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915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docx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

茶叶是XX市委、市政府规划的特色效益农业11大重点产业之一,是三峡库区和秦巴、武陵两山地区极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为贯彻“XX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推动茶业振兴发展,10月14-19日,市农委组织茶叶主产区县赴云南考察学习茶业发展经验,谋划效益茶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

考察团由市农科院茶叶所、茶业主产区县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农委特经处、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组成。

根据行程安排,先后考察云南省XX市、XX市、西双版纳州,了解云南茶业发展现状,学习云南省茶树良繁体系建设、茶叶标准园创建、清洁加工、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云南是全国产茶大省,共有16个州市100个县(市区)种茶,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南部的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和东北部昭通等9个州市,全省茶园面积565万亩,全国第一;毛茶产量24.49万吨,产量全国第二;工农业总产值134.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5.1亿元,加工业产值79.29亿元,培育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共99家,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企9家,是云南烟叶、甘蔗、茶叶三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的要求,对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强化茶叶质量安全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茶叶初制所(厂)56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产能25万吨。

生产发展上,依托云南四季如春、茶树生长季长、产量高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名优绿茶、普洱茶、红茶三大茶类,春茶主要生产名优绿茶,夏茶主要生产普洱茶,秋茶主要生产高档红茶,延长了采摘周期、平衡了采摘劳力、提高了毛茶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有效提高了云茶的竞争力,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普洱茶、云南红茶成为云南特色农业的响亮名片。

1、组织保障有力。

云南省委、政府高度重视,___第4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云南茶业发展工作,出台《云南___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___》(云政发〔xx〕173号),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全省茶业发展,促进了云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2、资金保障到位。

xx年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8313万元,扶持龙头企业、中低产茶园改造、原料基地建设、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带动市(州)、县和企业的更大投入,推进茶业整体升级。

3、技术保障针对性强。

以农业部“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和中低产茶园改造为契机,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稳步推进高优茶园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500万亩,占总面积88.50%,有机茶园面积31.69万亩,改造中低产茶园56.8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叶增效。

4、着力打造品牌。

千方百计塑造企业及产品良好形象,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龙头企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有9家茶企销售收入上亿元,3家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如重点支持配合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普洱“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5、加大市场开拓,不断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借展会、推介会、名优茶评优等活动助推产品销售,通过建立直销店、批发市场等,在国内外构建云茶销售网络,创新营销模式,不断完善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茶园管理,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1、基础设施滞后、单产效益不高。

茶园种植管理水平粗放,全省亩平43.3公斤,较全国47.4公斤低9.5%;中低产茶园达270万亩,占47.8%;无性系茶园210万亩,仅占总面积的37.1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单产效益的提高。

2、加工企业弱小散、茶叶品牌多而杂乱。

现有六千多家茶叶生产企业,初制所(厂)就有五千多个,生产规模偏小,如全省普洱茶品牌上千个,但知名的较少。

品牌意识淡薄,少数企业和经销商投机取巧,滥用古茶树、茶王茶、乔木茶、野生茶等概念,炒作普洱茶,甚至参杂使假,xx年一度出现虚假繁荣,迄今尚未完全恢复。

3、茶业科技含量低。

整个茶产业链投向科技支撑的经费严重不足,良种推广、中低产茶园改造、优质生态茶园的建设以及茶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的推广都受到很大的制约。

重建轻管、重面积轻科技的问题突出,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培育、新产品开发等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针对产业存在的问题,云南在中低产茶园改造,高优茶园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提高科技含量等重点工作上下大力气,促进了云茶产业整体升级。

1、强化支撑保障。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省委、___出台系列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省农业厅把茶叶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产品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现代茶叶示范区建设、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五大工程。

以农业部标准茶园创建为契机,组织实施“十优强县”和“百县百园”创建工作,分别设立10个强县和11个示范园,规划围绕“十强百园”做、项目围绕“十强百园”下、技术围绕“十强百园”抓、资金围绕“十强百园”投,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有效促进茶叶产业加快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

