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Word文档格式.docx
《日本明治维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明治维新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⒌日本对外扩张的表现有哪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知
识
整
合
一、历史条件
⒈德川幕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⑴经济: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①经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场显著发展;
②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③出现了三井等大商人。
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⑵政治:
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①农民受到沉重剥削,起义不断;
②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
③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认识:
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⒉黑船事件使日本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⑴背景: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②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俄国和英国都试图打开日本的国门)
⑵概况:
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
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⑶结果:
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内容是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
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
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同样享受。
⑷影响:
①日本被迫承认西方列强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⑴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工业品,使日本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⒋倒幕运动的成功
⑴倒幕运动兴起
①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有识之士认识到:
要改变现状,实现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②主要领袖:
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
③根据地:
长州、萨摩和土佐等西南强藩
⑵主要经过:
①大政奉还:
原因:
倒幕派对幕府统治构成了威胁;
目的:
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结果:
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②戊辰战争:
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
大多数大名持观望态度。
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概况:
年初,倒幕淅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不首的新政府,并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即“辞官纳地”;
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新政府军发生激战。
结果,幕府军队被击败。
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开了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的道路;
年4月,幕府德川庆喜将军不战而降。
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年,战争结束。
1868年是农历“戊辰”年,推翻幕府的战争主要在这一年里,因而称“戊辰战争”。
戊辰战争胜利的原因:
倒幕运动得到人民支持;
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西方列强宣布中立;
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二、主要内容
⒈政治上: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
①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府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
②影响:
初步加强了天皇政府的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①实行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
由劳动力,开始建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②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⒉经济上:
发展新经济
⑴土地改革
①原因: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进程:
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年,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③影响:
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⑵“殖产兴业”政策(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内容:
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做法:
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在政府示范企业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得到明治政府扶持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三井、三菱集团)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日本资本主义在发展阶段,较多的体现了政府行为,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特色。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不同点:
⑴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
⑵日本发展工业时,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具体表现为:
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
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⒊教育上:
倡导“文明开化”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西方文明。
⑵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
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
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成为明治维新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
向学生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⑶在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
如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等。
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⒋军事上:
建立新军队
⑴内容: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②引进新式武器,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
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⑵影响:
①军队绝对效忠于天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以天皇为核心的新政府的统治。
(军队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日本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行民族的独立自强。
③对士兵灌输武士道思想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队的天职,保留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对外扩张性。
三、成功的原因
⒈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⒉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终于推翻幕府统治;
⒊倒幕派建立政权后,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
⒋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得日本有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四、改革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制定《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
⑴原因:
农民暴动和自由民权运动使明治领导人意识到进行必要的政治改革,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⑵时间:
1889年
⑶主要内容:
①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等权力;
②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③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④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
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由明治领导人组成,对国家政策有很大影响力,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⑷影响: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②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社会进步;
③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④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⒉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东方强国⑴原因:
①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
③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
④对外扩张获得资本和市场;
⑤利用相对有利国际环境。
⑵表现:
①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②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③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⒊军事上:
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⒋对外方面:
⑴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0世纪初)
⑵加紧对外扩张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与其他帝国主义竞争。
②吞并琉球(1879年)
③侵略朝鲜:
1876年,《江华条约》;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④侵略中国:
1874年,侵略台湾;
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开始侵入中国;
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五、评价
⒈目的:
⑴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摆脱外来压迫;
⑵根本目的:
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⒉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⒊历史作用:
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体现在:
①经济: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⑵局限性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原属统治阶级的中下级武士仍占统治地位,议会形同虚设;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消极影响:
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重
⒈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⑴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难
点
讲
解
⑵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⑶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⑷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⒉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⑴异:
①直接原因不同:
俄国:
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
日本:
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
②内容不同:
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
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
③领导力量不同:
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
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⑵同:
①时代相同:
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③结果相同: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巩
固
练
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日本历史上的这种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称为幕藩管理体制。
材料二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材料三日本纺织工厂图
材料四德川幕府幕府以前,日本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到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
16世纪下半期,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锋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势力。
德川幕府幕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防止外来势力的侵入和藩国势力的发展,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幕府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
请回答:
⑴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在哪些方面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内市场:
幕藩管理体制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治地位:
封建等级制度
根本原因:
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五:
《佩里登陆图》
⑵随着黑船事件后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对幕府统治不满的阶级或阶层有哪些?
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和一些大名、中下级武士等
⑶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根本: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外部:
黑船事件开启的西方殖民侵略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危机和变革。
前提:
倒幕运动的胜利进展推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三(1869年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日本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
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
其结果如何?
企图侵略朝鲜。
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最终吞并了朝鲜。
(3)材料三反映的措施及意义如何?
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早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技术装备。
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
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美]帕尔默·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
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一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或:
在同西方经济、文化接触中的获益者)。
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压迫。
(2)根据材料二、三,提炼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工业技术,大力引进人才,实行殖产兴业;
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直接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出现了分歧。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推动了日本的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005年江苏高考31题】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
①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
(7分)
②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①英国:
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不同点:
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
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主要史实:
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
由于市场挟小、费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5分)
【2003年江苏高考28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
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②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③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
28.(14分)①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
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②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
③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
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
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