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教学设计《雪》《海燕》《敬畏自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环节教学设计《雪》《海燕》《敬畏自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环节教学设计《雪》《海燕》《敬畏自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
②美艳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凛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
“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
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
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
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
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
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
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
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
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
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
(放录音)
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
(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
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板书设计
9《海燕》教学设计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何有国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想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
2.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1.搜索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2.读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课下要求大家搜索了关于高尔基的一些资料,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诗《海燕》。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生交流材料后,师归结(投影)。
1.介绍作者
马克西姆·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
马克西莫维奇·
彼希柯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个伟大代表。
二十世纪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
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以《海燕》(1901)迎接了二十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这首革命颂歌是他参加彼得堡示威游行后写成的。
他用象征和寓意的艺术手法,热情歌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
海风呼啸,阴云笼罩,波涛迎着轰鸣的雷声向上冲击。
2.写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三、感情朗读,初步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生听读。
2.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生朗读,生生评价,师适时指导。
4.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四、自读分析,感受形象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本课小结,课下思考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
海燕
高尔基
暴风雨
海燕
来临←────────→渴望勇敢大
逼近←────────→迎接自信无
到来←────────→呼唤顽强谓
一、激情朗读,引入情境
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解了高尔基的《海燕》,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激越,要有气势,在阅读中让我们可进一步认识一下那勇敢,高傲的海燕吧!
(指生读)
二、合作探究,挖掘主旨
1.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
(渴望革命风暴的到来,赞颂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2.本诗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这种是什么手法?
(象征)
3.文中还有许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征意义?
海鸥、海鸭、企鹅──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
乌云、狂风──反动势力
大海──广大人民群众
4.本诗主要塑造了海燕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
(对比,烘托海燕形象)
三、分析揣摩,深化理解
联系背景,分析领会,仔细揣摩,想象一下,海燕在展翅飞翔时,会有怎样的想法,它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请模仿海燕,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出它当时的心理。
四、精读欣赏,品味词句
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说明看法(可以从修辞,表达效果,营造意境等几个角度分析)。
·
例: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是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习翔。
(比喻、拟人,形象传神地展现其矫健勇猛雄姿以及藐视反动势力风貌。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赋予了人的性格行为,写出了其猖狂气焰)。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拟人、反复写出其勇敢智慧及敏锐,表达坚定信心。
五、联系实际,迁移写作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和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
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表明自己的想法。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王金霞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
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
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
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
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敬畏”。
2.解题:
“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
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
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
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
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
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
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
“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用了反问句。
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