云南省财政整合8000多万元资金投入茶叶产业,主产州市也出台了促进茶叶发展的政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纵观我市茶叶专项资金500万元左右,而市财政和农委还分别有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机补贴资金、一圈特色农业资金投向茶叶,投资总额不小,但投入分散,没有按照完整产业链谋划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3、强化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培训。

云南省以中低产茶园改造为抓手,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50万亩改造任务,对有条件的重点改造区域,通过水利设施配套、道路配套、防护林配套,增强茶园防灾抗病能力,提高茶园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强化了中低产茶园改后管理,加大科学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力度,对38个产茶重点县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

为确保高产稳产目标实现,省农业厅将改造和培训任务分解到各茶叶主产州市,纳入与各州市农业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保障各项技术措施落实。

4、抓品牌打造,培育壮大企业。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注重品牌打造,千方百计塑造企业及产品良好形象,有效提升普洱茶、云南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勐海茶厂成为继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后,全省第3家获得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云南茶企,销售产值上亿的企业达到9家,而我市迄今尚无1家,差距很大。

5、以市场开拓为核心,努力扩大茶叶消费群体。

云南省主动开拓云茶市场,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提升云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消费拉动产业发展。

借助各类媒体加大普洱茶、名优绿茶和滇红茶等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推进国际合作,千方百计拓展和开辟国际市场。

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及网络营销,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多元的营销渠道,建设营销队伍,策划特色鲜明的营销活动。

我们都可以借鉴。

6、茶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和相互促进.如XX市的龙生万亩茶园、茶叶博物院、西双版纳州的大渡岗茶场等,茶叶基地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具有丰富而悠远的民族文化、茶文化历史底蕴,是茶马古道的核心区域,通过在茶叶基地建立茶叶博物院、茶文化旅游园区、万亩茶园观景走廊、茶叶产品品鉴、古法制茶展示等形式较好的把茶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编制重庆茶业振兴实施方案,规范产业发展行为。

按照《重庆茶叶振兴计划》和《XX市特色效益农业规划》确定的目标,制定3-5年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思路、规划布局、重点工作内容、推进方法措施、政策扶持措施,引导优势茶叶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强茶叶综合产能和整体竞争力。

2、加大扶持和整合力度。

依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契机,设立茶叶专项资金,围绕茶业完整产业链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补贴标准、分部门实施的思路,提出资金整合方案,有效整合市财政、农委、扶贫、国土、移民、林业等相关资金,逐步做到项目围绕《实施方案》下、资金围绕项目投,“同炒一盘菜、各敬各的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3、依靠科技驱动产业发展。

我市是全国名优绿茶优势区域,重庆绿茶品质优、效益好,但种类单一,很多茶企一季春茶管全年,夏茶、秋茶利用率不高或弃用,导致茶园采摘量低、采摘人工待业周期长、劳力不稳定,特别是秦巴、武陵高海拔山区开春迟、名优春茶产量低,制约了产业发展。

近年我市秀山、武隆变劣势为优势,依托武陵山区垂直气候特点,发开工夫红茶,拓宽了我市茶叶产品类别,延长了采摘周期,增加了茶园单产,提高了采茶农工就业时间和收入,可以积极推进以绿茶为主、兼顾工夫红茶生产,走两条腿发展的路子,延长采期、提高单产、稳定茶农、扩宽市场、增加效益。

为此,要强化科技支撑保障,重点在兼用品种培育、栽培制度革新、清洁加工生产、产品调配和产后包装、贮藏保鲜等方面加强科技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力度,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

4、推进企业集群发展,培育知名品牌。

建议出台鼓励政策,扶持茶企茶叶品牌和市场网络建设,推动我市茶叶产销龙头企业向周边区县扩张,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力争在本届政府任内扶持2-3家茶企销售额突破1亿元。

积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构建产销联合机制,推进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我市茶叶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为了促进吉安地税事业新跨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三个比对”中“参照兄弟省市税务部门的工作亮点比对创新”的要求,XX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琼率市局部分科室、直属分局及XX县局负责人等9人,于20**年10月27日至28日赴江苏省XX市地税局学习考察,并看望了在XX市地税局挂职的六名干部。

