人或班组在出勤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产量和耗用生产工时的记录,公司要求各车间部门填制的产量记录应提供产量、工时、合格品产量、废品产量等等,以作为考勤记录的佐证,确保工作时间资料累计和产量计算的正确性。
3.2.4工资结算
月末,各部门将由部门主管签字后的考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员工变动情况,工资率的变动等资料上交至财务部,由负责工资结算的财务人员计算每位员工的工资总额。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各个部门员工的工资结构也各不相同。
财务部等管理部门、后勤部门采取月薪制,不论当月实际日历天数是多少,如有缺勤,则从全勤月标准工资中扣除缺勤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全勤月标准工资-缺勤工资
各车间员工的工资采取集体计件工资制,即将车间作为一个计件单位,员工工资整体计件到车间,再由车间按照各员工不同的岗位工资标准以及出勤日数来决定工资分配率,员工工资按工资分配率来进行计算。
工人应得计件工资=该工人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分配率
计件工资分配率=车间集体工资总额/车间集体标准工资总额
在此基础上算出来的应付工资并不等于应发工资。
负责工资结算的会计人员应该根据每人的应付工资额和有关部门送来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资料,以及扣款通知单列示的各项代扣款(如水电费、房租、代扣税金等)来核算实发工资,并编制工资单。
工资单按车间、部门编制,详细填写员工的标准工资、各项补贴、津贴、代扣款项和实发金额。
工资单要求一式三份,一份在发放工资时按人名裁成“工资条”发放给员工,一份留存财务部以备查,一份作为工资汇总和支付的凭证依据(工资单格式见表2)。
表2工资单
工资结算单
办公室日期:
2009年03月
工号
职务
应付工资
扣减
实发金额
基本工资
加班工资
奖金
津贴
应付工资合计
缺勤扣款
养老保险
公会经费
住房公积金
个人所得税
水电费
房租
餐贴
通讯补贴
房帖
金额
此外,为了总括反映各车间、部门工资支出总额,财务人员还应该根据工资结算单编制一张工资汇总表,按照各车间部门工资与扣款的种类汇总编制。
(工资汇总表见表3)
表3工资汇总表
工资汇总表
部门
扣减款项
实
发
金
额
基
本
奖
津
贴
加班
合
计
水电
五险一金
装配车间
生产工人
管理人员
合计
电机车间
包装车间
厂部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