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014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情况及成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350

10.60%

165.92

117.46

48.46

41.35%

安徽

12000

10.90%

147.78

97.52

50.25

51.55%

江西

8724

11.80%

73.85

63.95

9.90

15.55%

湖北

15456

14.20%

107.43

74.04

33.39

45.15%

湖南

15027

12.60%

82.12

70.47

11.65

16.55%

XX

21165

11.50%

157.92

107.96

49.96

46.35%

注:

上述期末留抵税额数据为总局提供,与我省查询数据略有差异,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统计网。

我省期末留抵税额呈以下特点:

(一)呈阶梯式快速增长态势。

2008年底至2011年底我省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分别为30.99亿元、58.69亿元、87.06亿元、136.27亿元,2009年底至2011年底同比增加额分别为27.7亿元、28.4亿元、49.2亿元,增速分别为89.4%、48.3%、56.5%。

另外,从近年来期末留抵税额变动趋势看,每年1月份较上年12月均环比大幅增长,2009年以来环比增加额均在20亿元以上,分别为23.5亿元、27.2亿元、21亿元、21.8亿元,分别增长75.8%、46.4%、24.2%、16%,阶梯式增长态势明显。

2009年10月份以来全省期末留抵税额变动情况如下图:

2012年2月期末留抵税额151.97亿元,较1月份下降6.12亿元。

(二)地市较为集中。

2012年1月,郑州、洛阳、安阳3地市留抵税额在10亿元以上,合计75.26亿元,占全省留抵总额的47.6%;

其次为新乡、平顶山、焦作、三门峡、开封6个地市,留抵税额6-10亿元,合计39.35亿元,占全省留抵总额的24.9%。

郑州、洛阳同比增加6亿元以上,合计19.77亿元,占全省增加额的39.6%;

其次为平顶山、新乡、濮阳、焦作、三门峡、郑州新区6地市,同比增加2-4亿元,合计18.22亿元,占全省增加额的36.5%。

郑州新区、平顶山、郑州、商丘、济源等5个地市同比增长60%以上。

(三)行业较为集中。

2012年1月,电力(39亿元)、有色金属(17.71亿元)、化工(14.91亿元)3个行业留抵税额10亿元以上,合计达71.6亿元,占全省留抵总额的45.3%;

其次为批发、非金属矿物制品、专用设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和炼焦5个行业,留抵税额5-10亿元,合计37.53亿元,占全省留抵总额的23.7%;

以上8个行业共计留抵109.14亿元,占全省留抵总额的69%。

电力行业同比增加13.97亿元,占全省同比增加额的27.9%;

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批发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电器制造6个行业同比增加2-7亿元,合计增加20.19亿元,占全省同比增加额的40.3%;

以上7个行业同比共增加34.17亿元,占全省同比增加额的68.3%。

(2012年1月份期末留抵税额1亿元以上行业情况详见附表2)

(四)企业较为集中。

2012年1月期末留抵税额同比增加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74户,留抵税额合计99.39亿元,占全省留抵总额的62.9%,同比增加67.96亿元,为全省增加额的1.36倍,是形成全省留抵税额大幅增长的重点企业。

扣除该274户企业后,全省2012年1月留抵税额58.7亿元,同比减少18亿元,下降23.5%。

经对274户重点企业分地市、分行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同样集中于上述地市和行业,集中度与全省基本一致。

二、我省留抵税额增长原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抵扣是形成留抵税额高幅高量“双高”增长的主要政策因素,与我省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吻合。

从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近年来,受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及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影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2009年至2011年投资额分别为1.15万亿元、1.39万亿元、1.69万亿元,增长31.3%,21.6%、26.9%。

与之对应,2009年增值税转型以来,我省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申报额、实际抵扣额以及留抵额也呈不断扩大趋势,2009年至2011年,固定资产进项申报额分别为65.26亿元、66.94亿元、93.49亿元,实际抵扣额分别为44.48亿元、54.66亿元、71.21亿元,留抵额分别为20.78亿元、33.06亿元、55.34亿元。

至2012年1月,固定资产留抵额达61.88亿元,占全省总额的39.14%,同比增加24.2亿元,占全省增加额的48.44%,影响全省留抵税额同比增幅22.4个百分点。

274户重点企业中,有188户企业受固定资产抵扣影响,留抵税额同比增加44.8亿元,占274户留抵税额同比增加额的65.9%,其中147户为改扩新建企业,固定资产抵扣影响38.76亿元,预计未来还需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31.5亿元,因这些企业多为长期留抵,仍将成为今后我省留抵税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由于固定资产进项申报抵扣一般滞后于投资,我省固定资产申报抵扣和留抵趋势与投资规模基本是匹配的。

从中部六省比对分析看,我省固定资产进项申报、留抵情况与投资规模也是相匹配的。

中部六省固定资产申报和留抵与投资情况见下表: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进项申报

2012年1月固定资产

期末留抵

总额

其中:

设备工器具购置

占设备类

投资比例

投资额

占总额

比例

留抵额

占留抵

总额比例

301932.85

23.8%

63431.14

21.0%

21.01%

3407.50

5.37%

1741.1

57.22%

25.18%

6837.41

29.8%

1427.54

32.4%

20.88%

95.07

6.66%

39.65

47.82%

23.90%

11986.02

27.6%

2605.2

38.6%

21.74%

97.50

3.74%

45.56

74.28%

30.83%

8756.1

27.7%

2191.02

25.3%

25.02%

53.59

2.45%

13.23

-37.90%

17.91%

12223.71

30.6%

2662.44

30.2%

21.78%

80.02

3.01%

27.50

95.21%

25.60%

11360.51

1854.09

15.1%

16.32%

59.69

3.22%

27.10

36.57%

33.01%

16932.15

26.9%

4438.59

24.4%

26.21%

92.12

2.08%

61.88

64.23%

39.18%

从上表中部六省数据可以看出:

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1.7万亿元,在中部六省中最高,尤其是允许抵扣的设置工器具购置类投资规模及占比远高于其他五省,但固定资产进项申报额占设备类投资额比例最低,仅为2.08%,而且远低于全国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我省固定资产申报抵扣没有明显异常。

从分地市、分行业情况看,固定资产留抵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增加额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

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增加额集中在电力、化工、造纸、电器器材、专用设备,与全省留抵总量与增加额集中的地市、行业基本一致。

(二)年底大量存货和结算是造成留抵税额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与企业经营规律、会计核算惯例基本吻合。

造成留抵税额年底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年底大多数企业大量采购增加原材料库存,使次年1月申报进项税额均大幅高于平均水平。

全省1.2万户留抵企业2012年1月期末存货为1569.62亿元,同比增加406.62亿元(2011年1月较2010年1月增加235.29亿元),较2011年12月环比增加113.6亿元,增加幅度高于平均水平(如12月较11月仅增加68.38亿元),存货变动与留抵税额变动基本吻合。

二是12月份是会计年度截止日期,财务结算量较大,前期购进原材料或设备往往在此期间集中结算取得发票,形成进项税额大幅上升,留抵税额变动与其一致,从274户重点企业调查分析来看,共有49户因集中抵扣影响5.2亿元。

近年来我省纳税人进销项申报情况如下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4-12月份纳税人进项税额均比较稳定,但1月份均较上年12月大幅增长,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别较上年12月环比增加93.97亿元、92.92亿元、67.78亿元,留抵税额变动与其基本吻合。

(三)留抵情况与市场经营形势基本吻合,重点行业尤其具有代表性。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9.11(其中燃料、动力类为110.77),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6.03,原材料购进价格增幅高于产品销售价格增幅,必然造成留抵税额加大。

从对我省留抵税额影响最大的电力和有色金属行业看,电力行业受“市场煤计划电”体制制约,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2010年标煤均价约792元/吨,至2011年底约1060元/吨,而电价调整总是滞后于煤价,2010年以来火电上网电价仅上调两次共上调4.8分/千瓦时。

据测算,上网电价每上调1分钱能消化标煤价格每吨30元左右,但随着电价上调煤价往往跟风甚至提前上涨,据典型调研了解,2011年12月1日电价上调2.8分/千瓦时前一个月煤价每吨上涨了70多元,侵蚀了电价上调的有利因素。

由于电价上调幅度不足消化煤价上涨压力且具有滞后性,使火力发电行业处于多发多亏的普遍亏损状态,2011年全省60家发电企业亏损约69亿元。

有色金属行业受债务危机、市场需求萎缩、销路不畅以及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和电价上调等影响,增值空间进一步压缩,出现行业性亏损,税收实现能力下降,加剧了留抵税额增长。

以我省主要产业铝产业为例,2011年产品售价总体略好于2010年,中铝氧化铝现货均价2967元/吨,较2010年上涨3.34%,非中铝企业均价为2781元/吨,较2010年上涨1.13%;

中铝电解铝(铝锭)现货均价2011年上半年稳定在16700元/吨,下半年短期冲击18700元高点后急速下滑,至年底约16200元,总体来说好于2010年在14200元-18100区间大幅振荡行情。

但由于铝土矿价格和动力价格上涨,行业形势未见好转,2011年国内铝土矿价格上涨和品位下降的问题继续存在,尤其是下半年表现更为明显,XX地区的铝土矿价格最高达到410元/吨,远高于2010年的260-300元,进口铝土矿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进口印尼铝土矿均价上涨3.3%,进口澳大利亚铝土矿均价上涨11.3%。

同时受节能减排影响,国内动力成本也不断加大,2011年两次供电价格调整约上调6.8分/千瓦时,约增加电解铝(铝锭)成本1000元/吨。

从目前情况看,电解铝产量增速下降,2011年我省电解铝产量为388.4万吨,同比增长14.3%,增幅较2010年下降8个百分点;

氧化铝仍存在产能过剩,2011年约155万吨,预计2012年达到184万吨。

而由于需求受阻,中铝电解铝(铝锭)现货价格已连续6个月下滑,近一个月来约16100元/吨,为2011年以来最低点,较2010年8月初下降约2500元,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四)一般纳税人标准降低,大量新认定企业是影响留抵税额同比增加的又一因素。