通过XX市地税局的情况介绍、现场演示、实地参观以及互动交流,考察组成员感受很深,触动很大,收获很多,既学到了好的经验,又看到了自身差距,达到了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长学识、激发斗志、自我加压、谋划发展的考察目的。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XX市地税局组建于1994年9月。

XX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无锡地税人以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兢兢业业为国聚财。

xx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676.05亿元,比上年增收43.8亿元,增长6.93%,其中,组织入库地税收入457.69亿元,比上年增收43.41亿元,增长10.48%。

经过近17年的创业奋斗,实现了无锡地税事业从小到大,从创业到创新的全面、持续、跨越发展,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地税机关日趋形成。

无锡地税人发扬“三个一流”的精神,敢于争创一流,肩负历史使命,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自成立以来,XX市地税局把强化税源监控,作为加强税收管理、拉动税收增长的重点环节,狠抓税源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创新和完善税源管理举措,有效提高了地方税收的征管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求实创新。

为了使征管模式、征管体制、征管方式不断适应无锡经济社会改革开放的需要,自成立以来,地税局先后经历了征管、机构改革数次调整,并根据无锡经济发展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征管方式和手段,使税收征管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征管改革与探索,地税人在税收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上开创出了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新路,为税收的连续高幅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XX市地税局建局之初稽查工作实行征、管、查一体化管理,稽查局成立后逐步从“二级稽查”向“一级稽查”过渡,最终建立起选案、实施、审理、执行三个环节三分离的税务稽查体系。

依法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

依托信息化,创新稽查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发和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有以下亮点:

XX市地税局紧紧围绕江苏省局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和发展要求,以提升质效、打响品牌、促进和谐为主题,大力推进纳税服务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

奥地利、希腊、瑞士三国政府对保障公众健康投入很大,医疗卫生支出都达到了gdp10%左右(奥地利为10%,希腊9.3%,瑞士11%),接近我国的2倍,医疗保障水平很高,公民看病就医负担较轻,没有看不起病现象。

同时也感到,三国政府都面临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特别是希腊在这次全球___爆发后,受债务危机___,卫生事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经验弥足珍贵,教训不可重蹈。

我国正处于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充分汲取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国情和改革实际,探索用中国式的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全民医保制度是奥、希、瑞三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石,都有上百年的建设发展历史,制度框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在维护公众健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奥地利医疗保险是根据职业群体或行业特点设定的,按工人、职员、官员、军人、农民、公务员等分类,每个群体都有专门的保险公司经办服务,经办管理的机构比较多,全国800多万人口,各种保险管理机构就有22家。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及职业特点量身定做服务项目,缺点是保险大数法则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我们考察的奥地利铁路和高山医疗保险机构,就是专门为铁路工人建立的,保险项目适应铁路职业的特殊性,但筹资的总规模只有5.29亿欧元,据了解很容易出现基金亏损。

奥地利医保制度对每个群体设定的筹资标准是不同的。

总的原则是,收入越高,缴费标准也高。

比如,艺术家、律师等高收入群体,所缴保费最高,为其工资的9.1%,全部自己承担;公司职员的保费是7.5%,单位和个人各缴3.75%;农民的保费标准为7.6%,但规定了上限,每月不超过328欧元,相对其他群体所缴保费是低的。

所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家庭,如果月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标准,可申请减免保费。

奥地利医保制度实行一人入险,全家随保。

比如一个4口之家,只有一人工作,收入较低,缴纳的保费不仅少,其他3口人也一起享受,确保了制度的全覆盖。

奥地利医疗保险建立了集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特别是高度重视疾病预防工作,把关口前移到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目的是让参保人少生病、不生病,保险公司___、___。

这种理念代表着现代健康保险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奥就规定医疗保险公司每年为18岁以上公民一次健康检查。

意外伤害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除了健康体检之外,他们还要求15人以上企业必须专门设立或聘请一位医生作为健康咨询顾问,150人以上企业每年组织一次意外灾害知识培训。

对长期暴露于高温下的建筑工人发放遮阳镜。

这些小举措,使奥地利每年意外工伤保险理率降到了10%以下,既赢得了参保人的信赖,也使保险公司获得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奥地利允许保险公司举办医疗机构。

