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148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docx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矛盾问题的环境专业将会逐步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对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与往年相比,2007年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明显改观,目前民营环保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环保部门开始招聘环境专业毕业生,尤其对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环保人才需求量激增,这使得环境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加迫切。

因此,合理设置课程、重视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我院的综合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院专业建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专业简介

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于2000年开设,在此基础上,根据二十一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四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377人、专科生134人。

现有环境科学本科专业1个,环境治理工程和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2个,环境监测与评价专科1个。

经过6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在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污染治理和环境生态学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结构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专业创办之初,已开始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环境科学专业在2008年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二、问题分析

环境科学专业自开设以来,新生报到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报到率。

如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报到率非常高——环境科学[治理工程]方向招生人数49人,实际报到49人,报到率100%;环境科学方向招生人数40人,实际报道人数39人,报到率达97.5%。

2009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在2009年6月11日为止,2009届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65%,而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05月11日)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

但2009级环境科学专业(监测与评价方向)新生报到率略有降低。

经分析,我们认为2009级环境科学专业(监测与评价方向)新生报到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1、宣传不到位,专业不被看好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新兴专业,人们对其认识不到位。

这是因为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当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相抵触时,人们考虑的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保全。

但是,这种观点已经越来越过时了,保全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却要花更多的钱去治理污染,谁愿意这样做呢?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把环保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也不例外,灌输及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并实行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生活环境及节约能源等各种环保问题,因此,未来环境科学也将成为热门与重点学科。

2、就业压力大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低谷(已有好转迹象),学生就业压力大,出现就业困难,读书无用的状况,从而导致今年应届高考学生大幅降低的现象。

地方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也导致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降低(虽然实际需求量极大),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严重,大量学生不能按专业就业,从而对环境专业失去兴趣。

三、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奠厚基础,宽广适应,注重实践,培养创新”为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和巩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探索和建构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科专业的融合与发展,有利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内将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专业建设格局,将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成为在市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

四、环境科学专业具体建设目标及其措施

(一)、加大宣传、了解就业前景

环保职业被公认为将是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

一旦环保人才走俏,年轻的“环保板块”能够像曾经的IT业、投资银行业一样打造一大批成功的“绿色”金领人士。

十五”计划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

预计“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00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例,由“九五”的0.93%上升到1.3%以上,其中,水污染治理投资3000亿元(仅治理三峡库区水污染投资即达73亿元),大气染染治理投资2500亿元(仅“两控区”脱硫工程投资即达164亿元),固体废物治理投资500亿元,生态保护投资500亿元。

“十五”期间,我市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纳入计划的项目总投资将达240多亿元,占同期GDP的比例将由“九五”的0.9%上升到2%左右。

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投资约为52亿元,水污染治理投资约120亿元,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资约60亿元,固体废物处理投资约30亿元。

如此巨大的全国环保市场和重庆市广阔的市场空间,给我市环保产业和相关专业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重庆市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省市之一。

环境问题若没得到有效的解决,必将会严重制约重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市环保产业从“七五”计划时期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但是,我市环保产业不仅规划小而分散,其技术水平也相当低。

自主创新的环保产品(监测仪器、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环境工程及新技术、生态工程及新技术、新材料)少;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技术和设备部份主要是从外地引进或购买的。

目前,我市所能生产的环保产品多数为传统产品,技术含量低,成套系列化程度差,缺乏发展后劲,很难参与国内、国际招标和竞争。

随着三峡水库的修建,我市在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压力遽然增大,对相关人才的储备和需求呈急剧增加趋势。

调查表明,我市水环境呈恶化趋势,而且治理难度很大,有限水资源浪费大、利用少。

市委对我市水环境治理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贯彻执行兴利与除害结合、开发与保护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利建设方针,抓住三峡工程建设、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机遇,突出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和防洪减灾三个重点,依法治水,科学兴水,大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化进程”。

在水环境保护项目上,继续实施三峡库区江河两岸、重点建设项目区和已成水库库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控制主城区的江河水域和重点次级河流及饮水水库的水质污染。

这将使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保持持续的旺势,为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更加密不可分,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政治改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涉及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与环境问题挂钩。

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环境科学的相应发展,故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论方面的许多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从目前来看,环境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相当大,不仅仅对高、中等人才有着迫在眉睫的需求,对于普通上岗人员的需求也是相当巨大。

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

所以总体来说,对这个行业而言,就业范围既广,人才需求量也大,国家政策也支持,是相当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

从当前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

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环境事业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日渐提高。

而我校在培养的过程中既注重专业理论基础,又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趋势一年比一年好。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广开就业门路,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毕业生出路,在社会上形成“文理学子好就业”的影响,逐步改观社会对我校教育的认识。

(三)抓住机遇、强化自身特色建设

1.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过程分段、方向分流”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为培育适应社会发展,思想拓宽,综合素质高尚的人才,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建立“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新型模式。

在大学一年级全面实施共同基础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的统一规格教学。

大学二年级开始按专业分流,进入专业基础平台学习,同时按照人才市场变化及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学生根据本人意愿选择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学习,使得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既有共性,又有专业特长。

为同学们提供了自主选择性的学习,极大的拓展了同学们的自由空间,为同学们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效地整合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课程,设置环境科学专业基础模块,该模块为环境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必须开设的主要课程;结合环境治理的要求,设置环境治理工程方向模块,该模块主要开设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环境工程类课程;结合新农村建设,设置环境管理与农业资源利用模块,该模块主要开设土壤、植物和农业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环境管理方面的课程;结合重庆为国家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新形势,设置城乡环境规划与管理模块。

