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7701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F浮=G-F

4.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gV排液

注意: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取kg/m³

,取m³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G下沉

②F浮>

G上浮

③F浮=G悬浮此时

④F浮=G漂浮此时<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沉到水底时:

F浮+F支持力=G)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

>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

<

时,下沉

③当

=

时,悬浮

5.浮沉条件的应用

轮船

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

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密度计:

因为,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

(1)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特征名称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混合物:

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用汽油擦洗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两个前提条件: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四个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4)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5)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

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

用天平称取;

液体:

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5、分离的常用方法:

(1)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

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

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4)结晶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第一节大气层

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

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

A对流运动剧烈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C两极薄,赤道厚

D占3/4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平流层

A臭氧集中在此,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B气流平缓,适于飞行C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中间层

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

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

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

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小问题:

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

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

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3.如果没有大气层:

A地球上没有生命B地球上没有声音C昼夜的温差大

D受陨石袭击E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气温

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

气温(基本要素),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

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气候:

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0C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日出前后。

5.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具体事例: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

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答题模式)

*自来水笔吸墨水

*吸管吸饮料

*吸尘器除尘

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

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

应用:

*高山反应。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大,压强小(气体/液体)。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大气压强的单位:

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5.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1.高压区:

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

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

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A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实验手段:

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

高压锅

B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

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四节风和降水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

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风的基本要素:

风速和风向

风速:

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

米/秒,千米/时

通常用风级(0—12级)表示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往北吹:

南风O——东风

3.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常用%来表示)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4.测湿度的工具:

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

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

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5.降水的条件:

A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6.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降温打干冰2.凝结核打碘化银

第五节天气预报

1.天气图:

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2.天气系统:

A高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

晴朗干燥

B低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

阴雨天气

C冷锋:

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

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D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

降雨、过后气温升高

F台风:

低压气旋(强低压系统),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面雨:

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对流雨:

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第六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天气:

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

长时间;

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

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

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

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

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赤道附近高,两极低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1)迎风坡:

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背风坡:

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

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

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

J/(kg.℃)水的比热:

4200J/(kg.℃)

表示地含义:

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

Q=Cm∆t---表示变化的温度C表示比热m表示质量

5.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

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

如水

6.季风产生的机理:

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

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冬季相反

7.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季风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季风气候

非季风区:

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8.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又无法到达,降水量较少。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

主要原因:

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第三章复习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特点

类型

感应性

向性运动

只有器官移动,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生长运动,运动较慢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

感性运动

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运动较快

碰触、光照、温度

2、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

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

①单侧光照射;

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

④防止落花落果;

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防治杂草。

4、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腺体

激素

作用

影响

脑垂体

生长激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大脖子病;

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肾上腺

肾上腺素

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岛

胰岛素

能促进人体吸

收的葡萄糖储

存在肝脏和肌

肉里

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卵巢、睾丸

雌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2、内分泌腺和激素

激素的作用:

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

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3、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

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

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2)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

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

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第三节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

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4.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细胞体;

②细胞核;

③树突;

④轴突;

⑤髓鞘;

⑥轴突分枝;

⑦末梢。

(2)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5.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来获取并传递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五)、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

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

这些神经叫植物性神经。

2.植物性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六)、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

(2)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

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3.脑干。

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七)、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

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

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八)、反射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