比如,铁路和高山建筑保险公司下属就有皮肤、眼科、理疗等专科医院,为铁路职工既防病,又治病,还提供康复理疗。

据了解,奥地利几乎每家保险机构都根据参保人的健康状况、发病特点建立了专科医院。

瑞士医保基金筹集完全由个人承担,每个人的缴费标准也不是根据其收入水平确定的。

保险公司对保费设定不同的档次,每个档次报销的起付线标准有所差别。

选择缴费档次高的,报销的起付线就低,反之就高;此外在每年的体检项目、药店购药报销比例方面也有所区别,但不管选择哪个档次,在公立医院住院治疗,享受的服务和费用报销标准都是相同的。

参保人根据自己收入水平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档次。

一般来说,年轻人患病的机率小,就选择较低的档次,年龄大的就选择高的档次。

联邦公共卫生局一位40岁的官员告诉我们,瑞士医保缴费设定了300瑞郎、500瑞郎、1000瑞郎、1500瑞郎和2500瑞郎五个档次,她选择了每月缴纳500瑞郎的保费档,每年看病费用累计超过500瑞郎后才能报销,体检也只能选择500瑞郎以下项目,得了感冒到药店买药完全自费。

在瑞士,缴费负担较重的家庭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资金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分担,联邦补54.2%,州为45.8%,每年申请缴费补贴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1/3。

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局负责审核缴费标准,并对医保公司运营情况进行监管,每年年初61家医疗保险公司都要到联邦公共卫生局申报医保筹资标准,经同意后才能向所在地居民征收保费。

瑞士每个公民每年用于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约为2400—3600瑞士法郎,相对比较昂贵,但他们认为花钱买了一个好制度,得到了物有所值的服务。

瑞士医保对参保人群看病费用报销设定了起付线,对超过起付线以上医疗费用并不是全部报销,个人需要自付一部分,比例约为10%,但对个人负担总费用进行封顶,每年累计不超过700瑞郎。

据介绍,这样做既能确保每个人不会因为看病增加家庭负担,也可以促使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虽然也设定了封顶线,但不是对个人自付部分进行封顶,而是对报销的医疗费用进行封顶,这加重了群众看病负担,也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没有动力提高经办运行效率的重要原因。

希腊的医疗保险筹资与我国医疗保险筹资类似,对农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个人缴很少一部分。

在职人员主要依靠社会筹资,个人缴纳2.55%,雇主分担5.1%。

退休人员需要支付退休金的4%。

但与我国不同的是,农民和退休工人保障标准与职工之间的差距由政府给予补齐,确保了参保人统一的标准,同样的待遇。

总体感觉是,奥、希、瑞在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立法强制。

三个国家在医保制度建设中,都是先自愿,运行一定时期后,政府立法进行强制,确保了制度全覆盖和可持续。

奥地利在1873年兴起社会合作保险,1887年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希腊是1932年国民议会通过建立ika法案。

瑞士是1996年全民公决通过了健康保险法。

二是保障基本。

政府组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种“保基本”不是按照病种的大小,也不是花费医疗费用的多少,而是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因病施治。

在奥地利,公民在公立医院看病,基本医保几乎全报,到私立医院看病,需要同基本医保协商后报销部分项目,比公立医院要低很多。

所以奥地利1/3公民购买了私营的补充保险,这样生病时可以到私立医院享受单间病房等非基本的服务。

瑞士把医院分为普通病房、准私人病房和私人病房,基本保险仅允许患者使用普通病房。

三是管办分开。

三个国家普遍是联邦政府统一制定参保政策,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具体经办交由社会。

四是有序竞争。

三个国家都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但进入哪一种公司则由个人选择。

瑞士公民选择在哪家保险公司入保,一年内可___更换两次。

另外,经办机构之间也进行竞争。

瑞士原有经办管理医疗保险机构100多家,通过竞争,优化重组减为61家。

近年来,一些政党多次提议把61家合并为一,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助共济,但全民公决都没有通过,老百姓认为一家经办容易形成垄断,多家经办可以进行竞争,提升服务效率,获益的是参保人。

奥地利有公立医院132家,私立医院135家,公私几乎各半。

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全是各州政府履行的职责,每个州州长直接对医院负责,医生和护士的收入也由各州政府与医院院长决定。