2011年全省新认定一般纳税人1.6万户,有2679户2012年1月留抵税额10.3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8亿元,非固定资产6.57亿元),剔除518户已注销或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2011年1月留抵税额1.56亿元的后,新认定和注销企业影响全省同比增加8.81亿元,占全省同比增加额的17.6%,影响同比增幅8.15个百分点。

(五)出口免抵退税政策对留抵税额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出口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出口货物免税,但其所含进项税可抵减内销货物销项税,受退税审批时间和免抵调库指标影响,在未办理出口退税和免抵调库前,出口销售收入越大,尤其是占总销售收入比重越大,对留抵税额的影响越大。

当前1.2万户留抵企业中,有1008户出口免抵退企业2011年实现免抵退销售额685.07亿元,同比增加381.47亿元,增长1.26倍,出口收入占全部收入的33.7%,高于同期13.4个百分点。

该1008户企业2012年1月份期末留抵21.5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增长53.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基础信息不实,影响数据统计准确性。

一是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申报信息填报不规范。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后按一般货物进行申报抵扣,未按规定填写附表三《固定资产进项税税抵扣情况表》,影响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留抵税额统计的准确性。

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104户13.55亿元未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申报。

主要是部分企业对政策理解有误,认为在建过程中尚未形成固定资产未按固定资产进行申报造成的。

二是部分纳税人行业信息登记错误,尤其是今年开始实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在CTAIS升级后,部分地区税务机关补录(或疲劳替换)的行业信息失真,如25户重点有色金属冶炼压延行业纳税人中,有12户纳税人行业明细信息错误,多数应为铝压延加工行业,但CTAIS和分析监控系统中为铜压延加工业,部分非电力行业纳税人登记为电力行业。

这种情况的存在虽不影响留抵税额总量,但影响行业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二)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影响。

个别单位受地方政府收入压力的影响,可能存在人为调节的情况,间接影响留抵税额非正常增长。

从提取的提前入库增值税数据看(入库日期早于应入库日期,含预缴税款),当前留抵企业中,2011年提前入库10万元以上企业210户,合计提前入库8.28亿元,且数据多为整数。

另发现个别企业存在税款申报期未到之前就多次申报,只申报销项税额,不申报或少量申报进项税额缴纳税款,次月按期申报形成大额留抵的现象,人为调整可能性大。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隐性预缴行为难以发现,如利用专用发票和缴款书180日的认证期限,人为推迟认证时间提前缴纳税款,造成后期形成大额留抵。

由于何时认证属于纳税人的自主权利,且受取得发票时间影响,难以认定是否人为调整。

另外,在实际未实现税款情况下,可通过申报表附表“未开具发票收入”栏目虚增销售收入缴纳税款,后期再通过填写负数进行冲减,影响留抵税额不正常增长等,由于未开具收入负数有销货退回、汇总纳税调整、开票日期与纳税义务发生日期不一致调整等合理因素,也难以判断是否为人为调整。

(三)发现一些异常申报数据。

一是部分免税企业申报大额留抵税款。

如29户粮油储备企业当前留抵税额5384万元,经对部分享受免税政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申报数据核实,存在申报免税收入无销项税额,但错误申报进项税额造成留抵税额虚增的现象;

二是部分纳税人同时存在应纳税额和留抵税额。

2011年度有327户持续留抵企业申报有应纳税额,合计0.54亿元;

2012年1月份有659户留抵企业申报有应纳税额,合计1.63亿元。

留抵税额与应纳税额的并存有简易征收和兼营即征即退项目等正常因素,但也发现部分企业应纳数据极小,有为避免零负申报而少量纳税的嫌疑。

四、有关建议

(一)应重视和关注留抵税额的变动,加强对异常企业的纳税评估。

留抵税额实不实虽然不影响当期实现税款,但对未来税收是有较大影响的,因此税务部门应重视留抵税额的管理,加强经济税源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及当地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固定资产抵扣、对税收的影响等。

同时,应主动采取措施,对留抵税额总量大、增长异常的企业及时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压缩留抵税额存量,使纳税人及早实现税收。

有机肥设备

(二)应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及制度,加强管理,避免留抵税额的非正常增长。

一是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抵扣备案和抽查制度,强化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管理。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具有抵扣税额大、对税收影响大的特点,同时也有范围不易界定、标准不易掌握的问题,税务部门应强化固定资产备案和抽查制度的落实,及时合理界定纳税人可抵扣范围,强化固定资产申报抵扣管理。

同时加强纳税辅导,使纳税人能准确申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正确填写申报表;

二是落实总局有关文件精神,采取留抵税款抵减增值税欠税办法,压缩留抵税额存量;

三是对存在留抵税额的一般纳税人应严禁违规预缴税款,避免留抵税款的非正常增长。

(三)应加强数据管理,核实异常数据,修正错误数据,提高数据质量。

对发现征管数据、登记信息错误,要及时进行修正;

对免税企业申报进项税额造成留抵较大和同时存在应纳税额与留抵税额的异常数据,要及时核实,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同时,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纳税人基础数据开展清查,提高数据质量,增强税收分析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