(3)宽口径、厚基础培养

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讲求高效高质量,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增加信息量和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具备广博知识面的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精减整合专业课程,增大选修课程比例,增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适当延长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时间。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有专业教师12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从职称结构看,副教授2人,讲师10人;从学历结构看,博士及在读博士5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5人。

职称、学历结构与本科教学要求均有一定距离,需加大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我们将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骨干队伍,同时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形成实干创新的学术氛围,从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的合理要求出发,打造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竞争实力的学术梯队。

通过外出进修、在职读博、读硕,使70%以上的教师获得博硕士学位,引进或培养5-6位教授或者博士,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师资队伍稳定在30人左右。

建立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的机制,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课程。

走对外引进,内涵发展的路子,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计划到2014年,环境科学专业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85%以上,最终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的学术队伍。

具体措施是:

(1)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育1-2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2)引进高学历人才,每年争取引进2-4名具有博士学位学历的教师,尽力引进博士生导师1-2人;

(3)加强学术交流,继续加强同名牌大学及相关专业的联系,每年聘请2—4名知名学者、教授讲学或作学术报告,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3.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修订和完善课程设置方案,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强化素质教育意识,加强探索与改革,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各具特色。

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为突破口,逐步完善选修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系统性强;严格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定期听课、评估,严格按本科水平评估方案要求建设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

五年内出版特色教材1-2部;建设2门精品课程,2门优秀课程;环境科学专业95%以上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1-2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

具体措施:

(1)2009——2010学年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何选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

发挥学校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丰富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和实践成果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有《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力争在2014年将建设《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精品课程,在2016年将《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4.加强教材建设

继续加强教材管理和教材建设,重点选用“九五”重点、教育部重点推荐、面向21世纪重点等优质教材,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组织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努力编写出符合自身办学层次、学科领域和服务面向的特色教材。

特别是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编写选修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在4年内完成主编教材1-2门,参编3-5门。

继续加强试题库建设,尽快建设好满足本科教学要求的高质量、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试题库,以便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具体措施:

(1)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优秀教师编写适用于我校实际情况的《环境科学综合实验》讲义,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成时间2008-2009学年。

(2)加强习题库、试题库,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完成时间20011-20012学年。

5.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打造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必须通过实验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化。

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按理论教学主线设置实践课程及实践项目、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知识结构及能力体系为主线设置实践课程,按照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的思路,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力争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1)完善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实验教师队伍水平

首先,通过多方面筹集资金,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的需要改进硬件设施,更新软件系统,完善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着力构建实验教学公共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资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实验条件。

其次,强化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

在引进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加入到实验教学队伍中的同时,通过培训、观摩、专题讲座和促进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实验教学研究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水平。

(2)强化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强化实验教学的方法,构造学生培养的“知识传递——能力培养——能力运用——知识升华”完整链条,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捕捉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的需求特性,并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结合。

(3)实践能力培养与研究性教学并举,把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

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开放实践教学途径,使专业学习与生产实际不脱节。

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学院成立专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毕业论文的选题从所学专业出发,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结合实际,做到有利于巩固、消化学生所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在巩固现有的国内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实验区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开辟新的实践基地,特别是与重庆地区的高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力争经过5年建成10个左右每年可供70名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地。

6、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的、交叉的和独立的改革和重组,将实验实践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力争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科研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要在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构建立体型实验、实习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为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学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各种实验实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成绩评定标准,建成实用的、规范化的、操作性强和效果良好评定指标体系。

7.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教研工作。

(1)根据学校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的具体要求,尽快使青年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培养自己的学术个性,争取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为早日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继续加强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倡团队精神,努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群体,力争每年在SCI等国际检索源刊论文5篇以上,核心期刊20篇以上。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逐年递增。

取得具有一定影响的科学理论成果与技术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3)加强科研奖励力度,促进科研建设。

在重庆文理学院科研、教学成果奖励的基础上每篇论文再进行一次奖励。

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适合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基地。

力争在2009年~2012年,拓宽已有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突破地域的局限,争取产生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2012年~2014年,在这一时期要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使本专业的科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力争2012年申报硕士点成功

8.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将教学事故和学生违纪情况降低到最低水平。

不断加强学术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职工师德水平,全面规范教职工师德行为。

(2)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大督查力度,对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师,从严处罚。

(3)加强35岁以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研讨活动,完善以老带新结对子制度,建立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的教学与管理队伍。

(4)加强以学生学习环节管理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

上课教师、学生会组织应进一步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和晚自习管理工作,对多次缺课学生严格按照学生管理有关规定处罚。

(5)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组建专业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有益的科技学术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大赛,以次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提高。

(6)建立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学生考研、考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参与社会活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

9.多途径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学生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素质成为学生自身要求与追求的目标。

(2)外有计划邀请护理老专家通过作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巩固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随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适,帮助学生作好未来职业选择。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强化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增强其沟通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六、建设进程

(1)加强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充分理解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充分理解社会对环境保护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其愿意致力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

(2)加强调查研究

通过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计划,确保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3)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是重庆市唯一的环境科学特色专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力度,从而在重庆市的环境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4)加快教学改革

要按职业岗位(群)要求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重视知识的应用。

(5)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包括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在内的师德好、业务强的专业教师团队,为专业建设提供人力支持。

(6)增加投入

对申报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学院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经费使用范围是专业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双语教学研究、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学研究、图书资料购置等,其中经费的70%要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购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