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053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docx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重庆空港新城F片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投融资建设工程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范围内各类坍塌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是项目部总体应急预案的子预案。

2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2.1风险分析

坍塌事故分为基坑坍塌、脚手架坍塌、钢筋倒排、构筑物坍塌(烟囱、水塔、钢结构等),具体分析见下表。

表2.1-1项目坍塌事故风险分析

序号

风险来源

特性

危险因素分析

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

1

基坑坍塌

物理性

边坡失稳、放坡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边坡周边堆放物体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基坑施工区域

2

脚手架坍塌

物理性

地基未夯实、使用材料质量有问题、搭设不规范、上部荷载过大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脚手架施工区域

3

钢筋倒排

物理性

钢筋网架支撑体系未进行受力计算、支撑体系未按照方案要求搭设、上部荷载过大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钢筋作业施工区域

4

构筑物坍塌(烟囱、水塔、钢结构等)

物理性

材料质量不合格、未按照方案施工、不合理压缩工期、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拆除模板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构筑物施工区域

2.2事件分级

表2.2-1事件分级标准

事件分级

分级标准

一级(特别重大)

死亡30人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二级(重大)

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三级(较大)

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四级(一般)

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五级(轻微)

重伤3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

3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工作组构成。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决策指挥机构。

3.1现场应急指挥部

项目部在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坍塌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现场处置工作,成员如下:

总指挥:

涂迎春

副总指挥:

李凌

抢救组组长:

郭林海

消防组组长:

杨韩敏

后勤组组长:

杨小龙

物资设备:

潘文

主要职责:

(1)向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汇报事件及应急救援情况,落实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部署;

(2)决定启动和终止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3)领导、指挥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置、抢救和恢复工作;

(4)研究坍塌事故应急处置重大决策和部署等工作。

3.2应急救援工作组

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包括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1)现场救援组

组长:

郭林海

成员:

秦廷红、张亿、向洪睿及各班组组长

职责:

负责制定现场救援方案;负责现场营救伤员,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负责协助外部救援队伍、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组长:

杨小龙

成员:

陈渝、高飞、周勇

职责:

负责应急抢险所需物资、设备以及车辆的供应;负责应急用电、通讯、供水;保障应急救援资金。

(3)善后处理组

组长:

黄盛红

成员:

付亚军、欧阳志及班组负责人

职责:

负责受伤人员的后续医疗救治;负责核实伤亡人员情况及其亲属的接待、安抚工作;负责伤亡赔偿洽谈以及死亡人员善后工作;负责保险索赔事宜;负责恢复现场办公、生产等基本功能。

(4)事故调查组

组长:

徐云锋

成员:

王越淞、徐涛及其他相关人员

职责: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搜集事故资料;负责事故调查,确定事故损失、性质、原因、主要责任人,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意见等;配合外部事故调查组。

4监测与预警

4.1风险监测

4.1.1项目部根据2.1坍塌事故风险分析结果,开展以下风险监测工作。

表4.1-1坍塌事故风险监测

序号

风险来源

监测方法

监测范围

监测频次

责任部门或人员

1

基坑坍塌

基坑边坡检测:

支护体系变形情况;基坑外面沉降或隆起变形;观察坑缘地面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确保安全施工;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为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为3个。

监测点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项目基坑

每次施工作业前

工程管理部

施工相关责任部门

2

脚手架坍塌

架体沉降在架体大角(各转角处)、直线长度不应大于25m的架体底部设置监测点,相对主体结构进行观察;

架体垂直偏差在架体大角(各转角处)、直线长度不应大于25m的最顶部立杆设有纵横向水平杆处,设置监测点,相对主体结构进行观察

脚手架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 

6.停用超过一个月。

工程管理部

施工相关责任部门

4.1.2工程管理部门或人员发现风险超出可控范围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上报至项目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上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2预警信息发布

项目部应急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后,根据监控判断危险源状态,研判可能造成的后果,采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QQ平台、微信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4.3预警行动

4.3.1基坑坍塌预警行动

(1)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出基坑。

(2)基坑四周设置警戒区域,防止人员进入。

(3)采用砂浆护坡、支护桩等方式对基坑进行加固。

(4)处理过程中继续观测基坑的变形,每4小时观测一次,直到变形稳定为止。

4.3.2脚手架、钢筋坍塌预警行动

(1)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

(2)拉设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对有可能失稳的部位采取加固措施,经各级技术负责人验收确认后方可恢复施工。

