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docx
《出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师表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臣们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直接提出第一条建议书上原话:
________自己话概括:
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提出第二条建议原话:
_________概括:
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推荐的贤臣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咨询、听取贤臣的意见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推荐向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听取向宠的建议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直接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原话________________自已话概括____________
11.从正反两面总结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后汉衰败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表达作者志趣的句子不追求功名利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本段引出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
第七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北伐条件成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表明作者受命后感念先帝深感使命沉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北方目标的句子作者政治愿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四个字短语)
第八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21、作者回忆这三件事情的目的
22、作者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
23、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24、出自本课的成语。
25、除诸葛亮外列举两位名人写出名言或事迹。
26、诸葛亮的名言
27、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28、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2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是千古名句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0、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31、中心思想
32、分析当前形势的原因
33、自述身世的目的
出师表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孔明。
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
1、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
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
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2、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3、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
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
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
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4、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5、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6、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
7、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8、推贤了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9、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师的决心的?
⑴以出师为己任。
“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⑵立下军令状。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0、作者对后主以及自己所推荐的贤臣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2、作者以先汉兴隆与后汉倾颓作对比,意在表明什么?
•能否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强调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13、找出第八段中与上文相照应的句子;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6、表示决心的句子:
“庶竭驽钝……还于旧都”;
思路:
以“出师”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效忠心愿:
托孤之事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
六个字概括
“报先帝,忠陛下”
7、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北定中原,庶竭努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希望刘禅亲贤的恳切感情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答:
广开言路。
2.作者开篇分析不利客观形势的作用?
答:
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
3、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因素,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饱含了作者对先帝大业未竟的惋惜和伤感,以及对蜀汉前途的深深忧虑。
4.分析主观条件的原因?
/为何分析有利条件?
答:
要后主意识到客观形势虽然危急,但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5、有利的主观因素说明了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答:
说明了文臣武将都勤于政事,说明蜀汉的主观条件较好,为了告诫刘禅虽然危机尚存,但仍希望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
6.作者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答: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的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
如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内外异法也,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混乱。
7.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原因?
答:
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无能为告诫,让后主意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能够真正做到亲贤远佞。
8.诸葛亮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何意义?
答:
对当时的内政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明,干部才能廉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9.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主旨所在?
答: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主旨。
10.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
为什么?
答:
亲贤远佞最重要。
因为它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不是为谗言开方便之门。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惧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所以,亲贤远佞最重要。
11.全文多次提到先帝和陛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及报先帝忠于刘氏父子的心愿。
12.通过本文的学习,谈谈本文脍炙人口的原因?
/令人称赞的原因?
答:
本文表现出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知恩图报的美德。
他的高尚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文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让人佩服,让人敬仰。
文章形式优美,骈散结合,感情真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忠诚之心跃于纸上,其情其语感人至深,不愧为一代名相,旷世贤臣。
13.写出和诸葛亮相关的其他故事情节。
答:
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
14.你能说出诸葛亮“临表涕零”的原因有哪些?
答:
1.怀念先帝,对先帝大业未竟的惋惜;2.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3.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廷内有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4.想起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无限感慨;5.最后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仅潸然泪下。
15.赞扬《出师表》的诗句:
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
文天祥《正气歌》: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赞扬诸葛亮的诗句: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6.“后值倾覆”说明了什么内容?
其目的是什么?
答: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7.全文的感情线索?
“报先帝”呼应哪两件事?
答:
报先帝,忠陛下。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18.本文对生活志趣的阐述能说明什么?
为什么要传达这些?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说明诸葛亮出身卑微,志趣淡薄,不慕名利,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的举动作铺垫,传传达这些是为了证明先帝是一名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的明君。
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对先帝礼贤下士的称颂。
19.你认为诸葛亮被刘备赏识/称颂的前提/原因是?
我们该怎样迎来自己的机遇?
答:
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
应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我,使自己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的本领,而且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能够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20.叙述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的句子是?
有什么目的?
答: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说明创业的艰难,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21.开篇写劝谏,后来却自述经历,是否矛盾?
有什么目的?
答:
不矛盾。
告诉后主希望他能够像他父亲一样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并且告诉他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心。
22.本文向君主说明什么道理?
答:
本文告诫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
23.本文所写的两个重大事件是?
答: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24.本文的写作目的?
答: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2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希望后主亲贤的思想感情。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DDD)
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希望,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BBB)
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
2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
(询问)
(2)夙:
(早上)(3)攘除:
(排除,铲除)(4)损:
(减少)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
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而忠陛下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④悉以咨之(询问,征求意见)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一叶知秋(秋天)②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特殊)殊途同归(不同)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秋(时)报(报答)光(发扬光大)塞(阻塞、堵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扩大圣明的听闻,“引喻失义”的意思是说话不恰当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CCCC)(1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B、先帝不/以臣卑鄙C、受任/于败军之际D、至于斟酌/损益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
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
③临崩寄大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BBB)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5.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空城计火烧赤壁六出祁山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挑选,选拔(3)亲贤臣,远小人远:
疏远(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
显示,表明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CCCC)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诚宜开张圣听C、不宜妄自菲薄D、叹息痛恨于桓、灵
2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
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答: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躬(亲自)损(除去、减少)零(落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AA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躬:
亲自②由是感激.感激:
感动,激动③故.五月渡庐故:
所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1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
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时、时期、时刻
(2)躬耕于南阳躬:
亲自(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选拔、挑选、选(4)至于斟酌损益益:
增加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相信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可以指日而待了。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先帝)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拿天下大事来询问我。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答:
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北定中原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兴复汉室”的决心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
答: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
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C)
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D.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
E.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
(《〈孟子〉二章》)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3.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妄自菲薄和作奸犯科。
4.“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朝廷朝廷朝廷朝廷;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