奥地利对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严格控制,规定医院的选址、专科服务范围以及每个医院的床位总数,如果违反了规划,联邦政府将取消对医院的财务补助。

公立医院的运行,40%财政补贴,50%医保基金。

我们考察的维也纳多瑙公立医院,政府的财政补助达到了50%。

奥地利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呈金字塔型,处在塔尖的医院主要是教学医院,重点负责全国疑难杂症、科研教学等任务。

医院接收的患者除急诊外,一般要经过家庭医生(gp)转诊,但患者亦可不经过gp直接到医院。

据了解,奥地利正考虑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使小病尽可能在基层解决,从而节约医疗费用。

同样,瑞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运行和监管,州政府也起关键作用,建多少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完全由州政府决定。

xx年,瑞士全国有298家医院,其中包括148家公立医院,150家私人医院。

公立医院运行的费用由州政府承担,购买大型设备,需要专门申请。

政府对公立医院运行费用的投入不是直接预算拨款,而是与医保的按病种付费相结合,医院每治疗一个疾病,医保付55%,州政府就相应补贴45%。

这种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公立医院服务的积极性,是对公立医院补偿的新探索,值得借鉴。

瑞士公立医院医生工资水平是政府参照公务人员工资标准制定的。

医生如果不满意,可以到私立医院执业,或者开私人诊所。

所以,瑞士近60%的医生自开诊所,门诊医疗服务大部分也是由私人医生提供。

全科医生都是私人开业。

希腊医疗服务体系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举办,包括100家公立医院、300家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和2500家农村医疗机构,类似于我国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类是社会保险机构举办,包括5家医院和300家专科医院。

三类是私立机构,包括218家医院和400家诊疗中心。

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建设和人员工资,运行费用通过医保补偿。

奥地利的药品有1.5万种,其中约8000种是处方药,其余为非处方药。

8000种处方药中只有4200种列入了医保报销目录。

奥地利药品价格由卫生部负责制定,为最高限价,支付价格由医保公司和医疗机构协商决定。

xx年,奥地利联邦卫生部与药厂、销售商、药剂师和医生等各相关方进行谈判,推进药品改革,改革的焦点是控制成本、分类管理,具体是建立“盒子制度”:

红盒,主要包括所有新药,严格管控,医生使用必须得到总医师批准;绿盒,主要是医保目录内药,价格参照欧盟平均价,医生可___使用;淡黄色盒,特殊使用的药,对医生开处方的行为进行监督;黄色盒,重要的特殊治疗药,需要得到总医师的批准;无颜色盒,主要是预防药、避孕药,不予报销。

瑞士的处方药由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同制药企业协商定价。

新的药品研制出来后,制药企业根据研发和制造成本及市场情况,提出意向价,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统筹考虑药品成本、替代药品价格、药品疗效、社会公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新药是否允许纳入联邦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及新药的市场销售价格作出裁定。

处方药品由联邦政府统一定价,药品批发企业只能获取6—8%的配送服务费,其净利润不到1%。

药品零售企业按照政府统一定价出售药品。

对非处方药,政府只是规定一个指导价格。

近年来,瑞士医疗费用支出上升加快主要是非处方药价格上涨造成的。

三国都高度重视灾难应急救治工作。

奥地利在内务部专门成立组织协调机制,制定了完善的应对重大灾害灾难应急处置预案,特别是在交通不便地区以及事故多发地都建立了移动式战地医院,每个城市大的综合医院都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全国形成了空陆一体的快速救援体系。

我们考察的维也纳救援俱乐部有着120年的历史,成立之初主要依靠救护车,1984年开始装备直升飞机,在全国设有16个直升飞机救援网点,接到求救后,救援飞机3分钟即可启动,15分钟到达事故地点,30分钟可以把伤员送到任何一个指定的救治地点。

直升飞机配备3名人员,其中一名为有经验的医生,机上急救设备齐全。

这家俱乐部每年出机救援1.5万次,减少了350多人的死亡病例发生。

据介绍,在奥地利像这样的救援机构全国有15个左右。

奥地利各大医院平时非常注重加强灾难救治处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