4.3.3构筑物坍塌预警行动

混凝土试块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严禁进行模板拆除等作业。

对于强度不达标区域加设支撑和防护。

4.4预警调整和结束

项目应急办公室根据坍塌风险的变化情况,报请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发布调整或解除预警信息通知。

5处置程序

5.1信息报告

5.1.1项目部发生四级及以上坍塌事件后,项目经理应立即向生产安全事件应急办公室报告,并立即向当地安监局和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坍塌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5.1.2信息报送同时,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全力实施应急救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信息。

5.1.3上报的信息必须做到数据源唯一、准确、及时。

5.1.4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已采取的措施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动态信息。

5.2启动响应

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坍塌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按照各应急救援工作组职责分配任务,调配资源开展救援工作。

5.3现场救援

指挥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通用应急处置措施见表5.3-1),全面领导现场救援工作。

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表5.3-1通用应急处置措施

序号

风险来源

处置措施

1

各类坍塌事件

1.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戒区,防止二次伤害。

2.清点现场人数,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

3.调动机械和人员营救被埋、压人员。

4.注意埋压人员应急处置:

根据坍塌建筑物的结构,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行抢救;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和容易获救幸存者;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

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5.4扩大响应

当发生重大坍塌、人员伤亡事故时,由坍塌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请示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调整响应级别,当应急响应级别达到Ⅰ级时,向业主、上级单位上报请求救援。

5.5响应解除

当坍塌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消除时,由应急指挥部现场验证,确认隐患消除后,下达应急状态解除令,解除现场警戒。

6处置措施

6.1先期处置

坍塌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项目应急办公室。

6.2应急处置

6.2.1现场应急指挥部成立后,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在指挥长统一指挥下,根据职责与分工,按照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全面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2.2现场救援组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疏散,确定警戒区域范围,维持秩序,控制人员和车辆出入;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并转移到安全区域。

在救援过程中,应及时跟踪事件进展,做好次生灾害预防措施,优先保证人员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6.2.3后勤保障组及时保障药品、设备、车辆的供应;负责各类应急设备的抢修工作;为救援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

6.2.4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时,要做好与地方政府的对接和协同工作,扩大响应时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并安排专人接应。

6.3后期处置

6.3.1善后处理组组织受伤人员开展后续医疗救治,核实伤亡人员情况及其亲属的接待、安抚、住宿及日常生活工作,洽谈伤亡赔偿及善后工作,与保险公司联络洽谈索赔事宜,组织恢复现场办公、生活等基本功能。

6.3.2事故调查组保护现场、收集资料,调查事故,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意见。

组织对事故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完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7预案附件

7.1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7.1.1现场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

涂迎春

副总指挥:

李凌

杨小龙、杨韩敏、郭林海、潘文

7.1.2应急救援工作组

(1)现场救援组

组长:

郭林海

成员:

秦廷红、张亿、向洪睿及各班组组长

(2)后勤保障组

组长:

杨小龙

成员:

陈渝、高飞、周勇

(3)善后处理组

组长:

黄盛红

成员:

付亚军、欧阳志及班组负责人

(4)事故调查组

组长:

徐云锋

成员:

王越淞、徐涛、王成兵及其他相关人员

7.2应急通讯录

表7.2-1项目部坍塌事故应急人员及联系方式

序号

部门

职务

姓名

联系电话

1

项目经理部

总指挥

2

工程管理部

副总指挥

3

综合管理部

后勤保障

4

安全环保部

救援

表7.2-2外部救援单位及联系方式

全国特种服务电话

火警:

119;急救中心:

120;天气预报:

12121;森林火警:

12119;红十字会急救台:

999。

应急人员及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更新。

7.3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表7.3-1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序号

物资、装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存放地点

责任人

联系方式

1

应急车辆

2

停在项目部办公室

车牌号:

鲁A18***;联系电话:

15563171***

2

手电筒

10

安全环保部

3

担架

2

医务室

4

氧气袋

1

在医务室

5

急救箱

1

(包括紧急抢救药品、器具)

6

手持切割机

1

建筑工程公司

7

氧气乙炔

2

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